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合集下载

6《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6《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2019年达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逐题解答版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布袋的一种。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C.御史诣学宫诣:到D.属吏咸伏谒咸:都8.A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倒悬之./父命之.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9.A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富贵不能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富贵不能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二、古诗文阅读(28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0.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 必敬必戒戒: 告诫C.往之女家女: 同“汝”,你D. 与民由之由: 遵从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一怒而诸侯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 居天下之广居汝之不惠C. 以顺为正者以君之力D.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丈夫之冠,古人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C.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对于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迷乱、动摇、屈服。

D.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赞赏了他们坚决顺从帝王的行为。

答案:(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10.B(3 分)戒:谨慎11.A (3 分)A 都表顺承 B 助词“的”;主谓之间 C“把”;“凭借”D“怎么,哪里”;语气助词12D(3 分)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对于他们无原则的顺从帝王是不屑鄙视的态度。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文言文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文言文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蹴cù):踩踏。

(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本心):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

C.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太。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甲)文借景春之口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个反问句式也流露出景春对张仪、公孙衍的崇拜。

B.(乙)文中“乞人不屑”的事例生动地表现了在“生”和“义”不可同时得到时,乞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富贵不能淫》一文,讲述了XXX对XXX提到的XXX和XXX的看法。

XXX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但XXX指出,这并不能算是大丈夫。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迷乱思想,贫贱不能改变操守,威武不能压服意志。

是”指的是XXX和XXX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甲)XXX认为XXX和XXX是大丈夫,因为他们能一怒而让诸侯害怕,安居而让天下平静。

但XXX认为这并不能称为大丈夫,因为他们没有研究过礼仪。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天下之广,立于天下之正,行天下之大道。

即使得志,也应与民同享;不得志,也应独自行走。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乙)XXX将要被释放,他写下了自己的遗书,表达了自己的理念:“XXX说过成就仁德,XXX说过追求正义。

只有当正义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我读过圣贤之书,学到了什么呢?现在,我只希望不辜负这些学问!”他走在街上,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观众们都被他吸引住了。

临刑前,他从容地对官员说:“我的事情已经完成了。

”他问路人南北是哪个方向,然后向南面再次鞠躬,最后就义。

在场的人无不流泪。

同)XXX和XXX都提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

XXX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将这种道路推广给更多的人民。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3、(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④违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4.A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7、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富贵不能淫》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富贵不能淫》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富贵不能淫》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丈夫之冠也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实是欲界之仙都。

C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妾妇之道.(方法)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这样的人)C.居天下之广居.(居住)D.无违.夫子(违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异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B.母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C.以顺为正.者(古义:正确;今义:准则,标准)D.高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放纵,淫乱)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B.子未学/礼乎?C.居天下/之广居D.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译文: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译文: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译文: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行走。

6.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 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二、古诗文联读( 1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和“论据”展开批驳。
B. 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
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
叫做大丈夫!”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2分)
A. 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往之女家
(2)与民由之
【答案】(1)女通“汝”,你 (2)由:遵循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
【答案】C【解析:A项“之”是代词“他”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
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
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
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
咸:都
8.A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9.A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
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
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
子。” 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
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答案】D解析“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运用了比喻论证)
《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2019年达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逐题解答版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12.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3分)
12.围绕“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勤政爱民”谈即可。(每点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
富贵不能淫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诣:到
D.属吏咸伏谒咸:都
8.A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9.A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1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
【答案】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
则。(1分)在现实生活中,而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2分)(言之有理即可)
10.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7分)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1)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肚子走自己的道路。(关键词:“由”“之”“道”)(2)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关键词:“市”“为”“寿”)
江苏省常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答案】(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1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分)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⑤橐:布袋的一种。
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 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
【答案】(1)女通“汝”,你(2)由:遵循
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
【答案】C【解析:A项“之”是代词“他”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项的“以”是介词“把”,连词“因为”;C项的“而”表“承接”;D项“焉”是“怎么”,“于此”意思是在那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