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静脉营养即新生儿个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适应症: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生命危急时。

全静脉营养:1、体重1kg的极低体重儿2、肠瘘3、严重的慢性腹泻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慢性肠梗阻6、大面积烧伤部分静脉营养: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kg-1.5kg之间,热卡摄入<90kcal/Kg/d2. 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kcal/Kg/d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热卡与液量:热卡:生后1-3天为25-60kcal/Kg/d,逐渐递增至90-120kcal/Kg/d,其中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0%由脂肪提供,10%由氨基酸提供。

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供给,由初始6-10g/Kg/d逐渐增至18g/Kg/d。

生后3天开始使用复方氨基酸,由0.5g/Kg/d逐渐加至2.5g/Kg/d;生后第5天使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由0.5g/Kg/d开始逐渐增加至2.5-3.0g/Kg/d,血清甘油三酯≥200mg/dl时减量,胆红素>170mmol/L停用,必要时光疗。

适当补充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在静脉营养的同时尽早按1-2 ml/Kg/h 人乳或配方乳喂哺低体重儿。

静脉营养时间为7-25天。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热卡供给比例: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静脉营养成分1、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

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喂养与护理体会

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喂养与护理体会

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喂养与护理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对疾病恢复的效果。

方法:对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采用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21例,采用静脉高营养。

观察2组患儿体重增加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情况。

结果早期喂养患儿体重增加较明显,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较快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

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高营养;全胃肠道喂养;新生儿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其中27例进行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入我院NICU的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27例(观察组)和静脉高营养组21例(对照组)。

入院时间均为10min-1d,实验组男18例,女9例,胎龄(30.2±2.5)周,出生体重(1.22±0.12)Kg,Apgar 评分≥8分14例,4~7分10例,≤3分3例.对照组男15例,女6例,胎龄(30.4±2.5)周,出生体重(1.24±0.11)Kg,Apgar评分≥8分者12例,4~7分者7例,≤3分者2例。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高营养,其营养液均经周围静脉输入。

前3天仅静滴葡萄糖及电解质,3天后开始静脉营养。

成分包括葡萄糖、小儿复方氨基酸、20%中长链脂肪乳剂、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白蛋白及血浆等,液体量100~120ml/(kg.d),总热量250.78~334.72KJ/(kg.d),每日总液体量经微量泵控制24小时均匀滴入,至反应好转、能自行吸吮、吞咽反射正常后开始胃肠道喂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分类
(二)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 ): 用于某些可经胃肠道喂养,但摄入 热卡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不足部 分需由静脉途径输入,以保证婴儿 正常发育。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一)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腹膜炎,肠穿孔,顽固 性腹泻等需禁食者。 (二)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经口摄入不足 需要量的70%或估计3天以上不能进食者。 (三) 严重疾病影响到摄食者:如新生儿坏死性小 肠炎,呼衰机械通气时,重度营养不良者,术前、术 后准备支持阶段等。
高浓度的葡萄糖(达25~35%)及营养 液,能保证足够热量供给。 ③不容易发生液体外渗和皮下组织坏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静脉营养的输入途径
(二) 周围静脉输入:对患儿损伤小,故应用更广 泛。
优点:操作简单、方便,不容易发生全身性感染。 缺点:不能长期维持,容易发生静脉炎,液体外渗可
致皮下组织坏死; 输入葡萄糖浓度不能超过12.5%,提供热卡受
(二)水的需要量及作用
调整原则:
(1)血钠133~143mmol/L 按需要量供给 血钠>145mmol/L, 增加液体20ml/kg.d,再复查; 血钠<133mmol/L 减少液体20ml/kg.d。

(二)水的需要量及作用
(2)尿少 血钠 < 132mmol/L, 血渗透压 < 270mOsm/L, 尿钠 > 20 mmol/L, 无水肿,考虑SIADH, 限液体量4。
(六)维生素
维生素对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需要量:根据我国营养学会及美国 医学会营养指导小组(AMA/NAQ) 推荐,静脉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 。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论文)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论文)

