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合集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ince the 90s of the20th century,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considerable progres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ut from the aspec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there are still some gaps and deviations.This paper tries to started with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the problem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measures are reviewed.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1.1 体制改革是关键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 或者说有很大的变化 , 一个新型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先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很多学校进行了新一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竞争上岗 , 精简机构 , 重新组织队伍。

第二是经费筹措体制改革。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学生交费上学的改革。

学校的产业收入现在也有较大的增加 , 学校跟社会的联系广泛了 , 学校筹集经费的能力大大提高 , 一个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格局大体形成。

第三是招生就业制度改革。

高考内容的改革 , 目的就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 更多地出能力型的题和应用型的题 ; 另外一个改革是实行网上录取 , 保证了公平性。

第四 , 办学体制改革。

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 , 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办学的新格局。

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30年:历程、成就和经验

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30年:历程、成就和经验

煌 成就 , 等教育 事 业 也取 得 显 著 进步 , 学 改 革 作 要求 切实 抓好 师资 队伍 、 科 教材 和仪器设 备 等三项 高 教 各
为 高等教 育 改革 的核 心 , 在整 个 高等教 育事业 发展 乃 基本建 设 。 9 3年 5月 , 育 部 召开 建 国 以来第 二 ¨ 18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1 69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7 — 0X 21 )1 00 — 5 61 66 (00 0 — 01 0
改革 开放 3 0年 来 , 国社 会 主 义 建设 取 得 了辉 方面 , 我 会议 明 确 了 “ 量第 一 ” “ 步 发 展 ” 质 、稳 的方 针 ,
大致 可 以分为 以下 4个 阶段 :
1 恢 复调 整阶段 (9 8 18 ) . 17 - 9 4
委发 出“ 印发《 高等学 校工 科本科 专业 目录》 的通知 ” 。 在这 一 阶段 , 等教 育 由“ ” “ ” 向改 革 高 乱 到 治 走
17 9 8年 1 2月 1 8日至 2 3, 2 1 中共 十一 届 三 中全 开 放 , 等教 育教 学 改革 处 于 恢 复 调整 之 中 , 革工 高 改 会在北 京举 行 , 是 建 国以来党 的历 史上具 有 深意 作 主要体 现 在 专 业 的 调 整 、 业 目录 的修 订 以 及 教 这 专
日, 教育 部在 北京 召开 了教 育工作 会议 。在 高等 教育 会议 在北 京举 行 , 议认 真 总结 了党 的十一届 三 中全 会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20 0 8年 教 育 学 国家 重 点 项 目 ( G 0 0 4 ) 教 育 部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重 大 课 题 攻 关 项 目( 8Z 0 39 A A 8 30 ; 0JD02 ) 作 者 : 泽 系 西 南 大 学 高 等 教 育研 究 所 硕 士 研 究 生 ; 翠 菊 系 西 南 大 学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所 研 究 室 主任 , 教 授 . 魏 邓 副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开展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77年年底的那次高考。

时下,正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纪念日子。

借此时机,回忆中国高等教育三十年来的开展历程,深入挖掘高考制度的社会功能,探究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历史功绩,反思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恢复高考是中国社会回归开展的信号三十年前,中国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即1978年元旦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按照各自制定的程序举办了七七级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即恢复高考制度。

回首往事,恢复高考已经成为一件永远值得纪念的历史性事件。

这一在教育部看来似乎平常的事情,在当时承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其引发的震动及其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当时即显现出来,日后也得到了全社会少有的最大认同。

恢复高考是“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场。

中国教育、中国社会能够一路快速开展走到今天,恢复高考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使经受“文革〞重创十年之久的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启动,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

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了“文革〞期间高考制度“断裂〞以及恢复高考过程的人,对高考制度的恢复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

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走向。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开展轨迹。

前些年,曾有媒体评选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恢复高考名列前茅。

今天回过头来看,恢复高考绝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的回归,也不仅仅是恢复高等教育秩序的一个举措,而是明确预示了整个中国社会开场回归秩序,回归开展。

从七七级第一批大学生入校开场,不仅学生们分秒必争,刻苦学习,先生们也一下子焕发了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中来,大学又成为培育英才、潜心治学的家园。

恢复高考不仅很快挽回了“十年动乱〞造成的损失,甚至还冲破了“文革〞前一些“左〞的禁锢,搞科研不必再担忧“白专道路〞的指责,探求真理也不必再担忧被“扣帽子〞、“打棍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都不大,效果也不佳。

国家也意识到教育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但因为各种原因,教育改革成效并不显著。

尤其是高等教育,其担负的责任很重,它连接着学生的在校生活和社会生涯,直接面向社会输出人力资源,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模式和状态。

