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_高中作文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大全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大全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人文底蕴是评委们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
人文底蕴涵盖了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为作文增添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人文底蕴丰富的高考作文范文,供考生参考。
范文一:《秋夜读书》秋天,是读书的好季节。
那晶莹剔透的月光洒在窗台上,我一手拿着一杯热茶,一手翻开了一本历史书籍。
书中记载着那个遥远的年代,那个流传下来的故事中充满了励志与情怀。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代文人墨客默默吟诵的场景,他们用文字将他们的思想传递给后世。
正是这样一种人文底蕴的积淀,为我们的文化财富积累了不竭的力量。
范文二:《故宫的历史韵味》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
它的馆藏如诗如画,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庙堂之美与民族之魂。
当我踏入紫禁城的时候,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古代的世界。
那些雕梁画栋,那些珍贵的文物,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这种浓厚的人文底蕴让我瞬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自豪。
范文三:《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则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了无数后人。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教诲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高考作文中,我常常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探索问题的本质,思考人生的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文底蕴的滋养,我的作文才能够更加精彩。
范文四:《诗词魅力》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读诗词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启迪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我喜欢读诗词,因为它给了我一种灵感和动力。
在高考作文中,我会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借用其中的意象和修辞,以增添作文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融入了人文底蕴的作文,常常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以上是一些人文底蕴丰富的高考作文范文,它们或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或从文化的维度阐释主题,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高中作文如何体现文化底蕴

高中作文如何体现文化底蕴咱就说,高中作文这档子事儿,要想体现出文化底蕴,那可得下点真功夫。
想起我高中那会儿,语文老师天天强调作文要有文化底蕴,咱当时也是懵懵懂懂,啥叫文化底蕴啊?不就是多拽几个文绉绉的词儿,引几句名人名言吗?嘿,后来才发现,这想法可太肤浅啦!有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当时就想,这还不简单,把背过的几句古诗一写,再讲几个古代名人的故事,不就成了?于是,我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自我感觉良好得不行。
可等作文发下来,那分数简直惨不忍睹!老师的评语更是让我恍然大悟:“空洞无物,堆砌辞藻,毫无文化底蕴可言。
”这可把我打击得不轻,我就开始琢磨,到底啥才是真正的文化底蕴呢?后来啊,我发现我们班有个学霸,人家的作文那叫一个有文化底蕴。
有一回写“家乡的变迁”,人家没有一上来就说家乡怎么怎么变好了,而是先讲了家乡的历史,从古代的一个小村落说起,提到了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那细节,就好像他亲眼见过一样。
然后再慢慢过渡到现在,通过对比,展现出家乡变化的巨大。
而且,人家引用的不是那种烂大街的名言,而是一些古籍里不太常见但特别贴切的句子,一下子就让作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我仔细研究了他的作文,发现这文化底蕴啊,首先得有深厚的知识积累。
这可不是说你临时抱佛脚,背几篇范文就能有的。
得真正去读那些经典的书籍,了解历史、文化、哲学等等各个方面的东西。
比如说,读《论语》,你不能只是知道几句“学而时习之”,得去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再有,就是要把这些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作文里。
不是生硬地搬过来,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
就像讲一个故事,让这些文化元素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插进去的广告。
比如说,写友情,你可以提到古代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讲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然后再联系到自己和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这样,文化底蕴就有了,而且还特别生动感人。
还有啊,观察生活也特别重要。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怎么写?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_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希望大家喜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篇一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
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
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
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
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
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
文化底蕴的重要性作文