化剂 、甘油为等渗剂和水组成 。 目前市场上 主 要 有 长 链 脂 肪 乳 剂 和 中 /长 链 脂 肪 乳 留在肝素帽中 ,每次输液结束要用生理盐水将 肝素 帽中 的 药 物 冲 净 后 再 正 压 封 管 。
剂(10 % :1g = 10 .2kcal ;20 % :1g = 9 .5kcal ,含 50 % 中 链 (M C T )和 50 % 长 链 脂 肪 酸 在 2012 早产儿 PICC 应用静脉高营养发生静脉炎有 3 例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发
1g /(kg .d)的速度增加 ,直至 3 .0 ~ 3 .5g /(kg .d) 。
(2 )低血糖症 :一般发生在静脉营养结束 时 营 养液 输 入 突 然 中 断 或 营 养 液 中 加
3 .3 其他营养素
用胰岛素过量 。 预防方法是 停 用 P N 应 有 2 - 3 天 的 逐 步 减 量 的 过 程 ,可 用 5 % -
3 .3 .3 其他 :肝素能增强脂 蛋 白 酶 活 性 ,促 进 脂 肪 代 谢 ,每 5g 脂 肪 乳 加 1 mg 道 ,大多学者认为由多因素引起 。 主要包括 :
肝素 。 脂肪乳和氨基 酸 同 时 应 用 时 ,一 般 都 加 肝 素 钠 ,我 院 常 规 用 量 ≦ 12u /(kg .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高营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 3783 (2013 )09 - 0621 - 01
1 概念
点是相对外周静脉应用时间长 ,相比 PICC 费用 便宜 。 在 我们 科 室采 用经 股静 脉置
有近 1980 名 患 儿 在 住 院 期 间 应 用 过 静 脉 高 营 养 ,这 其 中 有 30 % 的 是 T PN ,使 用 标准套用又太过主观 [4] 。 所以 一 般 我 们 会 结 合 临 床 实 际 情 况 ,将 外 渗 程 度 分 为 轻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营养是新生儿健康发展的基础,其中新生儿静脉营养又是一种特殊的营养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新生儿静脉营养。

什么是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医学专业人员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经过严格处理后的膳食液体输注到新生儿体内。

这种营养方式被应用于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如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严重胃肠道问题(如出生缺陷、早产、并发症等)或暂时不能进食(如胃肠道手术后)等情况。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成分新生儿静脉营养需要提供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一些常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具体需要提供什么成分,需要根据每个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例如,对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需要提供更高的能量和蛋白质;对于肝、肾疾病的早产儿,需要限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等。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方式新生儿静脉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和外周静脉途径输注。

外周静脉输注是从新生儿的头部或手臂静脉注入营养液,而中心静脉输注是将导管放入新生儿体内的大静脉中注入。

一般来说,中心静脉输注较为常用,因为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静脉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时间新生儿的静脉营养时间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早产儿可能需要2-3周的时间接受静脉营养支持,因为这些孩子的消化系统仍未完全发育。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需要密切监测营养情况以及孩子的生长和发育状况,必要时可以调整静脉营养的方案。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优缺点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优点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的方式,因为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递。

同时,由于新生儿在此期间可以避免进食带来的不适,可以很好地保障营养摄取。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缺点使用新生儿静脉营养也有其风险和不足。

