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学设计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通过探究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知道用力的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能够正确画图。

3.通过生活事例和实验现象,透过现象找到本质,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4.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活动,养成乐于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和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得出,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

微课视频、水槽、重力方向演示器、重垂线、ppt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看太空授课短视频,将视频中出现的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做对比并提问:在地球上能否实现?为什么?(人可能在空中飘着吗?水滴能变成水球不破裂吗?)引入重力。

学生结合书本,师生一起总结什么是重力。

(板书)一、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教师提问:结合第一节里的知识,我们知道有力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两个物体。

教师提问:这两个物体我们分别给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呢?

学生: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师提问: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谁呢?

学生: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2、表示:G

3、单位:牛顿,牛,N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吗?(ppt展示)

教师:知道了重力的概念,那么重力的方向又是朝那边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究,找出重力的方向。

实验器材:水槽、重力方向演示器

实验过程:如右图(a),将勾码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勾码静止时观察细线的位置。如右图(b),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观察勾码静止时细线的位置。继续倾斜角度,细线方向始终与水平面垂直(利用三角尺的直角来证明)。

(a)(b)

教师: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的细线与水槽中水平面的关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无论倾角如何改变,细线总是与水平面垂直。

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重力的方向。(我们将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称为竖直方向)

(板书)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实验并思考:瓦匠用什么来检查墙是否砌得竖

直?

(提示:展示PPT图片)

学生:在墙角用细线提起重物,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看墙壁是否与细线平行,若平行,则墙是竖直的。

教师总结归纳:我们给“细线提起重物”的这种方法一个名称:重垂线

教师:装修好的新房子,想在墙上挂一幅画,如何确保不倾斜?

(板书)应用:(1)重垂线;(2)墙壁挂画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手来感受:钩码盒中20g、50g、200g的钩码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200g的钩码最重,20g的钩码最轻。质量越小,重力越小。

教师:质量小的钩码轻,质量大的钩码重,那么物体的重力与质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来验证?

学生:通过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质量为50g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

实验过程:把质量均为50g的3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实验,并完成导学案上表格并拍照上传。

(板书)三、重力的大小:G=mg

g=9.8N/Kg或g=10N/Kg

教师:根据密度的物理意义,你能够总结出g=9.8N/Kg的物理意义吗?(板书) g=9.8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收到的重力为9.8N 教师:有的同学说:由于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因此1kg = 9.8N。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不对单位不同。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质量为1Kg物体,它的重力为多少牛顿?

教师板书:已知m=1Kg,g=9.8N/Kg,求G

解:由G=mg得:

G=1Kg×9.8N/Kg=9.8N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第一题习题。

某同学的质量是50kg,则他的体重是多少牛?

(提示:教师投影g取10N/Kg的同学答案,并提问,有没有同学有争议?让学生来解释在g不规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取9.8N/Kg)

教师:给你一个杯子,你能想到怎么将杯子放在桌子上?

学生:杯底朝下、杯口朝下。

教师ppt展示奇特造型的放置方式,思考为什么物体不会掉落并请学生一起完成小游戏:你能否用手指顶起一把直尺?

学生自主实验。

教师:我们将手指与尺子接触的点称为重心

(板书)四、重心力的示意图

1、重心O:重力的作用点

教师:当重力作用线与我的手指在同一直线上时,手指支撑着物体,不会掉落了,这样你能不能解释刚才图形为什么不会掉落了?

教师:物体的几何中心怎么来找,圆:圆心,两条直径的交点;矩形:两条对角线交点;长方体:体对角线的交点……

教师:一般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呢?(微课展示不规则物体重心)

教师:一个力知道大小和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效果一定相同吗?

