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叠合板
钢筋桁架叠合板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钢筋桁架叠合板,钢筋桁架叠合板在这里先简称叠合板。
叠板的内侧设有槽增强粘接度,连接部件由龙骨钢筋桁架焊接而成,混凝土浇筑时,它的连接部件与钢筋和混凝土融为一体,具有更加粘接牢固的效果。
模板外侧的砂磨面平整美观,不需要砂浆分离。
适用于现浇顶、现浇墙体等需要混凝土现浇成形的平面建筑结构。
板的常规尺寸:长2.44米,宽1.22米。
厚度有12 毫米和15毫米两种,规格尺寸可根据其设计图纸、甲方要求及具体施工要求等进行定制,定做的尺寸大小不超过常规尺寸。
叠合板施工时不需支模,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效率高,节省人工。
其预制层在工厂制造,机械化程度高,能保证良好的养护效果。
与全预制板相比,其运输和吊装也具有良好的优势,保证了经济性和适用性。
建造阶段采用叠合板作为浇筑混凝土的模板,模板的强度和刚度由钢筋焊接在一起的桁架支撑。
钢筋桁架是在使用阶段对混凝土楼板进行配筋,以承受使用荷载。
因此,叠板不仅具有压型钢板和非组合地板施工速度快的优点,而且具有现浇地板整体刚性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使用和发展前景很广阔。
该模板主要用于取代传统的铝、铁、钢、木模板,广泛应用于楼板现浇顶、地下室后浇带、地基、挡土墙、墙体等需要混凝土现浇成型的领域。
适用场所:隧道、地下通道、学校、医院、酒店、工厂、车站、图书馆、住宅、民居、商业大楼、仓库、地下停车场、桥梁结构等多种建筑现场。
本文由唐山瑞尔法叠合板公司编辑提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详解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详解在现代建筑领域,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构件,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结合了预制和现浇的优点,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简单来说,它是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的。
预制部分通常在工厂中生产,包含底部的混凝土薄板和预先布置好的桁架钢筋。
现浇部分则在施工现场浇筑,与预制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叠合板的优势十分明显。
其一,它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由于预制部分在工厂中提前制作完成,到现场后只需进行简单的安装和现浇作业,减少了现场施工的时间。
其二,提高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工厂化的生产环境能够更好地控制预制部分的质量,减少了现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波动。
其三,桁架钢筋的设置增强了叠合板的整体性能,提高了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在生产制作方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部分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
首先,要准备好模具,确保模具的尺寸和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然后,铺设钢筋,其中桁架钢筋的布置位置和间距都需要精确控制,以保证叠合板的受力性能。
接着,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振捣和养护,确保混凝土达到足够的强度。
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运输时要采取适当的固定和防护措施,避免预制部分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安装时,要保证预制部分的位置准确,与支撑结构连接牢固。
同时,要注意保护好预制部分的边缘和表面,防止磕碰和损坏。
再来看看现浇部分的施工。
在浇筑前,需要对预制部分的表面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能够良好结合。
浇筑时,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浇筑完成后,要进行及时的振捣和养护,避免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从设计角度来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比如,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荷载要求,确定叠合板的厚度和配筋。
还要考虑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的连接方式,以及叠合板与周边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
叠合板与钢筋桁架板的区别

叠合板与钢筋桁架板的区别
叠合板与钢筋桁架板在结构和材料方面有一些区别。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1. 结构形式:叠合板由两层或多层材料通过粘合或夹合在一起形成,每层的材料可以是不同的。
钢筋桁架板由钢筋、混凝土和其他支撑结构组成。
2. 材料属性:叠合板通常由表面材料和内部材料组成。
表面材料常用的有木材、塑料和金属,内部材料可以是木材、蜂窝状的塑料、泡沫等。
钢筋桁架板的主要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
3. 强度和刚度:钢筋桁架板由于有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变形。
而叠合板的强度和刚度相对较低,通常用于少荷载或需要较轻结构的场合。
4. 使用领域:钢筋桁架板通常用于大型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用于承载较大荷载并保证结构稳定。
叠合板常用于家具、室内装饰以及轻型建筑等领域,用于提供隔热、隔音效果或增加结构强度。
5. 施工和安装:由于钢筋桁架板的材料性质和结构形式,施工和安装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钢筋拼接、混凝土浇筑和固定等工作。
