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 ”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祀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粒、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为了可以让大家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做语文中考的练习题是有必要的。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谋战春秋时,晋平公①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
齐景公觞②之。
酒酣,范昭请君之樽③酌④。
公曰:“寡人之樽进客。
”范昭已饮,晏子⑤彻⑥樽,更为酌。
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⑦曰:“能为我奏成周之乐⑧乎?吾为舞之。
”太师曰:“瞑臣⑨不习。
”范昭出。
景公曰:“晋,大国也。
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
”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
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
”仲尼闻之曰:“不越樽俎⑩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
”(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觞(shāng):古代盛酒器。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以酒招待。
③樽:酒杯。
④酌:斟酒、饮酒。
⑤晏子: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⑥彻:同“撤”,撤去。
⑦太师:同“大师”,中国古代乐官之长。
⑧成周之乐:周天子所享用的乐曲。
⑨瞑臣:眼睛失明之臣。
齐国乐官太师以“瞑臣”自称,是自谦之意,未必是盲人。
⑩樽俎:即盛酒肉的器具,这里指筵席。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 ( )(2)臣故不从也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景公觞之能为我奏成周之乐乎B.谓太师曰晏子之谓也C.晋平公欲伐齐齐未可伐D.不悦而起舞而折冲千里之外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生命需要平衡》及阅读答案

《生命需要平衡》及阅读答案生命不能承受太多的东西,也不能什么也不承受变得空虚,如何平衡是一种智慧。
小编在此整理了《生命需要平衡》及阅读答案,快来看看吧!《生命需要平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⑴無論什麽樣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長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會在最終得到平衡的。
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裏卻成爲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個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業,他可以到美國的NBA去打籃球,風光無限;個子矮的,如拿破侖,按現在的标準大概得是二等殘廢了,但卻不妨礙他成爲蓋世的英雄。
⑵這就像《紅樓夢》裏所說的: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好處。
這也就像伊索寓言裏所講的:高高的長頸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樹上的葉子,卻沒辦法走進院子矮小的門;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樹枝上的葉子,卻輕而易舉地走進了矮小的門。
⑶懂得了生命中的這一點意義,不僅是讓我們不必爲我們自身的長處而驕傲,不必爲我們自身的短處而悲觀;也不僅是讓我們知道擁有再多,總會有失去的時候,失去的再多,總會有得到補償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充分去體味到生命其實是一條流淌的河: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種情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也是生命的一種情景。
一條河在流淌的過程中,不可能總是前一種風景,也不可能總是後一種風景,它要在總體流量的平衡中才會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
因此,我們不必去顧此失彼,我們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點,從而在這樣生命的平衡中,讓我們的心态更加從容,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平和,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舒展。
⑷當今土耳其首富薩班哲先生,家财萬貫,富可敵國。
命咚坪鹾退?_着殘酷的玩笑,他的兩個兒女都是殘疾弱智。
但他卻以爲這其實就是生命給予他的一種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
他想開了,不幸與幸咧?g溝通的橋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
他用自己富裕的錢,在伊斯坦布爾修建了一座殘疾人公園。
他希望以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來平衡更多殘疾人不如意的生活,從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達到新的平衡。
2019年桂林市中考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

