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繁殖调控技术+
【课程思政点】动物繁殖课程标准

《动物繁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繁殖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课程编码:学分:3适用专业(群):畜牧兽医专业群(动物营养与饲料、宠物养护与驯导、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学时:48编写执笔人: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动物繁殖》是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群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在现代畜牧生产中起核心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动物繁殖生理的过程与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系统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提高动物繁殖力的途径与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现代化繁殖技术指导动物繁殖的实践,克服繁殖障碍,提高动物的繁殖力,为畜牧业高效生产服务。
(二)课程定位《动物繁殖》是一门研究畜禽繁殖现象,揭示畜禽繁殖规律,应用繁殖新技术的学科,解密了动物新个体诞生的奥妙,诠释了人类为充分发挥动物的生殖潜能,在理念和技术手段上的智慧与发展历程,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畜禽繁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物种的延续、品种的改良、畜禽的生产均离不开繁殖这一环节。
前导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动物遗传育种》。
后续课程有《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等。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发展迅速,实践性较强,课程设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现代养殖业畜禽繁殖的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从规模化养殖企业家畜繁殖工的岗位核心技能出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贯穿项目任务的全过程,构建了模块化课程结构,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2.课程设计思路积极响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畜牧兽医行业主管部门、大型畜牧企业开展广泛调研,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家畜繁殖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X”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服务现代养殖企业为核心,将课程内容整合为种公畜(禽)的采精→精液的处理→发情鉴定与输精→妊娠诊断→接产与助产→繁殖管理6个项目,共48课时。
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和产量等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育种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它能帮助我们选出更具优势的个体,并通过交配、基因编辑等手段加速进步。
那么,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现状1.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为育种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数据。
目前,许多动物的基因组已经被测序,包括猪、牛、羊、家禽等。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物种的基因组结构,找到更为准确的遗传标记,优化育种方案。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能够直接从基因层面上修改动物个体的DNA序列,实现特定基因的添加、删除或替换。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更精准地锁定各类遗传特征,从而培育更快生长、更肥美的肉禽和畜牧。
3.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无性繁殖技术,如人工授精和移植胚胎等手段,能够加速育种的进程,提高畜牧动物的繁殖效率。
例如,通过“超级公鸡”的人工授精,一只母鸡可以孕育出上千只鸡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鸡肉产量。
二、发展趋势1. 个体化育种个体化育种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这意味着,育种技术将更多地依赖于动物本身的基因特征,通过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个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因此,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2. 精准育种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育种将更为精准和高效。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动物的表观遗传变异和小分子代谢产物等信息,更加精细地描述个体的育种特征,并制定符合个体需求的育种计划。
这一方面需要建立更好的育种数据库,对各类优势遗传标记进行全面挖掘和应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更好的育种模型,通过计算模拟等手段,辅助育种师判断育种效果。
3. 生态友好育种生态友好育种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方向。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在育种方面,我们需要在优化产业效率的同时,更好地考虑各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遗传学
基因表达
显性表达: 基因对中相对于另一个基因表达的基因。 等位基因: 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的基因的两种或更 多形式中的一个。
遗传学
表达: 基因决定的特定形状的表现。
遗传学
遗传学
遗传学: 是关于DNA 如何编码生命的生化反应过程的 学科。 — 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
遗传力: 动物表型的差异是由基因和环境引起的,其 中基因的效应是可以遗传的,个体差异中加 性基因效应所占的比例。
遗传学
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
— 转基因动物的生产
— 基因组图谱
育种学
育种学: 应用遗传原理对家畜进行改良的科学。
育种过程: 选种:体质外貌、生产性能、遗传参数
生长发育 选配: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公、母鹿的交配。
疫学反应。 - 输卵管环境对受精的影响。
早期胚胎发育
早期胚胎各阶段发育过程和特点 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早期胚胎发育与环境
妊娠
妊娠机理 - 附植、附植时间、附植部位、附植过程、附植
机理、延迟附植、影响延迟附植的外界因素 母体对胚胎附植的调节 妊娠识别
繁殖学
分娩
母体妊娠后至分娩前的各种激素的调节与变化
繁殖学
雌性动物生殖
卵泡的发生与发育过程 - 解释卵泡波的募集、选择、优势化、排卵或
闭锁的调节机理。 发情周期的划分及特点
殖学
雄性动物生殖
精子发生周期
- 丘脑-垂体-睾丸轴对雄性的精子发生过程中的 调控作用。
、
受精
配子的运行 - 精子与卵子排出后,在母畜生殖道内的同
步运行规律和调节机制。
受精 - 受精前后发生的生物物理、生理生化和免
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动物细胞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通过对动物细胞的基因组进行编辑、调控和改造,可以实现对动物个体的精准改良和定向培育,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
在动物生物技术领域,动物细胞工程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繁殖、养殖、保健、医疗和科研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从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繁殖领域的应用
1. 动物遗传改良
通过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对动物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和改良,实现对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和优良遗传性状的传承,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培育速度。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疾病抗性等关键性状进行改良,实现对家畜生产性能的提升和优良品种的繁殖传承。
2. 动物胚胎工程
动物胚胎工程是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动物胚胎中的细胞进行编辑和调控,可以实现对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精准控制和定向培育,为高效、精准的动物繁殖技术提供了可能。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动物胚胎中的基因进行精准修饰,实现对动物性状的精准改良,为定向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1. 动物营养改良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物饲料的改良,通过对饲料中添加的植物细胞进行编辑和改造,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品质,为动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营养条件,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2. 动物疾病治疗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通过对动物体内的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和调控,可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日本对虾繁殖习性及亲体培育技术