静脉营养可以引起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需要密切监测。

同时,静脉营养需要使用导管进行输注,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不能连续接受静脉营养的新生儿需要额外的检查和照顾。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之迟辟智美创作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适应症:1,全静脉营养(TPN):所有营养物质均从静脉输入,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畸形、NEC、顽固性腹泻、另有极低出身体重儿(VLBW)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RDS者,不能耐受肠道内喂养,开始需要全胃肠道外喂养.2部份静脉营养(PPN):部份经口喂养缺乏部份经静脉给入,生后能口服者尽量口服喂养,因可安慰胃肠激素释放,增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身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热卡与液量供给:热卡:热卡主要分维持基础需要和生长两部份.环境温度对早产儿能量消耗影响较年夜.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50kcal/kg.d.静脉营养过程中,非卵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卵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越60%.静脉营养短时间应用50-60kcal/Kg/d即可.如超越一周以上静脉营养应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热卡,如需每天增长15g/kg,则需100-120kcal/Kg/d.早产儿TPN90kcal/Kg/d,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kcal/kg,d.独自增加热卡至120kcal/kg,d以上其实不能成比例的增加体重.但在能量、卵白质、维生素等均增加时,体重可成比例的增加,早产儿接受50kcal/Kg/d的非卵白热卡(NPC),及2.5g/Kg/d的白卵白,即可坚持正氮平衡.如非卵白热卡(NPC)>70kcal/kg,d ,白卵白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宫内生长速度.葡萄糖及脂肪为胃肠道外营养热能的来源.热卡供给比例:卵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 1.5ml/1kcal1g.糖供热卡4 kcal ;1g氨基酸供热卡4 kcal;1g脂肪乳供热卡9 kcal液体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胎龄越小体液占体重百分比越高,需水量越多,体重1000克早产儿总体液占体重的85%,足月儿占体重的75%,新生儿正常情况下消耗的体液包括不显性失水和从尿液及粪便中排泄的液体.不显性失水受新生儿的成熟成度、呼吸次数、环境湿度、啼哭和活动度(增加30%),光疗或在辐射保温台(增加80-100%)等因素的影响.分歧体重新生儿液体需要量(ml/ kg.d):出身第1天:1000-1499g,60-80ml/ kg.d:;1500-2499g,50-60ml/ kg.d:;≥2500g,40-50ml/ kg.d;出身第2天:1000-1499g,80-100ml/ kg.d:;1500-2499g,60-80ml/ kg.d:;≥2500g,50-70ml/ kg.d;出身第3-7天:1000-1499g,100-120ml/ kg.d:;1500-2499g,80-100ml/ kg.d:;≥2500g,70-90ml/ kg.d;出身第2-4周:1000-1499g,120-180ml/ kg.d:;1500-2499g,100-150ml/ kg.d:;≥2500g,100-150ml/ kg.d;早产儿热卡需要(kcal/kg,d):基础代谢47,活动4,寒冷安慰10,粪便丧失(摄入的10%)15,生长50,总计:126kcal/kg,d.氨基酸的需要量:计供应氨基酸的目的是到达正氮平衡,早产儿由于缺乏几种卵白质水解酶故除成人必需的8种氨基酸外,组氨酸、胱氨酸、酪氨酸、牛氨酸也为早产儿所必需.但如全静脉营养:计算方法1:先计算总液量.