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与词性转化

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与词性转化

二﹑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例 10: Other investigators with a depth-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 emphasiz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antastic events in myths and fairy tales and those in adult dreams and daydreams—the fulfillment of wishes, the winning out over all competitors, the desrtuction of enemies—and conclude that one attraction of this literature is expression of than which is normally prevented from coming to awareness.
二﹑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例 9: An increase in the December 2006 passenger volume by 13.3 percent versus the same month last year meant that the total for the full year ( 19.2 million passengers) was 7.6 percent higher than in 2005. 2006年12月的旅客人数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 13.3%。 这说明全年的旅客总数(1920万人) 较2005年增加了7.6%。
一﹑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概述

英语中还使用动词表示方向或方位,所以 一些表示表示方向或方位的英语副词对应 的汉语却是动词,如:over ﹑down ﹑up ﹑ in ﹑ out ﹑away ﹑off等对应的汉语是“结 束” ﹑“下来” ﹑“上去” ﹑“在家” ﹑“出去” ﹑“离开” ﹑“出发”等。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

Our son has been a disappointment to us. 我们的儿子令我们失望。 Any delay in the delivery of the products will disturb our plan. 产品不按时送到就会打乱我们的计划。
The sight of the books sends my memory back three years ago.
及紧缩句,如“我们下雨也去”, 有的句子几乎全句都是动词,如“打得赢就 打,打不赢就走,不怕没办法”。
此外, 汉语中一些动词往往可以用重叠或重复来 表达短暂动作或者尝试的意思, 例如: 要吃有吃, 要穿有穿。 说是说了, 没有结果; 做是做了, 没有成功。
另外, 汉语的动词还可以组合起来使用, 例如:
The two factory are two kilometers apart.
艰难的岁月终于过去了。
Hard times were over at last.
该电路有两个电子管或两个晶体管,每当一个接通,另一个就断 开。 The circuit includes a pair of tubes or transistors;
A. 由动词的派生词名词(或含有动作意义的 名词)转译为动词
An acquaintance of world histor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读一点世界史,对学习翻译是有帮助的。
A view of Mt. E-mei can be obtained from here.
In terms of economic strength India is far behind.

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与词性转化剖析

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与词性转化剖析
国际工作中成功的范例越来越多,这些范 例令人鼓舞,包括分发教材﹑开展师资教 育。

二﹑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例 8: The arrival of non-French companied in France and the loss of considerable market share to foreign companies that do provide superior service i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is turnaround in opinion. 一些外国公司进入法国,相当一部分市场 份额流失到一些确实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国 外公司,成为这种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
翻译中的动静差异
(E-C,C-E)
一﹑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概述
英汉在词性的一个重要
差别在于,英语中名词 占优势,汉语中动词占 优势。
一﹑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概述

首先,名词化是英语常见的现象,名词可 以用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 表达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 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概念。 名词的优势在于可以使表达较简洁,造句 较灵活,行文较为自然,便于表达较为复 杂的思想内容。
二﹑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例 7: Increasingly, encouraging examples of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efforts can be found,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materials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一﹑英汉动态与静态的差异概述

英汉对比静态与动态

英汉对比静态与动态
英汉语言对比 静态与动态
英语—静OR动?
1. Admittance Free 免票入场
2. Out of Bounds 游客止步
3.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闲人免进
4. Danger of Death – High Voltage! 高压危险!
英语-静态STATIVE
4.静态- VERB- WEAKEN
❖动词的弱化:使用动词意味最弱的to be, 包括it be, there be, must be, maybe, should have been
一场热带风暴袭击了佛罗里达东海岸 A tropical storm lashed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There was a tropical storm off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3.静态-PREPARATION- PROMINENT
❖ 英语常用介词短语代替动词短语,即“以静代动”
1)他们立刻出动去追击敌人。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 2)有人给他撑腰。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3)他在读书。 He is at his books. 4)机器正在运行。 The machine is in operation 5)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静态STATIVE-英语
1.名词化Nominalization 2.施事名词Agentive nouns in place of verbs. 3.介词Preparation- Prominent 4.动词弱化Verbs-weaken 5.形容词与副词Ajectives and adverbs in place of verbs

英汉对比静态与动态

英汉对比静态与动态
杰克和老板吵了一架就辞职了 After he quarreled with his boss, Jack quit. After he had a quarrel with his boss, Jack quit.
5.静态-ADJ&ADV.IN PLACE OF VERBS
❖使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与弱化动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动词的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 静态与动态
英语—静OR动?
1. Admittance Free 免票入场
2. Out of Bounds 游客止步
3.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闲人免进
4. Danger of Death – High Voltage! 高压危险!
英语-静态STATIVE
3.静态-PREPARATION- PROMINENT
❖ 英语常用介词短语代替动词短语,即“以静代动”
1)他们立刻出动去追击敌人。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 2)有人给他撑腰。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3)他在读书。 He is at his books. 4)机器正在运行。 The machine is in operation 5)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4.静态- VERB- WEAKEN
❖动词虚化: 把动词转化或派生成名词,置于虚化动词(have, make, take, do)之后做其宾语,如have a look, take a walk, make attempts, pay visits, do some damages, put up a proposal

