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提取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一、引言果胶是一种在植物细胞间负责保持细胞结构稳定的胶质物质,具有粘性和黏度高的特点。

由于其独特的胶体性质,果胶在食品工业、制药业、化妆品以及纺织印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果胶的提取过程及影响果胶提取效果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新鲜的柑橘果实2. 水3. 酒精4. 醋酸方法:1. 将柑橘果实洗净,去皮取果肉。

2. 将果肉切成小块,并使用搅拌机或研钵将其捣碎成泥状。

3. 将果泥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以保持果泥的湿润状态。

4. 将锅放在火上加热,煮沸。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果泥在加热并煮沸后逐渐变得黏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果胶的胶体溶胀,分子链之间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增加了果泥的黏性。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果胶的提取效果也逐渐提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加入酒精或醋酸可以促进果胶的析出。

这是因为酒精和醋酸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够与果胶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使果胶分子从溶液中析出。

通过实验的对比,我们发现酒精对果胶的析出效果更佳,而且酒精对果胶的溶解性更适中,有利于分离提取。

四、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尽管我们在实验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但本实验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我们无法得到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

其次,我们只使用了柑橘果实进行实验,而没有涉及其他水果,这可能会导致提取效果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方向:1. 调整温度和时间的参数,寻找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

2. 进一步研究不同水果中果胶的含量和特性,以比较果胶提取效果。

3. 尝试其他溶剂和提取方法,以寻找更优的果胶提取方案。

五、实验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果胶作为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果胶的提取过程和影响因素,为果胶在食品工业、制药业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果胶不仅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黏度和稳定性,还可以用于制药领域的胶囊包衣、口服片涂膜和药物输送系统等。

果胶制备实验报告

果胶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果胶的制备二、实验目的1. 了解果胶的提取原理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果胶提取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如过滤、浓缩等。

3. 分析影响果胶提取效果的因素,如原料选择、提取条件等。

三、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尤其是柑橘、苹果、草莓等水果的果皮和果肉中。

果胶具有优良的凝胶性、稳定性和乳化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酸提取法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柑橘皮、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铵、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研钵、布氏漏斗、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烧杯、滤纸等。

五、实验步骤1. 原料预处理将新鲜柑橘皮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用研钵研磨成浆状。

2. 酸提取将研磨好的柑橘皮浆状物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搅拌均匀,使pH值调至2.0左右。

将混合液在室温下浸泡4小时,期间需搅拌2-3次。

3. 过滤将浸泡好的混合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4. 盐析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搅拌使其充分溶解,静置24小时,待果胶沉淀。

5. 洗涤将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后静置,使水分自然滴干。

6. 浓缩将洗涤后的果胶沉淀物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使果胶溶解。

将混合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原体积的1/10。

7. 结晶将浓缩后的混合液转移到烧杯中,置于冰箱中结晶,待果胶结晶后取出。

8. 烘干将结晶的果胶用滤纸过滤,去除滤液,将滤饼在60℃下烘干至恒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从柑橘皮中提取出果胶,经过酸提取、盐析、洗涤、浓缩、结晶、烘干等步骤,得到果胶粉末。

2. 结果分析(1)原料选择:柑橘皮是提取果胶的主要原料,选择新鲜、无病害的柑橘皮可以提高果胶的提取率。

(2)提取条件:酸提取法是提取果胶常用的方法,酸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果胶提取率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pH值调至2.0左右,提取时间为4小时,效果较好。

果胶制备的实验报告(3篇)

果胶制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果胶的提取与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胶的提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2. 了解果胶的化学性质和用途;3. 掌握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海藻等植物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稳定性和乳化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通过酸解、沉淀、洗涤、干燥等步骤,制备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苹果、柠檬、橙子等水果- 95%乙醇、95%乙酸、氢氧化钠等试剂- 无水乙醇、丙酮等溶剂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烧瓶、漏斗、玻璃棒等玻璃仪器- 烘箱、搅拌器、真空泵等设备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称取新鲜水果500g,用组织捣碎机捣碎;(2)将捣碎的水果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醇,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置于室温下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4)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5)将滤液倒入烧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5-9.0;(6)将烧瓶置于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80-90℃,搅拌1小时;(7)将烧瓶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4.5-5.0;(8)将混合液倒入烧杯中,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9)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0)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丙酮,搅拌使其充分沉淀;(11)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2)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2. 果胶制备:(1)将干燥的果胶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果胶溶液;(2)将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3)将烧杯置于水浴中加热,使果胶溶液充分溶解;(4)将溶解后的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3.5-4.0;(5)将烧杯取出,冷却至室温,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6)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7)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提取果胶的实验报告

