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义

一、背景和目的

1.1背景

中国的会计准则正在经历从原有企业会计准则向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过渡。新准则的实施将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较大影响。

1.2目的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新准则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其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应用和实施方法。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

2.1什么是新企业会计准则

2.2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的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

(2)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提高国内外比较的可行性;

(3)支持企业监管和税务机构的需求。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3.1概述

新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表述及抽象》、《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等9个基本准则和一些解释、准则、推荐和指导。

3.2基本准则

(1)真实和公允

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基本梗概。

(2)连续性

企业应当连续经营,财务报表应当依据该原则而编制。

(3)收益确认

收益应当与相关成本能够可靠地配对,且能够计量。

(4)计量

会计信息应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按照相对可靠性的基本要求计量。

(5)可比性

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当以一致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以便实现可比性。

四、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和实施

4.1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新准则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作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并规定了相关的

会计处理方法。

4.2转产权单位成本核算

新准则对转产权单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在计

算转产成本时采用合理的核算方法。

4.3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作了具体规定,包括分类、

计量、减值准备等方面。

4.4公允价值会计处理

新准则要求企业在确保可靠计量的前提下,将部分财务工具采用公允

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4.5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及募集资金会计处理

新准则对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和募集资金的会计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五、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与挑战

5.1影响

(1)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2)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要求更加严格,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5.2挑战

(1)新准则的理解和应用需要专业知识和培训;

(2)准备实施新准则需要调整企业内部的会计处理体系。

六、培训总结

6.1本次培训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应用和实施

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解析,有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6.2对于企业来说,准备好应对新准则的实施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内

部会计处理体系建设和培训。

以上就是本次培训的讲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资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目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8) 第一章总则 (8)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 第三章资产 (10) 第四章负债 (11)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12) 第六章收入 (12) 第七章费用 (13) 第八章利润 (13) 第九章会计计量 (14) (一)历史成本 (14) (二)重置成本 (14) (三)可变现净值 (15) (四)现值 (15) (五)公允价值 (15)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15) 第十一章附则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6) 第一章总则 (16) 第二章确认 (17) 第三章计量 (17) 第四章披露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1) 第一章总则 (21) 第二章初始计量 (22) 第三章后续计量 (24) 第四章衔接规定 (29) 第五章附则 (29)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29) 第一章总则 (29) 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30) 第三章后续计量 (31) 第四章转换 (32) 第五章处置 (33) 第六章披露 (33)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34) 第一章总则 (34) 第二章确认 (34) 第三章初始计量 (35) 第四章后续计量 (36) 第五章处置 (38) 第六章披露 (39)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39) 第一章总则 (39) 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40) 第三章后续计量 (43) 第四章收获与处置 (45) 第五章披露 (46)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47) 第一章总则 (47) 第二章确认 (47) 第三章初始计量 (49) 第四章后续计量 (50) 第五章处置和报废 (52)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53) 第一章总则 (53)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53) 第三章披露 (55)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56) 第一章总则 (56) 第二章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57) 第三章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58) 第四章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62) 第五章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62) 第六章商誉减值的处理 (66) 第七章披露 (67)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70) 第一章总则 (70) 第二章短期薪酬 (72) 第三章离职后福利 (74) 第四章辞退福利 (78) 第五章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79) 第六章披露 (80) 第七章衔接规定 (81) 第八章附则 (81)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81) 第一章总则 (81)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82) 第三章列报 (85)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87) 第一章总则 (87) 第二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87) 第三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89) 第四章披露 (90)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91) 第一章总则 (91)

全国税务系统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义

第一讲《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解析 2012年 7月 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我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现予印发,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我部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小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 二○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颁布意义 ■ 一、服务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 二、完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需要 ■ 三、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需要 ■ 四、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一、服务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 《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 (二)财政扶持举措 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 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

