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灯下漫笔(节选)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原文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原文鲁迅《灯下漫笔》(节选)原文灯下漫笔(节选)鲁迅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
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
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
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就是袁世凯②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蔡松坡③先生溜出北京,到云南去起义。
这边所受的影响之一,是中国和交通银行的停止兑现。
虽然停止兑现,政府勒令商民照旧行用的威力却还有的;商民也自有商民的老本领,不说不要,却道找不出零钱。
假如拿几十几百的钞票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样,但倘使只要买,一盒烟卷呢,难道就付给一元钞票么?不但不甘心,也没有这许多票。
那么,换铜元,少换几个罢,又都说没有铜元。
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他如果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我还记得那时我怀中还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④,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
俄国革命以后的藏着纸卢布的富翁的心情,恐怕也就这样的罢;至多,不过更深更大罢了。
我只得探听,钞票可能折价换到现银呢?说是没有行市。
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了:六折几。
我非常高兴,赶紧去卖了一半。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
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⑤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
【语文】高中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嗜.好(shì)给.与(ɡěi)兑.现(duì)数.见不鲜(shuò)B.编纂.(zuǎn) 胪.欢(lú) 行.市(hánɡ) 及汝偕.亡(jié)C.累.赘(léi) 钦.定(qīn) 磕.头(kē) 溘.然长逝(hè)D.杀掠.(lüè) 不屑.(xiè) 避难.(nàn) 朝.三暮四(zhā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名.副其实不可名.状不名.一文B.数.见不鲜数.典忘祖数.以百计劫数.难逃C.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日.上三竿日.薄西山D.直.截了当心直.口快直.言不讳直.言贾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如果..他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B.对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C.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D.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所以..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语文教案灯下漫笔(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灯下漫笔》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背景《灯下漫笔》是鲁迅的一篇杂文,写于1925年。
本文针对社会上种种丑恶的现象,批判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对民众的期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讽刺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思想特点。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合理性。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讽刺手法、比喻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5. 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赏析。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文章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加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灯下漫笔》的文化背景和鲁迅的思想,可以组织一次关于鲁迅生平及其作品的讲座或者观看相关纪录片。
通过拓展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鲁迅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七、课堂讨论1. 鲁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具体的例子来揭示社会现象?2. 鲁迅的讽刺手法有哪些特点?3. 学生认为鲁迅的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八、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对《灯下漫笔》的语言风格进行深入鉴赏,分析鲁迅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课后练习解答指导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课后练习解答指导鲁迅《灯下漫笔》(节选)课后练习解答指导《灯下漫笔》(节选)课后练习解答指导一、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观点;理解本文融情于理的艺术特色,感受本文所包含的强烈感情。
学生答题,可先简单说说作者是由日常什么小事引发出来的,他又是怎样过渡到本文观点的,再准确概括作者观点,既可用自己的话,也可用课文原话。
作者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二、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和难点句,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
要联系作者思想、课文主题和上下文进行解题。
1 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作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喜欢了。
2 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3 人的价格的内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4 奴隶规则是指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总之,是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不受意外的灾殃。
5 第三样时代是指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怪圈,从而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是一个老百姓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成为社会主人的时代。
总之,第三样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情感化的议论这一艺术特色。
抓住各小题中关键词语,先体会感情,再说说思想。
1 作者这段话是通过打比方,愤怒抨击封建暴政,暴露国民的奴性人格,讽刺所谓的太平盛世,不过就是一个百姓略等于牛马的时代,至多是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

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国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文本导读】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麻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昙花一现,紧接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黑暗中国亟待彻底的革命。
另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开始大声疾呼,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并荷戟奋战,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但是,统治阶级及一些反动的复古主义者,却极力鼓吹中国的所谓精神文明,妄图维护封建主义的文化,维护人吃人的等级制度。
这就需要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揭露复古派的阴谋,擦亮广大人民的眼睛,于是,作为已觉醒的先驱者之一的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予以反击,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那个时代……【作者卡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累.坠( ) ②编纂.( ) ③嗜.好( ) ④兑.现( ) ⑤万姓胪.欢( ) ⑥折.价( ) ⑦杀掠.( ) ⑧数.见不鲜( ) ⑨国粹.( ) ⑩不肖.( ) ⑪鉴略.( ) ⑫时日曷丧..( ) ⑬新颁.( ) ⑭勒.令( ) ⑮木塞.( ) ⑯复辟.( ) ⑰黄巢.(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巢 窠 ②⎩⎪⎨⎪⎧ 兑 蜕 ③⎩⎪⎨⎪⎧ 鉴 签④⎩⎪⎨⎪⎧ 曷 溘 ⑤⎩⎪⎨⎪⎧ 孺 嚅濡⑥⎩⎪⎨⎪⎧ 嗜 耆 蓍 ⑦⎩⎪⎨⎪⎧ 胪 颅鲈⑧⎩⎪⎨⎪⎧ 殃 泱 怏 ⑨⎩⎪⎨⎪⎧ 倘 徜 淌 ⑩⎩⎪⎨⎪⎧ 纂 篡攥 ⑪⎩⎪⎨⎪⎧ 详 祥 佯 ⑫⎩⎪⎨⎪⎧ 偕 揩 楷 谐⑬⎩⎪⎨⎪⎧ 萃 粹瘁悴 猝3.近义词辨析①退化·蜕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兑现·兑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执迷·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题名·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文章开始叙述“我”兑换现银一事有什么作用?点拨从结构上看,兑换现银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作者从切身的生活小事中引出本文“漫笔”的话题——“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灯下漫笔(节选)_课件

杂文及其特点
1.含义 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
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 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 论等文体的总称。
2.杂文的历史演变
先 秦:诸子百家的杂文。宋玉《答楚王问》、 枚乘的《七发》
汉 魏:扬雄的《连珠》
南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杂文” 一章中第一次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 作一种独立的文体 。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1922)、《彷徨》
(1926)、《故事新编》(1936)。 散文集:
1927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 散文诗 集《野草》;1928年北京未名社初版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 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
3.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能疾首蹙额中憎 恶中国”的人?