亲体培育饲料与营养
饲料
日本对虾亲体培育期间需要投喂高质量的饲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推荐的饲料包括新鲜或冷冻的小型甲壳类动 物(如糠虾、丰年虫等)、高质量的鱼粉或合成饲料等。
营养
在亲体培育过程中,应关注各类营养素的供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合理的营养 搭配有助于提高亲体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同时,应避免过量投喂饲料,以免水质恶化对亲体产生负面影响。
亲虾性腺的发育和成熟。
繁殖环境管理
在亲虾繁殖期间,加强对水质、温 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以利于亲虾的繁殖和幼体的生长 。
幼体培育
将孵化出的幼体转移到育苗池中, 进行进一步的培育和养殖,直至达 到商品规格。
04
日本对虾幼体培育技术
幼体培育环境与设施
培育池
水源和水质
日本对虾幼体培育通常在室内或室外的小 型水泥池中进行,池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日本对虾繁殖及培育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疾病防控挑战
随着日本对虾养殖规模的扩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也相应增 加,需要加强疾病防控技术和措施的研究。
市场需求的机遇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健康养殖产品的需求增加,日本对虾的市场需 求也相应增加,为养殖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日本对虾的繁殖和培育技术带来了更多的 创新机遇,有望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VS
遗传育种
通过亲体培育技术,可以筛选出具有优良 性状的亲体,进行遗传育种,提高日本对 虾的品质和产量。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学研究
日本对虾的繁殖习性和亲体培育技术是生物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了解日本对 虾的生殖和生长发育过程。
第三章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及其调控技术

(二)激素
• 雄激素是刺激公畜产生性行为的主要激素。它 由睾丸间质细胞产生后,经血液到达中枢神经 的特定部位,刺激性中枢而发挥作用。初情期 前去势的公畜完全丧失性行为,表明SGS对性行 为具有重要作用。 • 雄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功能的正 向调节,同时也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GnRH 和ICSH的分泌,以保持血中雄激素浓度的相对 恒定。
生殖索向 深处增殖 延伸,形成精细管
索和
睾丸网,生殖细胞 分布于精细管索中。
精细管索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诱导
雄性表现型的发育。
精细管索细胞分化为支持细胞,分泌AMH, 促使缪勒氏管退化。 睾丸下降; 隐睾。
• 从性分化到初情期之前,睾丸生长缓慢, 主要是精细管索的延长。 • 初情期时,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分泌进 一步加强,精细管索逐渐出现管腔,成 为精细管,性原细胞向管腔外周迁移, 并以随机方式发育为A型精原细胞,开始 精子发生的过程。
•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后,不再复制DNA,很快结束 细胞间朝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在分裂过程中,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断裂,染色单体分别移向两 极,形成两个单倍体精子细胞。
3.精子的形成
• 是指精子细胞发生复杂的形态结构变化而演变 为精子的过程。 • 精子细胞在形成之后不再分裂,附着在靠近管 腔的支持细胞顶端。精子细胞为圆形,有着色 较深的圆形细胞核,胞质少,含有中心粒、线 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变形之后精子 细胞成为蝌蚪样的精子。这一形态变化过程主 要涉及顶体的发生、核的浓缩拉长、尾的形成 和多余细胞质的脱落等过程(图3-3)。
(三)性成熟及适配年龄
• 公畜性成熟 (sexual maturity) 指青年公畜经过初情期后,身体和生殖器 官进一步发育,已具备成熟和完善生殖机 能的时期,标志着动物个体达到具有正常 繁殖能力的年龄。 • 然而,性机能的成熟一般早于身体的成熟, 达到性成熟年龄的公畜并不一定达到了正 式用于配种的年龄。
【宠物繁殖技术课件】繁殖调控技术

