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有什么症状?这些表现最为明显

急性胰腺炎有什么症状?这些表现最为明显
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腹部有剧烈的疼痛,伴随恶心呕吐的症状,全身发热,出现黄疸等全身心的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患者有可能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1、腹痛。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有哪些?最主要的症状(约95%的病人)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
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头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尾炎为主,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
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可减轻。
有时单用吗啡无效,若合并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则有右上腹痛,胆绞痛。
★2、恶心呕吐。
2/3的病人有此症状,发作频繁,早期为反射性,内容为食物、胆汁。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有哪些?晚期是由于麻痹性肠梗阻引起,呕吐物为粪样。
如呕吐蛔虫者,多为并发胆道蛔虫病的胰腺炎。
酒精性胰腺炎者的呕吐常于腹痛时出现,胆源性胰腺炎者的呕吐常在腹痛发生之后。
★3、全身症状
可有发热,黄疸等。
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
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仅有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高热,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如胰腺脓肿等。
黄疸的发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
这两种原因引起的黄疸需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加以鉴别。
有极少数患者发病非常急骤,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即发生休克或死亡,称为猝死型或暴发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PPT课件(图文版)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营养支 持。
处理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腹腔出血可行血管 造影及栓塞治疗,消化道瘘可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同时,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06
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绪反应及心理需求。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提供 疼痛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回顾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通过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揭示了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分子机制和 细胞信号通路,为疾病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结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未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或检 查不充分,导致漏诊或误诊。
对疾病认识不足
部分医生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不足,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导致病情加重。
05
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与措施
非手术治疗方法
禁食、胃肠减压
减少胰腺分泌,降低胰管内压 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静脉输液
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 解质和酸碱平衡。
药物治疗
无明显地域差异,四季均 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多 见。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为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严 重者可出现休克、黄疸、肠麻痹 、腹膜刺激征等。
分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 水肿型)和重型(出血坏死型) 两种。轻型预后良好,重型病情 凶险,病死率高。
02
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检查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2)上腹压痛: 反跳痛
39
3)上腹肿块:压痛性 胰腺肿大 粘连性
囊肿性
4)手足搐搦
少数起病急:症状→休克,似心源性/失血性
猝死 暴发性胰腺炎
40
五、预后
水肿型:3~5天好转 →1W左右症状完全消失 出血坏死型: 2~3W恢复,易成慢性 少数起病急:症状→休克,似心源性/失血性
猝死 暴发性胰腺炎
35
四、临床表现:
发病率:占尸检1%,占住院27% 年龄:20-60 男30-50 女较男轻 性别:男:女 < 1 相近或女多 1、症状: 1)腹痛 轻重不一 性质:钝 、剧、绞、刀割 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餐后1~2小时或脂肪餐后逐渐加重 部位:剑下,左右季肋,向腰背部扩散 特殊体位:仰卧加重;屈曲位稍缓。
急性坏死型:局限或弥漫实质坏死
