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

合集下载

中国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三十年

中国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三十年

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整顿恢复,大致上是从197 8年到80年代中期。

第二个阶段的教学改革以探索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在大纲制订和执行、教材建设、教法试验、测试评估等方面都有所建树。

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延续到目前,主要特征是狠抓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精品课和精品教材建设,对于前一时期的教学改革进行反思,为英语专业的学科重新定位,从而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当时英语专业面临“三无”的局面??一无大纲、二无计划、三无教材。

文革中使用的教材已经无法再使用,而新的教材还没有编写出来。

当时教师中的说法是“无米下锅”或者是“等米下锅”。

1 978年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英语教材会议,对于国外教材的引进和国内教材的编写作了初步的探讨。

1980年8月在烟台通过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课教学大纲,之后又经过修订,在全国试行。

虽然当时还不可能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但这毕竟是文革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第一份大纲,对于英语专业教学的恢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年11月在青岛召开了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成立大会,王佐良教授任第一届编审委员会主任,会上制订了1980-1985年外语专业教材编写计划和《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工作条例》。

198 1年7月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性的英语教材会议,由编审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许国璋教授主持。

会议敦促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等教材编写单位尽快完成各自承担的基础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编审委员会下面设了两个办公室,北方办公室设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南方办公室设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在此期间,教育部恢复了研究生教育,198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共设5个,即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批准博士生导师共9名;硕士点共设28个,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对比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对比研究
《 教学与管理 》
2 1 3月 2 02年 O日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 标对比研究
⑩ 山东聊城大 学外国语 学院 荣风静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国初 中英语 教学 目标 不断完 的关于 听的总量不低 于每小时 4 0词的规定 。教师可
பைடு நூலகம்
善, 英语 教育 的规模不 断壮大 , 育教学取得 了显著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 教 学生水平来灵活安排 。 强调 “ 借 成绩 。我 国制定 的初 、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都是把语言 助语境 , 克服 听力 中的生词 障碍 ”增 添了“ , 能针对所 ,使 听力与语境相结 知识和语言技能 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 目标 , 听语段 的内容 ,记录简单信息 ” 而 英语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增加 了情感 、 文化和价值观 合 , 在要求上提升 了一个台阶。 等方 面的要求 ,而且对各项 目标的顺序 进行了调整 ,
3第三阶段 ( 2 0 . 以 0 1年《 日制义务教 育普通 高 据 图标 、 全 表格 写出简单 的段落或操作说 明 , 降低 了写 整体设计 目标 , 体现灵 活开放 。《 准》 标 将课程 目 标设定 为九个级别并 以学生 “ 能够做某事 ” 具体 描述
在语音方面 , 大纲》 原《 强调基本知识 的掌握 ,标 《
达到课程 目标 的要求 。

然 的语 调、 当的语气就简单 的话题 提供 信息 , 恰 能与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我 国 中 学英 语 教 学 目标 总体 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
对 比
不难看 出,标准》 《 更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及语言输 出
1第一阶段 ( 19 . 以 9 0年《 日制 中学英语教 学大 的准确性 。 全 纲( 修订本 )为例 ) 》

近7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趋势

近7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趋势

第35卷第5期2021年5月教育与教学研究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Vol.35 No.5May.2021近7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趋势**收稿日期:2020- 12 - 07*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金课'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引导项目“新媒体支持下提升学习能力的高中生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O作者简介:邵晓霞(1975-),女,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引用格式:邵晓霞,张颖,张亚妮,等.近7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趋势[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5):21-30.Citation format : SHAO Xiaoxia ,ZHANG Ying,ZHANG Yani , et al.The History and Trend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 ­tion in the 7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2021 (5) :21 - 30.邵晓霞张颖张亚妮张婵娟(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天水741001)[摘 要]近7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变革历经了六个阶段,依次为“苏化模仿 阶段”“萌芽发端阶段”“十年动乱时期”“恢复与探索阶段”“全面发展阶段”“深化创新阶段”。

课程变革的趋势为:课程目标的弹性取向,即从分散割裂走向融汇整合;课程内容的联结取向,即从零碎分散走向深度理解;课程实施的实践取向,即从单向传递走向迁移运用;课程评价的 多元取向,即从整齐单一走向多元全面。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一、引言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发生变革的起点。

