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拔叉课程设计

车床拔叉课程设计
车床拔叉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

1.1零件的分析 (3)

1.1.1零件的用途 (3)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3)

1.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4)

1.2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4)

1.2.1选择毛坯 (4)

1.2.2确定毛坯的外形、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5)

1.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9)

1.3.1定位基准的选择 (9)

1.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9)

1.3.3加工阶段的划分 (10)

1.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0)

1.3.5工序顺序的安排 (10)

1.3.6确定工艺路线 (11)

1.3.7机床设备、工装的选用 (12)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13)

2.1工序简图的绘制 (13)

2.2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4)

2.2.1加工余量的确定 (14)

2.2.2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4)

2.2.3拨叉零件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4)

2.3切削用量的选择 (16)

2.4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见附件) (17)

第三章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18)

3.1夹具设计任务 (18)

3.1.1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8)

3.1.2专用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18)

3.2拨叉零件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19)

3.2.1夹具设计任务 (19)

3.2.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9)

3.2.3画夹具装配图 (19)

3.2.4确定夹具装配图上的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术 (20)

3.2.5绘制夹具零件图 (20)

课程设计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1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用途

拨叉应用在某车床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移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换档位,从而改变车床主轴转速。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ZG45。拨叉在改换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韧性。

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为实现换挡、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叉脚两端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48~

58HRC ;叉脚两端面对叉轴孔mm 11

.0014++φ的中心线与插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为

0.15mm 。

分析零件图可知,拨叉两端面和叉脚两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并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面积,又提高了换挡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

度;mm 11.0014++φ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拨叉脚内表面和叉轴孔

11.0014++φmm(H7)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子以保证。

该拨叉的技术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拨叉零件技术要求

1.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依据设计题目知:拨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1.2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1.2.1选择毛坯

根据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及材料等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和精度。

1.毛坯的类型选择

①零件的材料及力学性能

当零件的材料选定后,毛坯的类型就大致确定了。例如,材料为铸铁,就选择铸造毛坯;材料是钢材且力学性能要求高时,可选锻件等。锻造材料主要是各种碳钢与合金钢。

②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

形状复杂的毛坯常用铸造方法,如箱体、机架、底座等。用于铸造的材料有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铸钢、有色金属合金等。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毛坯,如轴类、套类、盘类、板类、长条类等零件,一般采用型材。型材的种类主要有圆、方、六方棒料,板材,管材,角钢,工字钢等。

薄壁零件不可用砂型铸造;常见的一般用途的钢质阶梯轴零件,如各台阶的直径相差不大,可用棒料;如各台阶的直径相差较大,宜用锻件等。

2.毛坯的制造方法

①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时应选精度和生产率都比较高的毛坯制造方法,如金属型铸造、精密铸造、模锻、冷冲压、粉末冶金等,使毛坯的形状更接近于零件的形状。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木模手工砂型铸造和自由锻造。

②生产条件

③充分考虑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可能性。

综合考虑为满足技术要求决定采用铸造成型制造毛坯。

1.2.2确定毛坯的外形、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毛坯外形确定

根据任务书,车床拔叉零件是以一条中心线为对称的一半,并且拔叉内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1.6,比较高,而侧面要求为25,比较低。而零件为半圆,如果采用铰刀加工,加工时会因为两侧受力不均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考虑将对称的另一半也同时铸造,等加工好后,用切割机床从中间切断,就可以一次性获得两件成品。这样加工工艺更简便,并且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另外除了拨叉脚两端面、拨叉脚内表面和叉轴孔精度要求较高,其他部分都可以直接通过铸造成型,所以毛坯效果图1设计如下。

2、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确定

毛坯余量是指同一表面上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零件表面的加工总余量不仅与表面各工序加工余量有关,而且与毛坯的制造方法和精度有关。

(1)铸件毛坯的尺寸公差、加工余量

铸件尺寸公差由高到低分为CT1~CT16共16个等级(GB/T 6414—1999),其公差带数值如下表2所示,铸件尺寸公差一般对称分布如95±4.5(CT13),

非对称分布需要在基本尺寸后面标注偏差,如6395+-(CT13)

。 成批和大量生产的铸件,毛坯的公差等级按表3选取;单件和小批生产的铸件,毛坯的公差等级按表4选取。

要求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分10个等级(GB/T 6414—1999)如表5所示,由小到大分别为A、B、C、D、E、F、G、H、J和K级,用代号RMA表示。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主要与生产类型、铸造工艺方法、铸造公差等级和铸造材料有关。推荐用于各种铸造合金和铸造方法的RMA等级按表6选取。

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分单侧(单面)和双侧(双面),双侧加工余量与加工要求的关系

表2 铸件的尺寸公差(带)数值(GB/T 6414-1999)mm

表4 要求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RMA ) mm

表5 毛坯铸件典型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所以铸件各加工余量的如下表6

毛坯尺寸图2

注:毛坯尺寸,其余未标尺寸与设计尺寸相同

1.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需顺序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选择定位基准,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确定工序顺序以及安排热处理、检验及其他辅助工序(去毛刺、倒角等)。

在拟定工艺路线时,需同时提出几种可能的加工方案,然后通过技术、经济的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一种最为合理的工艺方案。