提示:因为他们看清了中国当下的 现场,并当前中国社会的各种弊端表达 了不满,起码并不是所谓的征服者和外 来侵略者。
小结
作者借白人到中国后不愿回去 的故事,总结了中国当下的文明现 状,阐述了这种奴性文明产生的原 因,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及青年一 代的期望。在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剖 析中,对国民命运的高度概括中, 对未来时代的深切期盼中,充满了 鲁迅先生一种沉痛而炽热的情感, 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的激情。
唐 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 辨》
明 代:刘基的《卖柑者言》
3.杂文的特点 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语文教案灯下漫笔(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灯下漫笔(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灯下漫笔(节选)》的文意,掌握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灯下漫笔(节选)》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灯下漫笔(节选)》的作者和出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学生进行讨论。
4. 论证结构分析:教师讲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5.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 内容分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3. 论证结构分析: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4. 批判性思维训练: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课本《灯下漫笔(节选)》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语文版】高中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嗜.好(shì)给.与(ɡěi)兑.现(duì)数.见不鲜(shuò)B.编纂.(zuǎn) 胪.欢(lú) 行.市(hánɡ) 及汝偕.亡(jié)C.累.赘(léi) 钦.定(qīn) 磕.头(kē) 溘.然长逝(hè)D.杀掠.(lüè) 不屑.(xiè) 避难.(nàn) 朝.三暮四(zhā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名.副其实不可名.状不名.一文B.数.见不鲜数.典忘祖数.以百计劫数.难逃C.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日.上三竿日.薄西山D.直.截了当心直.口快直.言不讳直.言贾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如果..他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B.对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C.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D.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所以..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狗包弟》学教练案
制作人:王贞培审核人: 刘艳玲2016/10/10 一、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诵读、圈点勾划品味精彩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巴金身上体现出的敢于讲真话、勇于自省的美好人性并学习这种美好的人性光辉。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作者身上的忏悔精神。
【学习难点】
探究小狗包弟遭受厄运的原因(文革背景)
二、预习任务
1.把课文标上段号,熟读课文。
2.做《红对勾》P55“基础自主学习”部分,阅读P56“相关知识链接”。
3.请简要写下本文围绕“小狗包弟”讲了哪些内容?
三、课堂研学(1课时)
(一)向谁忏悔
1、写了一条什么样的小狗?
诵读第3段、第5段,圈点勾划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点:
这是一条(特点)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根据第2段总结):
这是一条聪明可爱的小狗,因为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这是一条的小狗,因为它。
这是一条的小狗,因为它。
这是一条的小狗,因为它。
2、写小狗怎么了?
(二)为何忏悔
我为什么要送走小狗?(小组合作探究)
(三)怎么忏悔
作者是怎样向小狗表达歉意的?
自由诵读第10到13段,圈点勾划出直接向包弟表达歉意的句子,仔细品读。
(四)悔的意义
当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四人帮的时候,巴金却向一条狗道歉,说明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桌间交流探讨)
四、当堂练笔
生活中、学习上,我们又有什么要向别人(或小动物)忏悔的吗?
请你把这种情意写出来,100字左右
五、课后巩固,作业布置
1、以坦诚的笔把当堂练笔中的歉意扩充,写在周记上。
2、《红对勾》中《小狗包弟》第一课时作业。
六、相关链接
1970年12月7日,曾经反对德国纳粹的英勇斗士、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不由自主地下跪,这在当时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这一跪,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深的忏悔,它的份量重如泰山。
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的愤怒,他们为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德国重返欧洲,赢得尊重,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对象不同,但他们的歉疚与忏悔,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