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青藏地区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生:回答略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生:青藏高原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生:青藏地区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其特殊的生态保护意义。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

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4.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0分钟)1.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其独特之处。

2.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0分钟)1.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并进行解释。

2.进行气象知识小测,检查学生对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3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地貌、植被、水域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

2.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让学生了解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并鼓励学生关注保护高原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五、学习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3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等,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

2.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六、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青藏地区的知识:查找相关书籍、网站,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青藏地区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青藏地区是四大地理单元之一,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认识我国区域差异和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节教材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学习入手,让学生在学习青藏地区的过程中,了解我国青藏地区的范围,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了解青藏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地形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四、教学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六、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幅动物(牦牛)图片。

(附注释:我迷路了,哪位同学带我回家?)由这个情景设计导入新课《青藏地区》。

(学生)这头动物是牦牛,我知道它的老家在青藏高原,我把它带回去。

(教师)好的,它就交给你了,下课以后你把它带回去吧。

(学生笑)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那么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有什么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学生)学生活动。

(教师)说的很棒。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本区在中国的位置。

主题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过程1:展示青藏地区图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在图上进行空间定位: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和省级行政区过程2:展示青藏地区图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在图上进行空间定位并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等。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民族、文化、人口和经济发展等。

3.掌握青藏高原地区在中国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

三、教学内容:一、青藏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2.地形地貌:青藏高原是我国的最大高原,高原平均高度4000米以上,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贡嘎山等山脉及其附属的高原地带组成,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不足,在大部分高原区域,寒冬和盛夏交替。

4.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金沙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均在青藏高原。

二、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1.民族和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主要有藏族、羌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人口和经济: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基础薄弱,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青藏地区的旅游、矿业、农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状况逐渐好转。

3.生态环保:青藏地区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大力保护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青藏地区的国家安全和作用1.边疆安全:青藏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边疆地区,对保障我国边疆安全至关重要。

2.国家和民族团结: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保持和谐稳定的与各民族和谐相处,是保障国家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3.生态保护:青藏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本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践操作、展示等。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2.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1)展示青藏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它与哪些地区相邻?3.学习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1)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4.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展示青藏地区气候特点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5.学习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1)展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特点?6.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7.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我们要认识到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8.课后作业(1)熟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思考:如何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1)地理位置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介绍青藏地区,你们会怎么说?学生甲:我会说青藏地区在中国的西南部。

教师:很好,那你能告诉你的朋友,它还和哪些地区接壤吗?学生乙:青藏地区北接新疆,东邻四川和云南。

初中地理教案青藏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青藏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3.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4. 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5. 青藏地区的发展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2.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3. 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特征。

2. 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青藏地区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3. 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地势高耸,气候独特,表现为高寒气候。

4. 讲解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通过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独特的高原植被和动物。

5. 介绍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藏族文化,包括藏族服饰、饮食习惯、民居等特点。

6. 讨论青藏地区的发展与保护: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青藏地区的发展。

7.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特征,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篇一: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 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第一篇: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当教师已经8年了,平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读书对于学生来时,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

有时甚至想,学生读书十几年,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有多少?究竟是知识点本身重要还是学习过程所形成的能力重要?湖南版教材我教过几年了,我觉得这本教材对于我来说,最有用之处在于让我改变了原来的固有观念。

明白了,对于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点总体是简单的,探究过程可能知识本省更重要。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情况,我们这次专门采用单台摄像机摄像,全过程不剪辑,对学生不排练,真正把探究性学习、启发性学习的观念用于实践。

我们就是想看看,探究性学习究竟在初中地理中能否实现,怎么实现?青藏地区这节课内容简单,除个别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外,多属于展示型内容。

主要内容有青藏地区的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地区的交通情况。

除了要记住地理知识外,更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学生树立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最后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优缺点树立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的好坏关键是看弊和利的比较。

为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青藏地区,同时加强逻辑上的引导,增强学习兴趣,故创设一个情景,用老师沿青藏铁路旅行为线索,开始整堂课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展示西宁市与重庆市楼房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者的不同。

师:西宁市楼房夏季少有空调?生:西宁市夏季凉爽师:为什么凉爽呢?生:西宁市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

2.展示藏族老大娘用太阳能烧水和太阳能发电站的图片。

师:藏族老大娘在干什么?生:用太阳灶烧水。

师:我们重庆能这样做吗?(同时展示太阳能发电站图片)生:不能。

因为重庆太阳辐射少。

老师引导学生:发过来说明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怎么样?生:青藏太阳辐射多。

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为什么多呢? 生:海拔高,太阳辐射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青藏地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
3.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
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
4.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
5.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0分钟)
1.通过地图展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面积和海拔情况;
2.讲解青藏地区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讲解原因和特点。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0分钟)
1.展示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地图,讲解青藏地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2.引导学生思考青藏地区资源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30分钟)
1.介绍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和多风等;
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被,如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等;
3.分析青藏地区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时: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30分钟)
1.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野生动物和牦牛等;
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物资源,如高山植物和草原植物等;
3.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第五课时: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30分钟)
1.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全球气候调节等;
2.介绍青藏高原的保护措施,如禁牧、植树造林等;
3.讲解学生个人在保护青藏地区环境中的责任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
1.信息传输法:通过讲解和展示,传递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
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
3.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图;
2.青藏地区资源分布图、气候图和植被图;
3.青藏地区动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
4.青藏地区环保和保护资料。

六、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课堂作业和小测验成绩;
3.学生对青藏地区保护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资源情况,并培养其对环境保护的责
任感。

通过讨论和观察,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提高思考能力,促进综合素
质的提升。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进
行实地考察,与真实的生态环境接触,加深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