1.3.1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准选择是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关键,应将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结合被加工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灵活运用,并加以论证。以拨叉为例:

1.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拨叉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拨叉头下端面和叉轴孔

mm 11

.0014++φ的轴线作为精基准,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

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产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可作用在拨叉头的右端面上,可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夹紧稳定可靠。

2.粗准基的选择

选择变速叉轴孔Φ14mm 的外圆面和拨叉头右端面作为粗基准。采用Φ14mm 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可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拨叉头右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1.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依据零件主要表面的技术要求和工厂具体条件,先选定该表面终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然后再考虑各粗、精加工阶段的加工方法。决定各表面加工方法时还应对照每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根据拨叉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表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案,如表7所示。

表7 拨叉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

1.3.3加工阶段的划分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一般都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3个阶段:如果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特别高,表面粗糙度要求特别小时,还要经过精整和光整加工阶段。在安排加工顺序时将各表面的粗加工集中在一起首先加工,再依次集中各表面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工作。

该拨叉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半粗加工和精加工3个阶段。在粗加工阶段,首先要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然后粗铣拨叉头右端面、拨叉脚内表面、拨叉脚两端面、操纵槽内侧面和底面。在精加工阶段,进行拨叉脚两端面的磨削加工。

1.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本例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拨叉的加工工序。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减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个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1.3.5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

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拨叉头下端面和叉轴孔

mm 11

.0014++φ。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拨叉头下端面和叉轴孔

mm 11

.0014++φ及拨叉脚两端面,后加工次要表面——操纵槽底面和内侧面。

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拨叉头端面,再加工叉轴孔ф14mm 。

表8 拨叉机械加工工序安排(初拟)

2.热处理工序

模锻成型后切边,进行调质,调质硬度为241~285HBS,并进行酸洗、喷丸处理。喷丸可以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消除毛坯表面因脱碳而对机械加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叉脚两端面在精加工之前进行局部高频淬火,提高耐磨性和在工作中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

3.辅助工序

粗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热处理后,安排校直工序;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和中间检验工序;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拨叉工序的安排顺序为:基准加工——主要表面粗加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主要表面半精加工和次要表面加工——热处理——主要表面精加工。

1.3.6确定工艺路线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确定拨叉的工艺路线如下表16所示。

1.3.7机床设备、工装的选用

针对大批生产的工艺特征,选用设备及工艺装备按照通用、专用相结合的原则,所使用的夹具均为专用夹具。各工序使用的机床设备、工装及工艺路线如表17所示。

表10 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附表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2.1工序简图的绘制

工序简图的绘制原则:

①工序简图以适当的比例,最少的视图,表示出工件在加工时所处的位置状态,与本工序无关的部位可不必表示。一般以工件在加工时正对操作者的实际位置为主视图。

②工序简图上应标明定位、夹紧符号,以表示出该工序的定位基准、定位点、夹紧力的作用及作用点。

③本工序的各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其他部位用细实线表示。

④加工表面上应标注出相应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与本工序加工无关的技术要求一律不标。

⑤定位与夹紧符号按标准的规定选用。(JB/T5061-2006)

例:工序50——粗扩—精扩—铰ф40mm孔内表面的工序简图

图10 钻、倒角、粗铰、精铰ф8mm孔的工序简

2.2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2.2.1加工余量的确定

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称为加工余量。某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属层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总余量。每道工序切除金属层的厚度,称为工序余量。确定工序余量的方法有计算法、经验估计法、查表法。实际加工中常用后两种方法。

一般按查表法确定工序间的加工余量。其选用的原则如下:

①应采用最小的加工余量。

②加工余量应保证得到图样上规定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③要考虑零件热处理时引起的变形。

④要考虑所采用的加工方法、设备以及加工过程中零件可能产生的变形。

⑤要考虑被加工零件尺寸,尺寸越大,加工余量越大。

⑥要考虑被加工零件工序尺寸公差的选择。

⑦本道工序余量应大于上道工序留下的表面缺陷层厚度。

⑧本道工序余量应大于上道工序尺寸公差和几何形状公差。

2.2.2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只要确定了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各工序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之后,就可以计算出各工序的尺寸及公差。步骤:

①先订工艺路线。

②查工艺手册,得出加工余量。

③确定经济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查表。

④由最后一道工序向前推算出各工序尺寸、公差等。

2.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需要解算尺寸链。

2.2.3拨叉零件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各表面加工工序

拨叉头上下端面的加工工序见表11-1。

表11-1拨叉头上下端面表面加工工序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mm)

经济等

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尺寸及公差(mm)

粗铣7.2 IT13 35.2-28=7.2 28mm

粗扩、精扩、倒角、铰ф14mm孔的加工工序见表11-2

表11-2Φ14表面加工工序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mm)

经济等

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尺寸及公差

(mm)

粗扩 1.2 IT12 12+1.2=13.2 Φ13.20

21

.0

-

精扩0.5 IT10 13.2+0.5=13.7 Φ13.70

084

.0

-倒角0 IT9

铰0.3 IT9 13.7+0.3=14 Φ14 铣拨叉脚两端面的加工工序见表11-3。

表11-3铣拨叉脚两端面加工工序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mm)

经济等

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尺寸及公差

(mm)

