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的定义

合集下载

高处作业的定义

高处作业的定义

高处作业的定义高出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高处作业的分级1.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划定为一级高出作业,其坠落半径为2米。

2.高处作业高度在5~15米时,划定为二级高处作业,其坠落半径为3米。

3.高处作业高度在15~30m时,划定为三级高处作业,其坠落半径为4米。

4.高处作业高度大于30米时,划定为四级高处作业,其坠落半径为5米。

高处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1.施工单位应为从事高处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2.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安全可靠,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设置应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3.高处作业危险部位应悬挂安全警示标牌。

夜间施工时,应保证足够的照明并在危险部位设红灯示警。

4.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攀爬脚手架或栏杆上下,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严禁投掷。

5.高处作业,上下应设置联系信号或通信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络。

6.在雨雪天从事高处作业,应采取防滑措施。

在六级及六级以上强风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攀登与悬空作业安全控制要点1.攀登作业使用的梯子、高凳、脚手架和结构上的登高梯道等工具盒设施,在使用前进行全面的检查,符合安全要求的方可使用。

2.现场作业人员应在规定的通道内行走,不允许在阳台间或非正规通道道外进行登高、跨越、不允许在起重机臂架、脚手架杆件或其他施工设备上进行攀登上下。

3.对在高空需要固定、联接、施焊的作业,应预先搭设操作架或操作平台,作业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在高空安装管道时,管道上不允许人员站立行走。

5.在绑扎钢筋及钢筋骨架安装作业时,施工人员不允许站在钢筋骨架上作业和沿骨架攀登上下。

6.在进行框架、过梁、雨篷、小平台砼浇筑作业时,施工人员不允许站在模板上或模板支撑杆上操作。

高处作业定义及等级划分

高处作业定义及等级划分

高处作业定义及等级划分1. 什么是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听上去就像是飞天遁地的活儿,其实它指的就是在离地面一定高度(通常是2米以上)进行的各种工作。

咱们常见的高处作业有很多,比如说建筑工人爬上高楼、窗户清洁工在高空中擦窗户,还有那些勇敢的电力工人,攀爬在电线杆上修理线路。

要知道,这些工作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特别是在高处,安全问题那是重中之重!在这个高度上,不光是自己的安全要顾着,周围的环境也是得时刻关注。

想象一下,你在几层楼高的地方,万一一个不小心,嘿,真是“鸟儿飞了,西风凉”啊!所以,在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工人们必须了解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毕竟,工作虽然重要,但人命关天,不能马虎!2. 高处作业的等级划分说到高处作业,咱们得来聊聊它的等级划分。

毕竟,不同的高度、不同的环境,要求的技术和设备可是不一样的。

这里面可分为几个等级,简单来说,就是“高”与“不高”的区分。

2.1 一般高处作业首先是一般高处作业,这个通常指的是在2米到10米之间的工作。

举个例子,像是维修屋顶、安装雨篷这些活儿,工人可能只需借助梯子或者简单的脚手架就能完成。

虽然高度不算太高,但依然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毕竟摔一跤可不是闹着玩的,谁也不想摔个“狗啃泥”嘛!2.2 特殊高处作业接下来是特殊高处作业,这就比较“高大上”了,通常是指10米以上的作业。

比如高楼大厦的外墙清洗、烟囱维修等等。

这种情况下,工人们需要用到更专业的设备,比如吊篮、登高车等,安全带更是必不可少的“神器”。

在这高度上,工人们的工作不仅需要胆量,更需要技巧,像是走钢丝一般,得时刻保持平衡,绝不能掉以轻心。

3. 高处作业的安全措施当然,高处作业的安全措施也不容忽视。

首先,工人们在上岗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这就像是给自己打了一针“安全疫苗”。

只有具备了相关知识,才能在高处不慌不忙,稳如泰山。

3.1 佩戴安全装备然后,佩戴安全装备是必须的,安全带、头盔、护目镜等等,统统得齐全。

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的规定

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的规定

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的规定高处作业是指在距离地面较远的高空区域进行各种工作活动,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为了保障高处作业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国家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和措施。

本文将从高处作业的定义、风险评估与管理、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设备与安全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的规定。

一、高处作业的定义高处作业是指在高空区域进行各种工作活动,包括悬挂作业、攀爬作业、上下运动作业、搬运、拆卸、装配等。

高处作业通常都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严格规范和管理。

二、高处作业风险评估与管理高处作业的风险评估是为了全面了解高处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安全环境评估:包括高处作业区域的地形、气候、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作业安全的影响。