提取果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胶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果胶在不同植物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3. 通过实验,掌握果胶的提取、纯化及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具有优良的增稠、稳定、悬浮和成膜等特性。

果胶提取的原理是利用果胶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从植物细胞壁中释放出来,再通过沉淀、离心等步骤将其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柑橘皮、苹果皮、梨皮等富含果胶的植物材料。

2. 仪器:电子天平、研钵、滤纸、烧杯、电炉、离心机、pH计、滴定管、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材料预处理:将植物材料洗净,去皮,切碎,用研钵研磨成粉末。

2. 提取:a. 将研磨好的粉末与一定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

b. 调节pH值至2.0-2.5,使果胶充分溶解。

c. 加热至80-90℃,保温30分钟,使果胶充分提取。

d. 冷却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 沉淀:a. 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95%乙醇,搅拌均匀。

b. 静置,使果胶沉淀。

c. 用滤纸过滤,收集沉淀物。

4. 干燥:将沉淀物在6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果胶粗品。

5. 鉴定:a. 取少量果胶粗品,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b. 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判断果胶的存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从柑橘皮、苹果皮、梨皮等植物材料中成功提取出果胶。

2. 实验结果表明,果胶在不同植物材料中的含量存在差异,柑橘皮中果胶含量较高。

3. 通过沉淀、干燥等步骤,将提取的果胶纯化,得到果胶粗品。

4. 鉴定结果表明,提取的果胶中含有果胶成分。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从柑橘皮、苹果皮、梨皮等植物材料中提取出果胶。

2. 提取的果胶具有优良的增稠、稳定、悬浮和成膜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3. 实验结果为果胶的提取、纯化及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pH值、提取时间、沉淀剂种类等因素对果胶提取率有较大影响。

果胶提取实验报告

果胶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胶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2. 掌握果胶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3. 优化果胶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

4. 分析影响果胶提取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尤其是柑橘类水果的果皮、果肉和果核中。

果胶具有优良的增稠、稳定、凝胶和粘合性能,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利用果胶在酸性条件下溶解的特性,通过调节提取液的pH值、提取时间和温度等条件,提高果胶的提取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柑橘皮(新鲜或干燥)2. 盐酸3. 乙醇4. 水浴锅5. pH计6. 电子天平7. 烧杯8. 玻璃棒9. 过滤器10. 蒸发皿仪器:1. 磁力搅拌器2. 恒温水浴锅3. 分光光度计4. 真空干燥箱四、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将柑橘皮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称取一定量备用。

2. 提取:将样品与盐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烧杯中,调节pH值为2.0,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提取一定时间。

3. 分离:提取完成后,将混合液过滤,得到滤液。

4. 醇沉:将滤液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搅拌,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5. 干燥:将沉淀物用布氏漏斗抽滤,再用真空干燥箱干燥至恒重。

6. 称重:称取干燥后的果胶样品,计算提取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率:本实验中,果胶提取率随提取时间延长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时间后,提取率变化不大。

这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果胶的提取效果较好,超过一定时间后,提取效果趋于稳定。

2. pH值:当pH值为2.0时,果胶的提取率最高。

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提取率。

3. 提取时间:本实验中,提取时间为2小时时,果胶提取率最高。

4. 温度:提取温度对果胶提取率有显著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果胶分解,降低提取率;温度过低则提取效率降低。