文化底蕴的重要性作文你有没有想过,文化底蕴就像一个超级魔法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神奇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超级重要的意义呢?先说说咱个人吧。
有文化底蕴的人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你看那些在各种场合都能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的人,他们一张嘴,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就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
就好比是在一场聚会上,有人只能干巴巴地说今天天气不错,而有文化底蕴的人却能说“今日天公作美,恰似‘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之景”。
瞬间,格调就不一样了。
这文化底蕴就像是给我们的个人魅力加了一层厚厚的滤镜,让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而且,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烦恼的时候,那些从文化中汲取的智慧就像小天使一样来帮忙。
比如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能让我们在倒霉的时候不那么沮丧,因为知道福祸是相互转化的。
再看看文化底蕴对一个民族的意义。
那简直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支柱啊!就像咱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这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不管我们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一提起春节、端午这些传统节日,一说起孔子、李白这些文化名人,那种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而且,文化底蕴还是民族创新的源泉。
你想啊,我们站在这么深厚的文化基础上,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可以从古老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无数既现代又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东西。
像现在流行的国风歌曲,把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好听得不得了;还有那些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时尚设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文化底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
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社会,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就好比在一个大家都尊崇儒家“仁爱”思想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友善、包容。
而且,文化底蕴丰富的社会也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孩子们从小就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就像小树苗扎根在肥沃的土壤里,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要是没有文化底蕴,那可就像做菜没放盐,淡而无味。
文化的底蕴厚 作文(精选2篇)

文化的底蕴厚作文(精选2篇)作文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然而,要保持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就需要传承和创新的结合。
传承是文化的血脉,它让我们从过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
古代诗词、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这些艺术才得以延续至今。
同时,传承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人劳动的致敬。
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认知自我,坚定文化自信。
然而,传承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
要使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还需要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必须与时俱进,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融合和创造。
比如,中国的传统医学在接纳现代医学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这种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为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不论是传承还是创新,都离不开敬畏历史、尊重传统的心态。
我们应当珍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现其中的智慧,通过创新使之与时俱进。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文二:《文化的瑰宝》文化是一座国家的精神家园,是一座国家的精神城市。
它孕育着一个国家的传统和底蕴,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气质和风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厚重而璀璨,它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儒家思想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在这些文化瑰宝的滋养下,中国人民塑造了勤劳、智慧、仁义、礼仪等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同时,中国文化也注重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古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东西方文明得以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景观。
当今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展示出了新的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文化的瑰宝更是彰显国家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传承传统文化与文化底蕴”经典作文

“传承传统文化与文化底蕴”经典作文“传承传统文化与文化底蕴”经典作文篇1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
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
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
文化底蕴5篇

文化底蕴5篇“泥塑”我们在平时只是随手玩一玩,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与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有幸来到了老城石板街文化大院,采访了做了一辈子泥塑的李正卿老爷爷。
看到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作品,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泥塑的魅力与感染力。
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6~7千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唐朝是泥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像人人皆知的“唐三彩”与泥塑就有关系。
刚踏进文化大院,我便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民俗气息,寻着这气息,我们来到了李正卿爷爷的身旁。
李爷爷已经有80岁的高龄了,可看上去精神还是那样的矍烁。
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捏泥人、扎纸等民间传统实用艺术,这么多年从未间断对泥塑艺术的追求和探索,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们刚到时爷爷正在制做《三国演义》里一系列的英雄好汉。
在爷爷手里,一尊刘备的塑像就要诞生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会讲话,会呼吸。
两根上扬的粗眉,略显夸张的鼻子,还有那对显眼的大耳朵,甚至连“人中”与眼睑都一目了然。
真像活了一般。
除了三国英雄,还有些让人过目不忘的泥塑:历史人物“孔子”、“李白”……神话人物“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历史典故“岳母刺字”和一系列的抗日战争“支前”泥塑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我最喜欢的就是色彩鲜明的“竹林七贤”:忘情弹奏古筝的嵇康、肆意酣畅的“阮籍”、随意拨弄琵琶的“阮咸”……一个个人物形神兼备,出神入化。
后来,在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帮助下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用模型制成泥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了心愿。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与李爷爷告别,爷爷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学,他以后都可以免费教我们,我们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这次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更让我们学到了多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啊!李爷爷的耐心、毅力以及那种为艺术献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这真是一个好课堂啊!文化底蕴篇二:西安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漫步西安,气象万千的名胜映入眼帘: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半坡博物馆,世界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佛教古刹--大雁塔,中国先保存最完整的城墙--明城墙。
人文底蕴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作文

