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区块链技术标准
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贸易与支付结算

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贸易与支付结算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账本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跨境贸易与支付结算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贸易与支付结算。
一、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1. 信息共享与验证: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交易信息的共享与验证,各方参与者可以通过节点共享数据,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性。
该特性可以解决跨境贸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信息的篡改和伪造,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2. 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化执行合同条款,减少人为错误和繁琐的操作。
在跨境贸易中,智能合约的使用可以提高合同执行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纠纷和争议的可能性,降低贸易成本。
3. 身份验证与信任建立: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等手段,对跨境贸易的参与者进行身份验证和信任建立。
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身份验证可以减少恶意参与者和欺诈行为的可能性,提高贸易的安全性。
4. 贸易物流追踪与溯源: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和追踪物流信息,包括货物的起始地、途经的中转站和最终目的地等。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贸易物流的实时监控和追踪,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结算中的应用1. 去中心化支付系统:传统的跨境支付结算方式需要借助中介机构,如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直接将资金从付款方转移到收款方,减少中介环节和降低支付成本。
2. 快速结算和清算: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实时结算和清算,无需等待中介机构的处理。
在跨境支付中,这意味着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支付和清算,提高支付的速度和效率。
3. 加密货币支付: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加密货币支付,如比特币和以太坊。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跨境支付的匿名性、安全性和便捷性。
加密货币支付也可以减少汇率波动和汇款成本,提高支付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挑战

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逐渐受到国际贸易领域的关注和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等特点,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解决方案。
然而,尽管区块链技术具备诸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挑战。
一、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1. 商品溯源与防伪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可追溯性,这对于国际贸易中商品溯源和防伪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商品信息与区块链上的不可篡改的记录结合,可以实现对商品生产流程、物流信息以及真伪验证的全程追踪和共享,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安全。
2. 供应链金融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高等问题。
而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和数字货币等功能为供应链金融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和信用记录,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可靠性。
3. 跨境支付与结算国际贸易涉及跨境支付与结算,传统的支付体系需要经历多个中介环节,费用高昂且时间较长。
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确保跨境交易的透明、高效和安全,减少中介环节和交易成本,提高支付和结算的速度。
4. 电子合同与知识产权保护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使得电子合同的执行更加可靠和高效。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电子合同的存储、管理和自动执行,降低合同纠纷风险。
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创作权的归属和知识产权的合法性。
二、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挑战1.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监管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其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障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起合适的法律框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整合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相对较新,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较差。
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其中,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正逐渐渗透进各个领域,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和追捧。
尤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问题,提升国际贸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一、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1.数字货币支付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可以实现快速、安全的跨境支付,极大程度地降低汇率风险。
同时,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结算,降低手续费和人工成本。
目前国际贸易中采用数字货币支付的案例已经不少,比如美国、欧洲等地的一些企业和供应链已经开始采用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进行支付。
2.智能合约管理智能合约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程序代码,可以实现自动化合约执行过程,保证了合约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在国际贸易中,智能合约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的交易、清算、结算和投诉处理等过程,提高交易的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智能合约可以基于各方面的条件和规则进行自定义,将来更可按需集成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服务,实现全流程保险、审批等业务。
3.溯源管理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商品的溯源管理,即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消费环节的全过程跟踪,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商品的溯源管理,比如美国的Walmart超市已经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对草莓的追溯管理。
4.金融数据管理金融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实现金融数据的管理和保护,包括交易记录、信用评级、资产证券化等方面。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可以实现银行之间的交易和信息共享,有利于金融体系的互联互通。
二、区块链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提高贸易效率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实时交易、自动化结算等功能,无需等待复杂的人工审核和清算过程,降低贸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和严谨性,能够有效减少欺诈、延迟支付、货物掉包等问题,提高贸易效率。
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安全、透明等特点,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国际贸易领域,区块链技术也能够为各方当事人带来诸多好处。
本文将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1. 改善供应链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多个参与方,信息的传递和验证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区块链技术,参与方可以实时共享信息,并且不可篡改的特性确保了信息的可信性。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自动化整个供应链流程,从而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
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追溯商品的来源和流向,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食品行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农产品、禽畜等的生产、存储和运输记录,从而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2. 优化跨境支付传统的国际贸易支付需要经过多个银行和中介机构,支付过程繁琐且费用较高。
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跨境支付,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和时间。
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可以在交易达成后自动执行支付,消除了中介和银行的参与,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可靠性。
3. 简化海关报关程序海关报关程序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但其繁琐的流程和文档要求常常导致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海关报关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验证。
参与方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直接完成报关手续,减少手工操作和人为错误,提高海关通关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建立信任机制在国际贸易中,各方之间的信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可以帮助建立信任机制。
参与方的交易记录和信用评级可以被保存在区块链上,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和验证这些信息。
这样,买方和卖方可以更加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并且保证交易的安全与可靠。
二、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1. 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信息共享和验证,从而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跨境贸易的高效