再算这一天需要的热卡,按日龄调整好,氨基酸,脂肪乳,糖的比例及电解质的量.热卡量:40-60kcal/kg,d ,最高70kcal/kg,d.一般从30kcal/kg,d 开始加,每天加10kcal/kg,d一直加到70kcal/kg,d.液体量:60-80ml/ kg.d .1500g以上的第一天50毫升/kg.d,每天加15毫升一直加到150毫升/kg.d.1500g以下的患儿第一天60毫升/kg.d,每天加15毫升一直加到150毫升/kg.d.氨基酸:一般为6%小儿氨基酸,1g提供4kcal能量,这里有个热氮比150kcal:1g.从1g/kg.d.每天加0.5-1g一直加到3.0g/kg.d.糖: 1g供能4kcal.浓度要在12.5%以下,电解质:钠、钾、氯一、部份静脉营养:计算方法2:静脉营养量=总液体需求量-奶量-吊瓶液体量这个最新的是按百分比去除的.奶量提供的能量占全静脉营养百分比,如果占10%的话.那每天需要的能量为(1-10%).总液量:早产儿第一天70ml/KG/d,足月儿60ml/KG/d,以后每天增加15ml/KG,但不固定,应考虑是否放置辐射台,不显性失水增加,开始喂养后要减失落哺乳所提供的热卡和液体量,氨基酸生后第1天就可用,脂肪乳能不用就暂不用,随着经胃肠道喂养,哺乳超越40ml/日/kg,就可不用脂肪乳了,否则影响黄疸.热卡一定要尽量保证,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身体重之间,热卡摄入<90kcal/Kg/d;2. 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kcal/Kg/d,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用法没什么特殊,最好生后5天内不用补钾.早产儿一定要注意血糖,每分钟泵入的葡萄糖最好恒定,6-8mg/kg/n. 2KG的早产儿没有特殊情况完全可以经胃肠道喂养,早开奶,减少静脉营养的时间.三、注意事项:1.*关于氨基酸,脂肪的给予可以第一天就给,都从1g/kg/d开始,以后每天增加,到3g/kg/d.固然,早产极低体重(如以下的)、有NEC、NRDS的可以把脂肪推迟2-3天给予. 2、*补钾一般是生后3-5天以后给予,因为存在生后红细胞破坏多释放钾过多的因素.根据血清电解质结果确定是否补钾最好.*要清楚是否是全胃肠外营养(全静脉营养)还是部份胃肠外营养.若患儿能够纳奶或胃管鼻饲能消化吸收奶液,这个部份胃肠外营养所给予的能量,应是当天患儿所需总能量减去胃肠内消化的奶液所给予的能量.每天患儿所需的总能量在增加,奶量增加,静脉营养的量也应该相应的变更.*要注意静脉营养的泵入速度(应符合每天给予的液体总量/24h)、糖浓度(<12.5%)、糖速(早产低体重,一般的)、热氮比(在150:1到250:1之间).3、*长期静脉营养的(超越15天以上),最好是中心静脉置管,对外周血管的呵护、对提高静脉营养的糖浓度都有极年夜的好处.固然,长期静脉营养一定要注意胆汁淤滞带来的直胆增高的问题四. 静脉营养成份1、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起始点糖速度在足月儿为,早产低体重,一般的,渐增至,使用过程中应维持血糖<7mmol/L,如尿糖>++,血糖>应减少糖的输入,血糖>应加用胰岛素.2、氨基酸:当葡萄糖供能超越50Kal/Kg/d时可开始应用.开始,以速度递增,最年夜用量,使用时氨基酸终浓度<2-2.5%.3、脂肪:现多用低浓度的10%Intralipid(豆油的精馏制剂)或20%脂肪乳,开始,以速度递增,递增至最年夜量3g/Kg/d,与其他营养成份混合后于24小时内匀速输入.4、电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应用电解质时注意①钠、氯比例,正常情况下血浆钠:氯=3:2;②注意各元素之配制比例,以防沉淀发生或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总浓度:一价离子<150mmol/L,二价离子<4mmol/L.微量元素制剂:派达益儿(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用于新生儿及婴儿,用量为4ml/Kg/d.安达美:用于儿童及成人10ml/日或体重小于10kg者1ml/Kg/d.维生素制剂:水乐维他(水溶性维生素):年夜大都成人和体重在10公斤以上的儿童每日需要1瓶,体重不满10公斤的儿童,每日每公斤需要1/10瓶.新生儿1ml/Kg/d.维他利匹特(脂溶性维生素):成人和11岁以上儿童10mL/次,11岁以下儿童及婴儿1mL/kg体重/日,每日剂量不超越10mL.新生儿5-7ml/d .5、其他:肝素能增强脂卵白酶活性,增进脂肪代谢,每5g 脂肪乳加1mg肝素.胰岛素:仅在呈现高血糖时使用.