2019年桂林市中考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 120分)第一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唱和( hè ) 骸骨( gái ) 擎天撼地( qín )B.碣石( jié ) 竦峙( shì) 忍俊不禁( jìn )C.酝酿( liáng ) 连亘( gèng ) 义愤填膺( yīng )D.行辈( háng ) 抽噎( yē ) 相形见绌( ch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布署按部就班挈约锲而不舍B.旁骛好高骛远安照按装机器C.纯粹鞠躬尽瘁震撼振聋发聩D.附合随声附和休养修养生息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①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周密的。
②学校正积极运动会,各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分工。
③如果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就可能被伪科学所。
A.布置筹划戏弄 B.部署筹划愚弄C.部署筹备愚弄 D.布置筹备戏弄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年前我们种下的观赏竹已长得郁郁葱葱,婆娑竹影与万竿翠竹相映成趣。
B.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C.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巧夺天工的奇妙景色。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岸边草甸有一群白色的鸭子,,。
几只白鹅贴着水面而飞,展现出极致的轻灵。
,蜻蜓点水,涟漪套着涟漪。
①列队而行在归家的途中②在归家的途中列队而行③向着暮色发出晚归的鸣声④晚归的鸣声发出在暮色中⑤鱼虾在水面上活跃⑥在水面上鱼虾活跃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6.下面是对《水浒》中三个人物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阅读附答案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
平衡”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各种 细菌便相继进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 10 倍。不要认为外来的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 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人体内遗传基因的控制下,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三 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功能和 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为化学屏 障。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 拒致病菌的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 形成一个具有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样结构,菌群之间互相作用,彼此协调, 相生相克,刺激皮肤黏膜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 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 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们滥用广谱抗生 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不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 菌态失衡,危及健康。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把细菌杀死了,旧病未 除,新病又起,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 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就显得格外迫切了。微生物燃料
电池便是其中的一种选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思路源自 20 世纪初。1911
年,英国植物学家波特就发现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能够产生电流,但是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其发电量小、成本高,而且需求不迫切,该技术一直得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7 健康地生活(原卷版+答案解析版)

专题17 健康地生活考点1 传染病及其预防1.(2024·江西·中考真题)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由来已久,我国早在宋朝就有将轻症天花患者脓包中的浆液接种到健康人身体上预防天花的做法。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判断,上述做法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清除病原体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疟疾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幼儿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人被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都可能感染疟原虫而患病。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B.严格检疫输入的血液制品目的是控制传染源C.消灭蚊虫可以切断传播途径D.为幼儿接种疟疾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2024·甘肃白银·中考真题)小李同学不慎感染流感,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他的同学和家人属于()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4.(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自去年以来,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人们饱受感冒咳嗽的困扰。
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来看,患者、患者的飞沫分别属于()A.传染源、传播途径B.病原体、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传播途径D.病原体、传染源(2024·湖北·中考真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接种水疽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
当水痘流行时,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一般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容易患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上述材料中,水痘疫苗相当于()A.抗原B.抗体C.抗生素D.传染源6.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判断,接种水痘疫苗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水痘7.(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秋冬季节流行性感冒高发,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患者属于病原体B.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C.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原D.流感流行时对教室消杀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8.(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学校为了防止流感病毒的传播来取了多项措施。
专题11:说明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一)(2021·吉林白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细菌和病毒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
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
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整个家当也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菌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
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肚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
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会坏得那样猖獗?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
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
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
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他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
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
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
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
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
”阅读答案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
人诞生后,随着呼吸、吞咽等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后,各种细胞便相继光顾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要以为外来的微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
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他体内遗传菌因控制下,构成了生物存在的三大支柱。
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组胚、解剖及其他各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整个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屏障结构。
一为化学屏障。
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或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的入侵及伤害。
二是生物屏障。
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群结构,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
皮肤黏膜名言系统,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
人民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制剂等,不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
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看来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生,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
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崭新疗法。
“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即是益生素的时代。
”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魏教授1981年说的名言。
5、“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中的“它们”指代的是
A.人体自身细胞B.微生物细胞
C.人体中的各种细胞D.正常微生物群
6、对最后一段引用魏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B.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整个过程。
C.人们滥用抗生素、激素和不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检查,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
D.人们要转变观念,生了病要从主要依赖抗生素治疗转变为必须依赖益生素治疗。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代谢。
B.各种细菌在人体内是人体的终生“伴侣”,人体菌态失衡,会危及健康。
C.导致微生态失调的原因是诸多不良因素严重影响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
D.抗生素之后的时代是活菌的时代,而具有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益生素,起到防病疗病的效果。
参考答案:整理
5.B
6.D“必须依赖”应为“主要依赖”。
7.C“严重影响”应为“或多或少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