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合集下载

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的临床意义

血 糖 的 比例 相 近 , 表 明 并 不 是 心 肌 梗 死 导 致 的应 激 状 态 引 这
发 高血 糖 ’ 。我 国 发 表 的 “ 国 心 脏 调 查 ” 中 国 3 1 中 对 5 3例 因冠 心病 住 院 者进 行 调 查 的 结 果 显 示 , 这 些 患 者 中 , 尿 在 糖 病患 病率 为 5. , 调 节 受 损 率 为 2 . , 择 期 住 院 者 29 糖 40 且 与 急 诊 住 院者 高 血 糖 状 态 的 比例 相 同 。
接 近 。美 国一 项 调 查 数 据 表 明 , ] 在过 去 的 3 0年 间 , 过 年 经
即往 往 表 现 为 代谢 综合 征 , 这 些 正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危 险 而
因素 。“ 同 土 壤 ” 说 指 出糖 尿 病 、 心 病 的发 病 机 制 具 有 共 学 冠 共 同基 础 , 这 些 共 同基 础 的 可 能 原 因是 慢 性 炎 症 反 应 和 胰 而 岛素 抵 抗 。有 一 些 炎 症 标 志 物 正 在 研 究 中 , 纤 维 蛋 白 原 如 (ir o e , i) 高 敏 c反 应 蛋 白 ( i —est eC ra— f i g n Fb 、 bn _ hg sniv -ec h i
1 糖尿病 是冠 心病 等危 症概 念的提 出
冠 心 病 的 等 危症 是指 无 冠 心 病 者在 1 0年 内发 生 主 要 心 血 管 事 件 与 已 有冠 心病 患 者 等 同 的 状 态 。1 9 9 9年 美 国心 脏 学会 ( AHA) 出 “ 尿 病 是 一 种 心 血 管 疾 病 ” 提 糖 。AHA 已 正 式 将 糖 尿 病列 为 冠 心 病 的 主要 危 险 因 素 , 血 脂 异 常 、 血 与 高 压 、 烟等 并 列 。2 0 吸 0 1年美 国 国家 胆 固醇 教 育 计 划 ( E ) NC P 成人 治 疗 组 第 三 次 报 告 ( T l) 确 将 无 冠 心 病 的 糖 尿 病 A PI 明 I 从 冠 心 病 的危 险 因素 提 升 为 糖 尿 病 是 冠 心 病 的等 危 症 ]是 , 指 无 冠 心 病 的糖 尿 病 患 者 和 既 往 有 冠 心 病 病 史 的 非 糖 尿 病 患 者 有 同样 的冠 心 病 危 险 性 , 1 即 0年 内糖 尿 病 患 者 和 冠 心 病患者发生新的心血管事 件 ( 心肌 梗死或冠 心病死 亡) 如 的 危 险 性 相 同 。冠 心 病 的 等 危 症 除 糖 尿 病 外 , 有 周 围血 管 疾 还 病 、 主动 脉 瘤 、 动脉 病 变 ( 声 或 血 管 造 影 显 示 颈 动 脉 狭 腹 颈 超 窄 超 过 5 , 于 颈 动 脉 的 脑 血 栓 、 暂 脑 缺 血发 作 ) 0 源 短 。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医学上过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性疾病。

然而,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威胁,是极为严重的。

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心血管并发症,大约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是70%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是住院的主要原因。

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未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将来发生心肌梗死(MI)的风险与之前曾发生MI而无糖尿病的患者等同。

因此,早在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就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中糖尿病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病变。

其依据是:糖尿病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有许多相互关联的易感基因;糖尿病人几乎具有所有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炎症等。

糖尿病不仅糖代谢异常,而且是一种糖脂病,即血糖血脂紊乱性疾病。

近年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仅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但心肌梗死等大血管并发症并未显著减少;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再控制血压和血脂,方能明显降低大血管并发症。

糖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糖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糖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本文将就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互影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这是因为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硬化的形成。

其次,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水平,这些因素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反过来说,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出现。

二、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

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缺乏运动、吸烟等因素都是致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会加速糖尿病的发展。

