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罗田旅游,民风民俗,饮食文化特色游玩,解说词

罗田旅游,民风民俗,饮食文化特色游玩,解说词

罗田旅游,民风民俗,饮食文化特色游玩,解说词
罗田旅游:体验民风民俗,品尝美食之旅
位于湖北省东部的罗田县,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美味的饮食而闻名。

在这里,你将有机会领略到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节日和美食,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

罗田县历史悠久,曾是道教名山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圣。

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以春节和端午节最为隆重。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欢庆新年。

端午节则会举行龙舟比赛、吃粽子等活动。

此外,罗田县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竹编、木雕等,深受游客喜爱。

罗田县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山珍海味为主,如野生香菇、木耳、石耳等山珍,以及鲤鱼、团鱼等河鲜。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如豆腐、腊肉等,口感纯正、回味无穷。

此外,罗田县还有丰富的特产,如板栗、桂花糕等,为游客的味蕾带来了无限惊喜。

在解说词方面,我们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场景和动作描述,向游客展示罗田县的景点和美食特色。

例如,在介绍端午节龙舟比赛时,我们可以描述选手们如何挥舞船桨、竞争激烈,让游客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体育精神。

而在品尝美食时,我们可以生动描述食材的新鲜程度、烹饪技巧和口感特点,让游客产生共鸣和向往。

总之,罗田旅游将带领游客领略鄂东地区的民风民俗和美食文化,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丰富的节日庆典、品尝地道的美食佳肴,还能购买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土特产。

让我们共同踏上这场美妙的罗田之旅,品味生活、寻找乐趣!。

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东江酿豆腐、椒盐鸭下巴等都是客家菜的代表作。

一般而言,传统客家菜多用肉类,主料突出,讲究“咸、烧、肥、香、熟、陈”。

咸:指客家菜偏咸,甚至有“吃在客家,咸是一绝”之说;烧:强调趁热吃,且“烧唔烧”成了品评菜肴是否好吃的标准之一;肥:普遍用油很重,肉食多选五花肉甚至纯肥肉,馅料用半肥瘦;香:做菜多煎、炸、炒、烧、焗、焖,以香口为佳;熟:做菜强调熟透、熟烂;陈:常用菜干等陈料,如梅菜扣肉。

客家饮食文化特征文化首先是环境的产物,随后才是交融的结果,饮食文化也不例外。

客家菜特征的形成,一方面与客家人的生活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相对当地居民而言,他们是客,因而被称为“客家人”。

明清时期,以广东梅州为基地,“一枝散五叶”,又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包括以菜肴(客家菜)、小吃、茶、酒为系列的客家饮食文化,并因地域因素被吸纳到粤菜系中,使客家菜成为粤菜中独特的一支。

其中又以东江菜最负盛名,因广东境内客家人一向以粤东山区的梅县(现梅州市)为基地,并主要居住在东江流域,东江向西南流入广东省境内,故广东客家菜又称东江菜,与潮汕菜(潮州菜)、广府菜(广州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

明清时期,客家菜系基本定型。

其中东江盐焗鸡构成了客家菜的典型代一、二两重。

酒宴菜肴数量讲究“六碗八盆十样”,盛器多用大碗、盆、钵。

这些与一向节俭的客家日常生活形成极大反差。

客家妇女的社会地位从客家人独特的饮食文化来考察客家妇女的地位,可以看到客家妇女的地位呈现为一种奇特的矛盾状态。

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思想及社会普遍对女性生理的误解,使客家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歧视。

客家女性在吃饭时,通常是不能出现在餐桌上的,特别是未婚女性或未生育的小媳妇更是无权上桌。

盛了饭,夹了菜,她们的一日三餐只能在厨房灶台旁完成。

客家女性一般也不参加公共宴会,即使是小范围的家族餐会,女性也不能与男性同桌而食。

由此可见,在客家传统中,陈旧的社会性别话语权依然根深蒂固,客家妇女的传统角色定位并未改变,在社会总体价值体系下,客家女性依旧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尊崇的仍然是“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