五、静脉营养配方①液体量:根据患儿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100~150ml(kg·d).并逐日按(10~20)ml/kg递增.②卵白质:5%小儿复方氨基酸从~1.0)g/kg·d开始,每日递增,最年夜量至 3.0g/kg·d.③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以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源,使用<13%葡葡糖溶液,速度6~8mg/kg·min,输糖浓度≤12.5%.④脂肪乳剂:采纳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浓度20%,其中MCT\LCT各占50%,从0.5g/(kg·d)开始,每日递增最年夜量至3.0g/(kg·d).⑤氨基酸:由0.5g/(kg·d)开始,尿素氮正常者按0.5g/(kg·d)递增至2g/(kg·d).⑥同时根据临床监测情况给患儿弥补维生素(B1、B2、B6、C);微量元素(通过少量屡次输新鲜血浆)和各种电解质(钠、钾、氯).六、热氮比:1、静脉营养时,新生儿热氮比(热量kcal ∶1 g氮)适合在200-300∶1,即每提供200-300 kcal的非卵白质热卡,就给1g氮.2、静脉营养所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早产、继续时间、热量摄入过高和高脂血症等.故在肝功能受损时,应适当控制高糖和脂肪乳剂的输入,可将热氮比降至200∶1以下.3、当肾功能受损时,应给较高的热量和选择必需氨基酸为主的复方氨基酸液作为氮源,热氮比可提高至300∶1以上.4、当肝、肾功能均受损时,一方面要增进卵白质的合成,降低尿素氮;另一方面要注意呵护肾功能,所以应供给适当的热量和高比例必需氨基酸的氮源,使体内过多的尿素氮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卵白质被利用,结合新生儿特点,将热氮比控制在200-250∶1之间比力合适.七、并发症1、代谢性:高血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氨血症、高氨基酸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肝损伤、电解质失衡.2、感染:穿刺局部感染及败血症.3、机械性:栓塞、血栓形成.八、静脉营养期间的监测1、每日测体重,记录入量,观察插管局部情况.2、静脉营养用量调整期间,每日查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2次血脂、白卵白、肝功;用量稳定后,每周查1-2次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次血脂、白卵白、肝功、胆红素、血钙、磷、镁,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酌情查微量元素;需要时做血培养或插管培养,间断测尿比重、尿糖.九、静脉营养与肠道喂养相结合(对早产儿早期营养)1、采纳肠道喂养与部份静脉营养相结合的方法,生后第1 d 给予5 %或10 %葡萄糖静脉滴注,液量40 ml/Kg/d;生后第2 d视患儿的耐受情况开始胃肠道喂养,不能吸吮或吞咽功能欠安者给予鼻饲或口饲,所给奶为早产儿配方奶,奶量为微量,2-10 ml/次,2-3 h喂奶1次.以后每次的奶量及间隔时间可根据患儿对奶的耐受情况及胃内潴留情况而定.三、经常使用液体在总液体中的浓度: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即是12.5%,20%的高渗糖禁用于周围血管. 2.氨基酸在总液体量中的浓度应小于或即是 1.5—2%. 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越3g/kg/d,在整个液体中与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年夜于1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 4.10%NS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越1/3张.10%Pot chloride的浓度不超越0.3%,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总液体量( ml/Kg/d)第1天 80-100 第2天 100-120 第3-7天120-140 第2-4周150-180 具体用法:10%GS=总液量—氨基酸量—脂肪乳量.此法简单、快捷,但应注意各液体浓度及患儿所需热卡量是否获得充分的弥补. 