胰表面、大网膜、后腹膜、肠系膜 →黄白色坏死灶 重症在坏死灶加出血 胰黑褐色、粥状、崩毁坏死
32
胰腺黑褐色崩毁坏死
33
重症在坏死灶加出血
34
继发感染时: 化脓 脓肿 镜下:腺泡细胞凝固坏死,消失 实质出血,小叶间水肿,淋巴管炎, 血管炎,血栓 炎细胞浸润 临床:危重 并发症多 常导致死亡
45
X线:肠麻痹时 → 液面
EKG: 胰腺T波:低平或倒
ST:↓与休克,电解质紊乱有关, 病好立好。
46
影像学在诊断及分级中的作用
增强CT是目前诊断AP最佳影像检查 -A级:正常,计0分; -B级:胰腺肿大,少量胰周积液,计1分; -C级:除B级变化外,胰腺周围软组织轻度改 变,计2分; -D级:除C级变化外,胰腺周围软组织明显改 变,胰周积液不超过一个部位,计3分; -E级:胰周多部位积液或积脓,计4分。
急性胰腺炎名词解释

急性胰腺炎名词解释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急性炎症。
胰腺是人体内一种位于胃后方的消化腺,主要负责产生和释放消化酶,以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组织的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及其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胰腺炎通常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类型,其中急性胰腺炎是由于突发性的胰腺损伤导致的,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明显。
以下是一些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名词解释:1. 胰腺:位于腹腔内,负责产生和分泌各种消化酶,帮助身体消化食物。
2. 炎症:身体对于组织损伤或刺激的反应,通常包括红肿、疼痛和局部功能障碍等。
3. 胰腺炎: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4. 消化酶:胰腺分泌的一类蛋白质,主要负责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帮助身体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
5. 胰腺钵状复合物:胰腺分泌消化酶的一种结构形式,由消化酶和其它蛋白质组成,保护消化酶免受胰腺本身的消化。
6. 胆道结石:存在于胆囊或胆管中的固体物质,可能阻塞胆管并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7. 胰腺酶:胰腺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8. 急性坏疽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一种严重形式,常伴有组织坏死,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治疗。
9. 名义性弥漫脂肪变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形态学上呈现为胰腺组织严重的脂肪沉积和变性。
10. 胰炎三联症:急性胰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剧烈上腹痛、恶心和呕吐。
11. 胰管:位于胰腺内的一系列管道,负责将胰液输送到小肠中以帮助消化。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胰腺炎的程度和是否合并其它并发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认识和理解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名词定义是至关重要的。
急性胰腺炎PPT

05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
生活习惯的调整
1 2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
适度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急性胰腺 炎。
3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量可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风 险。
饮食调整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和矿物质。
控制脂肪摄入
高血脂、药物、创伤、感染等 也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分类
轻症急性胰腺炎
占80%-90%,症状较轻,病程短 ,恢复快,并发症少。
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情严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 胰腺坏死等并发症,恢复慢,病 死率高。
02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早期症状
上腹部疼痛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症状之一是 突发的上腹部疼痛,通常呈持
休克
严重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 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 四肢厥冷、意识模糊等症 状。
多器官功能衰竭
晚期急性胰腺炎可能引发 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肾功 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 。
并发症
感染
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腹腔 内感染,如胰腺脓肿或腹 膜炎等。
肠道瘘
炎症可能影响肠道,导致 肠道瘘,表现为肠道与外 界相通。
血栓形成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疼 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尿淀粉酶 升高。
病因
01
02
03
04
胆道疾病
约3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道 疾病引起,如胆结石、胆道感
染等。
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急性胰腺 炎,尤其在欧美国家,酒精性
胰腺炎较为常见。
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蛔虫或肿瘤等阻塞 胰管,可引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ppt课件