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跨境贸易的高效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跨境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跨境贸易模式在处理交易流程、信息共享、信任建立等方面存在诸多痛点,限制了贸易的效率和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极大地促进了跨境贸易的高效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点包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透明和智能合约等。
这些特性使得区块链在跨境贸易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首先,去中心化的架构打破了传统跨境贸易中依赖中心化机构进行信息处理和验证的模式。
在过去,跨境贸易中的各方,如买卖双方、银行、海关、物流等,需要通过中心化的机构来传递和验证信息,这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导致信息延误和错误。
而区块链技术使得各个参与方能够直接在链上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路径,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确保了交易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每一笔交易在区块链上都被记录为一个不可更改的区块,任何试图篡改交易记录的行为都会被立即发现。
这为跨境贸易中的各方提供了高度可信的交易数据,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和纠纷。
例如,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每一次的位置更新、状态变更都能被准确无误地记录在区块链上,买卖双方都可以实时获取最新的货物信息,无需担心信息被篡改或伪造。
再者,区块链的安全透明性能够有效解决跨境贸易中的信任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主体,各方之间的信任建立往往非常困难。
区块链技术通过公开透明的账本,让所有参与方都能查看和验证交易信息,从而消除了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
这种透明度有助于建立起一个基于信任的贸易环境,促进各方更积极地参与跨境贸易活动。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智能合约是一种自动执行的合约,其条款和条件被直接编写进区块链代码中。
在跨境贸易中,智能合约可以用于自动执行各种贸易流程,如付款、交货、质量检验等。
区块链技术标准

区块链技术标准
区块链技术标准是指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实现的标准。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
已经开始探讨和制定区块链技术标准,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 数据结构与算法标准:规定区块链数据结构、加密算法、哈希算法等技术标准。
2. 安全标准: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防篡改、保密性、可靠性等安全标准。
3. 智能合约标准:指导智能合约的设计、安全性、稳定性等标准。
4. 交互协议标准:指导跨链交易、跨链应用等多个区块链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
5. 交易标准:规定交易流程、交易确认、分析等标准。
6. 隐私保护标准:规定个人隐私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输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7. 操作与维护标准:规定区块链系统的操作、维护、备份、灾备等技术标准。
以上是目前已经被广泛关注并开始制定的区块链技术标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标准将会不断完善和更新。
区块链技术构建更安全高效的跨境贸易系统