学生:相同、不相同

教师:不防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用大小,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直尺的不同位置,比较直尺的形变。

学生动手实验,并总结

得出结论:要确定一个力,一定要确定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我们将这三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板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解释怎么理解)

教师:而物理学中我们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练习:如何画拉力,教师PPT展示拉力画法,学生完成导学案上拉力的示意图。

教师:经过拉力的练习。如果我们要画重力又该如何画?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相关练习并拍照上传。

(提示:对于错误的画图教师着重投影并请学生来解释)

教师:给出重力是能的定义并展示动图让学生理解。

(板书)五、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难点是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比值法处理数据,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方法的重要。

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一)教案 苏科版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 2、探究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 3、知道重力势能及应用 4、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预习引导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简称____________。 2、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_,其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G表示______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航天员从地球到月球上时,他的质量____________,他所受的重力___________。 4、熟透了的苹果会落向地面,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常用一根线的下端挂上一个重物做成____________,在建筑房屋时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三、教师精讲 提问: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 抛出的物体为什么总会下落? 【板书】一、重力: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二、重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测量方法 P48 图8-16

【活动8.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 【实验步骤】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_____比。 【板书】三、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 = mg g 约等于9.8N/kg ,粗略计算中可取10N/kg。 g 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注意:单位的选取。 【活动8.4】判断重力的方向 【方法】剪断细线,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从而得出重力的方向。 【板书】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水平面向下。 人们常在一根线的下端挂上一个重物做成重锤线,来判断墙壁是否竖直。 【生活物理社会】 观察图8-21 【板书】五、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学设计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通过探究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知道用力的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能够正确画图。 3.通过生活事例和实验现象,透过现象找到本质,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4.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活动,养成乐于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和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得出,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 微课视频、水槽、重力方向演示器、重垂线、ppt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看太空授课短视频,将视频中出现的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做对比并提问:在地球上能否实现?为什么?(人可能在空中飘着吗?水滴能变成水球不破裂吗?)引入重力。 学生结合书本,师生一起总结什么是重力。 (板书)一、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教师提问:结合第一节里的知识,我们知道有力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两个物体。 教师提问:这两个物体我们分别给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呢? 学生: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师提问: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谁呢? 学生: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2、表示:G 3、单位:牛顿,牛,N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吗?(ppt展示) 教师:知道了重力的概念,那么重力的方向又是朝那边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究,找出重力的方向。 实验器材:水槽、重力方向演示器 实验过程:如右图(a),将勾码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勾码静止时观察细线的位置。如右图(b),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观察勾码静止时细线的位置。继续倾斜角度,细线方向始终与水平面垂直(利用三角尺的直角来证明)。 (a)(b) 教师: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的细线与水槽中水平面的关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无论倾角如何改变,细线总是与水平面垂直。 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重力的方向。(我们将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称为竖直方向) (板书)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实验并思考:瓦匠用什么来检查墙是否砌得竖

苏科版§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对研究方法比较重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实际物体及其所受的重力,可以简化为作用于重心上的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教学中不要呆板地搬用“什么法”,侧重于学生去体验、领悟。 【学情分析】 重力是力学学习的基础,为以后力和运动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如果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检查平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知道重力有大小,知道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不同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同,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位置的不同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垂线的应用和测量重力的活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和重力大小有具体的体验,并可以从活动中学习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面物体和月亮同样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介绍,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地面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一致性,自然界的和谐性,破除对天体运动的神秘感,帮助学生提高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和建立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初步观点。 【教学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及物体的重心 本节的难点在于:重力和重心概念的建立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一、引入课题 观察关于“瀑布”的一些图片,从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入问题。 ①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 观察“蹦极”、“苹果下落”、“航天飞机绕地球运动”、“月亮绕地球运行”等图片。 ②出示以一小球,我们来共同做几个实验:

上述现象都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事例又说明了什么? 总结: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 二.重力的产生 1.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施物体:地球 注意:①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②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观察图8-16,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方法。 测量:圆珠笔,橡皮擦,物理课本…… 三、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生活中你感觉到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所受的重力也越大吗? 2.(活动)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过程:改变钩码的数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将各钩码的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相应的栏目中。设计实验表格: 实验数据处理: 注意:如果比值不一,引导他们展开讨论(从误差的角度)结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3. 重力的大小:G = mg G—重力(N)g = 9.8 牛/千克 g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粗略计算时取10 N/kg) [例1]:求质量为450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解:m = 450g = 0.45kg G = mg = 0.45kg×9.8N/kg=4.41N 答:物体所受的重力是4.41N。 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通过演示课本图8-18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如何简捷地表示重力? 五、力的示意图 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2.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八章. 力 二、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_4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重力力的示意图》这节内容是苏科版八(下)第八章《力》中的第二节。本节教材由“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力的示意图”两部分组成。其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对三个“为什么”的讨论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找出其共同的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从而引出重力的概念,并由教材图8—16介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的方法。课标要求“了解重力”,因此,第一部分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由学生经历自身的研究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将重心的概念和用悬挂法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小实验安排在“信息库”中,这样是为了分散难点、降低台阶,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力的示意图”部分由“示意图”和“力的三要素”两个知识点构成。在“力的示意图”的教学过程中要详细介绍“点”、“线”和“箭头”的物理意义及作图的规范步骤和要求,从而为“力的三要素”的教学作好铺垫;此外,要注意同一个图中出现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要向学生强调线段的长短应定性反映力的大小关系。“生活、物理、社会”要引导并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和讨论,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重力势能,了解其利与弊。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力和弹力,并在小学科学课上对重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重力及其方向并画出力的示意图,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重力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握其本质,抽象思维比较稚嫩。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应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得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很顺畅了,再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谈其应用,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对于力的示意图教学,由于学生作图基础比较薄弱,教师要引导、分析作图的思路和步骤,再在示范的基础上规范训练学生的作图。整个学习过程应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4)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5)知道力的三要素,并能正确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和协作能力。(2)通过了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3)通过观察,知道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

课题: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5)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⑵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3)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养成尊重自然规律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重力的方向; (2)重力的概念。 【难点】重力概念的建立。 【器材】铁架台、重垂线、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讲个故事,在上个世纪,有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小男孩,一天,他站在一棵苹果树下,突然,成熟的苹果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有一个苹果刚好落在小男孩的头上,于是,小男孩想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小男孩是谁吗? 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放手后,笔会向哪一方向运动? 学生动手实验。 包围地球的大气为什么不会逃逸?月球为什么绕着地球运转?由于上述的自然现象你能联想到什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是否存在一种引力?它是地球产生的吗?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重力的产生 【做一做】设计一个实验与重力的产生进行类比。用磁铁吸引小磁针,但磁铁不能接触小磁针。 【议一议】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会被吸引吗? 【讨论交流】当磁铁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会被吸引,汉移动磁铁时,小磁针也会随磁铁一起移动。原来是由于磁铁对小磁针的吸引而使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点拨】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磁铁,石头比作小磁针,则抛出去的石头之所以会落向地面,是由于地球对石头有吸引作用。同样,地球对水、空气污染、月球等都有吸引作用。 【小结归纳】(板书)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活动:判断重力的方向 【猜一猜】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样的? 【试一试】按课本8—7所示器材进行实验。 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观察悬线OA的方向;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 下落的方向。 【提示】悬线OA受到的重力方向和小球下落方向都是沿重力的方向。 【小结归纳】(板书)

《重力 重力示意图》教学设计

《重力重力示意图》教学设计 固原七中王文娟

《重力重力示意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重力》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性重要的地位。而通过重力的学习,又为接下来学习弹力、摩擦力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研究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通过对影响重力大小因素的探究,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应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科学思想得到熏陶,能力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我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而做出的: 1.通过一学期来物理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多种物理研究方法。 2.学生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并在学习弹力时学生已掌握力的测量方法,及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4.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让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重力的概念,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④可以用重力相关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 苏科版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通过探究得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N/Kg 的物理意义。 4.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应用。 5.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重点难点: 1.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2.判断重力的方向。 3.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演示:①让手中的粉笔自由下落;②把杯中的水倒出来,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通过观察,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 以学定教 一、重力的概念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重力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但重力并不等于吸引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的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粉笔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粉笔。水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水。所以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G表示。 二、重力的测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注意弹簧测力计应竖直放置) 三、重力的大小 生活中常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八年级物理下册 重力 力的示意图(第二课时)教案 苏科版

