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课程一、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个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专业课程,它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专业课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 学时安排:理论学时为48学时,实验学时为32学时;3. 适用对象:主要面向机械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4. 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2. 机械零件设计:包括零件图样的绘制、尺寸与公差控制等内容;3. 机构设计:包括连杆机构、齿轮传动等内容;4. 设计软件应用:包括AutoCAD、SolidWorks、Pro/E等常用设计软件的应用;5. 数控加工:包括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编程等内容;6. 自动化控制:包括PLC、传感器、伺服电机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情况及报告书质量评定;3.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材推荐1. 《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李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 《机械制图及CAD》(第二版)胡晓鹏著,机械工业出版社;3. 《数控技术基础》王锐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学习体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涵盖了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一、学科基础课 (1)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1)2.《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7)3.《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27)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34)5.《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41)6.《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55)7.《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64)8.《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4)二、专业主干课 (82)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2)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5)3.《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8)5.《互换性及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19)6.《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29)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7)8.《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146)9.《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54)三、专业方向选修课 (165)1.《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65)2.《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175)3.《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81)4.《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2)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1)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7)7.《机械制造技术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224)四、专业任意选修课 (231)模块1 (231)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31)2.《电机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237)3.《数控机床检测及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248)4.《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58)5.《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 (264)6.《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73)模块2 (281)1.《UG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81)2.《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87)3.《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294)4.《有限元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306)5.《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 (313)6.《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教学大纲 (321)一、学科基础课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授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本科各专业;数理系制药工程、林产化工、应用物理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2学期适用对象: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本科各专业;数理系制药工程、林产化工、应用物理专业的大一学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装配的能力。
2.熟悉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的使用,具备机械加工和装配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具备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改进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4.了解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等相关知识,具备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5.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方法,具备进行机械产品相关科研和工程项目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构、电工电子技术等。
2.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传动系统设计、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等。
3.专业选修课程流体力学、制造系统工程、供应链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热处理技术、液压与气动控制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环节通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实验,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工程实训环节通过设计并完成机械产品、机械系统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实习环节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工业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生产流程,提高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综合设计与毕业论文学生通过综合设计,完成一个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装配,并撰写论文。
综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工程实训、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评估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考核、毕业设计评审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二)备注:表中周学时“a”为每周课堂授课学时,“b”为每周课堂实践学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三)备注:1.方向一为“机电系统设计”专业方向选修课,方向二为“机械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方向” 专业方向选修课,方向三为“工业工程” 专业方向选修课,备注中注明的某方向指定选修课为选读该方向的学生必须完成的选修课,其他为建议选修课。
2.表中周学时“a”为每周课堂授课学时,“b”为每周课堂实践学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四)备注:1.本专业的辅修课程开课24学分,要求须修读至少20学分。
2.表中周学时“a”为每周课堂授课学时,“b”为每周课堂实践学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五)备注:1.本专业的双专业课程开课50学分,要求须修读至少50学分。
2.表中周学时“a”为每周课堂授课学时,“b”为每周课堂实践学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一览表(六)备注:1.本专业的双学位课程开课学分,要求须修读至少50学分,并完成毕业设计10学分。
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二)备注:表中周学时“a”为每周课堂授课学时,“b”为每周课堂实践学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三)综合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备注:1.方向一为“过程自动化方向” 专业选修课,方向二为“电气自动化方向” 专业选修课,其他为建议选修课。
2.表中周学时“a”为每周课堂授课学时,“b”为每周课堂实践学时自动化专业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四)备注:1.本专业的辅修课程开课22学分,要求须修读至少20学分2.表中周学时“a”为每周课堂授课学时,“b”为每周课堂实践学时自动化专业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五)备注:1.本专业的双专业课程开课50学分,要求须修读至少50学分。
2.表中周学时“a”为每周课堂授课学时,“b”为每周课堂实践学时自动化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一览表(六)备注:1.本专业的双学位课程开课学分,要求须修读至少60学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学科,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其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
