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随想录ppt

合集下载

巴金和《随想录》

巴金和《随想录》

• 《把心交给读者》 是《随想 录》中非常重要的一篇。 • 1979年2月3日写作的这篇长 文,带有“宣言”性质。文章 开头记叙巴金和友人黄裳的对 话,巴金告诉黄裳,他要把 《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正 是在这篇文章里,巴金深情地 回忆到自己在1927年的巴黎生 活,一个又一个地提到他所敬 重的法国伟人:卢梭、伏尔泰、 雨果、左拉,而他特别强调伏 尔泰、左拉为冤屈者发出抗议 之声的举动。
• 五、六十年代的几次思想政 治运动中,为回应号召,保 全自己,巴金跟在、冯雪峰、丁玲、 艾青等“投井下石”。
• 1986年,他在《怀念胡风》 中沉重地自我解剖:“我对自 己的表演,也感到恶心,感到 羞耻。今天翻看30多年前写的 那些话,我还是不能原谅自己, 也不想要求别人原谅我。”
文革时期的巴金
•我怎么忘记了当年 的承诺?我怎么远 离了自己曾经赞美 的人格?我怎么失 去了自己的头脑, 失去了自己的思维, 甚至自己的语言?
•巴金第一个提 出建立文革博 物馆的构想。
巴金和《随想录》
巴金在思索怎样说真话
• 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 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 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 篇《谈〈望乡〉》到1986年 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 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 (陆续以每三十篇编为一集, 共出五集,依次为《随想 录》、《探索集》、《真话 集》、《病中集》和《无题 集》),其间历时八年。这 部散文巨著全长四十二万字。
巴金在书房写作
巴金最后的著作随想录
• 在《随想录》里, 巴金多次提到做 噩梦的事这全是 写实手法,或可 以说,这是一种 精神受虐的症状。 由于“文革”时 代给老人留下了 太深的刺激, ——陈思和
• 光《随想录》的 前两集中,写到 梦的就有30多处。 《十年一梦》中 就有3篇是以梦 为题的。十年浩 劫,十亿人民都 在做着一场噩梦。

ppt优秀作品欣赏 ppt

ppt优秀作品欣赏 ppt

巴金的一生--
20世纪40年代,在战乱和繁忙的编 辑岗位上,巴金创作了他文学生涯中 重要的3 部著作:《憩园》、《寒夜》、 《第四病室》。这3 部作品构成了巴金 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1949年6月,巴金被选为中华全国 文学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 员。9月,巴金又应邀出席全国政协第 一次大会。1950年3月,巴金被政务院 任命为华东军政委会文化教育委员会 委员。6月,巴金应毛泽东主席之邀, 出席著名人士宴会。11月,巴金出席 在波兰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巴金的一生
➢ 1952年至1953年,巴金两次赴朝鲜战场采访。写下 《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与《生活在英雄们的中 间》等优秀通讯、报告文学和《团圆》、《李大海》 等优秀中短篇小说。《团圆》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 女》,在今天都有很大影响。1953年10月,在第二届 全国文代会上,巴金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5年《文艺月报》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巴金任主编。 1955年4月,巴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出席 在印度召开的亚洲作家会议。1957年,巴金和靳以主 办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通 过 文 学 作 品 同 现 实 生 活 进
烈 , 这 就 使 他 深 入 思 索 如 何
社 会 的 愿 望 一 直 都 是 非 常 强
巴 金 对 于 人 类 的 挚 爱 和 改 造
是 我 的 挣 扎 最 绝 望 的 时 期 ” 。
所 说 “ 我 的 文 学 生 命 的 开 始
改 变 中 国 社 会 的 现 状 , 如 他
巴金的爱情
❖ 巴金走了,对于这位令人 高山仰止的文坛巨匠而言 风流文人一词毫不适用, 巴金的一生没传过一次绯 闻,他与夫人萧珊恋爱八 年,相守一生,成为文坛 的楷模 .

随想录》

随想录》

影响
• 《随想录》作为巴金晚年扣问,探索,总 结历史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对历史与 人生做出了深刻的检视与理性的反思。解 剖自我,怀念旧人,自我忏悔,敢于说真 话,反思文革。其中《怀念萧珊》《小狗 包地》《说真话》等影响较大。
思想艺术特色
• (1)随想录出发点;它是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 的‘文革博物馆’”,也是他用纸和笔建立的一座 个人的“文革”博物馆。 • (2)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巴金对文革的反 省一开始就与巴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 一起,包容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更多的忧虑。 • 首先,巴金不断反省自己的文革经历与奴隶意识的 联系。 • 其次,反思在文革中变成精神奴隶的心理基础 • 。巴金在这里反思的,已不仅是奴率意识;而是挖 掘一个更深的层次。 • 最后,完成了对自己和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 四”精神的批判。
《随想录》主要内容
• 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 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 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从《随想录》里, 人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巴金,他开始独 立思考而不再盲目听命,挣脱思想枷锁而 不再畏首畏尾,直言中国过去“太不重视 个人权利,缺乏民主与法制”,感痛“今 天在我们社会里封建的流毒还很深,很广, 家长作风还占优势。
作品风格;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 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短篇小说则 题材多样,涉及范围广。
《随想录》创作背景
•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 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 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 巴金写《随想录》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 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随想录 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实人 格的塑造。