粗铣 1 IT11 11.4-1=10.4 11.4 精铣0.4 IT9 10.4-0.4=10 10 粗扩—精扩—铰ф20mm孔内表面的加工工序见表11-4。

表11-4 ф40mm孔内表面的加工工序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mm)

经济等

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尺寸及公差(mm)

粗扩 1.5 IT11 37.2+1.5=38.7 ф38.7

21

.0

-

精扩 1 IT9 38.7+1=39.7 ф39.7

084

.0

-

铰0.2 IT8 39.7+0.3=40 ф406.03.0++

沿对称线按尺寸切成两半加工工序见表11-5。

表11-5 沿对称线按尺寸切成两半的加工工序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mm)

经济等

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尺寸及公差(mm)

切 3 IT11 60.5 60.5 粗铣拨叉脚端面的加工工序见表11-6。

表11-6粗铣拨叉脚端面的加工工序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mm)

经济等

工序基本尺寸工序尺寸及公差

(mm)

铣0.5 IT11 60 600

2.0

-

2.3切削用量的选择

首先选取尽可能大的被吃刀量;其次根据机床动力和刚性限制条件或加工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利用切削用量手册选取或者用公式计算确定切削速度。

1.工序10——粗铣拨叉头两端面

该工序分两个工步,工步1是以右端面B 定位,粗铣A 面;工步2是以A 面定位,粗铣B 面。由于这两个工步是在一台机床上经过一次走刀加工完成的,因此它们所选用的切削速度vc和进给量f是一样的,只有背吃刀量a p 不同。

(1)背吃刀量的确定:工步1的背吃刀量a p1取Z 1,Z 1等于A 面的毛坯总余量减去工序2的余量Z 3,即Z 1=7.2mm-4mm=3.2mm ;而工步2的背吃刀量a p2取为Z 2,则a p2=Z 2=3.2mm 。

(2)进给量的确定:X51型立式铣床功率为4.5 kW ,按机床功率为5~10kW ,工件、夹具系统刚度为中等条件选取,该工序的每齿进给量f z 取为0.08mm/z 。

(3)铣削速度的计算:按镶齿铣刀、dw=80mm 、齿数z=10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v c 可取44.9m/min 。由公式n=1000v c /πd 可求得该工序铣刀转速为

min /65.17880

9

.4410001000r d v n c =??==

ππ X51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160r/min ,故实际切削速度v c 为 min /2.401000

801601000m d n v c =??==

π

π 2.工序20——粗扩、精扩、倒角、铰ф14mm 孔 (1)粗扩mm 14φ孔工步 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 =13.2mm 。

进给量的确定: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f=0.20mm/r 。

切削速度的计算:按工件材料为45钢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v c =20m/min 。则

min /53.4822

.1320

10001000r d v n c =??==

ππ Z525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n=680r/min 。将此转速重新代入公式计算,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为

min /2.281000

2.136801000m d n v c =??==

π

π (2)精扩mm 14φ孔工步 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 =0.5mm 。

进给量的确定: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f=0.2mm/r 。

切削速度的计算:按工件材料为45钢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v c =20m/min 。则

min /92.4647

.1320

10001000r d v n c =??==

ππ Z525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n=680r/min 。将此转速重新代入公式计算,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为

min /25.291000

7.136801000m d n v c =??==

ππ (3)铰工步

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 =0.2mm 。

进给量的确定: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f=0.5mm/r 。 切削速度的计算:切削速度v c =3m/min ,则

min /24.6814

3

10001000r d v n c =??==

ππ Z525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n=97r/min 。将此转速代入公式重新计算,可求得该工序的实际切削速度为

min /26.4100014971000m d n v c =??==

π

π

2.4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见附件)

将上述拨叉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的结果填入工艺规程文件

第三章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3.1夹具设计任务

3.1.1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保证被加工要素的加工精度。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4)经济性。

3.1.2专用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1.明确设计要求,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

在接到夹具设计任务书后,首先要仔细阅读加工件的零件图和与之有关的部件装配图,了解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其次,要认真研究加工件的工艺规程,充分了解本工序的加工内容和加工要求,了解本工序使用的机床和刀具,研究分析夹具设计任务书上所选用的定位基准和工序尺寸。

2.拟定夹具的结构方案,绘制夹具草图

拟定夹具的结构方案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确定工件的定位方式,设计定位装置;

②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

③确定对刀或导向方式,选择或设计对刀块或导向元件。

④确定其他元件或装置的结构形式,例如分度装置、定位键等。

⑤确定夹具的总体结构及夹具在机床的安装方式。在确定夹具结构方案的过程中,应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其中最为合理的结构方案。

3.方案审查

必要的加工精度分析计算,必要的夹紧力分析计算,必要的零部件强度和刚度分析计算,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审查,方案优化。

4.绘制夹具总图

应按国家规定标准绘制,尽量采用1:1的比例,工件用双点划线绘制,并把工件视为透明体,尽量清楚表明夹具的定位原理及各元件的位置关系。夹具总图绘制顺序为:工件→定位元件→导引元件→夹紧装置→其它装置→夹具体→标注必要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编制夹具明细表及标题栏。对于夹具非标准零件要按总图提出要求,画出零件图,并标注出全部尺寸,表面粗糙度、尺寸和形位公差、材料及热处理和技术要求。