本文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虽然终身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实中高等教育基本上就是学校与社会的转接点,高校为社会直接输出各类人才,这些人才直接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高等教育改革不顺畅,将会直接影响人才的输出和人才的质量,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

教育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限制教育改革成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出一条合适的道路。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为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不少的新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首先,成绩至上的本质没有改变。

虽然在中小学校这一点更为严重,但是高等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毕业考核虽然以毕业论文或者设计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但是作为经历过中国教育十余年的学生来说,只要是考核,就一定有应对之策,换句话来说,当前的毕业论文或者设计与当年的八股文其实仍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学生并没有在毕业论文或者设计中显现出自己的技能和创造力,而只是严格按照格式进行“理论”上的“创造”。

这种考核其实仍然没有现实意义。

其次,教育公平问题凸显。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

然而,对于近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它面临着一些重大的失败。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原因,并提出些许解决方案。

首先,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近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热潮掀起了大量的新建高校和增加招生名额,但却忽视了对高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校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

与此同时,一些名牌大学过度集中了财政资金和人才资源,导致了资源的集中与浪费。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其次,高等教育改革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改革的初期,高等教育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主,忽视了人文教育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培养。

这导致了很多专业和学科的失衡,造成了理工科与文科的严重分化。

此外,高等教育改革还存在着过度应试教育的问题,学生过分注重分数而忽视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种教育理念的单一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

第三,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着学科门类转变的困境。

近几年,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一些学科门类变得不再受欢迎,而其他新兴的学科门类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支持。

这导致了许多学科的劣势地位和发展困境,也限制了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科的转变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最后,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评价体制上存在着缺陷。

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价主要以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率为标准,忽视了其他形式的学术和创新成果。

这使得学术界出现了评价指标的刷分现象,导致了学术失真和学风不纯。

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包括学术成果、专利和知识产权、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能力和贡献。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30年研究”课题完成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30年研究”课题完成

合作 , 校党 建 与思 想政 治工 作 , 设 高等教 育 强 国等方 面的 内容 。 高 建
( 发展 研究 中心)
29
[ ] 阳. 9高 日本 年 轻 人 冷 落 理工 科 r ] N 环球 时报 2 0 . 5 2 () 0 8 0 . 15
“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3 年研究’ O ’ 课题完成
为 展示 3 O年来 我 国高等 教育 取得 的丰硕成 果 , 回顾 我 国高 等教 育 的发 展历 程 , 总结 改 革 开放 伟 大 实 践对 推进 高等 教 育改 革发 展 的重 要 意义 , 总结 高等 教育 跨越 发展 的经验 ,0 8年 5月 , 育 部 高等 学 20 教 校 社会 科学 发展 研究 中心委 托 四川大 学开 展“ 国高 等教 育 改革 发展 3 中 O年 研究 ” 。这 项 研 究是 被 列 为 教 育部 高 等学校 社会 科 学发 展研究 中心牵 头组 织有关 高 校开展 的 “ 历史 的新 起点— — 改革 开放 3 O周 年 高 校哲 学社 会科 学 发展研 究 ” 教育 部重 大 委托课 题 的 1 4项 子课 题 之— — , 四川 大学 党 委 书 记杨 泉 明教 授 为课题 负责人 。学校发 展研 究 中心 、 社科 处 、 教务 处 、 究 生 院 、 办 、 办 等 十几 个 部 门 和单 位 参 加 研 党 校 了课 题研 究 。课 题组 按 照史 论结合 、 史 与现实 结合 、 历 中外 结合 、 理论 与 实践 结合 的原则 , 用 分章节 独 采 立研 究 的方 式 , 2 0 于 0 8年 1 2月完 成 了约 3 O万 字 的著作 和数篇 研究 论文 。该 著作 共 1 O章 , 包括 中国高 等 教育 改革 发展 历程 和成 就 , 本科 教育 、 研究 生 与学 位教 育 、 成人 教 育与继 续 教育 、 自学 考试 、 网络教 育 、 高 职高专 教 育与 民办高 等教 育 , 生与 就业 制度 , 招 科学 研究 与社 会 服务 , 科 与高水 平 大学 建设 , 学 队伍 建 设 与人事 分 配制 度 改革 , 管理 体制 与配 套改 革 , 高等 教育 法 治化 与现 代 大 学制 度 , 等 教 育对 外 交 流 与 高