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 (三)会计扶持举措 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信息质量,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信用保障依法征税,促进依法纳税,维护税收公平,落实税收优惠完善银行征信系统,提高信贷决策水平,落实金融扶持政策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的需要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持续平稳有效实施 (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现状 行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和行业核算办法 小企业会计制度等 (三)建立实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 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三、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需要 (一)国际会计组织重视中小企业会计研究 (二)主要发达国家推行差别报告制度 会计确认、计量 财务报告 (三)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要求高于国际 四、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1992年:分行业会计制度 2004年:小企业会计制度 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 深入调研:理论研究、实践论证 两次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组织抽样模拟测试 做好发布实施前准备工作 制定过程

企业会计准则培训

企业会计准则培训 企业会计准则培训是指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准备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本文将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的重要性等方面对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进行探讨。 一、培训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训人员需要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概念,以及会计准则的会计主体、会计期间、会计核算等原则。 2. 会计核算方法和准则:培训人员需要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准则,如资产的计量、负债的确认、收入的确认、费用的计提等。 3. 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培训人员需要了解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的编制方法和要求。 4. 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制定:培训人员需要学习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制定方法,如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的确

认等。 5. 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的应用:培训人员需要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培训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 1. 理论讲座:通过专家的讲解,让培训人员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培训人员了解企业会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处理方法。 3. 实地考察:组织培训人员参观一些企业的财务部门,让他们亲身感受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和实践。 4.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培训人员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5. 在线学习: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学习,让培训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灵活学习。 三、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对企业和财务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

新会计准则讲义(PPT)

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处理会计工作的指导方针。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十二个一般原则,规定了各种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的原则,确定了各类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我国国务院于1992年11月16日批准了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在1992年11月30日颁布,自1993年7月1日实行,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主要是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广泛遵循的原则,是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具体会计准则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就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 (一)基本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会计准则,共十章六十六条,其内容有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和附则十部分。 总则部分主要说明会计准则制订的目的及适用对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等。 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性、谨慎性、历史成本计价、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重要性原则十二方面。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和财务报告分别就各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计价原则、核算要求进行了规定。对财务报告反映的内容、编制要求、合并会计报表、报表附注的内容也作了规定。 (二)具体会计准则 我国财政部自1993年始一直探讨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从1997年至今,已经陆陆续续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八项具体准则,并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还会进行修订和补充。每项具体准则分为准则正文和指南两部分。指南是对准则正文所做的具体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这些具体会计准则为企业如何对上述会计业务进行核算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规定,是企业进行该方面会计核算的依据,我们日常进行的各项业务核算,在有具体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况下,要按照具体会计准则执行。

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 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义 盛琼2007年6月 新准则中常用科目的变动情况: 新准则中的会计科目新增94个(其中特殊行业专用69个),取消10个,合并6个,分拆、更名、降级9个。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11.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2.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3.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4.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5.“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6.“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7.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8.“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9.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一、范围和准则: 二、会计政策选择: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小型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业务的会计政策。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核算和分类其交易,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财务报告的基本要素: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2.负债:企业对外部经济利益的现在义务或负担。 3.资本:企业所有者或股东对企业净资产的权益。 4.收入:与企业常规经营活动相关的日常交易。 5.费用:与产生收入的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资源消耗。 四、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在特定日期上显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2.综合收益表:展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详细列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变动情 况和原因。 五、会计估计和错误更正: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需要根据适用的会计政策对一些项目进行 估计,比如对于呆账损失的计提。当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错误时,企业应 该及时更正并重新编制相关会计报表。 六、资产计量和公允价值: 七、相关方披露: 八、推迟税项: 范例: 以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为例,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该企业可以选择 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如采用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法或发生制。 该企业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反映其财务状况,综合收益表反映其在一 定期间内的经营业绩,现金流量表反映其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及所有 者权益变动表反映其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该企业还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估计,比如对于库存的减值损失的估计。如果发现会计报表有错误,该企业应该及时更正并重新编制相关会计报表。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该企业需要以成本计量大部分资产,如厂房、 机器设备等,但对一些资产如金融工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此外,该企业还需要披露与企业相关方的交易和关系,例如企业主要 股东或管理人员与企业的关联交易。