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尺寸与公差:

在夹具总图上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绘制零件图、装配和检验。应有选择地标注以下内容:

①夹具的外形轮廓尺寸;

②与夹具定位元件、导向元件以及夹具安装甚而有配合尺寸、位置尺寸及公差;

③夹具定位元件与工件的配合尺寸;

④夹具引导元件与刀具的配合尺寸;

⑤夹具与机床的联接尺寸及配合尺寸;

⑥其它主要配合尺寸。

5.绘制夹具零件图

夹具中非标准零件都必须绘制零件图,在确定这些零件尺寸、公差或技术要求时,应注意使其满足夹具总图的要求。

3.2拨叉零件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3.2.1夹具设计任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设计专用夹具。为工序20钻扩孔设计钻床夹具,所用机床为立式钻床525钻床,成批生产规模。

3.2.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确定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根据工序简图规定的定位基准,选用两面一销定位方案。从基准的重合原则和定位的稳定性、可靠性出发,选择拨叉脚两端面为主要定位基准面,并选择拨叉脚侧面另外两个定位基准面。

定位元件采用带肩长定位销与工件定位孔配合,限制4个自由度,定位销轴肩小环面与工件定位端面接触,限制一个自由度。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定位误差为零。实现工件完全定位。

(2) 确定夹紧机构

钢套的轴向刚度比径向刚度好,用一个环形压块压力紧。

(3) 确定导向装置

孔要求进行钻、扩、铰3个工步的加工,生产批量大,故选用快换14

mm

钻套作为刀具的导向元件。

3.2.3画夹具装配图

夹具装配总图,在图上应将定位心轴、钻模板与夹具体的连接结构表达清楚。

其中定位心轴与夹具体采用过渡配合,用锁紧螺母固定。钻模板与夹具体用两个销钉、两个螺钉连接。夹具装配时,待钻模板的位置调整准确后再拧紧螺钉,然后配钻、铰销钉孔,打入销钉。

3.2.4确定夹具装配图上的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术

1.夹具体最大轮廓尺寸

夹具体最大轮廓尺寸为(160×160×77)mm。

2.确定定位元件之间的尺寸

定位销与削边削中心距公差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1/3,偏差对称标注。

3.确定导向元件与定位元件之间的尺寸。

钻套中心线与定位销定位环面之间的尺寸及公差取保证零件相应工序尺寸的平均尺寸,偏差对称标注。钻套中心线与定位销定位环面之间的位置度公差取工件相应位置度公差的1/3,即0.03mm。

4.确定定位元件与夹具体之间的尺寸

定位销中心线与夹具底面的平行度公差取0.02mm。

3.2.5绘制夹具零件图

附件

CA6140车床拨叉831007课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解读

机械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课程设计 作业题目:机械拨叉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0机制5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2月 21 日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清单 (03) 设计内容 (03) 原始资料 (03) 一、零件分析 (04) (一)零件的作用 (04)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04) 二、工艺规程设计 (05) (一)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05) (二)基面的选择 (05) (三)制定工艺路线 (06)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08) 三、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四、夹具设计 (15) (一)任务的提出 (15) (二)定位方案及定位装置的设计计算 (15) (三)夹紧方案及装置的设计计算 (18) 参考文献 (21) 设计清单: 1、零件图 1张 2、零件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套 4、夹具设计1套 5、课程设计说明书1套

凌金锋拨叉831007夹具设计 设计内容: (1)画零件图 (2)绘制毛坯图 (3)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4)选择夹具设计方案 (5)绘制某一工序夹具草图及零件图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原始资料:拨叉零件图831007,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语操作机构相连,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波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的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和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需要加工的表面: 1.小孔的上端面、大孔的上下端面; 2.小头孔φ22mm以及与此孔相通的φ8mm的锥孔、M8螺纹孔; 3.大头半圆孔φ55mm; 位置要求: 小头孔上端面与小头空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打孔的上下断面与小头孔的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依次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车床尾架设计说明书资料讲解