近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政策轨迹的透视与反思

近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政策轨迹的透视与反思
( )2 - 0世纪 7 代末 以整顿 和恢 复教 学秩 序 为核 心 的课 程改 革 0年 17 9 7年我 国恢 复 了高考制 度 ,17 9 8年开 始 了改 革开 放 ,高等 教 育 改革 也 进 入 了新 的 历史 阶
段。当时,我国急需恢复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是整顿高等教育教学秩序, 恢复原有的高等教育教学 内容与课程体系。国家主要从修订、编写、规范教材和修订专业 目录两 个方 面颁 布政 策来进 行恢 复 和整顿工 作 。 17 99年 1月 ,全 国高 等学 校科学 研 究 工 作会 议 明 确 提 出 ,高 等学 校 是 我 国文化 和科 学 水平 的重要标志,它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 的双重任务。从这时起我国高等教育进入 了 规范整顿时期。18 3月教育部在济南召开高等学校 “ 90年 中共党史” 政治经济学” 哲学” 、“ 、“ 、 “ 国际共 产 运动史 ” 四 f- 主 义理 论 课 教 材研 讨 会 。会 议 重 点 解决 18 l q列 90年 马列 主义 课 教 学 大 纲和教 材修 改 、出版等 问题 。 同年 5月 教育 部 委 托 高 等 学校 理 工 科 基 础课 各 教材 编 委 会 主持 工 作 ,正式 宣 布各教 材编 委会恢 复并 重 新 开 展工 作 。18 9 1年 1月 ,教 育 部在 北京 召开 高 等 学校 政 治理论课 程研 讨会 ,会 议 明确 了马列 主义政 治理 论课 的重 要作 用 和地 位 。 同年 3月 ,教 育部 向部 分本科院校印发参考性教学计划 ,并鼓 励和支持学校在教学内容 和方法上进 行改革试点。18 92 年 2月高 等学校 工科 基础 课程 教材 编审 委员 会在郑 州举 行工 作会 议 ,要提 高教材 的质量 ,同时兼 顾品种。18 94教育部 《 关于全国普通 高等工科学校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和规定 ( 草案 ) 中重 》 新规定了培养 目标 ,在培养规格方面要求注重多样化 ;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是 :在传授知识的同 时 ,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三)2 世纪 8 年代 中期高等教育课程基本恢复 0 0

中国高等教育30年改革历程回顾

中国高等教育30年改革历程回顾

公平 是社会进步 的基本坐标 , 一切社会改革 都 以 此 为基 点 , 高等教 育改革 自然也 不例外 。然而公 平并
没有一个 绝对 的标 准 , 人们对它 的理解常带有 主观 的
为“ 均” 没有认识 到公平 必须照顾到个 别差异。 平 , 回所
以要进 行改革 , 必须 在观 念上 进行 突破 , 样 “ 这 效率 ”
分 配 , 为 这样 才公 平—— 因为 财产 是公 有 的 , 认 而且
明人们对公平理念认识 的巨大进步 。高等教育改革也
是从突破传统 的“ 平均主义 ” 公平观开始的 。[ 】 ] 埘


改革 设计 : 从公 平与效率对 立到效率优 先、 兼
W ANG Ho g c iZ n - ct nIs tt Xi n U ies y Xi n3 1 0 , ui , hn) E uai ntue a nv r t, a 6 0 5 Fja C ia o i , me i me n
Ab ta t sr c :Eq i s te b sc sae o o ild v lp n,a d i i as h ud f C ie e hg e ut i h a i c ] f s ca e eo me t n t s lo te g ie o hn s ih r y
b e e p n d ge t , rm i l v r g d oE f in yF rtmo e o t se c fe ut. n al te end e e e ra y f l o s mpy A ea e mo e t f ce c i d ,n w e sn e o q i I l h i s o y ,
摘要 : 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 , 我国 3 年 来的高等教 育改革也在沿着这个航标前进 。随着高等教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是近几十年来的热门话题,无论是政府、学者
还是社会大众都对此高度关注。

然而,尽管有着广泛的改革尝试和政
策调整,我们必须承认高等教育改革在中国的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重大
的失败。

本文将探讨这些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最大的失败之一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不够。

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高等
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却没有相应提升。

尽管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通过高
考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很多学生无法被录取。

此外,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教育资
源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其次,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还可以归因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滞后。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依然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和创新的培养。

学生们往往在校园里仅仅进行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实践操作和
应用能力的培养。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也很难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
巨大的困难。

另外一个导致高等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是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


国的大学评估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是对科研成果的过分追求。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升学、升职和奖励机制的压力,导致他们更
加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教学质量。

这种评估体系的失衡,不
仅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热情转向科研,也使得教师对于教学的投入不足,进一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失败之处是就业形势的不乐观。

近年来,中
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失衡。

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但就业机会却相对较少。

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就业市场对于实
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不相匹配。

很多大学
生没有获得与之相称的就业机会,或者被迫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
工作,这进一步削弱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

首先,政府应该增加对高校的财政投入,提高大学的招生规模,
并加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进
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鼓励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
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机制,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重视教
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社会应该加大对于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关注
和支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改革在中国近30年来存在着重大的失败。


够普及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以及就业形势
不乐观,都是导致高等教育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高等教育
的质量和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为国家
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