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青藏地区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生:回答略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生:青藏高原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生:青藏地区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其特殊的生态保护意义。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
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4.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0分钟)1.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其独特之处。
2.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0分钟)1.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并进行解释。
2.进行气象知识小测,检查学生对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3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地貌、植被、水域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
2.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让学生了解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并鼓励学生关注保护高原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五、学习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3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等,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
2.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六、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青藏地区的知识:查找相关书籍、网站,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
地理青藏高原地区教案

地理青藏高原地区教案【篇一:2010.11.13_ 高三地理《青藏地区》教案[1] 】第14 课青藏地区【考纲要求】1 、地理位置和范围;2 、高寒气候;3 、农牧业生产特点;4 、能源和矿产资源;5 、主要城市。
【重点与难点】1 、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青藏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及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法指导】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与范围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的景观差异【思考】两幅景观图哪个表现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景观特点?哪个表现了长江中下游的景观特点?为什么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景观相差如此之大?二、自然地理特征——“高、寒”1 、地形雪峰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大河源头,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藏北高原波状起伏,高原东部山高谷深2 、气候: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降水少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差异3 、河流与湖泊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湖泊星罗棋布,主要湖泊:青海湖、纳木错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0 年 5 月,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分布珍惜野生动物70 余种;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三、人文地理特征1 、高原农牧业【思考】青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晴天多、大气洁净不利条件:气温低、降水少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这一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藏北高原有大面积的无人区。
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主要牲畜有耐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2.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3.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4.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5.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0分钟)1.通过地图展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面积和海拔情况;2.讲解青藏地区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讲解原因和特点。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0分钟)1.展示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地图,讲解青藏地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2.引导学生思考青藏地区资源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和多风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被,如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等;3.分析青藏地区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时: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野生动物和牦牛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物资源,如高山植物和草原植物等;3.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第五课时: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30分钟)1.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全球气候调节等;2.介绍青藏高原的保护措施,如禁牧、植树造林等;3.讲解学生个人在保护青藏地区环境中的责任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信息传输法:通过讲解和展示,传递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3.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图;2.青藏地区资源分布图、气候图和植被图;3.青藏地区动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4.青藏地区环保和保护资料。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等。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民族、文化、人口和经济发展等。
3.掌握青藏高原地区在中国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
三、教学内容:一、青藏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2.地形地貌:青藏高原是我国的最大高原,高原平均高度4000米以上,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贡嘎山等山脉及其附属的高原地带组成,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不足,在大部分高原区域,寒冬和盛夏交替。
4.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金沙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均在青藏高原。
二、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1.民族和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主要有藏族、羌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人口和经济: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基础薄弱,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青藏地区的旅游、矿业、农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状况逐渐好转。
3.生态环保:青藏地区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大力保护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青藏地区的国家安全和作用1.边疆安全:青藏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边疆地区,对保障我国边疆安全至关重要。
2.国家和民族团结: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保持和谐稳定的与各民族和谐相处,是保障国家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3.生态保护:青藏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本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践操作、展示等。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2.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1)展示青藏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它与哪些地区相邻?3.学习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1)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4.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展示青藏地区气候特点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5.学习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1)展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特点?6.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7.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我们要认识到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8.课后作业(1)熟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思考:如何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1)地理位置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介绍青藏地区,你们会怎么说?学生甲:我会说青藏地区在中国的西南部。
教师:很好,那你能告诉你的朋友,它还和哪些地区接壤吗?学生乙:青藏地区北接新疆,东邻四川和云南。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篇一: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 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第一篇: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当教师已经8年了,平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读书对于学生来时,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
有时甚至想,学生读书十几年,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有多少?究竟是知识点本身重要还是学习过程所形成的能力重要?湖南版教材我教过几年了,我觉得这本教材对于我来说,最有用之处在于让我改变了原来的固有观念。
明白了,对于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点总体是简单的,探究过程可能知识本省更重要。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情况,我们这次专门采用单台摄像机摄像,全过程不剪辑,对学生不排练,真正把探究性学习、启发性学习的观念用于实践。
我们就是想看看,探究性学习究竟在初中地理中能否实现,怎么实现?青藏地区这节课内容简单,除个别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外,多属于展示型内容。
主要内容有青藏地区的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地区的交通情况。
除了要记住地理知识外,更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学生树立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最后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优缺点树立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的好坏关键是看弊和利的比较。
为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青藏地区,同时加强逻辑上的引导,增强学习兴趣,故创设一个情景,用老师沿青藏铁路旅行为线索,开始整堂课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展示西宁市与重庆市楼房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者的不同。
师:西宁市楼房夏季少有空调?生:西宁市夏季凉爽师:为什么凉爽呢?生:西宁市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
2.展示藏族老大娘用太阳能烧水和太阳能发电站的图片。
师:藏族老大娘在干什么?生:用太阳灶烧水。
师:我们重庆能这样做吗?(同时展示太阳能发电站图片)生:不能。
因为重庆太阳辐射少。
老师引导学生:发过来说明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怎么样?生:青藏太阳辐射多。
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为什么多呢? 生:海拔高,太阳辐射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三节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4、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天路》]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猜猜看,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这首歌唱的应该是哪一个地区呀?