赤子真情——巴金及其《随想录》

赤子真情——巴金及其《随想录》

巴 金待 人温 和

沉稳
,
性 格坚定
, ,
反 思和 精 神 自责中奋笔 写 作 样的精神和 心 态
、 ,
把心 交给读者
,
像春 以这
我深刻 的 印象

这次 家 庭拜访 一
, 、
至死 也要给人 间添一点 温暖 在一九七 七 年
《 二 次解放 》等散 文 第
, 。 ,
巴金连 续写作 了

听 了我说 明约稿的意图 后

与他合作过 的潘 际炯 先 生 的 关 注 不久 公司 园》
, 。 ,
争 取一 九八
他 颇为激动 等我死

潘 先 生 离 开 了 下放 劳动 的北 京市 自来水
,

我要 写 出来
,
即 使 现在不 能 出版

,
重 新 回 到香 港 《大 公 报 》主 编副 刊 《大 公 很快
, 、
了 以后再出 们 出版 篇一本 印行
,
在 中共 十 一 届

,
即一 九七 八年十 二月一
后来
, , ‘
巴金 回忆说
,


文革
,
,
发动到
,
便开始 了 有计 划的 《随想录 》 的写 作

。பைடு நூலகம்
这是 我后半生 中一件大事 浑身 战栗
,

,
巴金 在 《 记 》中说 后
” “ 。
只要
文革

不 再来
,

,
人人 自危
,
什 么 都不 怕
我写 因为我有话 要 说

巴金课件

巴金课件
“巴金”这个笔名,就是“安那 其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 和克鲁泡特金两人名字中之一字合 成的。
1931年的《家》是巴金前期的 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 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因此被鲁迅 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 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 作家”。 巴金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 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 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 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 (又名《火》) 。一九四四年, 四十岁的巴金与萧珊在贵阳郊外的 “花溪小憩”结婚。
《电》 内容梗概: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 友们在这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 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 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很快,革命 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 他们中的一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 走上了暗杀的道路,但暗杀没有成功,他自 己却遇难。 佩珠父亲在上海突然失踪,她委托吴仁 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 的事业。
巴金前期小说的类型:
描写革命青年社会活动的小说
描写封建家族败落的家族小说
后期小说创作特点
巴金在40年代又出现一个创作高峰。其风 格与前期相比,由青春浪漫转向中年人的沉稳, 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 他开始写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写社会重 压下人们司空见惯的“委顿生命”,写“血和 痰”,调子也变得悲哀、忧郁,由热情奔放的 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 风格冷隽写实 。
二、创作简介
巴金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有 一千万字的著作和四百多万字的译著。 作品先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 广为流传。有《巴金全集》(26卷本) 和《巴金译文集》(10卷本)。
前期小说创作特点
巴金前期的小说数量多,12部中长篇,60多 篇短篇小说。主要写青年反抗者和革命者 可用 “青春的赞歌”来概括巴金的前期创作,其特色是: 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寻求 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倾向单纯、热情、坦率,情 感汪洋恣肆,特别能唤起青年的共鸣。这正是“青 春型”的创作。

巴金灯PPT课件

巴金灯PPT课件

讨论《灯》的主题
文章以“灯”为象征物,通过现实、 回忆、联想,写灯给人们照明、指路, 从而使人感到希望和光明,作者以此 给人们点燃心中希望之灯,从中表达 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含蓄美
1.如何理解“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 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 色的马路”中的比喻内容?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山”,试分析其深刻 的思想含义(或作者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3、如何理解“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这句话? 4、“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 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你对此句子是怎样 理解的? 5.结合句子“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 灵 中摇晃”谈谈为什么“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我无法使这颗心安静,便找出放在箱子里的一叠旧稿, 拿起笔来校改。夜悄悄地在窗外进行,灯里的油在减 少,我的两只脚渐渐地变得不灵活了。就在这个寒冷 的冬夜里,我编好了这本小书。……
这些不像样的文章,都被一个信念贯穿着,那就是全 国人民所争取的目标:正义的最后胜利。因此我愿意 把它们献给读者。(摘自《废园外·后记》)
1941年9月,巴金辗转于昆明, 重庆,成都之间,目击国民 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看到 的是阴冷,凄凉,黑暗,腐 败的社会生活,又面对当时 险恶的政治形势,不能不感 到苦闷和抑郁。但他爱国反 侵略的意志十分坚决,在艰 苦危难的环境中,从未放下 宣传抗日的笔。并且看到了 未来的中国的希望,具有抗 战必胜的信念。
中《家》为代表作.八十年代.巴金在报纸 上写有一百五十篇随笔,后结集出版,取名 为《随想录》。
巴金的“灯”情结:
“我看见远方一盏红灯闪闪发光,我不知道灯在 哪里,但是它牵引着我的心,仿佛有人在前面指 路。”