自1978年开始,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本文将对这三个阶段的变革进行探究和研究。

二、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变革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以前的英语课程主要强调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在这个阶段,课程目标转向注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对外开放的需要,因为中国开始与外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方法也得到改进。

传统的机械重复式教学被革新为以交际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听说练习,培养他们的听力和口语技能。

三、第二阶段:从1990年到2000年进入1990年代,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变革进一步深化。

这个阶段的变革更加注重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更新。

以前的英语教材内容主要侧重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而在这个阶段,课程内容开始向更广泛的国际视野扩展,包括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此外,课程教材也经历了一次次的改版,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教材由简单的对话和语法练习向更加复杂和实用的内容转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四、第三阶段:从2000年到2008年进入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变革重点是引进国际教育理念和新技术应用。

中国教育体制逐渐意识到,仅仅传授语言知识已远远不够。

因此,课程目标进一步拓展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技术的引入也为英语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语言实践环境的创造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学习更丰富的英语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

五、结论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变革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动力。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刘道义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8年,1988年至2001年,2001年至今。

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材不断改革创新。

现在,分别介绍三个历史阶段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制情况及其特点。

一、以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编制的通用中小学英语教材1978年,全国教材会议英语编写组编订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且编写了小学英语课本六册、初中英语课本六册和高中英语课本二册。

此外,为了适应当时高中英语教学的需要,1979年秋季编辑出版了程度较低的过渡性的高中代用课本二册。

配合各册课本使用还编写了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

这套教材对拨乱反正,纠正不顾外语教学规律突出政治的错误倾向,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0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2年秋,中小学开始使用新编的英语课本(小学1~4册,初中1~6册)。

接着,在1984年开始使用高中课本(1~3册)。

这一套统编教材一直用到1998年(最后一届高三学生),是建国后使用时间最长的英语教材。

这个期间,尽管教学大纲几经调整,但教材没有做大的变动,仅相应作了修订和调整(主要是减轻分量)。

领导这段时期教材编制工作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志公和唐钧。

1986年11月,根据“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明确教学要求”的原则,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了1986年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这个大纲确定,中学外语科有两个起点,一个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另一个是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其要求接近初中一年级开始的外语课的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大纲的精神,听取了广大师生对现行教材的意见,对教材作了适当的修订,降低了难度。

也就是根据这个大纲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学外语教育的意见》,人教社在现行初、高中教材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高中起始的英语教材,共六册。

中国高中英语教学30年历史概述

中国高中英语教学30年历史概述

2009年1月第1期英语教师中国高中英语教学30年历史概述*介为一*(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62)【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已30年,在近30年里,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已今非昔比。

目前,在经济日趋全球化、教育发展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已成为举国关注的教育问题。

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这两大课题。

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更新,要更新观念,就必须审视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走出历史误区。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近30年的沿革历程,分析各时期中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特点,梳理其脉络,探讨其成就的性质及问题的出路,以此作为对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回应。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30年;历史回顾(1978~2008)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30年,在这30年里,中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个恢复、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回首中学英语教学近30年的历史,本文参考了刘道义对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将近30年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5年;1986年至2000年;2000年至今。

一、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5年)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高中英语教学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不但体现在大纲的制订、教材的编写、教学法的改进上,而且体现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上。

[1] 1978年教育部贯彻邓小平同志“要重视中小学教育”的指示,为更快、更多地培养建设性人才,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英语课的开设、教学目的和要求、课时和方法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1] 1978年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颁发带来了中学英语教学的新时代。

[2]国家英语教材编写组根据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精神,编写了一套中学英语教材(试用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

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

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刘道义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历史,对于今后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从历史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从历史上成功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以便继承和创新。

1978——2008年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成绩斐然,经验丰厚,已经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基础英语教育文化。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不足、问题,甚至是困惑,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30年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及原因分析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30年来,从教育和教学的观念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师资培养和教师发展、评价体系、科学研究,都经历了一场“和平的革命”。

各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教育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前提。