青藏地区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在梦里,我曾经许多次到过青藏。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去了解青藏的山、青藏的水、青藏的人吧……
( 新授)
[展示探究问题]
1、青藏地区在我国的哪个部位?在图4-21上找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2、找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湟水(谷地)、青海湖、龙羊峡水电站、柴达木盆地。
3、面积占全国的多少?人口占全国的多少?主要是什么民族?主要信仰的是什么宗教?
4、青藏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主食是什么?主要的牲畜有哪些?传统的舞蹈叫什么?
[阅读] 学生自已查找地图4-21,解答第1和第2个问题。
比比看,哪一个组找得最快。
找到了用笔画下来,找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小组合作] 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答。
[教师讲解] 青藏地区在我国的西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展示] 青藏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及地形图。
[教师讲解] 我国有许多的大河发源于青藏地区,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所以人们把青藏地区称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
[阅读] 学生阅读课文88—89页,解答第3和第4个问题。
比比看,哪一个组找得最快。
找到了用笔画下来,找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讲解] 本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稀少仅占全国的1%左右,主要是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展示] 青藏地区的民族、宗教图片。
[教师讲解]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我们知道,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本区的气候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展示] 拉萨和成都气候资料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教师讲解] 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
在这种“高寒”的特殊气候条件下,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就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
藏民的主食叫“糌粑”
[展示] 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图和农作物图片
[教师讲解] 在青藏地区这种“高、寒”的特殊气候条件下,青藏地区主要饲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展示] 青藏地区三大牲畜图片
[教师讲解] 这一地区还有许多野生的动物,比如:野牦牛、雪豹、野驴、藏羚羊等。
[展示] 青藏地区野生动物图片
[教师讲解] 然而,这些野生动物由于人们的乱捕滥杀,原来随处可见的野生动物现在却越来越少了,如果不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野生动物将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
[展示] 青藏地区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图片
[讲故事] “藏羚羊下跪的故事”
[教师讲解] 藏族传统的舞蹈叫“锅庄”
[展示] 藏族传统的舞蹈“锅庄”图片
(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东西。
位置:我国西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
面积:占全国的25%,
人口:约占全国的1%,
民族:藏族
宗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气候特征:高、寒
主要的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主食:糌粑
主要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传统的舞蹈:锅庄
(巩固练习)
一、抢答题:
1、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的﹪,主要的民族是族,信仰的宗教是教。
2、青藏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
3、青藏地区的主食是,被称为“高原之舟”,传统的舞蹈叫。
4、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二、填表题:
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为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生产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
三、填图题
(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肯定对青藏地区又有了许多新的了解,青藏地区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矿产资源、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水能资源等,青藏地区目前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国家已经发出了开发西部的号召。
青藏地区山美、水美、人也美,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有机会能到青藏地区去旅游观光,去开发建设我们祖国的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