因此,管理这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三、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糖尿病不仅直接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由于高血糖对血管产生的损害,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此外,糖尿病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网状变病,进一步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四、预防和管理针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管理措施:首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这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血脂和尿常规等,以及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综上所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通过了解这种关系,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以减少患病和并发症的风险。

冠心病与糖病的关联及管理策略

冠心病与糖病的关联及管理策略

冠心病与糖病的关联及管理策略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关联及管理策略概述: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而冠心病患者也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这两种疾病的相互影响使得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病风险和管理复杂性。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以及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关联1.1 冠心病对糖尿病的影响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血供不足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体内存在高血糖的情况,这会促进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了2到4倍,这使得冠心病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1.2 糖尿病对冠心病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功能不足,血糖长期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糖尿病还导致血脂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和血流变障碍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5到3倍。

二、冠心病与糖尿病的管理策略2.1 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2.2 控制血脂水平高胆固醇和高三酸甘油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水平的异常升高。

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合理膳食和定期的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2.3 控制血压水平高血压是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测量血压,如若高血压,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2.4 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是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通过控制饮食摄入量和增加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

2.5 综合治疗策略对于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综合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冠心病是糖尿病人头号“杀手”

冠心病是糖尿病人头号“杀手”

冠心病是糖尿病人的头号“杀手”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是糖尿病患病率最高、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约有7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冠心病。

芬兰一项2432例人群冠心病死亡危险性的调查表明:没有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与有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相当;有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比前两者明显增高。

国内外众多研究提示,冠心病是糖尿病人的头号杀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患病率高:糖尿病人患心脏病的机会约为一般人的2~4倍。

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现糖尿病时就已经有冠心病。

此处配图。

糖尿病人冠心病患病率高的原因是:糖尿病人终身合并有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所以,比一般人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多,包括:高血糖、脂肪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肥胖、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氧化应激状态等。

这些因素促进了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此处配图。

2、患病年龄提前: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可提前5年,甚至更多(糖尿病人30~40岁就可以发生冠心病)。

糖尿病患病达10年以上者,大都有冠状动脉广泛而严重的粥样硬化,此时很容易发生无痛性心梗。

此处配图:一年轻人死亡引发的叹息,配文字:糖尿病不要人命,冠心病会要人命。

3、症状隐匿:痛觉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

因为有了痛觉,我们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避免损伤。

比如:当出现心绞痛的时候会马上吃药、就医!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会导致痛觉不敏感,很多人出现心梗(冠状动脉局部堵塞100%)都感觉不到疼痛,致使诊断延误,危及生命。

此处配图:一位糖尿病患者在看报纸,揭露血液中断的虚弱心脏。

文字:糖尿病性冠心病症状隐匿,不知不觉中危险已经逼近。

4、治疗难度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动脉硬化会更加弥漫、常常多支血管受累,且很容易并发微血管瘤威及生命。

所以,治疗难度非常大。

糖尿病致病基因或可增加冠心病风险.docx

糖尿病致病基因或可增加冠心病风险.docx

糖尿病致病基因或可增加冠心病风险美国科学家日前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人体内染色体9p21的基因变异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而之前的研究已经确定,9p21基因变异是引发Ⅱ型糖尿病的一个原因。

科学家经过跟踪调查研究发现,血糖水平保持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体内携带两份9p21基因变异体,那么患冠心病的几率增加两倍。

体内同样携带两份9p21基因变异体,但是血糖没能保持在正常水平的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增加四倍。

相关链接什么是Ⅱ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

症状:II型糖尿病病情一般比较缓和、隐蔽,病程较长,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等)较少出现。

II型糖尿病患者多有家族史,个人肥胖史。

口渴、多饮、多尿、进食明显增加、消瘦,患者感到疲乏,虚弱无力,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是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引起,常见于女阴部。

脱水以后皮肤干燥,也可以出现皮肤瘙痒,但比较少见。

诊断检查通常在临床上应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来区别糖尿病的类型,也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参考,试验时进食75克葡萄糖,空腹及进食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各抽血一次测胰岛素及C肽。