人文底蕴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作文那些文化的瑰宝。
你知道吗,咱们的文化底蕴啊,真的是个宝藏库!它不只是书
本上的知识,更像是咱们的灵魂食粮。
每次翻开一本古书,都好像
能跟古代的大佬们对话,听他们讲述当年的风云。
艺术这东西,简直就是个美的魔法盒!你看那些画啊、雕塑啊,还有那些音乐、舞蹈,每一样都像是艺术家们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的。
那种震撼和感动,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说到人际交往,文化底蕴就像是咱们手上的那把金钥匙。
不管
遇到什么人,只要有点文化底蕴,就能聊得来,谈得拢。
它让咱们
更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不同。
在成长的道路上,文化底蕴就是咱们的指路明灯。
有时候,遇
到点困难,感觉快撑不住了,但只要一想到那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就感觉自己又有了前进的动力。
所以啊,文化底蕴这东西,真的是无价之宝!它让咱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咱们的心灵更加充实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底蕴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文化底蕴,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大国,英雄人物辈出不穷,文人骚客更是多如牛毛。
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这些后辈的无价之宝,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文化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
但是现在我们却在争相学习外国文化,岂不是守着金山而要饭?可笑至极么?
我有个朋友,关系很铁,有一次他来我家做客,由于太晚了,就住了下来。
第二天清晨,他把我摇醒,我正在神游中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一句:“今天七月七,赶紧给你对象打电话!”我拿起了手机一看,顿时无语,7月7号,这位大神居然不知道七夕是阴历。
从这可以看出,我们这一代对中国古老的节日渐渐不重视,有多少人不看日历就知道清明节,端午节是农历几号?相反我要是说愚人节,情人节,可能你的脑海里会迅速反映出是多少号吧!还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习俗,这些古老的习俗也在渐渐消失。
西方节日的习俗我们却铭记在心,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难道不感到羞愧么?
现今不论是学生也好,还是成人也好,都在火热的学习英语。
各种英语教辅层出不穷,相反《论语》,《老子》,《春秋战国》等书却是少的可怜。
《论语》,《老子》,《大学》,《中庸》我们这几代人有多少人还能背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又被多少人歪解?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中国话从小说到大,考试也好、人际交流也好肯定没问题,于是乎开始玩了命学习英语,跟上潮流。
我只能说太可悲了,谁敢说他自己国语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有多少人英语说得是滚瓜烂熟,而中文却是颠三倒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幼儿英语,各种补习班
接踵而至,我很费解,一个连中文都说得不利索的小孩学的哪门子外国话呢?在高中,很多中学生不重视语文,仅仅当作任务来学习,完成书本上的要求就万事大吉,上课也是敷衍了事。
相反数学,英语等学科却是忙的热火朝天。
外国固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西方各国以区区几百年的时间迅速崛起,超越了中国,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但是我认为学习外国是以不失去本民族特色为前提的,诗书礼仪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族魂!外国人的思想开放,敢想敢做以及开放的政治管理都是我们的榜样。
老夫子固然不好,但是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去了解先辈们的思想,毕竟那是经过五千年洗刷所提炼出来的。
美国总统里根曾经说过:“让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自由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如同中国古代哲人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要过多的干涉它’。
”孔圣人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西方文化好处很多但也有许多弊病,中国文化亦是如此,但是我们非得连通弊病一起学么?答案很显然。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国家需要发展,时代需要进步,如果不想像几百年前那样被人轰开国门就需要接受世界的潮流,国家就需要与世界接轨。
既然接轨,一些弊端也就会从中产生,能不能使熊掌和鱼得兼,不是一味的依靠政府部门过滤,而是建立起属于我们的价值观,教育部门,各行各业的老板们,各个孩子的家长等等我们这些人必须树立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接受外国优良文化的同时,也要开始重视那被我们这代人所遗忘在角落里的中国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