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词《临江仙》赏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的意思_全诗赏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出自北宋诗人晏几道的《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赏析小晏多愁善感,对于人生,总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欢会之际难遣闲愁,春日临近顿生希望,悲愁与欢乐,聚合与离散,总是此消彼长起伏回旋,在他的心灵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澜。
这首《临江仙》词,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词的上片写的是与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欢会,却以“眼中欢事常稀”来表现,使欢乐也蒙上一层愁苦的阴影。
因为聚会稀少,故而特别珍惜;因为珍惜,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的终结;因为怕它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
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细腻的心理活动,很是耐人寻味。
下片当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取向和希望。
“浅酒”与“深情”两句,就其句式与内涵而论,又是相互纠葛在一起的,这种笔法,本是《临江仙》词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写作要求,其间有对比,有连结,或为对仗,或为互文。
这两句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惟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惟君能知。
这样就把席间欢会的主客双方的亲密关系交代了出来。
“东溪”,即东边的溪山,泛言风景秀丽之处,并不是实有的地名。
选个好去处,携同归隐共赏春光,也就不会再有异地分离的情况了——这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发出来的想象中的东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用十个字总写春景,并不容易。
选材欲其美,大概至少须得做到这么几点方能合乎要求。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翻译与赏析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翻译与赏析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注释】⑴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
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⑵“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⑶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⑷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
小苹,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⑸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疑指衣上的花纹。
”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
”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临江仙宋晏几道》原文与赏析

《临江仙宋晏几道》原文与赏析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
当时在,曾照彩云归。
〔小蘋〕歌女名。
〔心字罗衣〕用一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这里的心字还包含深情蜜意双关的意思。
杨慎词品卷二:“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熏之尔。
或谓女人衣曲领为‘心’字,又与此别。
”临江仙是晏几道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是一首相思词,是词人为追念旧时一位名小蘋的歌女而作。
开首两句,写眼前景物,“梦后”与“酒醒”互文,“楼台高锁”,“帘幕低垂”,写了“梦后”、“酒醒”时欢娱成梦,人去楼空的景况,渲染了空寂、冷落、凄凉的气氛。
“去年春恨却来时”,由眼前景物的凄凉过渡到去年离别之情的回忆,读来是朴实无华之句,细嚼却是神来之笔。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人”当然是指词人自己,茕茕孑立在落花前,看微雨中双飞的燕子。
“落花”、“微雨”点明是暮春时分,这时的景物更增添了几分离情别恨之缠绵。
此时,燕子犹得“双飞”而人只能在那儿“独立”,相形之下,又令人感到多么黯然神伤!“落花”二句,历来为评家推崇备至,誉为“千古未有之名句”。
词的上阕,词人从眼前的景物引起去年的春恨离愁。
下阕开头三句,是词人追叙更远的往事。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对一个思慕日久的情侣,词人可以追忆的事情很多,但在词中只点了她当时的服饰、技艺与彼此之间的感情。
“两重心字罗衣”,写她衣饰之华美,并含有“心心相印”之意。
“琵琶弦上说相思”,不仅点明小蘋的歌女身份,这位歌女的出色的技艺,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词人与这位歌女的。
衣饰华美、技艺高超,尤其是感情的深厚,这些都是值得回忆的。
结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词人抒写当初小蘋曾踏着月色归去,如今明月仍在,而彩云却不知何往了。
彩云,代指小蘋。
古中多以彩云指代美人,词人也用的是这一修辞手法。
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原文及赏析

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原文及赏析
晏几道,唐朝文学家,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临江仙》等。
其中,《临江仙》是其经典之作,被誉为“七绝之冠”。
本文将介绍晏几道的另一件代表作——《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喜迁莺啼处,离亭燕子飞。
万片江花开后,飞来百尺崖。
深院梧
桐老,细砌藓苔微。
愁闻玉辇朝回日,重帏深锁不开帷。
译文
在迁移喜鹊啼啭之处,别离的亭台,燕子翅膀扑打着飞离。
万朵江
中花海遍地开放,也有些朝向高百尺悬崖。
深深的院落,名曰梧桐,
已沧桑古老,墙角又生了些藓苔。
听到威严的玉辇归来的消息,紧闭
的重重帷幕无法打开。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虽然和《临江仙》的主题不同,但从另一
个角度展现了晏几道对离别的深思。
整首诗句优美婉转,表现了“离别”的情感。
作者以“喜迁莺啼处,离亭燕子飞”开头,形象地诠释了离别的悲伤,随后用“万片江花开后,飞来百尺崖”写出了别离的莫名其妙与突然,将情感营造得更加凝重与深沉。
接着,作者写出了深院梧桐老,细砌藓苔微,展现出离别后空寂、
岁月沉淀后的大道理,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深刻理解。
最后,作者。
临江仙晏几道

临江仙晏几道篇一:晏几道《临江仙》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临江仙①【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注释】①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翻译】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去年那春残时节的恼人情思又涌上心头。
我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赏析】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
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
“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
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临江仙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1] 。
去年春恨却来时 [2]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 。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4] 。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5] 。
注释:[1]“梦后”二句:写酒醒梦觉后所见。
“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表示人去楼空之意。
[2]“去年”句:追忆去年春间离别时的愁恨。
却来,又来。