课程设置1.机械制图与CAD技术:通过学习机械制图和CAD技术,学生将掌握绘制和修改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工程图的能力。
2.机械设计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受力分析、零件选用、设计计算等内容。
3.机械制造工艺学:学习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
4.数控技术与应用:介绍数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
5.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学习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
6.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介绍自动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仪表检测能力。
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学生应通过学习,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2.技术能力:学生应通过实践训练,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和装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通过工程实践,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包括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和工艺优化等方面。
4.创新精神: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应对工程项目中的挑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理论课讲授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和实习:设置实验和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关设备和工具,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或工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学术讲座: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的技术和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适应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述1.专业定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指在机械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运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发展历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该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传统的机械制造向现代化制造技术转变,自动化技术也逐渐渗透到机械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
3.专业现状与趋势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形成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点的新型制造体系。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三、教学大纲内容1.理论教学模块(1)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机械制造工艺:涉及金属工艺学、机床与工具、加工工艺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
(3)自动化控制系统:涵盖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2.实践教学模块(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过实际项目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机械制造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机械制造过程,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3)自动化控制系统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
3.素质拓展模块(1)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各类课题研究、技术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专业之一。
为了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本文档将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1. 专业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下列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 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知识和技能; - 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以及自动化控制的能力;- 具备承担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工程项目的能力;- 具备团队协作、沟通与领导能力。
2. 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
以下是该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2.1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系统工程2.2 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字控制技术•机器人学基础•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测量技术•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2.3 专业选修课程•制造工艺学•工程振动学•机械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仿真与虚拟制造•智能控制技术•工程项目管理•机械设计竞赛实训3. 实践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 - 机械制造实习 - 机械设计实习 - 工程实践与设计 - 创新实验项目4. 总结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适应现代制造业的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Technology
2.0
2周
机电学院
6
A8
B8
C7
C9
C8
现代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
Integrated Training of Moder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3.0
3周
机电学院
7
A9
B9
B11
4.0
64
64
理学院
3
A3
B2
C2
C4
大学物理(甲)
College Physics(A)
5
80
80
理学院
2
A3
B2
B3
C3
C4
大学物理实验(甲)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A)
1.5
48
48
理学院
3
A3
B2
B3
C3
C4
通识类(39.7%)63.5学分
计
算
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乙)
1.5
24
24
必修
12学分
思政部
1
A1
B2
C1
C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Foundation
2.5
40
40
思政部
1
A1
A2
B2
B4
C1C2
C3C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Funder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培育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进展的,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基本力量的高级应用型特地人才。
同学通过必需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达到本科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喜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学问和力量方面:1把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2把握传感测试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计算机掌握技术等掌握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3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讨论开发的综合力量;4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力量;5具有肯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身体素养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足地工作。
二、专业方向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掌握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1教学方案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
必修课由中心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2限选课由中心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举教材。
3为了保证培育目标的要求,建议本专业在本教学方案供应的选修课模块中按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中心电大供应教学要求、教材等服务。
地方电大亦可依据培育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但实施性教学方案需报中心电大审批。
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由地方电大负责。
4有试验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需按要求组织完成。
凡未完成试验或试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中心电大将对课程的试验(含大作业)及平常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5综合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依据中心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施。
本专业同学必需参与毕业实习(2周),并完成附件二所规定的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