第三讲饮食民俗 民俗学教案

第三讲饮食民俗 民俗学教案

第三讲饮食民俗一、饮食民俗概述饮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人生存和改造自身身体素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饮食及其民俗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饮食民俗的形成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它是民俗中最富有特色的事项之一。

我国饮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探寻其成因,则源于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原因。

饮食民俗虽然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其孕育和变异无疑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和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制约。

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便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和肴馔(饭食)风格。

而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又为各地饮食民俗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副产品是人类食物中最重要的物质来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耕作制度、农副产品种类等都有很大差异。

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牧业经济为主;北方农区以面粉、杂粮为主食,南方农区以稻米为主食,茶和酒为主要饮料。

2、自然条件的原因。

自然地理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饮食民俗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因素都有较大的差别。

地域及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食性和食趣也不一样,如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口味嗜好分别。

东南待客重水鲜,西北迎宾多羊馔,均与就地“取食”的生存习性相一致。

这种饮食民俗的地域差异,正是各种民间风味和各种菜系形成的重要原因。

3、民族原因。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变异,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自己所特有的传统饮食民俗。

4、宗教信仰的原因。

人们常说,“民俗是退化的宗教”,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不少饮食民俗就是从原始信仰崇拜和某些人为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

什么叫旅游文化元素的概念

什么叫旅游文化元素的概念

什么叫旅游文化元素的概念旅游文化元素指的是旅游中包含的各种与文化相关的要素和特点。

旅游活动是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的过程中,以观光、参观、游览和交流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而文化,则是指人类对于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因此,旅游文化元素是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特征的总称。

旅游文化元素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且随着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特色等的不同而各有独特之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旅游文化元素的概念和举例:1.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特征之一。

通过游览古建筑,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建筑技术、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则是法国建筑的象征。

2. 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方面表现出的文化特征。

通过观察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参与一些传统节日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的感恩节都是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节日。

3.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指的是过去留下来的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意义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

世界遗产和国家级文化遗产是旅游中最常见的文化元素之一。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斗兽场和中国的敦煌莫高窟都是世界遗产。

4.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特有的食物制作和食用方式。

通过品尝当地特色食物和体验当地独特的用餐习俗,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

例如,法国的红酒和奶酪、意大利的比萨和意面以及日本的寿司和生鱼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5. 艺术表演:各种艺术表演如戏剧、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等都是旅游中的重要文化元素。

通过观赏当地的艺术表演,可以感受到一个地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形态。

例如,奥地利的维也纳音乐厅、印度的卡塔克舞和巴西的桑巴舞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演。

6. 符号与象征:文化中的符号与象征是人们对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观的象征性表达。

浅析陕西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策略

浅析陕西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策略

食品科技浅析陕西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策略韩欣瑞(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65)摘 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与旅游愈发融合,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

饮食文化既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旅游6大要素中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

饮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特质与感官体验性对游客产生了吸引力。

陕西省韩城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以及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饮食文化彰显了鲜明独特的关中文化。

本文以陕西韩城古城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古城;旅游;饮食文化;陕西韩城Brief Analysis of Tourism and Food Culture and Its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Ancient City of Hancheng,ShaanxiHAN Xinrui(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ulture and tourism have become more integrated, people’s enthusiasm for folk cultur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Even if food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folk culture, it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the six elements of tourism.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ory experience contained in food culture have attracted tourists. As one of the top 100 counti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Hancheng’s food culture highlights the distinct and unique Guanzhong culture. Taking the food cultur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Hancheng in Shaan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m food culture in the ancient city of Hancheng.Keywords: ancient city; travel; food culture; Hancheng Shaanxi韩城市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陕西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副地级市,有着“小北京”之称。

天津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特色-精品文档资料

天津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特色-精品文档资料

天津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特色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全球性的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