氨基酸的用量一般从,逐渐增加至3g/Kg/d. 脂肪乳的用量一般从0.5g/Kg/d, 逐渐增加至3g/Kg/d.例如1:PN=(1-EN/110)*70,对该患儿EN=0,则PN=70kcal/kg.d.1.按糖供热卡占40%-50%则糖为50%*70=35kcal/kg.d(约9克糖),2.脂肪供热占40%*70=28kcal/kg.d(约3克脂肪乳,合15ml).3.氨基酸占(约2克,合33ml)4.液量=1kg*100ml/kg.d=100ml/d5.液速=100ml/24h=4ml/h6.糖速=4*9/6*1=6mg/kg.min,糖浓度=9/100=9%7.计算10%和50%的葡糖糖的体积10%X+50%Y=9,X+Y=(100-33-15)求出10%糖约37ml,50%糖约11ml. 例如2:2kg的早产儿.如果算第3天的静脉营养:总液量80ml*2kg=160毫升,能量=50 kcal *2kg=100kcal.氨基酸按,脂肪乳按算.10%GS80ml50%GS12ml6%小儿氨基酸50ml20%脂肪乳15ml10%氯化钠3ml10%氯化钾2ml5%碳酸氢钠10%氯化钠每天的需要量约(1-2ml/kg),10%氯化钾这个是我们自己换算过来的,用着比力方便.钠氯比一般配成3:2吧.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供给,由初始6-10g/Kg/d逐渐增至18g/Kg/d.生后3天开始使用复方氨基酸,由0.5g/Kg/d逐渐加至 2.5g/Kg/d;生后第5天使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由0.5g/Kg/d开始逐渐增加至 2.5-3.0g/Kg/d,血清甘油三酯≥200mg/dl时减量,胆红素>170mmol/L停用,需要时光疗.适当弥补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静脉营养的同时尽早按1-2 ml/Kg/h 人乳或配方乳喂哺低体重儿.静脉营养时间为7-25天.。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21 00年 1 月下 第 2卷 第 3 1 3期
No e e 2 Vo . v mb r 01 0 1 2 No 3 .3
中国中医药 咨讯
J u n l fC iaT a i o a hn s dcn nomain o r a h n rdt n lC ie eMe iieIfr to o i ・l 7 ・ 5
[ 董玉红 . 晓存 . 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 监护室的应用【 l 1 ] 杨 发 J J
中 国 实 用 护 理 杂 志 ,0 9 2 ( ) 2 . 2 0 ,3 5 :9 [] 2陈松 兰 , 丁丽娟 , 吴红. 恶性肿瘤 病人肠外营养 支持 的护理【j J_ 肠
外与肠内营养,0 76 3 1 6 20 ,():5 . [] 3 张琳 西. 中央静脉插管感 染的发病 机理及预防 【. J 国外医学护理 J
大 , 输 注 速 度 过 快 , 防止 该 并 发 症 出现 , 们 严 格 控 制 或 为 我
1 一 般 资 料 20 . 1 0 8年 6月 到 2 0 0 9年 6 收 治 胎 龄 2 — 月 8 3 早产儿 7 6周 0例 , 给予 T A 2 ,其 中 男 2 N 5例 0例 ,女 3 2 例, 日龄 l4 , 一 d 出生 体 重 1 - . g合 并 新 生 儿 窒 息 1 例 , . 1k, 2 4 1 颅 内 出血 2例 , 不张 1 。 肺 例
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从/  ̄ 量开始 , 5 1 %葡萄糖液 5 / g i, J l ,J 用 -0 mg k . n 逐渐加至 m lm /k .i 一般不必加用胰 岛素 , O g g n, m 停用 P N时应逐渐减 量 , 用 5 1 % 葡萄 糖 液 补 充 。输 注 过 程 中 密切 观 察 患 儿 可 -0 神志精神 、 面色 、 末梢循环 、 尿量 、 生命体征 等变化 , 同时监 测 血 糖 和 尿糖 。 3 . 脂 肪 超 载 综 合 征 : 发 生 在 应 用 脂 肪 乳 剂 时 剂 量偏 .2 4 多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适应症:1,全静脉营养(TPN):所有营养物质均从静脉输入,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畸形、NEC、顽固性腹泻、另有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就是有RDS者,不能耐受肠道内喂养,开始需要全胃肠道外喂养。