其他并发症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呼吸窘迫 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
04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控制胆道疾病
控制高血脂症
预防和治疗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等胆道 疾病,避免胆道梗阻和感染。
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将血脂控制在 正常范围内,预防高血脂症引起的急性胰 腺炎。
避免暴饮暴食
戒酒戒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短时间内大量 进食,特别是高脂、高蛋白食物。
针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者们正在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期能够更 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和改良预后。
同时,对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和早期诊断也在不断探索中,以期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 的产生和发展。
治疗展望
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深入了 解,未来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 来可能会有更加先进的治疗手段和方 法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如细 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包括感染、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等,其中重 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产生率较高。
体征
急性胰腺炎的体征包括腹部压痛、反 跳痛和腹肌紧张等,严重时可出现低 血压、呼吸困难和神志不清等表现。
02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分泌的淀 粉酶会迅速升高,是诊断急性
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脂肪酶检测
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时也会升 高,但其升高时间较晚,对早 期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锐度较 低。
血糖检测
急性胰腺炎时,血糖水平可能 会升高,但这一指标特异性不 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判断。
血钙检测
约2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 现低血钙,可能与胰腺组织损
08 急性胰腺炎

① 60%AP有胆石症 ② 所谓原因不明AP,91%有一过性小结石 嵌顿
胆结石
胆结石是急性胰腺炎占首位的病因(30%~60%)。
微结石病(隐性胆结石)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在以 前认为是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中50%~73%为微结石所 致。在某些微结石病人,即使胆囊切除后胰腺炎仍可反复 发作。
诊断微结石的方法:推荐胆汁显微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
六、感染
病毒、细菌等,亚临床表现, 自限性。 HIV与急性胰腺炎 14%的HIV感染病人在1年之内发生 急性胰腺炎。
七、药物
促进胰液分泌、粘稠度增加;直接损伤
糖皮质激素
硫唑嘌呤
噻嗪类利尿剂 四环素 口服避孕药等
八、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高钙血症(甲旁亢)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的8%~19%会发生 急性胰腺炎。
9、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具有下列2项表现即可诊断 SIRS
体温>38 ℃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频率>20次/分 PaCO 2<32.33mmHg WBC>12×109/L 或<4×109/L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
增多、核左移 90%以上↑
二、淀粉酶测定
1、诊断标准 血淀粉酶>正常值上限3倍 尿淀粉酶>1000索氏单位/dl 胰性胸腹水明显高于血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2, 17(suppl):S15-S39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学
表1 急性胰腺炎的各种病因
常见病因: 胆石(包括微结石症) 酗酒 高脂血症 特发性 高钙血症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药物和毒素 ERCP术后 创伤 手术后
内科学急性胰腺炎

释放细胞因子
IL-1、IL-6、IL-8、 TNF-α、PAF
补体 激活
凝血-纤溶系统
分解细胞外 基质
中性粒细胞弹力酶 溶酶体水解酶 氧代谢产物 胰腺坏死炎症
胰 酶受 激活释出
内皮 细胞 损伤 微循环障碍 缺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管屏障功能 失常
肠道菌群移位与二次打击学说
肠管屏障功能失调 肠菌移位
感染、内毒素释出 再激活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SIRS引起多脏器损伤靶器官之一
1. 胆道疾病 2. 酒精 3. 胰管阻塞 4. 降部病变 5. 手术与创伤 6. 代谢障碍 7. 药物 8. 感染及SIRS
9.其它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 疮,干燥综合征)
遗传性胰腺炎
特发性
70%由微结石引起, 直径<4mm的胆石,影像学检查 无法发现结石(B超、CT、MRCP测不出)
良 血钙<1.75mmol/L:预后不良 PCT:≥2ng/ml
急性胰腺炎 影像学检查
超声:
发病初期24~48h查(初筛) 优点:
1、初步判断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 急性胰腺炎:胰腺肿大,胰内、胰周回声异常
2、判断有无胆道疾病 3、后期:对脓肿、假性囊肿诊断有意义 4、费用低 ,检查无风险。 缺点:胃肠道积气会影响观察
肠麻痹、腹膜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胰腺出血坏死
呼吸困难
少尿、无尿 黄疸加深 上消化道出血 意识障碍,精神失常 体温持续上升或不降 猝死
肺间质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胸 水、严重肠麻痹及腹膜炎
休克、肾功能不全 胆总管下端梗阻、肝损伤 应激性溃疡 胰性脑病(疾病早期) 严重炎症反应及感染 严重心律失常
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 在1-2周内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复苏要达到的指标:a.中心静脉压8--12cmH2o, b.平均动脉压大于等于65mmHg,c.尿量大于等于 0.5ml/(kg*h),d.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大于等 于70%,e.补充胶体液占总入量的1/3--1/2。 若液体复苏后CVP达8--12cmH2o,而中心静脉或混 合静脉氧饱和度仍未达到70%,需要输注红细胞,或 使用多巴酚丁胺,以达到复苏目标。 机械通气或者腹高压可导致患者胸腔内压增高,使 CVP增高,因此对于机械通气和腹高压患者, CVP12--15cmH2o作为复苏目标。
急性胰腺炎
重症医学科 张飞鹏
胰腺的解剖
胰管起自胰尾,横贯胰腺全长,到达胰头右缘后通常与胆总 管汇合形成壶腹部,经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以引流胰腺 的大部分胰液
胰腺的生理病理
胰腺同时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腺体功能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后对本器官 自身及其周围脏器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炎症 性疾病。这就是“自我消化”作用 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仍然不清楚 两种学说: 腺泡细胞损伤学说 导管阻塞--胆汁返流学说
四、临床表现
分型: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又称水肿型,多见,预后好;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又称出血坏死型,少见很危险;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后者主要为在SAP早期 (发病72小时内)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经积极的液体 复苏和供氧等措施,仍出现进行性的器官功能障碍, 早期发生低氧血症、腹腔室隔综合征、高APACHEⅡ 评分(急性生理评分2)等,病死率达30%--60%,属 特重型胰腺炎,临床需高度警惕。
4.X线检查
腹部可见局限或广泛性肠麻痹(无张力性小肠 扩张充气、左侧横结肠扩大积气)。小网膜囊 内积液积气。胰腺周围有钙化影。还可见膈肌 抬高,胸腔积液,偶有盘状肺不张,出现 ARDS时肺野呈“毛玻璃状”。
5.B超与CT
均能显示胰腺肿大轮廓,渗液的多少与分布, 对假性胰腺囊肿、脓肿也可被显示。 CT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水肿型 腹痛(最早、最常见) 腹胀、恶心、呕吐 发热 腹膜刺激征 水、电解质紊乱 休克(最严重) 轻 轻 低热 / / /
坏死型 严重 严重 高热 有 有 有
青紫色淤斑(腰、脐周)
低钙抽搐 (预后不佳)
/
/
有
有
1.症状
(1)腹痛:为本病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多为突发性 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其范围常与 病变的范围有关,腹痛以剑突下区为最多,腹痛的性 质和强度大多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但是老年体 弱者腹痛可不突出,少数患者无腹痛或仅有胰区压痛, 称为无痛性急性胰腺炎。 腹痛原因主要是胰腺水肿引起的胰腺肿胀,被摸受到 牵扯,胰周炎性渗出物或腹膜后出血浸及腹腔神经丛, 炎性渗出物流注至游离腹腔引起腹膜炎,以及胰管梗 阻或痉挛等。
高血脂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12%~38%的急性胰腺炎有血脂异常升高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1990;19:783
一、基本概念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青 壮年,女性高于男性(约2:1),主要病因为胰管阻 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 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 急性重症胰腺炎占2.4%--12%,其病死率很高,达到 30%--50%。亚特兰大国际胰腺病会议:急性胰腺炎合并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当本病具有上述典型病史、症状与体征时,结 合血尿淀粉酶测定(大于256温氏单位)及影 像(X线、B超及CT)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反之,当无典型临床表现时,需做好鉴别诊断。
六、治疗
背景
近30年的摸索和实践→走出绝境 诊断分级标准、治疗规范 治愈率85%左右 经验积累,所遇问题增多 研究深入,新领域的出现
当腹腔内高压伴发器官功能障碍时,即称为腹腔室隔综合 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腹腔内高压和ACS常作为独立的病因因素可导致生理功能
障碍,因而受到临床的关注和重视。
诊断:腹内压大于25mmHg,少尿和(或)气道峰压增高
治疗—减压治疗 穿刺引流、手术减压、血液超滤、促肠蠕动
胰腺炎发病机制
共同通道梗阻逆流机制:
这是最早被提出来的理论。约有78%的正常人群,胰管与胆总 管在进入十二指肠降段之前,先形成一共同通道。因而,在有 小胆石阻塞共同通道远端时,胆汁可反流入胰管
乙醇中毒因素 十二指肠液返流 高脂血症因素