若空腹血胰岛素及C肽正常、增高或稍低,进食后有增高但高峰值延迟,则考虑为Ⅱ型糖尿病患者。

病因遗传因素:和Ⅰ型糖尿病类似,Ⅱ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

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这种遗传特性Ⅱ型糖尿病比Ⅰ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Ⅰ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Ⅱ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Ⅱ型糖尿病。

肥胖:Ⅱ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

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Ⅱ型糖尿病。

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有一半的Ⅱ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

糖尿病与冠心病

糖尿病与冠心病

浅谈糖尿病台并冠心病,1 + 1 >2平遥县裴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冠心病更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等危症这个概念,是说病症的危险性相同。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是说无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有同样的冠心病危险性。

即10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梗死面较大,且程度年内糖尿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发生新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相同。

基于大星的临床试验结果,而提出了“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这一概念。

其理论依据,首先是糖尿病患者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其次冠心病患者合并血糖异常的比例高,冠心病与高血糖状态关系密切。

而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病死率高,以冠心病就诊者中检出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状态的比例惊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冠脉病变更为广泛、复杂,且进展更加迅速。

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约75%由冠脉缺血引起。

冠心病的等危症除糖尿病外,还有周围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病变(超声或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超过50%,源于颈动脉的脑血栓、短暂脑缺血发作)。

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凝血系统异常等多种代谢异常。

这些异常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血糖:血糖增高后,体内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加重了对血管的损伤。

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肌微小动脉的狭窄更加明显,从而更易发生心肌循环障碍与心肌缺血,成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基础。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过高,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速度;且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不稳定斑块形成。

脂代谢紊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氧化修饰,清除率降低,更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凝血系统异常:凝血因子V、W、 X、XI及XI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血浆纤溶活性受损.两病合并具有的临床特点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容易被忽视而发生猝死。

冠心病与糖病的关系

冠心病与糖病的关系

冠心病与糖病的关系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近年来,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冠心病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就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增加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基本概念。

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一类疾病。

糖尿病则是指机体胰岛功能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两种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冠心病与糖尿病之间有着双向的关联。

首先,糖尿病可以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高血糖水平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血栓形成,进一步加剧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糖尿病患者还常伴有其他代谢异常,如高血压和肥胖,这些因素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更高。

另一方面,冠心病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缺氧状态会对胰岛素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使血糖水平升高。

冠心病患者的病程中常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这些药物也可能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机制,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此外,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这些药物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冠心病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

除了双向的关联性外,冠心病和糖尿病还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

例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等因素既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这些危险因素的累积会使得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成倍增加。

因此,对于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控制这些共同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关系,临床上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首先,对于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血糖异常,不仅会引发糖尿病,更会对全身血管都产生伤害。

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高发生3—7倍,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这样来评价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首先,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其次;这两种病的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再次,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最后,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易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也会诱发心梗。

因此,国内外医学界有个共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如同多面手
提到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就不能不提药物治疗。

潘长玉教授指出,理想的降糖药应具备以下特点:能有效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且不会增加体重。

随着以利拉鲁肽(诺和力)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新药的上市,鱼与熊掌终于可以兼得。

智能降糖:大型研究显示,与众多传统药物相比,利拉鲁肽能够让更多患者血糖达标,并且被称为“聪明”降糖药,当且仅当觉察到血糖水平升高时,它才会激活发挥效用。

当血糖降到正常,就不发挥作用。

这一作用机制使它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长期使用更为安全。

降低体重:利拉鲁肽在降低体重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因为它能让人产生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减少食物的摄入有效减轻体重,带来的体重降低主要是内脏脂肪的减少。

鉴于降低体重的多重益处,对于糖友,特别是那些“重量级”糖友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降低收缩压:这种“聪明”降糖药同时还是一种“爱心”降糖药。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它还能通过多重机制降低收缩压,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作用。

与传统糖尿病治疗药物不同,具有多靶点作用的利拉鲁肽不但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能够直击糖尿病的根源——保护胰岛B细胞,同时有效影响体重、血压、血脂等其他危险因素,从而让糖友降糖、护心双管齐下,多重获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