5. 醇沉:在果胶提取过程中,醇沉是提高提取率的关键步骤。

通过醇沉,可以将果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果胶样品。

天然果胶提取实验报告

天然果胶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胶的提取原理及方法。

2. 掌握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操作步骤。

3. 分析提取果胶的影响因素,优化提取工艺。

4. 评估提取果胶的品质及纯度。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物质,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植物的细胞壁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稳定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柑橘皮为原料,通过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柑橘皮、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碘液等。

2. 实验仪器:烧杯、漏斗、滤纸、电炉、温度计、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原料预处理:将新鲜柑橘皮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备用。

2. 酸浸提:将预处理后的柑橘皮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搅拌均匀,加热煮沸,保温一定时间,过滤,得到滤液。

3. 碱沉淀:将滤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加入硫酸铜溶液,搅拌均匀,静置一定时间,过滤,得到果胶沉淀。

4. 洗涤: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果胶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

5. 干燥:将洗涤后的果胶沉淀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干燥果胶。

6. 果胶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干燥果胶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酸浸提温度80℃,酸浸提时间60分钟,固液比1:20。

2. 果胶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提取果胶的含量为5.6%。

3. 果胶纯度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提取果胶的纯度为90%。

六、实验结论1. 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是可行的,提取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2. 通过优化提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果胶的提取率和纯度。

3. 提取的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稳定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酸浸提法提取果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提取效率相对较低。

2. 为了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可以尝试采用酶解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方法。

果胶提取实验报告

果胶提取实验报告

果胶提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从水果中提取果胶的方法,并对提取的果胶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多糖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中。

其主要成分是半乳糖醛酸聚合物,具有胶凝、增稠等特性。

利用酸水解的方法可以使果胶从植物组织中释放出来,然后通过沉淀、过滤、干燥等步骤获得果胶成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新鲜水果(如柑橘、苹果等)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活性炭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真空抽滤机干燥箱玻璃棒烧杯容量瓶四、实验步骤1、原料预处理选取新鲜、无腐烂的水果,洗净、去皮、去核,将果肉切成小块备用。

2、酸水解称取一定量的水果小块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再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使料液比达到 1:X(X 根据具体实验条件确定)。

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搅拌进行酸水解,反应时间为 Y 小时(Y 根据具体实验条件确定)。

3、过滤水解完成后,用真空抽滤机对料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4、脱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均匀,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进行脱色处理。

5、沉淀向脱色后的滤液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至 Z(Z 根据具体实验条件确定),使果胶沉淀。

6、过滤与洗涤再次用真空抽滤机对沉淀进行过滤,收集果胶沉淀。

用蒸馏水对沉淀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杂质。

7、干燥将洗涤后的果胶沉淀放入干燥箱中,在一定温度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果胶成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产率计算根据提取得到的果胶成品质量和原料质量,计算果胶的产率。

果胶产率(%)=(提取得到的果胶质量/原料质量)× 1002、质量评估外观:观察提取得到的果胶成品的颜色、状态等外观特征。

纯度: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如滴定法等)测定果胶的纯度。

3、结果分析比较不同水果原料对果胶产率和质量的影响。

分析酸水解条件(如盐酸浓度、温度、时间等)对果胶提取效果的影响。

探讨脱色处理和沉淀条件对果胶质量的改善作用。

果胶的分离提取实验报告

果胶的分离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果胶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果胶的分离纯化技术。

3. 了解果胶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尤其以柑橘类水果含量最为丰富。

果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能、乳化性能和稳定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通过调节溶液pH值,使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随后,利用乙醇沉淀法对果胶进行纯化,最终得到果胶粉末。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柑橘皮、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天平、烧杯、漏斗、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滤瓶、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 称取柑橘皮50g,用蒸馏水清洗,去除杂质。

2. 将清洗干净的柑橘皮放入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10min。

4. 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5. 用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2,搅拌30min。

6. 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为4,搅拌30min。

7. 将混合液过滤,收集滤液。

2. 果胶纯化1. 向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搅拌,静置过夜。

2. 用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沉淀物。

3. 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去除杂质。

4. 将洗涤后的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至恒重。

3. 果胶含量测定1. 称取一定量的果胶粉末,用蒸馏水溶解。

2.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520nm处的吸光度值。

3.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果胶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本实验中,果胶提取率为15.2%,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2. 果胶纯度通过乙醇沉淀法纯化后,果胶纯度达到90%以上,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提高果胶纯度。