新会计准则培训内容

新会计准则培训内容 根据新会计准则培训内容的要求,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培训大纲,包括了对新会计准则的介绍,与旧准则的对比和变化,以及如何应用新准则进行财务报告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 1.1会计准则的定义和作用 1.2为什么需要新的会计准则 1.3新会计准则的发展背景与目的 1.4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影响 二、新旧会计准则对比和变化 2.1旧会计准则的特点与局限性 2.2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2.3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和对企业的影响 2.4如何适应和转换新会计准则 三、新会计准则的应用 3.1财务报表的准备与编制 3.1.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和确认 3.1.2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1.3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

3.2长期资产的会计处理 3.2.1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与后续计量 3.2.2无形资产和商誉的识别和计量 3.2.3投资性房地产和投资物业的会计处理 3.3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3.3.1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确认 3.3.2金融资产的计量与减值 3.3.3金融负债的计量与减值 3.4其他会计政策的变化与应用要点 3.4.1合同、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 3.4.2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要求 3.4.3对企业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和解读 四、新准则下的财务报告和分析 4.1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2如何应用新准则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4.3财务报表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方法 4.4财务报表的解读和有效沟通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 5.1基于新准则的案例分析

5.2案例讨论和解答参与者的问题 5.3案例评价和总结 通过以上培训内容,参与者可以全面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变化和应用,掌握财务报告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新准则进行财务报告和分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决策。

2024年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24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指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准则33号》)。该准则于2024年1月1日 起正式实施,是我国企业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一步。 首先,《准则33号》对于合并财务报表的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适用对象包括企业集团中控制公司和受控公司,其中控制公司是指具有控 制其他公司经济活动能力的公司,受控公司是指受到控制公司影响和控制 的公司。此外,新准则还明确了子公司的定义和关联企业的概念。 其次,《准则33号》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核算原则做出了 一些重要调整。新准则引入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FRS)的相关规定,更加强调了财务报表的公允价值和全面准确性。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格式进行了调整,资产负 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设置发生了一些调整等。 此外,《准则33号》还对于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前后和企业重组的 财务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在企业合并时,需要将合并时的公允价 值与账面价值进行对比,并将差异进行调整;在企业合并后,应当进行新 的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估计。 新准则还对于关联交易、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关系交易进行了明确规 定和监管。关联交易是指相互间有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企业之间 进行的交易,关联方关系是指企业与其关联交易对方之间的有关的法律、 经济等关系。新准则要求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必须对关联交易进行披 露和处理,并明确规定了关联方关系交易的会计处理方式。 总的来说,2024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准则33号》对企业合并和财 务报表编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更加强调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准确性,

新会计准则讲解──基本准则

第一节基本准则概述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38个)和会计准则指南三部分组成。 二、基本准则规范的主要内容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1.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 3.财务报告目标要求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持续经营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最新版本课件

企业会计准则最新版本课件 介绍 本课件旨在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最新版本,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过程中。了解和理解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1. 背景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报告,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透 明度和准确性。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不断演进,企业会计准则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最新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包含了对新兴商业模式和交易的规范,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适应性等内容。 2. 主要内容 2.1 会计准则的架构 最新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具有清晰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范围和目标:规定了会计准则适用的范围和目标,确保准则的有效实施。 - 概述:对企业会计准 则的基本原则和概念进行介绍,为后续章节的理解打下基础。 - 具体准则:包括各 类会计要素的处理和计量准则,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 - 报告要求:规定 了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披露内容,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注释和附录:对准则中的特殊情况和相关解释进行补充说明。 2.2 会计准则的更新内容 最新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之前的版本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更新,以适应经 济环境和会计理论的发展。更新内容主要包括: - 新兴商业模式的会计处理:针对 共享经济、互联网电商等新兴商业模式,规定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财务报表的信息价值。 - 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方法进行了 细化和完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 租赁合同的会计处理: 对租赁合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更新,提高了租赁交易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 对 外合并与业务分离:对企业的对外合并和业务分离进行了补充规定,增强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2024年新会计准则讲义完整版