叠合板的施工和安装相对简单,通常只需要进行尺寸切割和粘合等基本工序。
总体来说,叠合板适用于轻型建筑和室内装饰等领域,提供隔热、隔音和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而钢筋桁架板则适用于大型建筑和桥梁等工程,需要承载大荷载和保证结构稳定的场合。
预应力钢管桁架叠合板(PKⅢ板)施工工法(2)

预应力钢管桁架叠合板(PKⅢ板)施工工法预应力钢管桁架叠合板(PKⅢ板)施工工法一、前言预应力钢管桁架叠合板(PKⅢ板)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和施工工法,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PKⅢ板的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PKⅢ板具有以下特点:材料轻便、刚度优良、承载能力大、施工速度快、环保节能等。
这使得它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适应范围PKⅢ板适用于各种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
特别是在大跨度、大空间、多功能的建筑物中,PKⅢ板表现出了更大的优势。
四、工艺原理PKⅢ板的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原理:预应力钢管桁架与混凝土构成复合结构,钢管提供了强大的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而混凝土提供了自重和抗压强度。
为了保证质量和稳定性,采取了钢管桁架预制、预应力预拉、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钢管桁架制作、预装配坡口焊接、预应力钢束预拉、PKⅢ板浇筑、养护和保护层施工、PKⅢ板安装和连接。
六、劳动组织PKⅢ板施工需要合理组织人力资源,包括钢管桁架制作人员、焊工、预应力钢束制作人员、混凝土浇筑人员等。
根据项目规模和施工周期,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PKⅢ板施工需要一系列机具设备,包括起重机械、施工塔吊、钢管焊接机、钢管预拉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等。
这些机具设备需具备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八、质量控制为确保施工质量,必须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预应力钢管桁架的焊接质量、钢束预拉的张力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浇筑工艺的控制等。
所有这些控制措施将确保PKⅢ板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九、安全措施PKⅢ板施工中需注意安全事项,特别是对高空作业、钢管焊接、预应力钢束张拉等环节要进行严格控制。
同时,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降低安全风险。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关键设计要点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关键设计要点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是一种结构材料,它将混凝土和钢筋混合使用,从而产生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的复合材料。
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建筑物的墙体、屋顶和地板等部位的承载结构,也可用于桥梁、隧道等大型跨度结构的建设。
在使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关键设计要点。
一、悬挂方法的设计在悬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时,应设计合理的悬挂方法。
通常采用吊装钢丝绳进行悬挂,悬挂点一般在板内跨中处,钢丝绳的数量和直径应根据板的长宽比、板重和吊装高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二、板的厚度设计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厚度应根据使用情况和承载要求进行设计。
板的厚度过小,会影响其强度和刚度,从而影响使用效果;板的厚度过大,则会增加成本和自重,降低使用效果。
应根据建设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三、桁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桁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也是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的一个关键设计要点。
桁架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受力要求、搭接方式和制作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
通常采用管截面或槽钢截面的钢材作为桁架的材料,桁架的搭接方式有单向和双向搭接两种。
四、叠合板的连接设计叠合板的连接设计也是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的一个关键设计要点。
连接方式应根据桁架的形状和尺寸、板的厚度和受力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
常用的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和盲铆接等。
五、板的防水、防火和隔热设计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在使用中还需要进行防水、防火和隔热设计。
防水设计应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如EPDM胶膜、SBS卷材等;防火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要求,采用适当的防火材料和方案;隔热设计可采用聚苯板、玻璃棉、岩棉等材料进行隔热处理。
综上所述,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关键设计要点涉及到悬挂方法、板的厚度、桁架的形状和尺寸、叠合板的连接方式以及防水、防火和隔热等诸多方面。