3. 果胶含量本实验中,果胶含量为15.2%,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实验室和小规模生产。

2. 乙醇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果胶纯化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提高果胶纯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皮中果胶提取技术的试验分析
【摘要】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控制、提取率较高等特点,用盐酸浸提、乙醇沉淀法进行了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试验。

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其适合的工艺条件是:液料质量比为20;浸提液pH值为2;浸提温度为90℃。

关键词:桔皮果胶提取工艺工艺参
引言: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属于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的细胞壁中。

通常人们所说的果胶系指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的总称,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介于20 000-400 000之间。

其基本结构是D一吡喃半乳糖醛酸,以1,4甙链连接成的长链,其中部分半乳糖醛酸被甲醇酯化 [1]。

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随着功能性多糖的开发研究,果胶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必定会越来越广泛[2-4]。

我国是柑桔的主要产地,柑桔皮中果胶含量可达10% ~30%。

从桔皮中提取果胶不仅有极大的工业价值,而且对综合开发、利用柑桔资源,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4,6]。

果胶的提取一般有酸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微生物法和微波加热处理法等方法[5-9],由于酸提取法具有快速、简便且提取率高的优点,国内外大多采用此法。

果胶分离沉淀主要有乙醇沉淀法和盐析法。

国内主要采用乙醇沉淀法,而国外多用盐析法或不经沉淀直接喷雾干燥。

针对我国情况而言,对乙醇沉淀法已有大量研究,而本实验也是在总结
别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对比以及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桔皮采用成熟新鲜、无病虫果害的晚熟蜜桔,人工取皮,在40℃下干燥,粉碎至1~3 mm,待用。

盐酸、乙醇、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冰醋酸和甲基红,均为化学纯。

1.2 果胶提取方法
果胶提取工艺为:原料→洗涤→失活→干燥→粉碎→酸提取→过滤→浓缩→冷却→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干燥→称量→粉碎→果胶。

剔除腐烂变质、发黑的桔皮,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烧杯中,加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捞出桔皮,将桔皮在40 ℃下干燥,切碎。

将20 g原料加入用HC1预先配制的、具有一定pH值和温度的酸溶液中,维持所需的温度达到一定的提取时间,并不断搅拌。

趁热用布氏漏斗过滤得果胶提取液。

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在60-70 ℃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为止。

果胶浸提液冷却至常温后加入1倍体积的95 乙醇,搅拌、静置2 h,使果胶沉淀析出。

用布氏漏斗过滤得粗果胶。

在60-70 ℃干燥,粉碎即得果胶粉。

随后进行提取物中果胶含量的测定和提取率的计算。

1.3 试验方法
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不同液料质量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浸
提液pH值3、温度80℃、浸提时间45 min);不同浸提液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浸提液温度80℃、液料质量比10、浸提时间45 min);不
同浸提液温度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液料质量比10、浸提液pH值3、浸提时间45 min)。

1.4果胶提取率
果胶提取率表示为
D P=B/E*100%
式中B一提取的果胶量,E——原料量(g)。

1.5 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电热干燥箱、可用精密pH试纸、电子天平、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布、表面皿、烧杯、小刀、真空泵。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料质量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液料质量比对提取率影响如图1所示。

液料质量比太小,则难以保证原料中的果胶质全部转移到液相中,物料粘度大、过滤困难、残留增多造成提取不完全、提取率低;液料质量比太大,提取出来的果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太低,过滤容易,但是浓缩所需的时间长、沉淀剂乙醇的消耗量大,沉淀效果不理想。

因此,提取果胶所用酸液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已水解的可溶性果胶能否全部转移至液相,同时也影响提取液过滤速度,以及蒸发浓缩时的能耗。

图1 液料比与果胶提取率的关系曲线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ution/material ratio and
extract rate of pection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提取的液料质量比大于20时,果胶提取率随液料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提取的液料质量比小于20时,果胶提取率随液料质量比的减少而减小;当提取的液料质量在20时,提取效果较好。