[3]“落花”二句:全用五代翁宏《春残》诗:“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4]“记得”二句:小蘋,歌女名。
两重心字罗衣,指当时小所穿内外两层罗衣,衣领屈曲如篆体的“心”字。
两重心字,暗示心心相印,亦即“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
[5]彩云归:喻小蘋行动如彩云飘过。
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译文: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酒意消退但见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身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诉说相思滋味。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评析:此词记初见歌女小蘋,所受之艺术冲击,以及所激起的情感涟漪。
词之开篇,写得迷离惝恍,如真似幻。
“落花”二句,纯系借用翁宏诗句,但在整首词婉约的风格中,显得特别清壮顿挫、高华熨贴。
过片二句,如电影特写镜头,定格住初见小蘋时的讶异,也定格住小蘋的永恒之美。
“琵琶”句由“色”的描写转入“声”的描摹,更有“心”的悸动。
结二句写曲终人散的怅惘之情,全以兴象出之,意在言外,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
监颍昌许田镇。
崇宁四年(1105),为开封府推官。
几道生于宰相之家,而无贵家子弟习气。
黄庭坚撰《小山词序》,说他有“四痴”:一、沉于下僚,而不肯“依傍贵人之门”;二、文章“自有体”,不肯“作新进士语”;三、不善理财,费资千百万而家人饥寒;四、待人厚道,“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赏析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赏析《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
译文如下: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蘋初次相见,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此词写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蘋的挚爱之情。
全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全词从深夜人静,“梦后楼台高锁”写起,突出了现实中的冷落凄凉之感。
词人以酒浇愁,但“醉”后梦醒,便“梦后楼台高锁”,往日之欢事,已然可望而不可及。
“宿酒”初醒时的怅惘和冷落感,自然地过渡到对眼前景象的描写:“帘幕低垂”,花木岑寂,人影杳无,不禁触动人的愁思,“去年春恨却来时”一句,词人由现在回溯到过去,旧日的欢情和别后的痛苦,都凝结在这五个字中。
一个“却”字,把过去和当前联系起来,把欢聚和别离对比反衬,把词人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写得极为精妙。
“落花”示伤春之感,“微雨”状撩愁之意。
“落花”、“微雨”二景融为一体,以情语构成诗中的绝唱。
“落花人独立”一句,词人以落花衬托出独立的人影,这“独立”包含了“孤寂”、“惆怅”等复杂感情在内。
落花时节,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独立落花闲人微雨双飞燕的图景让人难免生出幽幽闲愁。
同时这一景语中又很好地衬托出下句“微雨燕双飞”的含蓄隽永之语。
双飞的燕子在微雨中轻快地穿行、呢喃,宛如旧日恋人在花前月下的缠绵絮语。
词人在此一句以实写的手法写出一对恋人曾经缠绵双飞的欢乐情景。
“燕双飞”又与前面的“人独立”形成强烈的反衬,进一步衬托出词人的孤独和惆怅。
此二句可谓匠心独运,妙手偶得。
下片紧承前句,正面描绘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时的情景。
“记得”二字直贯而下。
“两重心字罗衣”一句表明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两重心字”概写小蘋当时一派娇羞之态,“罗衣”照映深夜人静,“琵琶弦上说相思”,低诉别后相思之情。
晏几道《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宋] 晏几道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分类标签: 思念诗作品赏析【注释】: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
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在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
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而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
“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
七夕,女子在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尝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
这天晚上,在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
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
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
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在目前。
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
“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
“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
“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
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几道词《临江仙》赏析
人生自是有情痴,梦郎晏几道的爱情故事。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晏几道其人其事,可能对于理解这首词有一定帮助!我词写我心,晏几道尤其如此。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
虽出生名家,却轻狂孤傲,不谙世俗,只做过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职位低微的小吏。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
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
”以晏几道的家世,想做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从小生活在京师的政治环境和家庭环境中,
一方面由于早年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不需要他考虑这些俗事,另一方面由于耳濡目染,对于官场争斗倾轧的事情颇感失望和反感,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孤傲轻狂、自负不羁的脾气秉性,就算晚年家境中落,也不改其志,恬淡自守。
这样的痴绝之人,狂放之人,孤傲之人,其词风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其词与其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接近于《花间》词风,有《小山词》(原名《补亡》)。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
而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
”其词词风婉丽,感情自然深挚,笔蘸感伤之情,故能感动人心,摇荡情性。
由于晏小山长期出入歌楼楚馆,流连红颜之间,所以其词所写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事,多是亲身经历的感受,他的词大都具有比较明确的思慕对象,常常出入于过去的美好温馨的回忆和现实忧郁苦闷的彷徨之中,对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真挚痴迷的美妙向往和不懈追求。
他在《小山词跋》中说:“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
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
自尔邮传滋多,积有串易。
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缀缉成编。
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
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
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
这首词就是追忆和歌女小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经典之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它的美妙之处吧!