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逐步由观光旅游转向人文旅游转变。

民俗文化旅游是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四大直辖市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六百多年的城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民俗民风和多彩的文化艺术。

这为天津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津独具特色的民俗美食,极大地吸引了各地的旅游者,他们在品尝“天津三绝”――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的同时,也会产生了解天津独特饮食文化的欲望,所以说天津的饮食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民俗文化因素都可以成为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

一、天津饮食民俗的形成与特点在天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饮食民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民俗事象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是揭示和研究一个地区社会生产水平、社会文化水平、物产资源的种类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种最显而易见的佐证。

天津人饮食习俗的形成首先同它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的天津是退海之地,古有九河下梢之说,因为水域宽阔,距海又近,故水产极为丰富,品种也多,鱼、虾、蟹、蚌类,应有尽有。

天津人喜食海鲜、河鲜,就是由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养成的。

天津人有两句俗语:“吃上一顿鲜,死了也不冤。

”又说:“吃鱼吃虾,天津为家。

”都说明了天津人对海鲜、河鲜的嗜好。

天津饮食文化的形成也受着历史传承、居民变化、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

金代贞佑元年(1213 年),始被命名为直沽寨,开始形成市镇。

随着海运、漕运的发展,其地位日趋重要,明永乐二年(1404 年)正式改名为天津。

至清代中叶,天津已成为漕运、盐务并重的商业繁荣的大都会。

从饮食风俗上看,有浓郁的本地特色,同时由于商旅来往,晋、鲁、豫及苏杭的饮食,都对天津人的饮食有一定的影响。

饮食文化与旅游

饮食文化与旅游

饮食文化与旅游饮食文化与旅游是指旅游过程中涉及到的饮食习俗、饮食特色、美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旅游过程中,饮食文化不仅是旅行者感受当地风情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当地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重要窗口。

因此,饮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 传承文化:饮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通过旅游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扬。

旅游者可以通过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了解当地人的饮食习俗,进而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等。

2. 促进经济:饮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地的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从而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

同时,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当地的餐饮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丰富旅游体验:饮食文化作为旅游的一部分,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品尝当地的美食,体验当地的饮食习俗,可以使旅游者更加融入当地的生活,增强旅游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二、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实践案例1. 法国的美食之旅:法国被誉为美食之国,其饮食文化享誉世界。

在法国旅游,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精致的法国菜,如法式奶油蛋糕、法式鹅肝、法式蜗牛等。

此外,法国还有许多知名的美食节,如戛纳美食节、巴黎美食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美食。

2. 日本的料理之旅:日本的饮食文化以其精致和健康而闻名于世。

在日本旅游,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日本料理,如寿司、刺身、烧烤等。

此外,日本还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传统活动,如茶道、和食体验等,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

3. 中国的美食之旅: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国家,各地都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旅游者可以品尝到四川的辣子鸡、广东的烧鹅、北京的烤鸭等各地的特色美食。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游客可以在节日期间体验当地的饮食习俗。

三、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发展趋势1. 本土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注重本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来展示和传承某一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的资源。

它包括了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民俗表演、民俗美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

1. 京剧表演: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北京,每天都有京剧表演,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京剧这一民俗文化,也为京剧表演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2. 茶艺表演: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表演是通过展示泡茶、斟茶、品茶等过程来传递茶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一些旅游景点或茶叶生产地,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体验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

3. 民间音乐演奏: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在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游客可以欣赏到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演奏,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4. 民俗手工艺制作:中国有着众多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木雕等。

在一些旅游景点或传统手工艺村,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到手工艺制作过程中,学习传统手工艺的技巧,感受手工艺的魅力,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5. 民俗节庆活动: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节庆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赏月等。

在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这些节庆活动中,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国传统节庆的热闹气氛。

6. 传统民俗美食:中国各地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民俗美食,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广东的点心等。

在一些旅游景点或传统餐馆,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传统民俗美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