2. 工作任务评估:评估高处作业的任务性质、作业难度、时间要求等因素对作业安全的影响。

3. 设备评估:评估高处作业需要使用的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4. 作业人员评估:评估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经验以及对高处作业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1. 明确高处作业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设立围栏、安装护栏、设置警示牌等,防止工作人员坠落。

3. 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

4. 严格执行高处作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5. 定期检查和维护高处作业设备的安全性能。

三、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高处作业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要求十分严格,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安全培训:培训作业人员熟悉高处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安全操作技能。

2. 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应佩戴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专用防护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3. 安全绳索: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应使用安全绳索,确保安全。

绳索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高处作业分类

高处作业分类

高处作业分类一、高处作业的定义高处作业是指在高空环境下进行的各类操作和工作,包括建筑施工、维修工作、电力线路巡视、悬挂装置安装等等。

由于高处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对高处作业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二、高处作业的分类依据高处作业的分类可以基于多个因素进行,下面将从作业对象、作业空间和作业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2.1 作业对象分类高处作业的对象不尽相同,可以根据其对象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建筑高处作业:包括建筑施工中的各类工程、安装和拆除构件等。

2.设备高处作业:指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测以及安装等作业。

3.管道高处作业:包括对管道进行维修、清洗和安装等作业。

2.2 作业空间分类高处作业的空间环境不同,根据作业的不同空间环境可以将高处作业分为以下几类:1.室内高处作业:指在室内空间进行的高处作业,如建筑内部维修、装修等。

2.室外高处作业:指在室外空间进行的高处作业,如建筑外墙维修、电力线路巡视等。

2.3 作业方式分类高处作业的方式也是分类的一种依据,可以根据作业的方式将高处作业分为以下几类:1.登高作业:指通过登高工具(如登高梯、登高车等)进行的作业。

2.悬垂作业:指通过悬挂装置(如绳索、脚手架等)进行的作业。

3.塔吊作业:指通过塔吊进行的作业,一般用于建筑工地等。

4.爬升作业:指通过爬升设备(如升降机、吊篮等)进行的作业。

三、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高处作业的安全非常重要,下面列举了一些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持证上岗,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2.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

3.在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合适的登高工具和安全设备,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4.定期检查和维护作业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5.作业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并配备专人进行监护。

四、高处作业的风险管理高处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是必要的,下面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4.1 事前风险评估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必须进行详细的事前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高处作业的含义是什么?

高处作业的含义是什么?

高处作业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国家标准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和各种吊装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使用时所形成的高处作业,其安全问题,都是各工程或设备的安全技术部门各自作出规定加以处理。

对操作人员而言,当人员坠落时,地面可能高低不平。

上述标准所称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通过最低的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

而所谓最低的坠落着落点,则是指当在该作业位置上坠落时,有可能坠落到的最低之处。

这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坠落高度。

因此,高处作业高度的衡量,以从各作业位置到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为准。

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
(2)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 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脚手架载荷不得超过270kg/m2;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全防护;并要实行脚手架搭 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安全规定
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江苏省高处悬挂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苏安86号 各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各有关单位、省部属企事业单位: 为加强高处悬挂作业安全管理,保护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高处悬挂作业施工安全,根据《江苏省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等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江苏省高处 悬挂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一年十月十六日 附: 《江苏省高处悬挂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高处悬挂作业安全管理,保护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高处悬挂作业施工安全,根据 《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境内以悬挂作业方式从事建筑物外墙和广告牌的清洗、装饰等作业的企业以及租赁 悬挂设备的企业。
基本介绍
1、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 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 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 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洞口作业是指:孔、洞口旁边的作业.在水平方向的楼面、屋面、平台等上面短边小于25cm(大于2.5cm)的 称为孔,等于或大于25cm称为洞。在垂直于楼面、地面的垂直面上,则高度小于75cm的称为孔,高度等于或大于 75cm,宽度大于45cm的均称为洞。凡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桩孔、人孔、沟槽与管道等孔洞边沿上的高处作业都属 于洞口作业。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一、高处作业的定义2.1.1 高处作业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 或2m 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

可能坠落范围: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画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

根据GB/T3608-2008标准高处作业的级别可分为四级即作业高度h=2 ~5m时,为一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R=3米)h=5 ~15m 时,为二级高处作业(R=4米)h=15 ~30m 时,为三级高处作业(R=5米)h>30m时,为特级高处作业(R=6米)高处作业检查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2009,《安全帽》GB2118-2007,《安全带》GB6095-2009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的规定。

二、高处作业种类1临边作业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0mm 的高处作业,包括楼板边、楼梯段边、屋面边、阳台边、各类坑、沟、槽等边沿的高处作业。