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决策,以确保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说明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说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是一种先进的建筑结构材料,由钢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组成。
它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方便等特点,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构造、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种结构材料。
首先,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构造是由两层钢筋混凝土面板和中间的桁架钢筋构成的。
钢筋混凝土面板通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能够有效地承受施加在上面的荷载。
而桁架钢筋则起到增加板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能够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需要考虑面板的厚度、面板的尺寸、桁架钢筋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
面板的厚度一般根据受力要求进行确定,通常在50mm到100mm之间。
面板的尺寸则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来确定,可以根据不同的跨度和荷载进行设计。
桁架钢筋的形状和大小需要根据板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进行确定,一般采用等边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形式,大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再次,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是制作钢筋混凝土面板,先将钢筋布置在模板中,然后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
其次是制作桁架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焊接成桁架形状。
最后是将桁架钢筋固定在钢筋混凝土面板上,并进行焊接。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焊接的质量,以确保叠合板的强度和刚度。
最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高层建筑中,可以作为楼板、地板和隔墙使用,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在桥梁工程中,可以作为桥面板和桥墩使用,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工业建筑中,可以作为厂房的楼板和墙体使用,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耐候性能。
总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满足各种工程的需求。
综上所述,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通过结合钢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特点,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钢筋桁架叠合板发展与研究综述

钢筋桁架叠合板发展与研究综述0引言叠合板由工厂预制的混凝土底板和现浇叠合层组成,具有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绿色低碳等优点,在装配式建筑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筋桁架叠合板作为叠合板的主要种类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钢筋桁架叠合板及相关规范,对国内外的文献加以归纳总结,为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1钢筋桁架叠合板定义及特点钢筋桁架叠合板是指在工厂预制形成带钢筋桁架预制底板,然后人工或机械吊装到房屋上经现场浇筑混凝土叠合层而成,如图1所示。
图1钢筋桁架叠合板钢筋桁架叠合板在施工阶段可作为模板使用且不需要支模,与传统现浇板相比,现场湿作业量较少,施工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劳动量少等特点。
2钢筋桁架叠合板的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Jiarui Qi[1]等通过试验对钢筋桁架叠合板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板的承载力显著提高,具有较大的初始刚度和变形抗力。
Cheng, Jie Yun[2]等根据钢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的初始弯矩和开裂弯矩的相对值,推导出了相应的短期刚度计算式,并基于有限元验证了计算式的可行性。
Yang X等[3]通过试验对横向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设横向钢桁架的叠合板荷载水平可提高33 %;板的挠度明显降低,裂缝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承载力明显提高。
2.2国内研究现状马兰等[4]对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在施工阶段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主要取决于短期刚度,而非承载力,即如果该板在施工阶段的整体刚度达到要求,则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均能得到保证。