课程的改革是核心,统领着其他各个环节。

课程资源,即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是促进课改的重要因素。

师资培养和教师发展是课改的关键,因为课程的实施主要靠的是教师。

高考改革和评价体系的完善是保证,测试改革牵动着课改的方方面面,搞不好会满盘皆输。

科研是动力,只有重视和搞好科学研究才能不断产生动力,把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推向深入。

一、30年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归纳起来,30年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犹如三段阶梯。

第一阶段,拨乱反正,不断整顿调整,努力创造外语学习条件,迅速改变外语教育的封闭状态和落后面貌。

当时的课程研究还基本处于起步状态,大纲的制订基本是经验性的,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也来不及做深入的调查。

通过四个教学大纲的制定,达到了以下目的:一是确立了外语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明确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二是注意到外语教育的差异性。

我国近30年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及展望

我国近30年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及展望

我国近30年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及展望2012-04-01 22:31:29| 分类:教育科研|字号订阅摘要:近30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法研究硕果累累,对英语教学法的认识不断深入和丰富,研究范围、层次和深度都有所发展。

不过英语教学法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还存在不足。

我国英语教学法研究要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就需要摆正研究的价值取向,也要从更宽泛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来研究英语教学法。

这就要求我国英语教学法研究者要注重研究的哲学意识和实践意识,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展望【作者简介】尹国杰(1970-):男,四川阆中人,副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论、英语教学法。

一、前言虽然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真正取得长足发展的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

对英语教学的研究,是伴随着英语教学的实施而开展的。

英语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是一门外语,如果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能够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来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是所有英语教师都关心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就是英语教学法研究的内容。

那么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呢?这成就和不足对以后的研究又有什么启示呢?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78-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以“英语教学法”为文献标题进行了检索,然后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和分析。

二、我国近30年来英语教学法研究的成就1、研究成果概况2001年5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全面启动;同年秋季,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试点实验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和英语教育研究者对英语教学法的研究热情也大幅上扬,研究成果也相应大幅增长。

第三是2004年,这一年发表的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相比前三年大幅度减少。

2003年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与推广工作,2004年秋季课程改革工作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
200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

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
变革,分析其发展过程,探讨教育政策变化对英语课程的影响,以及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改革开放初期英语课程的改革(1978~1990)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为了适应国际交流
和经济合作的需要,中国开始着手改革英语教育。

首先是修订了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引入了更加实用的内容和交际能力教学。

英语课程也从以文法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向了注重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教育模式。

在此期间,教育部还推出了一系列英语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国内外合作办学也开始兴起,引进了外籍教师和国外教材。

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英语能力,为后续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1990~2000)
1990年代,中国进一步深化了英语课程改革。

教育部提
出了“终身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内容逐渐多样化,注重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外教材的使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发展学生
听说能力方面。

教育部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环境,提高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教育资源开始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应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

四、教育政策变化对英语课程的影响(2000~2008)
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政策逐渐走向国际化,英语教育
也面临新的变革。

2001年,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强调英语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水平的提高。

英语课程从语言技能训练向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延伸,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对文学、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

与此同时,教师培训也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培养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五、课程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英语课程的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仍然存在,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改革措施来改善。

其次,英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然而,课程改革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对此,相关部门逐渐重视英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六、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
经历了从注重语言技能训练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

教育政策变化对英语课程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课程内容和教
师培训也逐渐得到改进。

然而,英语课程改革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资源的均衡分配。

在未来,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应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机会。

只有这样,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相互交织的。

首先,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目前英语课程改革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由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一些地区的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导致英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改革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确保英语教育水平的统一和提高。

其次,应试教育倾向在英语教育中仍然存在。

当前,英语课程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倾向不仅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也限制了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发展。

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然而,英语课程改革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逐渐重视英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实施英语普及计划,提供免费英语培训课程,以满足就业需求。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更多的英语学习
资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未来,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除了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改革应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机会。

总之,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资源的均衡分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将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挑战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项枯燥的任务,因此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课程改革也需要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难题,例如语法和发音等方面的困难。

然而,英语课程改革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逐渐重视英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实施英语普及计划,提供免费英语培训课程,以满足就业需求。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更多的英语学习资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未来,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除了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践性任务和项目学习来实现。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英语课程改革还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在一些贫困地区,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英语教育资源,这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低。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机会。

同时,改革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知识,以便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总之,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资源的均衡分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将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