中心电大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试验、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6本专业支配毕业设计8〜10周,目的在于培育同学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学问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实际任务相联系的题目。
中心电大将对毕业设计答辩状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实行学分制,同学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中心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支配教学方案。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1学分。
同学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我国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教学方案进程表(附后)工学科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方案进程表六、课程说明(-)本科课程1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协作教育部开展的“中心广播电视高校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讨论工作,为广播电视高校开放教育同学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同学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识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把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育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力量。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分;介绍广播电视高校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 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采用计算机网络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以及采用计算机帮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
7C++语言程序设计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同学把握C语言基本语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程序设计,要求同学在把握语言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程序编制和调试。
课程主要内容: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掌握语句、数据输入和输出函数、数组、函数及变量存储类别;编译预处理、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文件、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8计算机绘图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课程学习培育同学能对一般图形进行图数转换及编制绘图软件的力量。
也包括对现有的图形软件包操作、使用的力量。
初步了解计算机帮助设计与计算机绘图的关系,为在其他课程中更广泛应用计算机绘图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图形的数学处理方法,编制绘图程序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常用绘图软件包的内容、功能及编辑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9机电掌握工程基础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理工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把握自动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相关的数学基础;自动掌握的一般概念,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传递函数及其求取及动态结构图等掌握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系统的时域分析及系统的时域性能描述,一阶系统的动态分析,二阶系统的动态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稳态误差分析;掌握系统的频域分析及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频域稳定性分析和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稳态误差;串联校正的分类与设计,掌握系统的校正等。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
10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本课程4. 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把握常用传感与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肯定的工程测试力量。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测试系统特性的主要参数及测试系统的组成;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评定指标及选用方法;用于信号中间转换的电桥电路,滤波电路,电荷放大器等;详细介绍位移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原理,常用产品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机电掌握工程基础。
11液压气动技术本课程为4.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把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学问,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及使用修理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介绍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学问,组成液压系统的动力、执行、掌握和帮助等四种液压元件以及传动介质,组成液压系统的若干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实例的介绍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后一部分主要介绍气压传动的基础学问、组成气压传动的基本元件、组成气压系统的基本回路、典型气压系统的实例分析和计算方法。
先修课程:机电掌握工程基础。
12机电掌握与可编程序掌握器技术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在熟识常用掌握电器、典型生产设施电气掌握系统的基础上,具备分析、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施电气掌握线路的力量;把握可编程序掌握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能依据工艺过程和掌握要求正确选用可编程序掌握器并完成程序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掌握系统的基本掌握电路、典型机械设施电气掌握系统分析、可编程序掌握器及其掌握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电气掌握装置设计等。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
1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把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学问,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及进展前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路线,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机电一体化中的动力与装置,计算机掌握系统的选用,系统机械量的检测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先修课程:机电掌握工程基础、液压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14机械CAD/CAM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
CAD/CAM是实现信息处理高度一体化、提高设计制造质量和生产率最佳方法的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能够初步把握采用计算机来完成多品种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任务。
课程主要内容:CAD/CAM的总体结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帮助设计(CAD)系统的类型、相关技术以及应用开发;计算机帮助制造(CAM)和成组技术(GT);计算机帮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技术;CAD/CAM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15机电接口技术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弱电和强电接口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及抗干扰技术,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高电压直流信号接口电路,步进电机接口,直流掌握接口,典型接口分析与设计等。
先修课程:机电掌握工程基础,电工技术。
H 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电气传动的基本学问,把握交直流电动机、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应用和选用方法,把握常用的开环、闭环掌握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性能及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直流电动机、沟通电动机的各种特性;电气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晶闸管及基本电路,直流传动掌握系统;沟通传动掌握系统,沟通变频调速系统简介。
先修课程:机电掌握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12微机掌握与接口技术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把握常用的工业掌握计算机及工业总线、常用接口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使同学获得本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力量。
课程主要内容:工业掌握计算机的构成及特点;常用工业掌握总线介绍。
以STD总线或PC总线为对象,介绍常用的微机接口技术,包括I/O接口电路,A/D接口、D/A接口,微机与功率器件的接口以及隔离接口;应用实例分析。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工技术。
13掌握系统CAD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同学把握掌握系统中一些常用算法,加强对有关基础学问的理解,拓宽同学的学问面。
课程主要内容:绪论;多项式相乘算法,由传递函数求状态方程,求传递函数,状态方程离散化、根轨绘制、连续李亚诺夫方程求解等算法和应用软件。
先修课程:计算机绘图。
14机电一体化试验技术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