2 洞口作业在地面、楼面、屋面和墙面等有可能使人和物料坠落,其坠落高度大于或等于2m 的洞口处的高处作业。

3 攀登作业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进行的高处作业。

4 悬空作业在周边无任何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不能满足防护要求的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5 操作平台由钢管、型钢或脚手架等组装搭设制作的供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和载物的平台,包括移动式、落地式、悬挑式等平台6 移动式操作平台可在楼地面移动的带脚轮可移动的脚手架操作平台。

7 落地式操作从地面或楼面搭起、不能移动的操作平台,形式主要有单纯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平台和可进行施工作业与承载物料的接料平台。

8 悬挑式操作以悬挑形式搁置或固定在建筑物结构边沿的操作平台,形式主要有斜拉式悬挑操作平台和支承式悬挑操作平台。

9 交叉作业在施工现场的垂直空间呈贯通状态下,凡有可能造成人员或物体坠落的,并处于坠落半径范围内的、上下左右不同层面的立体作业。

高处作业基本知识

高处作业基本知识

一、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一般 规律及常见危险因素

从高处坠落造成伤残、死亡,这是常见的工伤事故之 一。通过对建筑施工行业高处坠落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发现:坠落发生点以平(阳)台口、井架口、楼梯口、 预留洞口、电梯口、窗台口占首位,占21· 4%;其余 依次为踩漏石棉瓦、玻璃钢瓦,占14.3%;竹梯、 人字梯坠落死亡亦占14.3%;脚手架坠落占l3%; 在高处安装、油漆、拆除、切割等场所坠落死亡占 6.5%。 普遍规律是,登得愈高,坠落伤亡的危险性愈大。但 据统计在高处坠落死亡中,高度在2米以下发生坠落 死亡的仍占7.1%。登高2米以下,虽尚不属我国规 定的高处作业范围,但绝不能加以忽视,因为这个高 度作业的人数较多,基数大,即使发生伤亡的机率较 小,其发生伤亡事故的人次数也较多。

安全帽的四种不正确用法
“训”
只因没有配发安全帽

二、安全带: 安全带是高处作业人员预防坠落 伤亡的防护用品,由带子、绳子和金 属配件组成,总称安全带,不包括消 防和吊物用的安全带。安全带的正确 使用要遵循GB6095《安全带》和 GB6096《安全带试验方法》。 1、安全带的组成:带子、绳子和金属 配件组成。
第三节

高处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高处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很多, 具体的危险有害因素与工作环境关系很大。 建筑高处作业、电力施工高处作业、通讯业 高处作业、清洁维护高处作业、绿化市政施 工高处作业等,不同行业中涉及的高处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均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伤害、物 体打击伤害、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等。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还是高处坠落的伤害。此 外,长期从事高处作业,作业人员由于长期 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容易引发身体内部的 不良变化。
高处作业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高处作业的级别和分类 高处作业的分类
特殊高处作业: 一般高处作业:除特殊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高处作业的级别和分类 特殊高处作业如下:
强风高处作业:在风力六级(风速10.8米/秒)以上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 业。 异温高处作业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雪天高处作业:在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 雨天高处作业 :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 夜间高处作业 :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 带电高处作业 :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悬空高处作业 :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抢救高处作业:对突发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
是指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
当基准面高低不平时,计算高处作业的高度,应该从最 低点算起。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坠落半径:人、物体由高处坠落时,因高度不同其可能坠落 范围半径也不同。不同高度h 其坠落半径R分别为: 当高度h 为2~5m 时,坠落半径R为2m ; 当高度h 为5m 以上至15m 时,坠落半径 R为3m; 当高度h 为15m 以上至30m 时,坠落半径 R为4m; 当高度h 为30m 以上时,坠落半径 R为5m;
满挂立网搭设剪刀撑
安全通 道出 脚手架 外侧3米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高处作业的级别和分类 高处作业的分级 国家标准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高处 作业的级别如下: 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5米时 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15米 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30米 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和分类
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 登高架设是指搭设钢管或竹、木杆件构成的施工作业操 作架子。架子工从事的登高架设或拆除作业,是高处作业的 一种,主要通过攀登与悬空作业方式完成搭设或拆除登高脚 手架。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脚手架的种类很多: 按用途分有:砌墙脚手架、装修脚手架等。 按搭设位置分有:外脚手架、里脚手架等。 按使用材料分有:木、竹、金属脚手架等。 按构造形式分有:多立杆式、框式、桥式、阶梯式、支柱式、 吊式、挂式、挑式和工具式脚手架。 按支承性质分有:固定式(不能移动的)、移动式和升降式。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高处作业定义 国家标准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中规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 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高处作业的高度 是指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 大值。 坠落高度基准面 是指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 最低坠落着落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