2部分静脉营养(PPN):部分经口喂养不足部分经静脉给入,生后能口服者尽量口服喂养,因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 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热卡与液量供给:热卡:热卡主要分维持基础需要与生长两部分。

环境温度对早产儿能量消耗影响较大。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静脉营养短期应用50-60kcal/Kg/d即可。

如超过一周以上静脉营养应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热卡,如需每天增长15g /kg,则需100-120kcal/Kg/d。

早产儿TPN90 kcal/Kg/d,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kcal/kg,d、单独增加热卡至120kcal/kg,d以上并不能成比例的增加体重。

但在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均增加时,体重可成比例的增加,早产儿接受50kcal/Kg/d的非蛋白热卡(NPC),及2、5g/Kg/d的白蛋白,即可保持正氮平衡。

如非蛋白热卡(NPC)>70kcal/kg,d ,白蛋白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宫内生长速度。

葡萄糖及脂肪为胃肠道外营养热能的来源。

热卡供给比例: 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1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153例早产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

结果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0~15g,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结论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婴儿早产胃肠外营养静脉母婴护理
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及肠外营养液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以周围静脉为主[1]。

周围静脉营养是除中心静脉营养的另一种肠外营养补充形式,是通过外周静脉途径补充患儿所需的营养素的方法。

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优势。

我科于2008年6月~12月收治153例早产儿,均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3例中,男89例,女64例,胎龄在24+6~36周,体重在1300~2350g,诊断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

其中脑损伤64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8例,吸入性肺炎9例,单纯性早产儿72例。

除采用静脉营养,酌情再辅予口饲或鼻饲相应配方奶,每天总量不超过160ml。

使患儿体重增加,减少并发症,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1.2 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3M敷贴。

取四肢静脉或头皮静脉为输液通道,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为一组溶液,用微量输液泵在24h内均匀输入。

2 护理
2.1 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

四肢静脉因位置表浅、显露清楚、弹性好、容易穿刺而被经常采用,但须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致使输液失败。

有资料表明[2],早产儿行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比较,在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达(112.7±2
3.27)h,经过实践,应首选腋静脉,腋下表浅静脉即为贵要静脉,因口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容易固定而被采用。

穿刺时动作要轻、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次数,
选择粗细适宜的留置针。

2.2 静脉营养液的配制采用全合一营养液,可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提高营养支持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护士操作,便于管理[3]。

在配制营养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在超净台内配制,并根据不同营养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溶器中稀释,保证其各种药物的相溶性,如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或葡萄糖中混合以后,确认没有沉淀再一边摇匀一边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

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杂物。

静脉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如暂时未用,应放置在4℃的冰箱保存。

使用前1~2h取出置于室温下[4],24h输完。

2.3 静脉营养液输注的护理
2.3.1 准确掌握输注总量静脉营养输注时必须采用具有输注总量准确、速度恒定的输液泵。

可有效避免由于输入速度的不稳定而造成的高血糖或低血糖。

将每天的总量均匀地在24h内输入。

2.3.2 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静脉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保护血管,不要过分依赖输液泵的报警功能,因其对输液渗出、皮下肿胀无报警功能。

早产儿在暖箱内四肢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治疗疗程持续时间长等原因,易引起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渗出。

高浓度的营养液极具腐蚀性,浸润后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坏[2]。

应每小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发红、肿、热、痛、渗血、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如有渗出、浸润时及时拔出导管,更换穿刺部位。

观察导管有无脱出,阻塞等。


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控制在72~96h,腋静脉留置可适当延长至120h,中途应更换无菌敷贴。

2.4 早期微量胃肠道营养早期微量喂养后可缩短胃管喂养到口喂养的时间,减少食物在肠道的排泄时间,体重增长快,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微量喂养方式包括经口喂养和经鼻导管喂养。

管饲时,每次给奶前均要抽吸胃内容物,了解胃储留的程度。

鼻饲给奶时,不要用注射器推注,要借助重力作用自动给入。

防止推注压力过大,对早产儿的胃黏膜造成损害。

2.5 注意事项静脉营养液使用过程中应每天观察皮肤弹性,囟门状况,详细记录24h液体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基本平衡。

每日晨间测体重一次,观察体重增长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该匀速增长,每天增重约为20g左右。

每周还要监测血糖及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

3 体会
周围静脉营养具有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安全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其提供的热卡和氮可满足大多数接受周围静脉营养患者的基本要求。

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肠外营养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群英,张红霞.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32-33.
[2]陈百合,谢巾英.最新儿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2.
[3]陈树宝.儿科手册[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4]丁小燕.42例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6):45-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