导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我国会计准则也在不 断完善与更新。2024年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重要一年,新会计准则的 出台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和透明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全面介绍 2024年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对企业会计报告的影响,以供读者参考。 一、2024年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财务负债准备减值》:该准则进一步完善 了企业财务负债准备减值的计量与核销规定,加强了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 信息披露。 2.《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号,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准则》:该准则针对 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规范,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和风 险计量的重要性,提高了金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3.《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与收入相关的成本》:该准则对企业收入 和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做出了全面规定,突出了“收入-支出”模式 的核心思想,促进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反映。 二、2024年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报告的影响: 1.财务负债准备减值:新的准则要求企业精确核算财务负债准备,提 高了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同时增强了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 比性。 2.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准则:新准则加强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的会 计处理规范,有效控制了金融风险,并提高了相关信息的披露质量,有助 于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

3.与收入相关的成本:新准则对企业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作出了明确规定,避免了收入误识和成本错配的现象,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增强了对内外部用户的决策参考价值。 三、总结: 2024年的新会计准则在财务负债准备减值、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与收入相关的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提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对于企业而言,熟悉并正确应用新会计准则,能够更好地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改进财务报告的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及时调整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新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

会计准则基础培训

会计准则基础培训 会计准则是会计规则的基础,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会计处理标准,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真实性。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务。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会 计准则的基础培训内容。 一、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是指会计准则的含义、作用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 知识。首先需要了解会计准则的定义,即会计规则的基本要求和约束。其次,需要了解会计准则的作用,即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处理框架, 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比。最后,需要了解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即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企业所适用的会计准则有所不同。 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是指会计处理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原则。 例如,会计准则就业务发生之时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记录和报告;会计准 则要求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定期的、真实的、准确的记录和 报告;会计准则要求将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进行严格的审计等。 二、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是指会计处理中的一些具体规定和要求。首先要 了解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编制要素,即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要素的定义和识别。其次,要了解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编制要求,即资产 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最后,要了 解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披露要求,即财务报表中各项信息的披露要求和披 露方式等。

三、会计准则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会计准则的操作流程是指在实际的会计处理中如何按照会计准则进行 操作和处理。首先要了解会计准则的账户设置和科目分类方法,即如何将 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设置账户。其次,要了解 会计准则的会计分录方法和制度,即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 行分录和记账。最后,要了解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编制方法和程序,即如 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各项财务报表。 四、会计准则的实践案例和应用技巧。 会计准则的实践案例是指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如何应用会计准则进行 处理。通过实践案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企 业在会计处理中如何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操作和处理。同时,要注意掌握一 些会计准则的应用技巧,以提高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以上就是会计准则基础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会计准则的基本概 念和原则、主要内容和要求、操作流程和方法,以及实践案例和应用技巧,可以帮助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处理 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财务事务,确保财务 报表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2024企业会计新准则讲解

2024企业会计新准则讲解 2024年,中国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 收入》(以下简称“新准则”),该准则自202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用以取代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收入》。新准则的颁布对企业 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将对新准则进行详细讲解。一、准则的背景和目的: 新准则的发布主要是为了解决原有准则在收入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接轨。新准则从货物和服务的交付、收入确认、收入计量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 规范性,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准则的主要内容: 1.定义和范围:新准则对收入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界定,将收入定义为 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货物或服务的提供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同时,准则还明确规定了与收入相关的一些概念和范围。 2.货物和服务的交付:新准则规定了货物和服务的交付标准,即交付 时企业不再享有实质上的控制权和风险,交付收入才能确认。准则还对不 同时点的交付情况进行了具体的示例说明。 3.收入的确认:新准则明确了确认收入的条件,即收入能够可靠计量,并且经济利益有可能流入企业。准则对收入确认的一些特殊情形,如合同 中包含多个组合元素,或存在连续履约的情况,也做了详细的规定。