刘轶等[5]基于试验对比了使用阶段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与钢筋桁架混凝土整浇板的抗弯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叠合楼板刚度及抗裂性能略低于现浇板,裂缝开展情况及破坏位置基本相同,极限承载能力相差不大。
赵磊等[6]通过有限元分析,讨论了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底板的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桁架的高度以及桁架体系中腹筋直径对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刚度的影响。
桁架叠合板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适用范围:、1、适用于环境类别为1级,屋面叠合板用底板(不适用于阳台、厨房、卫生间)2、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设计或者抗震设防烈度在6~8度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3、本图集适用于剪力墙厚度200mm,其他墙厚可以参考使用。
材料要求:1、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底板钢筋及钢筋桁架的上弦、下弦钢筋采用HRB400钢筋,钢筋桁架腹板钢筋采用HPB300钢筋叠合板规格及编号:1、底板厚度为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为70mm、80mm、90mm 三种。
2、底板的标志宽度、标志跨度(mm)表1~表4表1双向板底板宽度表2双向板底板跨度表3单向板底板宽度表4单向板底板跨度双向叠合板编号:DBSA-BC-EeFf-GHDBS双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A:拼装位置1是边板,2是中板。
B:底板厚度cm。
C: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cm。
Ee:底板标志跨度dm。
Ff:底板标志宽度dm。
G:底板跨度方向配筋代号。
H:底板宽度方向配筋代号。
表5底板跨度、宽度方向钢筋代号组合表例DBS1-67-3620-31。
双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拼装位置底板,底板厚度60mm,叠合层厚度70mm,底板标志跨度3600mm,底板标志宽度2000mm,底板跨度方向配筋¢10@200,底板宽度方向配筋¢8@200。
单向叠合板编号:DBD BC-EeFf-GDBD单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B:底板厚度cm。
C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cm。
Ee:底板标志跨度dm。
Ff:底板标志宽度dm。
G:底板跨度方向配筋代号表6单向叠合板用底板钢筋代号表例DBD67-3620-2 单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底板厚度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70mm,底板标志跨度3600mm,底板标志宽度2000mm,底板跨度方向配筋¢8@150,分布钢筋为¢6@200钢筋桁架规格及代号:表7钢筋桁架规格及代号公称是汉语词语,是指统一公认的称呼,机器性能、图纸尺寸等的规格或标准,也可指产品合乎法规的准确公正的名称标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桁架叠合板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
适用范围:、
1、适用于环境类别为1级,屋面叠合板用底板(不适用于阳台、厨房、卫生间)
2、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设计或者抗震设防烈度在6~8度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
3、本图集适用于剪力墙厚度200mm,其他墙厚可以参考使用。
材料要求:
1、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底板钢筋及钢筋桁架的上弦、下弦钢筋采用HRB400钢筋,钢筋桁架腹板钢筋采用HPB300钢筋
叠合板规格及编号:
1、底板厚度为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为70mm、80mm、90mm 三种。
2、底板的标志宽度、标志跨度(mm)表1~表4
表1双向板底板宽度
标志宽度1200 1500 1800 2000 2400
边板实际宽度960 1260 1560 1760 2160
中板实际宽度900 1200 1500 1700 2100
表2双向板底板跨度
标志跨度3000 3300 3600 3900 4200 4500
实际跨度2820 3120 3420 3720 4020 4320
标志跨度4800 5100 5400 5700 6000
实际跨度4620 4920 5220 5520 5820
表3单向板底板宽度
标志宽度1200 1500 1800 2000 2400
实际宽度1200 1500 1800 2000 2400
表4单向板底板跨度
标志跨度2700 3000 3300 3600 3900 4200
实际跨度2520 2820 3120 3420 3720 4020
双向叠合板编号:DBSA-BC-EeFf-GH
DBS双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
A:拼装位置1是边板,2是中板。
B:底板厚度cm。
C: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cm。
Ee:底板标志跨度dm。
Ff:底板标志宽度dm。
G:底板跨度方向配筋代号。
H:底板宽度方向配筋代号。
表5底板跨度、宽度方向钢筋代号组合表
跨度方向配筋
¢8@200 ¢8@150 ¢10@200 ¢10@150
宽度方向配筋
¢8@200 11 21 31 41
¢8@150 22 32 42
¢8@100 43
例DBS1-67-3620-31。
双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拼装位置底板,底板厚度60mm,叠合层厚度70mm,底板标志跨度3600mm,底板标志宽度2000mm,
底板跨度方向配筋¢10@200,底板宽度方向配筋¢8@200。
单向叠合板编号:DBD BC-EeFf-G
DBD单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
B:底板厚度cm。
C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cm。