英汉对比研究 静态与动态

英汉对比研究 静态与动态

一算 试了一试 A着A着(A了A了):看着看着 走着走着 老了老

了 完了完了 AABB式:说说笑笑 来来往往 吃吃喝喝 摇摇

晃晃 吵吵闹闹 ABAB式:讨论讨论 学习学习 休息休息 热闹

热闹 走动走动 ABAC式:无依无靠 有始有终 任劳任怨 没完

没了 敢作敢为
汉语还有大量对偶复意的动词词组,如:
静态与动态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Static vs.Dynamic
走开! Stay away! 别管我! Leave me alone! 他吃素,不吃荤 He is a vegetarian.
她们飞上了蓝天(报纸标题) Women Pilots in China 周阿斗寻父记(文章标题) A Reunion of Father and Son 你老是看钟等着下课啊! Oh! You're a clock-watcher!
佛罗里达东海岸有一场热带风暴。
A tropical storm lashed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一场热带风暴袭击了佛罗里达东海岸。
It was the finding of the committee that
there had been bribes paid by company manager
He is at his books.(=He is reading books)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Someone supports him)
The machine is in operartion. (=The machine is working.)
Is this train for Chicago? (=Is this train going to Chicago?)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

英语中,名词化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英语名词化简单说来即英语偏重使用名词,即所谓“名词 优势于动词”(preponderance of nouns over verbs) 。 英语趋向于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 (或形容词) 所表 达的概念。
She succeeded in this match , so she felt encouraged (这次比赛她获胜了,因而很受鼓舞) . 从英语修辞效果上看,它更多是用以下简单句结 构表达: Her success in this match served as great encouragement to her.
他对总统声明为保持其职位而决心奋斗表示钦佩。
英汉对比之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
在汉语里,动词使用频率高,呈现一种动态特征。 而在英语里,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高,呈现一种静态。
从语法上看, 英语句子是以动词为中心的。但动词的 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汉语句子。周志培对三个翻译材料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 点》及英译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 上的讲话及汉译文、美国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 及汉译文)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英语动词在这三个 材料中所占比率分别为14 %、11 %和15 % , 而汉语 动词所占的比率为则33 %、24 %和25 %。
In terms of economic strength India is far behind.
英语在表示方位或状态的时经常使用out﹑on﹑ over﹑ off ﹑back﹑ up ﹑apart 等副词,而汉语在表示这些状态时往往会 使用动词。所以,汉语一些表示方向或方位的状态动词要转译为 英语的副词。例: 这两个工厂相隔两公里。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学号:117114033273 姓名:吴宁玲摘要:早期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将两种语言从各个角度进行比较。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也有很多。

有宏观与微观的;历时与共时的;归纳与演绎的;描写与解释的;定性与定量的;静态与动态的。

本篇将集中描写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汉语言,静态,动态,对比分析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语言学理论,其实质就是语言学的比较,就是世界各名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这说明,研究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而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一般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归纳与演绎研究、描写与解释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

而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

这种方法目前成为英汉语言学者进行对比研究的一个趋势。

而英汉语言动态与静态的倾向性评定,一般在翻译中会体现的较为明显。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体系,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邵志洪认为,汉语的动态性较强,动势性强,而名词则较为凝滞,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名词来表达动词的概念,因而叙述呈现静态,汉语则多用使用动词,能给人呈现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1 汉语的动词优势与英语的名词优势大体上来说,英语的静态优势就是体现在英语的名词优势,汉语则是动词优势。

这就将英汉对比的方法具象为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与名词及一些代词关系词的使用方面。

但在早期,并没有人提出汉语动态性和英语静态性这一观点。

,甚至一些学者认为西洋语法重在动词,而中国语法重在名词,比如郭邵虞就曾多次声明这一观点,而林同济则说:“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有大量的连词,以及汉语中诉没有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
学号:117114033273 姓名:吴宁玲
摘要:早期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将两种语言从各个角度进行比较。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也有很多。

有宏观与微观的;历时与共时的;归纳与演绎的;描写与解释的;定性与定量的;静态与动态的。

本篇将集中描写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汉语言,静态,动态,对比分析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语言学理论,其实质就是语言学的比较,就是世界各名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这说明,研究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而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一般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归纳与演绎研究、描写与解释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

而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

这种方法目前成为英汉语言学者进行对比研究的一个趋势。

而英汉语言动态与静态的倾向性评定,一般在翻译中会体现的较为明显。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体系,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邵志洪认为,汉语的动态性较强,动势性强,而名词则较为凝滞,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名词来表达动词的概念,因而叙述呈现静态,汉语则多用使用动词,能给人呈现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1 汉语的动词优势与英语的名词优势
大体上来说,英语的静态优势就是体现在英语的名词优势,汉语则是动词优势。