4.收入的计量:新准则对收入的计量进行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按照 货币金额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和特殊情况下的计量方法。同时,准则还 就几种特殊收入进行了特别说明,如政府补助、带有权益性条件的收入等。 5.报表披露:新准则要求企业对与收入有关的重要会计政策进行披露,并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与说明提出了相关要求,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 可理解性。 三、新准则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新准则的颁布对企业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企 业需要重新评估已有合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并对已 确认的收入进行调整。其次,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会计系统,确保符合新准 则的会计处理方式。再次,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 新准则的具体要求。最后,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相关财务信息的 准确性和及时性。 综上所述,2024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收入》对企业的 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的要求,重新 评估现有合同,并调整会计处理方法。同时,还需要及时调整会计系统、 加强员工培训,以及完善内部控制,以适应新准则的实施。只有这样,企 业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 理解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讲义 第一部分:准则制定背景 第二部分:准则重要内容解读以及新旧对比 第三部分:例题讲解 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准则制定背景 金融资产转移及其涉及的终止确认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随着企业结构化融资交易 (例如,资产证券化、信托、债券买断式回购等)创新步伐的加快,这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美国会计准则第156号针对金融资产转让做出了专门的规定。 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也用了较大篇幅对金融资产终止确认做出规范。 本着国际趋同的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中,也基本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而单独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做了规范。 第二部分准则重要内容解读以及新旧对比 “金融资产转移”准则之重要内容:该准则规范了金融资产转移和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对于金融资产转移,根据金融资产所有权上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确定是否终止确认:1. 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2. 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3. 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应按照其是否仍控制该金融资产,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判断和处理。

一、以下例子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1.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2.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买入方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当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3.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买入方签订看跌期权合约(即买入方有权将该金融资产返售给企业),但从合约条款判断,该看跌期权是一项重大价外期权(即期权合约的条款设计,使得金融资产的买方极小可能会到期行权)。 补充:关于期权的简单介绍: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s)是指以基础资产(股票、实物等等)为标的物形成的衍生合约,在金融期权交易中,期权合约的购买者(多头)向期权合约的出售者(空头)支付一定的费用后(期权费或保险费),就获得了能在末来某特定时间或某一特定时期以某一特定价格(协议价格)从期权合约出售者买进或向期权合约出售者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的选择权利。期权按照交割时间划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按照交易头寸划分为四种,如下图: 价内期权和价外期权的介绍 对于看涨期权而言:当基础资产价格S大于执行价格X时,为价内期权(也称实值期权)。此时,期权价值=(S-X)+期权的时间价值(也称等待价值);而当基础资产价格S小于执行价格X时,为价外期权(也称虚值期权),此时期权只有时间价值。对于看跌期权而言则相反:当基础资产价格S小于执行价格X时,为价内期权(也称实值期权)。此时,期权价值=(X-S)+期权的时间价值(也称等待价值);而当基础资

【自考精品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1401——【精品讲义】

第十四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规范了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可比性。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釆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包括的会计原则、基础和处理方法,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要求。 原则,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于企业会计要素确认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的以交易已经完成、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就属于收入确认的具体会计原则。 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者事项而釆用的基础,主要是计量基础(即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者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政策的判断 (1)在资产方面属于资产要素的会计政策有: ①存货的取得、发出和期末计价的处理方法; ②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及后续计量中的成本法或权益法; ③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及其后续计量模式; ④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及其减值政策;

⑤金融资产的分类; 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的判断。 (2)在负债方面属于负债要素的会计政策有: ①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 ②债务重组的确认和计量; ③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④应付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 ⑤金融负债的分类等。 (3)在所有者权益方面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会计政策有: ①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②混合金融工具的分拆。 (4)在收入方面属于收入要素的会计政策有: ①商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 ②建造合同、租赁合同、保险合同、贷款合同等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方法。 (5)在费用方面属于费用要素的会计政策有: ①商品销售成本及劳务成本的结转; ②期间费用的划分。 (6)除会计要素相关会计政策外,财务报表列报方面所涉及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判断、分部报告中报告分部的确定,也属于会计政策。 三、会计政策变更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这种情况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改变原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昆明)讲义2-新会计准则与资产评估