重力力的示意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力的示意图,会做示意图。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力的三要素。会做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力的示意图 [教学设计] 1.力的三要素 (1)力的方向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指出:在排球运动中,二传手用力向上托球,球就向上运动,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就改变运动方向,急速下落。可见,力的方向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点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找一名学生到教室的门口,推门。提问:当推力作用在离门轴不同点时,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另找一名学生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去拧螺母,提问该学生有什么感觉。 总结该学生的回答指出: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 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同学们应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力的三要素对研究有关力的问题十分重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表示力的三要素是研究有关力的问题的重要方法-力的示意图 2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可以直观、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但是也可以对力的图示加以简化,只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不必严格准确地画出力的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上题,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同学讲完后,教师完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些物体受到的拉力的图示。 3、学生练习用投影打出如下内容的例题 (1)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着一个物体。 (2)沿着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方向向右提一个物体。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进行指导,最后用投影打出正确的图示进行讲评,指出同学们作图中的问题。 4、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以及力的示意图。用作图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物理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作图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起物理模型,使抽象问题

8年级物理苏科 版下 册教案《 重力 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 一、课题:苏科版第八章第2节重力力的示意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经历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探究,能对实验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 4.知道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和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知识迁移和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有趣的学习过程,体会生活和物理的联系。 2.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初体验,加强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3.加入人文情感教育,通过学习重力方向再次认识“高空抛物”,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探究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 (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认识重力方向 四、教学难点: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五、设计理念 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逐步形成知识网络,然后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的氛围;同时本节课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着力构筑高效课堂。

8.2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 苏科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本节课将重点介绍重力及其示意图。下面是整个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力及其作用; 2.掌握重力的特点和性质; 3.学会绘制重力示意图。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科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课件; •板书工具: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2.学生准备: •学生课本: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习工具:铅笔、橡皮、直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引入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物体会落下?是什么力使得物体落地?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引入重力的概念 •教师出示示意图,介绍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并称之为重力。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有哪些作用?为什么物体落地? •学生在思考后回答问题。 3. 讲解重力的特点和性质 •展示示意图,讲解重力的特点和性质: –重力是一种吸引力,负责使物体朝向地球运动;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离地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 4. 绘制重力示意图 •引导学生绘制重力示意图,步骤如下: –在纸上画一个圆,代表地球; –在圆心处标出一个点A,代表地球的中心; –在圆上画一个小圆,代表一个物体; –从小圆的中心向下画一条箭头,指向地球的中心,表示重力的方向。 5. 实例演练 •选择几个常见的物体,让学生绘制它们的重力示意图,并标注物体的质量。•学生交流并互相比较绘制的示意图。 6. 总结与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重力的特点和性质,并在黑板上进行归纳记录。

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8.2 重力力的示意图(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8.2 重力力的示意图(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8.2 重力力的示意图(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重力力的示意图 课题:重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协作学习的乐趣。 2、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方向的探究 设计思路 通过一个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且知道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分组实验()