乙醇中毒因素 乙醇刺激胰液分泌,增加胰液流量,升高胰管内压; 并使胰液成分发生改变,酶的含量增加,水和碳酸氢 盐的比例降低,胰液中蛋白含量的增加,容易形成栓 子堵塞小胰管 大量饮酒刺激胰腺分泌,使胰管内压力增高,同时又 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和胰管梗阻,结果导致细小胰 管破裂,胰液进入到胰腺组织间隙,胰蛋白酶原被胶 原酶激活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激活磷脂酶A、弹 力蛋白酶、糜蛋白酶以及胰血管舒张素等,造成一系 列的酶性损害及胰腺自我消化 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对腺泡细 胞有毒性作用,又是生成氧自由基的底物
SAP病理分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坏死 型胰腺炎。水肿型胰腺外观肿大、变硬、少量 周围组织坏死;显微镜下,间质充血、水肿、 炎症细胞浸润,少量腺泡坏死。坏死型胰腺外 观弥漫性肿大、大网膜和胰腺上大小不等的皂 化斑;显微镜下,胰实质、脂肪坏死,水肿、 出血和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皂化斑是其特征 性表现,为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酸和血中钙结合成此斑,所以胰腺炎患者 血钙会下降。
(3)血清脂肪酶测定: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 可持续5--10天,因其下降迟,对较晚就诊者 测定其值有助于诊断。 (4)血清钙测定:正常值不低于2.12mmol/L, 在发病后2天开始下降,以第4--5天后最为显 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L以下,提示病情 严重,预后不良。 (5)血清正铁蛋白测定:在SAP中为阳性,水 肿型为阴性。
1. 急性反应期:自发病至两周左右,常有 休克,ARDS, 脑病等重要并发症 2. 全身感染期:2周至2个月左右,以全身 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后期)或双重 感染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胰腺已感染或出 现胰腺脓肿。 3. 残余感染期:时间为2-3个月以后,主 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存在后腹膜 或腹腔内残腔,常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 不愈,伴有消化道瘘。
(5)发热:多在38--39℃,一般3--5天后逐渐 下降。但重症者则可持续多日不降,提示胰腺 感染或者脓肿形成,并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 出现体温不升。 (6)手足抽搐:为血钙降低所致。血钙低于 1.98mmol/L,则提示病情变化严重,预后差。 (7)休克:多见于SAP,由于腹腔、腹膜后大 量渗液出血,肠麻痹肠腔内积液,呕吐致体液 丧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另外吸收大量蛋白 质分解产物,导致中毒性休克的发生。
各种原因使胆汁、肠激酶、组织液流到胰腺
胰蛋白酶原被激活
胰腺自身消化
三、病理生理
SAP早期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表现出超强的 SIRS,进而造成MODS。稍后期则由于急性 肠粘膜损害、肠道细菌移位等导致机体继发全 身感染及局部坏死组织感染,因而将临床病理 过程划分为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及残余感 染期。
(2)恶心呕吐:2/3患者有此症状,发作频繁, 早期为反射性,内容为实物、胆汁。晚期是由 于麻痹性肠梗阻引起,呕吐物为粪样。 (3)腹胀:在重型者中由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刺 激和腹膜后出血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致肠道积 气积液引起腹胀。 (4)黄疸:约20%患者于病后1--2天,出现不 同程度的黄疸。黄疸越重,提示病情越重,预 后不良。
SAP总的治疗原则是设法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全 身支持,预防及治疗各种并发症。应以积极、有效、 综合的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主要是用于处理一些并 发症。 1.针对病因的治疗 (1)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策略: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如果能够对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做出及时判断并及时 解除,则可阻断病情的进展,对已缓解的患者,做胆 囊切除,则可预防复发。 (2)高脂血症胰腺炎治疗策略:应用降脂药物和或血 液净化尽快降低血脂,控制病情的发展。
器官功能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 Bradly EL. Arch Sung
1993
目前一致认为发病后早期处理是减轻胰腺坏死的缓解 器官功能不全的重要步骤和关键时间,对改善其预后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发病原因和诱因
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 巴循环障碍导致胰腺消化酶对其“自我消化”。 其中胆石症和胆道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病因。 由于胆胰共同通道梗阻,胆汁排出不畅,反流 至胰管内,胰管内压升高,致胰腺腺泡破裂, 胆汁胰液及被激活的胰酶渗入胰实质中,具有 高度活性的胰蛋白酶进行“自我消化”,发生 胰腺炎。
2.体征
(1)轻症患者:仅有腹痛,压痛。 (2)重症患者:急性痛苦面容、上腹压痛明显、 腹膜刺激征、皮肤瘀斑。部分患者出现蓝紫色 瘀斑(Cullen症)或两侧腰出现棕黄色瘀斑 (Grey Turner症)。其发生乃胰酶穿过腹膜、 肌层进入皮下引起脂肪坏死所致,是一晚期表 现。
3.实验室检查
(1)血细胞计数一般(10--20)*)×10^9/L ,如感染 严重则计数偏高,并出现明显核左移。 (2)血、尿淀粉酶测定: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正常 血清淀粉酶8--64温氏单位;尿淀粉酶4--32温氏单位。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一小时后即开始增高,8--12小时 标本具有诊断意义,至24小时达到高峰,当测定值大 于256温氏单位,对AP诊断才有意义。并持续24--72 小时,2--5天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 降缓慢。如淀粉酶降后复升,提示病情有反复,如 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