C0630 车床尾架设计说明书

一、车床尾架的设计背景及意义制造业中的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其结构主要分为:主轴箱、尾架、光杠、丝杠、溜板箱、床身、进给箱、刀架。 尾架是车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在车床加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尾架体安装在车床的右导轨上,尾架套筒可以安装顶尖,以支撑较长的工件的右端、安装钻头、铰刀,进行加工。也可以安装丝锥攻螺纹工具、圆柱牙套螺纹工具加工内、外螺纹。尾架体可以沿尾座导轨作纵向调整移动,然后压下尾座紧固手轮,将尾座夹紧在所需位置,摇动尾座手轮可以实现对工件的顶紧、松开或对工件进行切削的纵向进给。 C0630车床是一种经济型轻型车床,具有加工范围大、主轴变速范围广,具备普通车床的基本功能,消耗功率小等特点。在该机床上,除可完成车削外圆、端面、切槽、镗孔等工艺工作外,还可进行钻孔、铰孔、车削公英制内外螺纹及攻丝、套丝等工作。因此,本机床适用于仪器、仪表制造,医疗卫生器械制造,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二、车床尾架的工作原理 顶针(4)以1:20 的圆锥体装在轴套(6)的锥孔内,螺母(9)用两外螺钉 M12x20(10)与轴套固定,螺钉M15x30(8)用其圆柱端限制轴套只能作轴向移动。当转动手轮(14)时,通过键A8x14(15)使螺杆(11)旋转(不能轴向移动),再通过螺母(9)的作用,使轴套带着顶针作轴向移动。当顶针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时,转动手柄(7)和螺杆(19),使夹紧套(18、20)将轴套锁紧。整个尾架是靠定位键(25)嵌入床身的T 型槽内作横向定位,但可沿槽作纵向滑动来改变尾架与主轴端面的位置,以适应加工不同长度的工件。顶紧工件后,可旋紧螺母M24(22)和双头螺柱 M24X75(23),带动螺柱头(24)将尾架锁紧在床身上。(注:零件编号详情见配套A0 图纸) 三、车床尾座的设计 尾座是卧式车床的重要附属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加工特别是轴类零件时,可以定心,同时具有辅助支撑和夹紧的功能。C0630 卧式车床的尾座采用的结构设计合理,动、静刚度好,精度高。套筒和尾座的移动均为机械传动,套筒和尾座的夹紧、放松均采用相关机构夹紧,夹紧力足够大,安全可靠,工人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这种结构

831005拨叉铣床夹具设计说明书资料

目录 设计说明 (1) 1、零件的分析 (3) 1.1.零件的作用 (3)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3) 2、工艺规程设计 (4)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 2.2.基准的选择 (4) 2.3.制定工艺路线 (4)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 (5) 3、夹具设计 (7) 3.1.镗孔夹具设计研究原始质料 (8)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8) 3.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8) 4、设计体会语 (10) 参考文献 (11)

设计说明 通过机床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公差于配合》、《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此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831005拨叉的铣床夹具。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在此期间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尤其是李君老师,在此表示感谢!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自己的设计课题,在课程实习期间认真调查研究、搜索资料。 本次设计是提高CA6140车床上拨叉的加工效率,设计正确的加工工艺路线,以及某道工序的夹具。这次设计涉及到机床,机械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机制专业的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一次全面地,系统地检查自己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尽量使自己的设计达到理想的水平,通过独立的查找资料,分析,计算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和编写技术文件等,设计了这套比较完整的加工工艺路线,使自己对机制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时间短促,经验不足以及水平有限,本次设计难免许多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便及时改正。

车床尾座套筒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车床尾座套筒加工工艺及钻4孔夹具设计 所在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I

摘要 本文是对车床尾座套筒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钻中心孔夹具。 关键词: 车床尾座套筒,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bracket parts processing applic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analysis, including the parts of the plan, the choice of blank, the clamping, the craft route making, tool selec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utting conditions, processing documents. Choose the correct processing methods, design the reasonable process. In addition to the stuffing box cover part two process designing special fixture. Machine tool fixture of many kinds, among them, the most widely used common fixture, size specifications have been standardized, and a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lant. While widely used in batch production, specially for a work piece processing services for the fixture, it needs each factory according to workpiece machining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 this paper, fixture design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design of fixture for grinding center. Key words: scaffold,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method, process documentation, fixture 3

CA6140拨叉831002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6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 1. 以φ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的孔,以及φ42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通孔。 2. 以φ60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主要是φ60H12的孔。 3. 铣16H11的槽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的槽的底面,

16H11mm 的槽两侧面。 4. 以M22×1.5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1.5的螺纹孔,长32mm 的端 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 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度公差为0.1mm.。 (2) 16H11mm 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 0.08m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二、 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 取φ25021.00 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 块V 形块支承这两个φ42作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2)精基准的选择。

拨叉完整课程设计完整版

拨叉完整课程设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零件的分析 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宽度为40mm的面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拨动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够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宽度为40mm的面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零件的工艺分析: 分析零件图可知,该拨叉形状、结构比较简单,通过铸造毛坯可得到基本形状,减少了工序加工,又节约了材料。除了拨叉上表面外,其余加工表面精度低,不需要高度机床加工,可通过铣削、钻床等车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而拨叉上表面加工精度虽然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工艺性较好。CA6140拨叉共有三组加工表面 (1)零件两端面,可以后端面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左端面; (2)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12的花键底孔、两端的2X150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22mm的上顶面; (3)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18H11mm的槽、上顶面的2-M8通孔和?5锥孔。 经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零件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良好,考虑到零件加工表面少,精度要求不高,有强肋,且工作条件不差,既没有变载荷,又属间歇性工作,故选用金属型铸件,以满足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及生产要求。 零件的形状简单,因此毛坯形状需要与零件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花键较小,因此不可直接铸出。 基准的选择 基准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着,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纯干货831007拨叉铣40端面夹具设计(收藏)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831007零件的机械加 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备 设计者 指导教师 XX大学 2015年1月21