细线小球重力方向演示仪 教学设计 教学 教学过程点评环节 教师引导活动学生探究活 动

判断重力的方向〈教师演示〉 让一个苹果从高处自由落下 师:同学们看到苹果是落在什么地 方了呢? 师:是什么力使得苹果落向地面的 呢? 师:那重力的方向又是向什么怎样 的呢? <多媒体> 三个苹果落地动画 师:这三个苹果,哪一个砸到了牛 顿? 师:三个苹果,为什么只有中间一 个砸到了牛顿的脑袋上? 师:嗯,有道理。光说重力的方向 “向下”还不全面,下面我们 通过实验来研究重力的方向 究竟如何? 〈装置介绍> 用细线拴住小球 生:地面. 生:重力 生:向下. 生:中间一 个. 生:因为这个 苹果在牛 顿的头顶 上方。 生:松的,弯 曲的。 生:被拉直 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导学案(新版)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导学案(新版)苏 科版 一、知识梳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_______,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式中g=___________,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是60千克的人,他的体重是______牛;重686牛的物体,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_千克。 3、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的,重力的方向是与水平面__________,与斜面不_________。 日常生活中重力方向的特征来检验___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___。像瓦工用的____________工具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 的特征制成的。 4、重力与质量的主要区别是重力既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而质量只有_________没有 __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 物理学中常用一条____________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____,箭头的指向表 示力的____________,在箭头的旁标注力的__________ 6、如右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质量为5千克, 请作出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7、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你知道的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练习: 1、质量为2千克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__N,方向__________,作用点在 __________上。(填“足球”、:“地球”、“空中”) 2、物体由于__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粉笔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重力的 方向_____________。 3、下列手说法中正确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下力二重力力的示意图说课一等奖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糸。 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探究方案,能收集实验信息。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难点:重力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拿起手中的笔然后放手,老师分别以平抛和上抛粉笔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问题1:这三次以不同方向抛出去的粉笔和手中的笔运动去向有什么共同特点?

问题2:产生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重力 (二)新授 1.重力的产生 通过类比的方法,以磁铁吸引铁钉类比地球吸引物体说明重力产生的原因。 (1)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施物体:地球 注意:①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②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2.重力的方向 通过演示课本图8-18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3.重力的大小 让学生分别测出一个、两个钩码的重力,提出谁的重力大?为什么?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有关 (活动)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过程:改变钩码的数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将各钩码的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设计实验表格: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八章. 力 二、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_11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1) 【教案类型】新授课【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复备时间】 【授课班级】八()【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3.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①让手中的粉笔自由下落;②把杯中的水倒出来,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通过观察,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 二、目标展示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预习导航 1.观察课本P48图8-13、图8-14、图8-15,思考:(1)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2)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3)抛出的物体为什么总会下落?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简称,可以用来测量。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3.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成(正/反)比。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其中g= ,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 。 4.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这一结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 四、预习交流 五、互动突破 1.重力的概念 (1)预习先知:“河水总是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会落向地面”、“抛出的物体总会下落”,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2)小结: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简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想一想:①重力是不是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②若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请你设想三个情景,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2.重力的大小 (1)活动8.3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①猜想:由生活经验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所受的重力越(大/小)。 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再逐次增加钩码的数量,分别测量其所受重力,将各次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结论: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反)比。 (2)小结: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成(正/反)比。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其中g= (其物理意义是 )。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 。 练一练:①质量为300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个物体重4.9N,该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克? 3.重力的方向 (1)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图8-18实验。当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观察到悬线的方向始终是;当剪断悬线,观察到小球下落的方向为。 (2)小结:由大量的实验和分析可知,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议一议:①这一结论,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课本P52图8-22中的重垂线各有什么作用? ②如课本P52图8-23所示,生活在南半球的人受到的重力是指向什么方向呢? 六、总结提升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简称物重,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来表示,其中g=9.8N/kg (其物理意义是1kg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kg。 3.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结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重垂线。 在本节课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七、当堂训练 1.小丽对重力有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B.粉笔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变小,重力变小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D.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2.一名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于() A.5N B.50N C.500N D.5000N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力 二、重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相关问题。 4、经历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探究,能对实验过程实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有,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水平。 2、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水平、实验水平和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水平。 3、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使用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提升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手段]

让学生用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眼前,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在探究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猜想、操作、记录、分析论证、交流评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注意增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用具]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玩具“不倒翁”、橡皮泥、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④羽毛飘落) 引导提问:课件(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结论: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 推动新课: 一、重力的由来: 1、1665至1667年间,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课件) 2、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3.2-1所示的实验(课本图13.2-1模拟引力),说说你的感受。(课件) 3、引导提问:(1)橡皮为什么没有飞出去?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拉力在拉着橡皮。) (2)同样的,图中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学生思考:那肯定在地月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4、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有互相吸引力。 有哪位同学知道相关牛顿对这方面的研究?(鼓励有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发言)