2.2 提取液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液pH值对提取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提取液pH值小,则酸度太强,果胶在提取过程中水解过度,致使果胶脱去酯基和裂解而使提取率下降,同时使产品色泽变深而不合要求;而pH值大时,果胶提取率有降低趋势。

图2 提取液pH 值和果胶提取率的关系曲线
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of extract solution
and extract rate of pection 从图2中可以看出,提取液pH 值为2时,果胶的提取率较高;当pH 值大于2时,随着pH 值的增大,果胶提取率降低;当pH 值大于4时,随着pH 值的增大,果胶提取率缓慢上升最后趋于水平,得出结论一定范围内
pH 对提取不利。

2.3 提取沮度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温度对提取率影响如图3所示。

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果胶质的水化溶出,有利于提取效率的提高。

图3 提取温度和果胶提取率的关系曲线
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extract rate of pectin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90℃左右时,提取率最高;整个过程,随
着温度的升高,提取率逐步提高。

3 讨论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每组的果胶绝对数值都很少,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操作是切碎后煮的,那么煮的时候使其中的果胶流失严重,虽然不会影响到对整个趋势的研究,但因为绝对数量的减少,使趋势对操作误差十分敏感,从而使规律出现偏差。

在用乙醇沉淀时,要求快速冷却,这个条件做的程度不够,且每组也有差异。

还有就是因为沉淀出来的果胶是絮状物,在过滤的时候,第一是过滤效果不好,其次是一部分果胶被滤到了滤液中使提取率偏低。

由于柑桔产地不同、品种好不同、成熟度不同,其果皮的果胶含量也会不尽相同,因此,用酸提取果胶所采用的条件也稍有差异。

生产过程采用以干质原料提取果胶会更为实际,且将干燥后的桔皮切碎,可增大接触面积、缩短提取时间、提取较完全,从而增加产量。

水中的钙、镁离子对原果胶有一定的封闭作用,使其难于转化成水溶性果胶,所以水的软化处理对果胶的提取十分重要引。

桔皮中本身所含
的钙、镁离子及其它杂质,也会影响果胶的溶解和纯度[10-11],用醇沉淀果胶时必须快速冷却滤液,这样可减少果胶脱脂而使其受破坏,又可以减少沉淀剂的用量。

应尽量缩短加酸提取到乙醇沉淀之间的时间,因为酸对果胶分子的酯键具有破坏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破坏性增大,结果会使果胶分子量逐渐变小,导致果胶的胶凝度下降,质量变差。

根据果胶用途,决定是否脱色。

如用果胶制取有色产品,
则需保留原来的桔黄色;若要脱色,可用活性炭、活性白土、膨胀珍珠岩等作为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11]。

4 结论
通过盐酸浸提法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当浸提的pH值为2,温度为90℃左右,液料质量比为20时,果胶提取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田三德,任红涛.果胶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及发展前景.食品科技,2003(1):53-55
2 王金英,马中国,宗灿华.果胶的提取与应用.中国林副特产,2000,53(2):17~18
3 尹湘廷,李玉环,陈恭正.以桔皮为原料提取果胶的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7(3):295~296
4 李于善,张争光,李啸等.果胶的提取研究.三峡大学学报,2002,24(6):571~573
5 黄希俊.桔皮的综合利用.应用科技,1998,25(9):9
6 马福波.从桔皮中提取柑桔黄、桔油、果胶的技术研究.贵州化工,1996,21(3):40~43
7 张鸿发,励建荣,周勤等.从柑桔皮中连续提取色素、果胶的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00,21(1I):37~38
8 田旭东,贾怀锋.由柑桔皮生产果胶.化学教育,2000,21(12):28
9 侯春友,刘钟栋,陈肇锬.微波条件下提取果胶的研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9,20(2):8~12
10 叶忠,项有剑,钱伦波.从桔皮中提取果胶条件的探讨.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3).67~68
11 肖红,吴永娴,曾凡坤.橙皮果胶制备中提取和除杂的研究.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1);33~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