目录 目录 (2) 序言 .................................................................................................................................................... 一、零件的分析 (3) 零件的作用 (3)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二. 确定生产类型 (4) 三.确定毛坯 (5) 四.工艺规程设计 (5) (一)选择定位基准: (5) (二)制定工艺路线 (6)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6)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工时的确定 (6) 五、夹具设计 (14) (一)问题的提出 (14) (二)夹具设计 (14) (三)定位误差分析 (16) 参考文献: (17)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 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 小头孔0.021 22+-Φ以及与此孔相通的8Φ的锥孔、8M 螺纹孔 2. 大头半圆孔55Φ 3. 拨叉底面、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端面,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 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 ,小头孔上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

拨叉课程设计(1)

一、零件的分析 1.1 拨叉的生产类型 拨叉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已知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1.12Kg/个,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页表1.1-2,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1.2 拨叉的结构图 1.3 拨叉的工艺分析 拨叉是一个很重要的零件,因为其零件尺寸比较小,结构形状较复杂,其多处粗糙度要求较为严格,即很多表面需要精加工完成。 1.4 拨叉的工艺要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是一切有关的生产人员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制定机械加工基本的要求是优质、高产、低消耗。首先是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要在此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计和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设计者要考虑加工工艺问题。工艺师要考虑如何从工艺上保证设计的要求。 拨叉的加工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粗精加工两大端面;加工深度为35,宽度为42的槽;

钻、铰2-M8通孔,并攻丝;Φ156圆端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以及Φ113和Φ156的圆的粗精加工;四个Φ6的小孔的粗精加工等:工艺要求如下: (1)首先总体遵循先粗后精,先面后孔的原则; (2)端面的粗精加工均在卧式铣床上完成,且是互为基准进行加工,使得粗糙度达到Ra6.3的要求; (3)2-M8的螺纹因其粗糙度要求较高,所以遵循典型孔的加工路线:钻、扩、铰,最后攻丝完成螺纹加工; (4)四个Φ6的小孔的粗精加工钻、扩、铰即可完成; (5)深度与宽度方向均有尺寸要求与粗糙度要求的槽的加工采用卧式铣床上的盘形铣刀实现; (6)Φ156和Φ113的孔以及Φ156的外圆采取的是卧式镗床上粗镗加精镗实现。 二、工艺规程设计 2.1毛坯的选择 拨叉材料为QT600-3,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毛坯选择金属型铸造。因为生产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单边余量一般在mm 3~1,结构细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占用生产的面积较小。 2.2基准的选择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拨叉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孔,螺纹、圆端面和槽系。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槽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对于拨叉来说,加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孔的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使得槽系完成两个维度的加工。 2.2.1 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2)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 (3)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4)应尽可能选择平整、光洁、面积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5)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多次使用难以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6)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具体其粗基准见工序卡片。

拨叉831002夹具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前言 (2)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以及生产类型的确 (3) (一)零件的用途 (3) (二)零件的技术要求 (3) (三)审查零件的工艺性 (3) (四)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4) 二、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4) (一)选择毛坯 (4)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4) 三、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5)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5)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5) (三)加工阶段的划分 (6) (四)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6) (五)工序顺序的安排 (6) (六)确定工艺路线 (7) 四、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8) (一)机床设备的选用 (8) (二)工艺装备的选用 (8) 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8) 六、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10) (一)切削用量的计算 (10) (二)时间定额的计算 (14) 七、夹具的设计 (22) (一)问题的提出 (22) (二)夹具的设计 (22) 八、课程设计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卡具”的工程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一部分专业课进行的。大学两年半年来对机械相关知识学习的一次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应该得到下述几方面的锻炼: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 、提高机械结构设计的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由于能力有限,本课程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导。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示例及相关内容讲解 图2-1、图2-2分别为某拖拉机用拨叉零件的零件图和三维图样。已知:零件材料为45钢,重量为4.5kg,年产量Q=8000台/年,m=1件/台。试为该拨叉零件编制工艺规程。

第一节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一、 零件的作用 该拨叉应用在某拖拉机变速箱的换档机构中。拨叉头以30mm φ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φ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档位,从而改变拖拉机的行驶速度。 该拨叉在改换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 叉脚两端面、叉轴孔0.021 030(7)mm H φ+和锁销孔00.0158mm φ-,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 重点予以保证。

二、 零件的技术要求 1.示例 该拨叉的全部技术要求列于表2-1中。 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为实现换档、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叉脚两端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48~58HRC ;为保证拨叉换档时叉脚受力均匀,要求叉脚两端面对叉轴孔 0.021030mm φ+的垂直度要求为0.1mm ,其自身的平面度为0.08mm 。为保证拨叉在叉 轴上有准确的位置,改换档位准确,拨叉采用锁销定位。锁销孔的尺寸为 00.0158mm φ-,且锁销孔的中心线与叉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为0.15mm 。 综上所述,该拨叉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定较合理,符合该零件在变速箱中的功用。 2.相关内容讲解——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 对零件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掌握零件的结构形状、材料、硬度及热处理等情况,了解该零件的主要工艺特点,形成工艺规程设计的总体构想。 2) 分析零件上有哪些表面需要加工,以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明确哪些表面是主要加工表面,以便在选择表面加工方法和拟定工艺路 表2-1 拨叉零件技术要求表

拨叉(七)夹具设计汇总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机械制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拨叉的单件、批量生产工艺过程以及一道工序的夹具设计 二、技术要求:去毛刺锐边 材料为QT200 三、设计内容: 1、零件的批量生产工艺过程(1份) 2、零件的单件生产工艺过程(1份) 3、夹具的装配图(一张)