读巴金散文集《随想录》

读巴金散文集《随想录》

“把心交给读者”——读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以《激流》三部曲等小说而饮誉文坛的巴金,也曾有多部散文集问世,《随想录》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

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有助于了解巴金这位文坛巨匠的人格魅力。

为帮助读者阅读,我们特邀请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刘锡庆对该作品作一介绍。

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而言,巴金的名字既代表着丰碑,又意味着骄傲!《随想录》问世之后,整个文坛,不!整个民族才认识到:他是作家之心、民族之魂!巴金是个老作家,但他从不以“作家”自居。

他自认他只是一个“人生探索者”。

因此,自他开始写作就是把作文和做人、把写作和真理探索连成一体、看作是一回事的,写作,只是他“人生探索”的一个“开花”或“表现”。

解放前,他虽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饮誉文坛,但其散文写作很早,以十多本散文集问世,控诉、鞭笞了当时世道的昏暗;解放后,他更是倾力于散文创作,决心用那只写惯了黑暗和痛苦的笔讴歌光明、幸福,为崭新的社会放声歌唱。

他唱起“赞歌”,发出“新声”,仅“十七年”期间,他就先后推出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大欢乐的日子》《新声集》《赞歌集》《倾吐不尽的感情》等多部散文集。

但他热忱、勤奋的写作,并没有换来与此相应的成功——对复杂多变的“新生活”,他熟悉不够、把握不住,因此,其散文除说过不少“真话”外,的确也说了不少真诚的“假话”(由于轻信),甚至还说了一些违心的“假话”(高压之下的怯懦)。

假话,不论在什么情况所说,都是短命的!这,自然也给他带来了些负面的影响。

现在看来,“十七年”见他写过这样四类散文:讴歌新生活;赞英雄;颂友谊;怀故人。

照我看来,以第四类“怀故人”的散文最为动情、感人,如《忆鲁迅先生》《秋夜》《一个秋天的早晨》《悼振铎》等,都是些情深意切、韵味悠长的佳作。

这类作品的成功并非偶然:因为只有在敞开心扉、倾诉真情的篇什中,他的个性气质,他的语言风格——那种早年就已形成的“忧郁的”“哭诉的”笔调,才和这类散文的题材、情绪、格调等一拍即合,达到了因内符外、人文一体的和谐境界,从而获得了读者普遍的青睐!巴金在新时期写的最重要的散文当推《随想录》,这是一本大书,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等五个分册,共130篇、42万字,是他的“一生收入总账”,也是他“留给后人的遗嘱”。

小狗包弟ppt课件

小狗包弟ppt课件
故事以一个真实的开头引入,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情境。
中间展开情节
中间部分通过主人公的回忆,逐步展开故事情节,让读者能够更全 面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结尾总结主题
结尾部分对故事主题进行了总结和升华,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06
评价与反思
读者评价
感动与共鸣
许多读者表示,《小狗包弟》一文让他们深感共鸣,尤其是与作者 巴金在文中的情感交流,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
侧面描写
作者通过描写宠物店老板和邻居对 包弟的态度,从侧面刻画了包弟的 形象。
04
主题思想
主题阐述
忠诚与爱的主题
小狗包弟的故事表现了忠诚与爱的主题 。包弟是一只聪明可爱、善解人意的小 狗,他与主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并展现出对主人的无限忠诚和无私的爱 。这一主题通过包弟与主人之间的互动 和包弟对主人的守护,生动地表现出来 。
这篇课文是巴金回忆性散文《随想录》中的一篇。它讲述了 作者与小狗包弟的亲密相处,以及包弟最后的悲惨命运。这 篇课文旨在表达作者对包弟的怀念和愧疚,并反思了文革对 人性的摧残和对生命的漠视。
创作背景
文革背景
小狗包弟的创作背景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使得无数无辜的人受到迫害,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巴金在文 革中遭受了很大的磨难,他的小狗包弟也在这场运动中被残忍地对待。这段经历对巴金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得他深刻反思文革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生命的漠视。
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语言特色
自然流畅的语言
故事的语言自然流畅,没 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 手法,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
幽默风趣的表达
作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表达方式,让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 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 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 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 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 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
《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 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
巴金简介
• 巴金(1904~2005),原名 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 金。汉族。祖籍浙江嘉兴。 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 (1904年11月25日)生于 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 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 家、出版家,“五四”新 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 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 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 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逝世于上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