此词的上阕写伊人离去后的孤独和苦闷,是写词人今日的心情和感受。
首二句,采用互文的表现手法,极写自己的苦闷孤独之感。
作者在这里给我们构造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梦后,一个是酒醒,。
那么我们就可以反问一下,为什么作者会做梦,为什么作者会醉酒?作者是希望在梦里遇到自己的心上人,回到欢娱的美好时光,在酒中麻醉自己,借酒浇愁,缓解失去心上人的伤痛。
结果梦醒了,酒散了,人去楼空,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无边的愁绪依旧弥漫。
心爱的人儿已经远去,消失在梦里,只留在回忆中。
美好的逝去,让作者无法承受,要像摆脱孤独愁困的束缚和干扰已是徒劳。
我们追问一下:是不能,还是不想呢?我猜测是不想,因为心爱的姑娘的离去已经无法挽回,如果连回忆也逝去,那作者真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虽然回忆很残酷,但是毕竟那里曾经有美好存在。
接下来的第三句,点明春恨,还是去年离恨又来时,这表明作者的春愁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刻了,而是很久的积郁!春天是美好的,春天也是短暂的,因为短暂所以美好尤为珍贵,因为美好总觉得春天尤其短暂。
因为春天即将
逝去,因为美好即将离开,因为爱人已经远去,所以恨由心生,由意起。
今年暮春时节,去年的离恨又涌上心头,这是多么的沉重,叫作者如何承受得起啊!
下面两句,采用两相对比的表现手法,一句写人,一句写燕,人是独立,燕是双飞。
落花和微雨又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气氛,显得如此凄美!我们想象一下,落花翻飞,在风中缓缓下落,孤独的失意人,久久的伫立庭院之中,陷入深深地向往和思念之中,而此时的燕子,成双成对,翩翩起舞,欢快自由地在霏霏微雨中畅快地享受甜蜜。
同样是残春时节,一个凄清孤独,一个欢快成双,更加逗引作者的春恨如落花飘零,如微雨霏霏,绵绵不尽!
此词的下阕,追忆当时和小苹在一起相依相偎,饮酒歌舞的的美好时光,写得是初见小苹的美妙和甜蜜,表达的却是作者的思念和孤寂的心绪感受以及世事无常、欢娱难再的浓浓哀愁。
下阕前三句,活脱脱一个天真无邪、娇媚羞涩的少女——小苹,扑面而来。
这是作者心里最美好的时光,这是去年春恨却来时的源头活水。
在作者内心深处,初次与自己心爱的女孩四目相望是永远无法忘怀的,在梦里回转千百回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清晰可见。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两人的初次会面,瞬间凝固为永恒。
她穿着两重心字罗衣,飘然而来,宛若仙子,怀抱琵琶,满脸红润,无限娇羞,含
情脉脉,轻抹慢拂,诉说着浓浓的相思。
这里的“两重心字”和“诉相思”,就是一见钟情、心心相印的表示,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传达。
这时候,什么都是多余的,不需要说什么,只需要好好享受这一份温馨和甜蜜!
收尾两句,戛然而止,并没有顺着初次相见写两人相见之后的幽会。
作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场景:皎皎明月当空挂,洒下银辉一片,小苹似彩云,飘飘然而去。
这美好的场景,恰恰反衬地作者此时的苦苦思恋和孑然一身。
明月还是那个明月,此时薄命如彩云的小苹已经永久的离开了!茫茫天地间,只剩痴痴遥望的作者孤立!一种莫名的忧愁慢慢飘起,渐渐地,弥漫开来,浓烈起来,充塞天地!
总之,这首词是晏小山词作独特之处的代表作,不同于其他词人的是这里的主人公就是词人自己,是痴绝之人身临其境的真实写照和真情流露,毫无扭捏,毫不造作,从心泉缓缓流淌而出。
限于篇幅的原因,这首词就暂时赏析到这里,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