Ee:底板标志跨度dm。
Ff:底板标志宽度dm。
G:底板跨度方向配筋代号
表6单向叠合板用底板钢筋代号表
代号 1 2 3 4
受力(跨度)钢
筋规格及间距
¢8@200 ¢8@150 ¢10@200 ¢10@150
分布钢筋规格
及间距
¢8@200 ¢6@200 ¢6@200 ¢6@200
例DBD67-3620-2 单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底板厚度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70mm,底板标志跨度3600mm,底板标志宽度2000mm,底板跨度方向配筋¢8@150,分布钢筋为¢6@200
钢筋桁架规格及代号:表7钢筋桁架规格及代号
桁架规格代号上弦
钢筋
公称
直径
(mm)
下弦
钢筋
公称
直径
(mm)
腹杆
钢筋
公称
直径
(mm)
桁架
设计
高度
(mm)
桁架每
米理论
重量
(kg/m)
A80 8 8 6 80 1.76
A90 8 8 6 90 1.79
8 8 6 100 1.82
A10
B80 10 8 6 80 1.93
B90 10 8 6 90 2.01
10 8 6 100 2.04
B10
公称是汉语词语,是指统一公认的称呼,机器性能、图纸尺寸等的规格或标准,也可指产品合乎法规的准确公正的名称标识。
钢筋桁架的制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钢筋桁架放置于底板钢筋的上层,下弦钢筋与底板钢筋绑扎连接;
2、钢筋桁架应由专用焊接机械制造,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的焊接采用电阻点焊;
3、钢筋桁架焊点的抗剪力应不小于腹杆钢筋规定屈服力的0.6倍;
4、钢筋桁架的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桁架偏差允许值
伸出长度理论重量
检查项目设计长度设计高度设计宽度上弦焊点间
距
±4.0%
允许偏差±5mm ±3mm ±5mm ±2.5mm 0
-2mm
选用方法:
1、应对叠合板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根据板厚和配筋进行底板的选型,绘制底板平面布置图,并另行绘制楼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顶面配筋图。
2、当选用本图集的底板并按要求制作与施工时,可不进行脱模、吊装、运输、堆放、安装环节施工验算。
3、单向板底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可在任意位置拼接;双向板底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接缝位置宜布置在叠合板次要受力方向上或者受力较小处
底板开洞口应在制作时预留,满足以下要求:
1、开洞位置应尽量避开桁架钢筋的位置;
2、开洞直径≤300mm是,受力绕过洞口,不得切断,也不用设补强钢筋;
3、开洞底板在制作、堆放、输运、安装过程中应进行专门的施工验算或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
同条件养护的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达到22.5Mpa后,方可进行脱模,吊装,运输,堆放。
底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做成凹凸深度不小于4mm的
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占接合面的面积不小于80%.
堆放现场要求:
场地应平整夯实,并设有排水设施,堆放时底板与地面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空隙。
垫木应放置在桁架的侧边,板两端及跨中位置均应布置垫木且距离不应大于 1.6m,垫木应上下对齐,不同板号分类堆放,堆放高度不宜大于6层,堆放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
堆放示意图见下
叠合板施工要求:
1、底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方可安装施工。
底板就位前应在跨内及距离支座500mm处设置竖撑和横梁组成的临时支撑。
当轴距L<4.8m时,跨内设置一道支撑;当轴距4.8m≤L≤6m,跨内设置两道支撑。
支撑面应可靠抄平,以保证底板底面平整。
多层建筑中各层竖撑宜设置在一条竖直线上,一般应保持持续两层有竖撑。
2、双向板底板安装时,应合理调整安装方向,保证接缝处钢筋能够相互搓开;
质量验收:
1、底板平面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双向板底板尺寸偏差允许值(mm)
检查项目长宽厚侧向弯曲表面平整度主筋保护层对角线翘曲外露钢筋中
心位置外露钢筋长度
允许偏差±5 ±5 +5 L/750且
≤20 5 +5
-3
10 L/750 3 ±5
单向板底板尺寸偏差允许值(mm)
检查项目长宽厚侧向弯曲表面平整度主筋保护层对角线翘曲
允许偏差±5 +5
0 +5 L/750且≤20 5 +5
-3
10 L/750
2、底板进场后不做结构性能检验,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派驻代表在工厂监督生产过程,无驻场代表监督时,底板进场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主要受力部位钢筋、规格,间距及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实体检测。
标志宽度1200 1500 1800 2000 2400
边板实际宽度960 1260 1560 1760 2160
中板实际宽度900 1200 1500 1700 2100
叠合板(五类标志宽度)双向板底板边板模板及配筋图
配筋都有规范,采用什么钢筋都有说明,以及模板大小,间距都有说明。
叠合板双向板底板中板模板及配筋图
叠合板单向板底板模板及配筋图
模板的选用;
底板厚度为60mm,桁架高度根据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的不同,桁架高度及配筋不同,基本都是比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高10mm。
也就是底板模板可以做成这样,效果图:
配筋及桁架钢筋的选用规则:
底板放配筋,上层钢筋为跨度方向配筋(加强筋),下层钢筋为宽度方向配筋(分布筋),上下层钢筋绑扎。
先放置分布筋,再放置加强筋。
在底板宽度方向在两边分别放置小于宽度100mm的钢筋6(HRB400)2根,放置下层。
再放置桁架钢筋,下弦钢筋与上层钢筋(按跨度方向配筋)处于同层,采用绑扎连接,一般都是距离底板接合面下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