这就将英汉对比的方法具象为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与名词及一些代词关系词的使用方面。

但在早期,并没有人提出汉语动态性和英语静态性这一观点。

,甚至一些学者认为西洋语法重在动
词,而中国语法重在名词,比如郭邵虞就曾多次声明这一观点,而林同济则说:“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有大量的连词,以及汉语中诉没有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大多数学者也认为英语以名词为重点、汉语以动词为重点,而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中专辟出“汉语语法不以动词为重点论”一小节讨论这一问题。

而后人也针对两人的观点进行比较,认为两人的观点之所以相悖,是因为他们的研究角度不在一个层面上,有人从句子的结构将两者的观点剖析开来,认为英语林同济谈论的是“施事句”,而郭绍虞谈论的是“主题句”。

施事句多重于描写施事者的动作,主题句则阐明主题的性质。

有人是从词的运用频率上来补充阐述二人的观点,郭氏的“西洋语法重在动词”十分正确,但英语名词的使用频率占优势。

所以最后得出结论,“汉语语法以名词为重点,运用频率动词占优势; 英语语法以动词为重点,运用频率名词占优势。

2 英汉互译中动静态的转换
英汉对比分析的首要条件是两种语言,这就需要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也就是所谓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要进行动静态的转换,词的翻译尤为重要。

法国作家莫泊桑曾经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

根据上述理论可知,英汉互译的文本中,英语文本使用名词和介词的频率一般比汉语文本高,而汉语文本使用动词的频率比汉语文本要高。

2.1 名词化现象
英语名词化简单说来即英语偏重使用名词,即所谓“名词优势于动词”。

英语趋向于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

例如:
(1)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及盗取国家机密的行为。

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secession,sedition and theft of state secrets. 原文中叛国,分裂,煽动及盗取都是动词,而在译文中,使用抽象名词,因而显得文字严谨,有一种端严庄重的肃穆感。

这些都势必使汉语表达呈现动态倾向。

因而翻译时须清楚地了解英汉语言的这种特点,采取词类转换法,灵活地选择词性,淡化英语表达中与汉语词类的
机械对应,实现静态与动态的转换。

(2)Reading English aloud in the morning will do you a lot of good . 早晨朗读英文会给你带来许多好处。

原文中“read”本为动词,名词化后变为“reading”,但在翻译过程仍注重名词原有的动词含义,将其翻译成动词。

通过这种转换,使原文中名词的词性在译文中做动词,这种转换可以使译文读起来更流畅,符合译文的表达方式。

2.2 介词转换动词现象
英语的静态修辞的实质是名词与介词优势,而介词优势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

因为名词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来串联。

英语介词虽然是虚词,但却具有丰富的词汇意义,并且使用频率很高,在语法意义
表达方面很活跃。

英语中多将介词置于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这样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相辅相成,使英语的静态优势更为突出。

而汉语中的介词用得比较少,无论就语法功能或词汇意义的范围和变化来说,
汉语介词都不如英语介词那么活跃。

在英译汉时,介词通常转换成动词。

例如:
(3)We must always work for material progress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须始终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例句中at the same time译作一手抓,将英语强烈的名词优势转化为动词优势,形象而生动,符合汉语的动态性语言特征。

(4)Temperature vary with time of the year. 温度随季节发生变化。

例句中介词“with”属于静态动词,将其翻译成“随着”,属于过程动词,这也体现了英汉互译的动静态转换。

3 结语
以上对英语的静态性和汉语的动态性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静态与动态的区别,但我们不能把它们的这种特征绝对化,要根据具体交际语境和各种会话原则来具体分析,认真掌握两种语言的差异,充分认识英语和汉语用词的不同倾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

从总体来说,英语语言表达呈现静态倾向,汉语语言表达呈现动态状态。

英语中名词占优势与汉语中动词占优势的主要原因是英语为屈折语,动词形式变化相对复杂,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汉语属于独立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使用限制少。

林同济提到的一个原因,是“汉语的介词贫乏,完全没有分词。

英语使用介词和分词之处,汉语经常直用动词”。

其实,英语里的介词优势和名词优势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互为因果。

可以说是名词优势造成了介词优势。

傅敬民先生曾经说过:“只有寻求差异才能找到翻译的规律并更好的利用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

”译者要尊重译入语国家的表达习惯,并充分了解蕴藏在语言形态差异下的深层次原因。

遵循一定的规律,依靠一定的翻译理论指导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做到这一动静态的转换,尽管动静态转换有规律可循,规律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提高翻译效率,但规律并非模具,因为英语的静态优势和汉语的动态优势,都是这两种语言本身自有的特征或属性,所以译者如果能够娴熟地掌握和运用目的语,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关键在于译者自身能力的提升,译者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之后,翻译时便自然而不自觉地做到静态动态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流畅、漂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