零件批量生产工艺过程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拨叉零件主要用在操纵机构中,比如改变车床滑移齿轮的位置,实现变速:或者应用于控制离合器的啮合、断开的机构中,从而控制横向或纵向进给。工作方式以Φ 20H7的孔为回转中心,Φ10H7两个同轴孔连接另一个零件,通过摇杆的运动实现零件的同步动作此种动作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可靠性高,可手动也可连接电动机构实现自动控制.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工艺分析就是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研究,判断该零件的结构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艺性要求 (1):审查零件图纸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比较简单,没有较复杂的结构和较高的加工要求。主耍的加工有各个表面的铣削,螺纹孔和孔及弧平面的加工等。各个待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需要加工的螺纹孔为M12,孔为Φ 5, Φ 20, Φ 9.8, Φ 10的孔的尺寸精度要求.这些都是有数据可以供参Φ考的,这个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以下是该壳体需要加工的表面的尺寸精度要、技术要求以及各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

(1)下端面表面粗糙度为1.6,阶梯通孔为Φ30、Φ20H7,表面粗糙度为12.5和1.6.该孔可作为其他表面的加工基准。 (2)垂直孔Φ12H8,表面粗糙度为25。 (3)水平阶梯孔Φ30和Φ20H7,表面粗糙度为12.5,1.6。 (4)水平螺纹孔M12,糙度为12. 5 (5)内圆弧R38,表面粗糙度为12.5 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一般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该零件没有很难加工的表面,上述各表面的尺寸要求和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以保证,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3、零件的生产类型 该零件的机构尺寸较小,属于轻型零件,此处按中批量生产设计 4、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Q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二、选择毛坯 2. 1毛坯的材料和种类 拨叉的机构复杂,所以本壳体毛坯选用铸件。该零件材料为QT200,为使零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保证零件工作可靠,故采用铸造成形。这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2.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加工余量一般规定,铸件成批生大于巾30m。的孔,可预先铸出,以减少机械加工余量。对于结构铸造毛坯

第六组——车床尾座套筒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二班 姓名:周凯 学号:0207 指导老师:吕勇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车床尾座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车床尾座套筒工序的设计计算二、原始数据和技术要求: 该零件图样一张 生产纲领:单件小批量生产 生产条件:金工车间加工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毛坯图 1张 零件图1张 夹具图 1张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 1张 工序卡 1套 (3)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四、进度安排: 序号内容基本要求时间备注 1 准备阶段⑴阅读、研究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 ⑵阅读教材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⑶准备好绘图工具、设计资料和手册等。课程设计前进行 2 绘制零件图⑴提高识图和绘图能力 ⑵了解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2天手绘 3 制定工艺路线⑴掌握工艺路线的制定方法和步骤 ⑵初步拟定零件的工艺路线 1天 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1天 4 工序设计掌握工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天 5 编写设计计算 说明书 整理和编写设计说明书3天

6 答辩或检验1天 小计12天 序言 车床尾座套筒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其结构合理与否、质量的好坏对加工过程、加工精度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机床零件设计的过程中为主要考虑对象。车床尾座在轴类工件的加工、端面钻孔、铰孔等工序中经常应用,其工作状况好坏对工件加工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车床尾座的主要作用是为轴类零件定心,同时具有辅助支撑和夹紧的功能。尾座顶尖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机床加工工件的径向尺寸精度,以及圆度、圆柱度、同轴度等形位精度。而套筒是直接用来装夹顶尖的,由此可见,车床套筒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机械制造学中的理论基础,并综合生产学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可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车床拔叉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 1.1零件的分析 (3) 1.1.1零件的用途 (3)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3) 1.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4) 1.2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4) 1.2.1选择毛坯 (4) 1.2.2确定毛坯的外形、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5) 1.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9) 1.3.1定位基准的选择 (9) 1.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9) 1.3.3加工阶段的划分 (10) 1.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0) 1.3.5工序顺序的安排 (10) 1.3.6确定工艺路线 (11) 1.3.7机床设备、工装的选用 (12)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13) 2.1工序简图的绘制 (13) 2.2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4) 2.2.1加工余量的确定 (14) 2.2.2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4) 2.2.3拨叉零件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4) 2.3切削用量的选择 (16) 2.4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见附件) (17) 第三章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18) 3.1夹具设计任务 (18) 3.1.1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8) 3.1.2专用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18) 3.2拨叉零件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19) 3.2.1夹具设计任务 (19)

3.2.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9) 3.2.3画夹具装配图 (19) 3.2.4确定夹具装配图上的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术 (20) 3.2.5绘制夹具零件图 (20) 课程设计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1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用途 拨叉应用在某车床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移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换档位,从而改变车床主轴转速。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ZG45。拨叉在改换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韧性。 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为实现换挡、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叉脚两端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48~ 58HRC ;叉脚两端面对叉轴孔mm 11 .0014++φ的中心线与插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为 0.15mm 。 分析零件图可知,拨叉两端面和叉脚两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并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面积,又提高了换挡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 度;mm 11.0014++φ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拨叉脚内表面和叉轴孔 11.0014++φmm(H7)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子以保证。 该拨叉的技术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拨叉零件技术要求