苏科版八年级下力二重力力的示意图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

的标准。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议一议:你还能设计出判断重力方向的其他方案吗? 对于可行方案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不足的给予鼓励。 生活·物理·社会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四)重力的作用点: 视频引入: 什么是物体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什么位置? 生活中人们又是如何利用好物体重心的?学生举例。 (五)力的示意图: 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物体受力呢?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图。 A.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B.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C.箭头末端标明力的名称和力的大小。 [例题选讲]: 例3: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30Kg ,受到大小为200N,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巩固练习]:不垂直 学生讨论其他方案 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等(重垂线) 电风扇底盘 载重卡车 杂技表演 …… 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画图的步骤

画出下列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观察图片,思考一下问题: ①从大坝流下的水为什么能发电? ②举高的重锤为什么能将桩打入地下? (六)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被举高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能对其它物体做功,而具有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 (七)课堂小结 [略] (八)思考与作业 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想得越广越好,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学生动手画力的示意图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列举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事例 观看神舟十号王亚平《太空授课》视频材料之“太空失重”现象(根据时间安排)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学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8.2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案 【学习过程】 一.重力 现象一:“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升空现象二:树上的苹果落回地面 讨论:苹果为何不能像景海鹏一样脱离地球飞上天? 观察教材图8(13、14、15)中的瀑布、跳伞的人、抛出的物体,它们的运动有一个共同点是:。 产生这些现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呢? [总结] 1.由于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简称。 3.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 信息补充: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产生的,但重力只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的一部分,所以说“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练一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重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能流动 B.人一跳起来就能离开地球 C.物体没有质量 D.热水瓶里的水无法倒入水杯中 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猜想: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所受重力可能。 器材: 步骤: [表格] 实验序号钩码质量/kg 钩码重力/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1) 1 2 3 [结论] 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比。 [总结]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G与m关系式:, 2.g=9.8N/kg 表示的物理含义:,在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信息补充:(1)g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如值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2)月球表面的g的大小是地球表面的1/6 【当堂反馈】 1.下列物体重力接近20N的是 ( ) A.一个小学生 B.一辆汽车 C.一支钢笔 D.一只公鸡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球重500g B.小球的质量是4.9N C.小球物重是4.9N D.重量和质量是同一回事 3.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到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再也倒不进嘴里 4.9.8N/kg的含义 ( )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重力__力的示意图》教学案

【教学课题】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教学目标】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探究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知道g=9.8N/kg的意义。 4.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5.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自主预习】 一、重力 1.概念: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物体的重力简称为。 2.大小: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为,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比。通常用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表示物体的质量,则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中:g= ,表示的含义是。3.方向:。 4.作用点:。 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是指、、。 2.用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称为力的示意图。用 表示力的大小,用表示力的方向,用表示力的作用点。 3.力的图示 三、重力势能 1.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2. 和统称为势能。 【课堂练习】 1.下列物体的重力接近20N的是() A.一个小学生 B.一辆汽车 C.一支钢笔 D.一只公鸡

2.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 .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 .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3.从小明手中推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如不计空气阻力,铅球将( ) A.只受手的推力 B.受到重力和推力 C.只受重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4.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 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5.质量是50kg 的中学生,受到的重力是 N. 6.重29.4N 的铜块,能否用最大称量是500g 的天平称它的质量? . 7.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乙同学重为540N ,甲同学重为 N . 8.从大坝流下的水能冲击水轮机发电,是因为高处流下的水具有 能. 9.如图1所示,你的认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2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同一根弹簧,观察比较(a )(b )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有关。 11.如图3所示,工人用沿斜面向上200N 的推力,将一个重为300N 的木箱匀速推上斜面。请作出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推力的示意图。 图 2 图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