3、临床应用 治疗因黄体机能失调而引起的习惯性流产,进行诱导
发情或同期发情。生产上还可以进行妊娠诊断。可以配 合其他生殖激素治疗卵泡囊肿、排卵迟滞、卵巢静止及 暗发情等繁殖疾病。
任务1.生殖激素的功能及应用
四、胎盘激素 (一)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1、分泌来源:由马属动物胎盘的尿囊绒毛膜子宫内膜杯细胞产生的,是胚胎的代谢产物。 2、结构特性:是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53000。PMSG也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α-亚基的分子大小和糖 基比例,均与FSH、L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也具有FSH和LH的生理作用。 3、生物学作用 对雌性动物:促卵泡发育和促排卵 对雄性动物:促使精小管发育和性细胞分化
任务3.胚胎生物工程
任务实施
受体母犬
一、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是指将良种雌性动物的早期
胚胎取出,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近的 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 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加快有利于优良品种的 改良和育种进程。
任务3.胚胎生物工程
胚胎移植技术
1.供体和受体的选择 2.供体和受体的同期发情 3.供体的超数排卵 4.供体的发情鉴定与配种 5.胚胎的采集 6.胚胎的检查与鉴定 7.胚胎的保存 8.胚胎的移植
190~21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5万,半衰期15min 。 2、生物学作用 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形成 对黄体的作用:促进黄体分泌类固醇激素 维持睾酮分泌:维持睾丸分泌睾酮 促进母性行为 3、临床应用 由于PRL来源缺乏,价格昂贵,不宜直接应用,通 常使用升
高或降低PRL的药物作用于泌乳机能,诱导泌乳。
任务1.生殖激素的功能及应用
动物繁殖学(动物科学)

妊娠:妊娠就是怀孕,从雌性动物受精后至胎儿娩出之间的一段时间。
人工受精,包括精液的采集、品质检查稀释和保存最后将解冻的精液输入母畜特定部位受精的一门技术初情期:雄性个体第一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序列的时期。
雌性动物从出生后第一次出现发情表现并排卵的时期。
精液稀释:(1)增加精液容量,以确保家畜输精的总精液量。
(2)有利于精子的体外存活和受精能力的保持。
母性行为;母性行为包括产、哺乳、以及产前的做窝和产后舔净仔畜等一系列行为。
玻璃态学说:玻璃化可逆、不稳定。
快速越过冰晶区(-15~-20危害最大),直接进入玻璃化状态。
精子在玻璃化冻结状态下,不会出现原生质脱水,保护了细胞结构,使冻后精子可恢复活力。
慕雄狂(Nymphomania)是卵泡囊肿的一种症状表现,其特征是持续而强烈的表现发情行为。
但并不是所有的卵泡囊肿都具有慕雄狂的症状,也不是只有卵泡囊肿才引起慕雄狂。
卵巢炎、卵巢肿瘤以及内分泌器官(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或神经系统(主要是丘脑下部)机能扰乱都可发生慕雄狂。
顶体反应:包裹精子头部的质膜、顶体外膜融合和破裂,释放内含物的过程,是精子获能后的必然结果。
(透明质酸酶、顶体素)3.采精频率:每周对公畜的采精次数神经激素;动物体内某些特化的神经细胞(结构上属于神经系统而非内分泌系统)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循环或通过局部扩散调节其他器官的功能;2.适配年龄:指种畜适于开始配种繁殖的年龄。
受精:是两性配子(精子和卵子)相互作用,结合产生新的个体即合子的过程。
公羊效应;公羊效应即向母羊群中放入公羊,以公羊分泌的外激素(臊味)的作用刺激母羊快速并集中发情的现象。
3.母畜的诱发发情:利用外源性生殖激素使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母畜出现正常发情,也叫催情。
4.同期发情:让一群母畜同步发情5.超数排卵:使母畜在一次发情中超常规地发育更多的卵泡,增加排卵数——提高多胎率、生产用于移植的胚胎6.精子发生:指精子在睾丸内产生的全过程,也叫精子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