7. 民间故事讲解:民间故事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聆听讲解员讲述当地的民间故事,了解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加深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的开发价值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饮食民俗,亦称食俗、食风、食性、食礼或食规,它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

饮食民俗隶属于生产消费民俗的范畴,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最具群众性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

饮食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如今,随着民俗旅游业的兴起,饮食及民俗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中国各地饮食文化差异很大,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又极为讲究,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徽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

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

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

中国饮食民俗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神韵和魅力;中国饮食民俗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文化形态,独具特色;中国饮食民俗是中华文明的标尺,也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体现。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游地独特的饮食文化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是一种旅游资源。

以合肥市最大惠民夜市—“罍(léi)街”为例,罍街以拯救、挖掘安徽老字号餐饮为己任,寻根安徽饮食文化;以发展壮大安徽传统特色餐饮为目标。

在资深旅者兼饕客的旅行地图上,罍街已成为必去之处。

罍街汇聚了合肥本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以及全国各地的特色知名小吃老字号餐饮。

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耿福兴、刘鸿盛、同庆楼、庐州烤鸭店等安徽本土的中华老字号,更可以品尝到武汉热干面、上海亿方生煎、台湾美食、香港美食等30多家百余种全国特色小吃,体味各地风俗民情。

今年5月6日下午,第四届中国(合肥)餐饮产业大会暨首届民俗餐饮文化旅游节在合肥罍街开幕,这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一场饕鬄盛宴,也带我们领略了一次民俗风情。

首先,民俗饮食可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

罍街的地方饮食,不乏美味,旅游者对这些美酒佳肴的消费,可满足其口腹之欲,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增加旅游者在一次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体验。

中国的饮食民俗历史悠久,定能让游客满意。

其二,地方特色饮食可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是希望得到一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这是旅游者最基本的动机。

来到合肥,罍街的地方饮食,在旅游者日常生活中难以得见,即便有人移植而来,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变异,远不如原产地那么原汁原味,因此,旅游者对这些地方饮食充满新奇之情。

加之许多地方饮食知名度颇高,旅游者早知其名,例如合肥的小龙虾、臭鳜鱼、八公山的豆腐等,这无疑会激发人们希望探究竟,以偿夙愿的心情。

中国的许多饮食影响深远,被国内外的旅客所熟知。

其三,饮食文化可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

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
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饮食文化,其实是地域文化在饮食生产、制作、习俗、礼仪等方面的表现,可以说饮食文化是探悉地域文化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如今,罍街二期配套一个茶馆式剧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风格贴近民国时期平民茶馆,打造合肥首家具有地方特色的茶馆式剧场,为市民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

庐剧、京剧、折子戏、话剧、相声、脱口秀……传统国粹精华汇集,现代曲艺尽显风流。

走进罍街茶馆,喝一碗大碗茶,品味其中的古朴、典雅,文化味儿。

赏一曲咿呀婉转的黄梅戏,在青衣水袖间遍览徽州风情;听一段令人捧腹的相声,说学逗唱样样皆精;于罍街茶馆方寸舞台上,看尽人生百态。

民俗旅游正是展现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旅游者可以综观我国民族文化的机体,亲自观察、体验我国民族文化的形态、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

旅游借助民俗文化而发展,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借助旅游而交流传播。

民俗旅游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经济现象。

它的开发,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产品的发展。

最后,很多饮食产品可以作为旅游购物品。

在中国各地林林总总的土特产中,饮食产品占了很大比重,比如名茶、名酒,再如各种糕点小吃之类。

这些饮食产品不仅可在当地食用,还可以供旅游者携回,作为旅游体验的延续,或者作为礼品赠与他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这些饮食产品就是旅游地的名片和标志物,游客将之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无疑会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这是对旅游地信息的传递和推广。

总之,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文化遗迹点缀大江南北,风光名胜遍布全国各地,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饮食民俗与风光名胜一样具有极好的民俗旅游开发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