新会计准则与资产评估——基于新准则出台后评估业发展问题的反思 徐玉德 财政部科研所 主要内容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国际比较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与特点 三、新准则的最大亮点——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四、新准则出台后评估业发展的反思——机遇与挑战并存 五、未来取向——加强协作,实现共赢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历程 八十年代以前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初至二000年 二000四年以后 苏联模式 行业会计制度 1992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已废止),2002.1.1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992年颁布,1993年实施“基本会计准则” 1997年开始制定具体会计准则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年1月1 日起在经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已废止。 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 2001年1月1日上市公司实行 在4年左右的时间内,几乎未颁布任何具体的会计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世界的应用情况 截至2005年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数量: 共计:94个国家 05年前合计:67个国家

2005年增加:27个国家 设立会计准则课题,2005年完成 提出研究报告,比较中寻思路 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组、委员、咨询专家、财政部相关司(8个)、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审计署、大型企业等 国际交流:欧盟、IASB、FASB 实地调研、测算、修改 与审计准则体系(48项审计准则)协调 2006年2.15 新准则——千呼万换始出来 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 业已或正在采取措施 一是草拟和发布准则指南 7月发布征求意见稿,收116份,其中部门14份,地方会计管理部门17份,企业和事务所31份,其他54份 8月模拟测试(对净资产和损益的影响点) 二是有计划地开展培训 8月初,2个月,5期8个班,约5000人 对象:境内外上市公司、具有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各级财政和监管部门 三是加强监管 四是持续推进与IFRS的趋同 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基本准则:规范会计科目、会计基本假说和理念、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等 38项具体准则:一般业务、特殊行业特定业务和报告准则 具体准则的主要特点 国际化

企业新会计准则讲解汇卒(40个doc)26

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 第一节企业合并概述 企业合并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较为常见的交易事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跨国经营不断增多,企业的收购兼并日趋复杂,客观上需要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辟新的投资领域或市场等。同时,在企业合并会计政策方面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加以统一规范,以指导企业并购实务。《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主要规范了对不同类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合并的定义和范围 (一)企业合并准则规范的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构成企业合并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取得对另一上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二是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 有关资产、负债的组合要形成一项业务,通常应具备以下要素:(1)投入,指原材料、人工、必要的生产技术等无形资产以及构成生产能力的机器设备等其他长期资产的投入;(2)加工处理过程,指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运营过程,能够组织投入形成产出;(3)产出,如生产出产成品,或是通过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来降低企业整体的运行成本等其他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有关资产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要构成一项业务,不一定要同时具备上述三个要素,某些情况下具备投入和加工处理过程两个要素即可认为构成一项业务。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回报,如生产的产品出售后形成现金流入,或是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其他经济利益,如能够降低成本等。 有关资产或资产、负债的组合是否构成一项业务,应结合所取得资产、负债的内在联系及加工处理过程等进行综合判断。实务中出现的如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某条具有独立生产能力的生产线的合并、一家保险公司对另一家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合并等,一般构成业务合并。 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则该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合并。企业取得了不形成业务的一组资产或是净资产时,应将购买成本按购买日所取得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相对公允价值基础进行分配,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处理。 从企业合并的定义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除要看取得的企业是否构成业务之外,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 报告主体的变化产生于控制权的变化。在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对另一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就涉及到控制权的转移,从合并财务报告角度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控制另一方的全部净资产,被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后失去其法人资格,也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讲义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企业应分清收益、收入和利得的界限。 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通常称为收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因此,收入属于企业主要的、经常性的业务收入。收入和相关成本在会计报表中应分别反映。 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益、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动等。利得属于偶发性的收益,在报表中通常以净额反映。 本准则仅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不涉及利得的会计核算。 (二)企业应正确确认和计量收入。 确认就是何时记录收入,计量就是确定收入的金额。现行会计制度中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单一、比较硬性、也比较表面化,例如: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已经收取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等等。企业根据这些标准很容易确定何时确认收入,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判断。但过分单一、表面化的标准不能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交易类型。 本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例如,在商品销售的交易中,本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时要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买方,而并不注重表面上商品是否已经发出;要求企业判断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而并不注重形式上是否已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等等。这样就要求企业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正确判断每项交易中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是否已转移,是否仍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是否仍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收入和相关成本能否可靠计量等重要条件,只有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否则即使已经发出商品,或即使已经收到价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