拨叉的工艺过程毕业设计及专用铣床夹具设计

优秀设计 拨叉的工艺过程设计及专用铣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三级 锥销孔 装配时做配合用

目录 一、拨叉的分析 (2) 1.拨叉的用途 (2) 2.拨叉的技术要求 (2) 3.拨叉的工艺性 (2) 4.拨叉的生产类型 (2) 二、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选择毛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 (3) 3.毛坯锻件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拟定工艺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各表面的加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确定工艺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计算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5) 工序05——粗铣拨叉叉爪内侧面 (5) 1.确定加工余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确定切削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计算时间定额......................................................................................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5) 1. 确定定位元件 (5) 2. 确定对刀装置 (5) 3. 确定夹紧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确定定位键 (6) 5. 绘制装配图 (6) 6. 标注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 (7) 六、专用铣床夹具装配图

车床尾座的拆装

实训(实习)报告 (说明书) 题目:车床尾座的拆卸与装配 专业: 学号: 姓名: 辅导老师: 2014年11月 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目录 目录 (1) 第1章作业前的准备 (2) 1.1劳动前的保护及作业环境 (2) 1.1.1劳动保护 (2) 1.1.2劳动保护的目的 (2) 1.1.3安全操作 (2) 1.2 技术准备 (2) 1.3 工具准备 (2) 第2章车床尾座的拆卸与装配 (3) 2.1 认识车床尾座 (3) 2.1.1车床尾座的结构 (4) 2.1.2车床尾座的作用 (6) 2.1.3车床尾座材料 (6) 2.2车床尾座的拆卸 (7) 2.2.1车床尾座拆卸前准备 (7) 2.2.2车床尾座拆卸 (7) 2.2.3车床尾座拆卸时的注意事项 (9) 2.3 车床尾座的安装 (9) 2.3.1车床尾座安装顺序 (9) 2.3.2车床尾座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9) 第3章车床尾座的维护 (9) 3.1车床尾座的清洁 (9) 3.2车床尾座的保养 (9) 小结 (9) 参考文献 (10)

第1章作业前的准备 1.1劳动前的保护及作业环境 1.1.1劳动保护 1、工作前应检查工具,如发现工具具有毛病,应立即报告班长、老师。 2、全体同学应熟知整个工序和要点及工作事项能明白拆卸及安装步骤和过程中的针对性危害,注意自身安全。 3、凡现场操作人员必须集中精力。 1.1.2劳动保护的目的 1、劳动保护是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免砸伤。 2、以防工具的损坏以及车床尾座零件的丢失或损坏。 1.1.3安全操作 1、工作前应检查工具,如发现工具具有毛病,应立即报告班长、老师。 2、全体同学应熟知整个工序和要点及工作事项能明白拆卸及安装步骤和过程中的针对性危害,注意自身安全。 3、凡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集中精力。 1.2 技术准备 1、拆卸前,应熟悉拆卸部位的装配图和有关技术资料,了解相关部位的结构和零件之间的配合情况。 2、拉卸前,必须仔细检查轴和轴上的定位紧固件是否已经完全被拆除,如螺母、调整螺钉和调整螺母。 3、根据装配图确定轴的正确拆出方向。 4、在拆卸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轴上的零件是否被卡住而影响拆卸。 1.3 工具准备 1、螺钉旋具(一字螺丝刀) 2、扳手(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 3、其他工具(钳子、锤子、木块) 图1-1使用工具

拨叉零件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2011 ~ 2012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指导教师职称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学号 题目拨叉零件设计 成绩起止日期2011年12 月19 日~2011 年12 月25 日 目录清单 序号材料名称资料数量备注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2 课程设计说明书 1 3 课程设计图纸 2 4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 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0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0901 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拨叉零件设计 完成期限:自2011 年12 月19 日至2011 年12 月25 日共 1 周 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拨叉材料HT200;铸造圆角R2~3;拨叉头高50mm,外圆φ40mm,内孔φ25mm; 拨叉脚内表面R25,外表面R35;凸台高25mm;凸台半径10,凸台孔径φ8,孔深15mm 中心距93.75mm。 二、设计基本内容: 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每个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2011.12.19-2011.12.20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零件分析,画零件图2011.12.21-2011.12.22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2011.12.23-2011.12.25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2011.12.25交课程设计并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徐学林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邓文英宋力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下邓文英宋力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课程设计拨叉(831005)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 艺规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生产纲领:中批生产 内容:1.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2.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一张 3.工序卡片一份 4.毛坯图一张 5.零件图一张

目录 前言 (3) 一、设计目的 (4) 二、零件的分析 (4) 1零件的作用 (4) 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 三、工艺规程设计 (5)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5) (二)基准的选择 (5) (三)制定工艺路线 (5) (四)机械加工余量 (7)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四、设计心得及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前言 通过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于一体(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些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CA6140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在此期间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在此表示感谢!

一. 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 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 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宽度1812 .000+mm 和83.000mm 的槽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 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所 以,宽度为1812.000+mm 和83.000mm 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2、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 1)以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23.000+mm 的六齿花键孔、?228 .200+mm 花键底孔两 端的2X150到角和距中心线为27mm 的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