区块链技术构建更安全高效的跨境贸易系统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跨境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然而,当前的跨境贸易系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流程复杂、数据篡改等,这些问题导致了贸易的低效和不安全。
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构建更安全高效的跨境贸易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一、区块链技术介绍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主要基于密码学、共识机制和分布式网络等技术。
其核心特点是不可篡改、可追溯、透明公开和分布式存储,为解决信任问题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二、跨境贸易存在的问题当前的跨境贸易系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流程复杂和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由于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信息的传递常常出现延迟、丢失或篡改的情况,导致交易各方在信息上存在不对称。
其次,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规章和标准,导致贸易流程繁琐复杂,缺乏统一标准。
最后,当前的跨境贸易系统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数据篡改等威胁,数据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区块链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1. 信息共享与溯源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溯源。
通过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各个贸易主体可以实时共享和验证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同时,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透明公开特性,可以实现对贸易过程的全程追溯,为后续的质量溯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2. 智能合约的执行智能合约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种自动化执行的合约,无需第三方的介入,通过代码的方式来确保贸易合约的执行。
在跨境贸易中,智能合约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参与,提高贸易的效率和可靠性,避免了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错误和纠纷。
3. 防止欺诈和篡改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共识机制,使得数据无法被单一方篡改,避免了贸易合同和交易数据的被篡改的风险。
同时,区块链的透明公开特性,也能够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四、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挑战尽管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与各国的法律、规章和标准进行兼容,需要制定一系列统一的国际标准。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跨境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跨境贸易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例如货物跟踪、数据交换、支付结算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跨境贸易的运作效率和安全性,也阻碍着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增长。
而区块链技术,则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也因此在近几年里迅速崛起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一、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数据库技术,它通过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信度和透明度。
在区块链中,所有的交易数据都被记录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上,每个节点都可以看到这个账本的完整历史记录,且任何人都无法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
这样,区块链就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交易体系,从而改变传统交易体系中需要中介机构和信任背书的模式。
二、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1. 货物跟踪在跨境贸易中,货物的跟踪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传统上,货物的跟踪需要依赖各种中介机构和手续,费用和时间成本都较高,并且信息的透明度也不够。
而区块链则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货物跟踪的自动化和可信化,从而大大减少跟踪成本和时间,并提高跟踪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智能合约,货物的运输状态可以被自动记录和更新,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实时查看货物的当前位置和状态,从而提高货物的安全性和信任度。
2. 数据交换在跨境贸易中,数据的交换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传统上,数据的交换需要依赖各种中介机构和手续,不仅费用和时间成本比较高,而且存在着安全和隐私泄露等风险,很难做到真正的数据共享和互通。
而区块链则可以通过去中心化、共享的特点来实现数据的安全和透明。
所有的数据都被记录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上,每个节点都可以实时查看和核对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减少了数据被篡改、丢失或泄漏的风险。
3. 支付结算在跨境贸易中,支付结算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关键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lockchain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ross-Border Trade目 录前 言引 言1.范围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1.术语和定义2.1.1.区块链 blockchain2.1.2.点对点技术 peer-to-peer (P2P)2.1.3.分布式账本 distributed ledger2.1.4.智能合约 smart contract 62.1.5.零知识证明 zero-knowledge proof2.1.6.系统可用性 system availability2.1.7.REST接口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2.2.缩略语3.区块链系统标准3.1.架构设计规范3.2.跨境贸易跨链技术规范3.3.区块链系统性能标准3.4.共识机制3.5.智能合约4.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安全要求4.1.数据传输标准4.2.数据存储标准4.3.数据隐私保护和授权标准4.4.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4.5.密码算法处理能力5.认证和身份管理6.区块链系统运营、监管与审计6.1.管理与运营6.2.监管6.3.审计参考文献1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5 5 6 6 7 7 8 8 8 8 9 11 11 12 12 13 13 14本标准是跨境贸易区块链系统建设技术标准,旨在指导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运用。
本标准由中国跨境贸易区块链联盟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跨境贸易区块链联盟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跨境贸易区块链联盟、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一帆、何万涛、贾牧、冯承勇、褚镇飞、章伟、方正向、王梦寒、杨扬、霍云、张鹏程、刘恩科、易卓欣等。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逐渐深入,尤其自2018年来,区块链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刻影响和变革了传统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但也给系统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各企业、机构、团体分别搭建自己的区块链系统,但缺少统一的区块链系统标准,各个区块链系统很难达成共识,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影响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在跨境贸易领域,亦缺少相应的区块链标准。
此次借助海关区块链应用项目的落地,特提出跨境贸易领域的区块链系统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区块链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
分布式存储、点对点通信、链式结构、共识机制、加密策略等技术特性,区块链系统在项目实施方式上与传统架构存在诸多差异,应重点关注、妥善应对。
区块链系统本质上仍是一种信息系统,应满足国家信息系统建设要求,本标准重点提出了体现区块链系统特性的差异化要求。
跨境贸易区块链技术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块链系统在实施跨境贸易业务上的技术架构要求,涵盖了系统的架构设计、跨链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运用、数据传输、存储、隐私保护与授权、身份认证、区块链系统监督与审计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跨境贸易领域的区块链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服务合作者等,细分角色可参考下图:图1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1.术语和定义2.1.1.区块链 blockchain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2.1.2.点对点技术 peer-to-peer (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
2.1.3.分布式账本 distributed ledger可以在多个站点、不同地理位置或者多个机构组成的网络里实现共同治理及分享的资产数据库。
2.1.4.智能合约 smart contract以数字形式定义的能够自动执行条款的合约。
2.1.5.零知识证明 zero-knowledge proof零知识证明是由S.Goldwasser、S. Micali及C.Rackoff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
它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
2.1.6.系统可用性 system availability指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服务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内(不包括计划内服务中断时间)处于可执行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一般按年允许计划外服务中断时间、可用程度至少达到“n个9”来衡量。
2.1.7.REST接口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即表述性状态传递,是Roy Fielding博士200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一种软件架构风格。
它是一种针对网络应用的设计和开发方式,可以降低开发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
2.2.缩略语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SOA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TLS传输层安全协议(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PS每秒事务处理量(Transaction per Second)3.区块链系统标准3.1.架构设计规范● 区块链系统应做到分层、模块化设计,从而易于维护,支持可扩展性; 参考下图:图2● 区块链系统要保证数据隐私安全;● 区块链系统应能识别加入网络的用户身份;● 区块链系统应支持监管与审计功能。
3.2.跨境贸易跨链技术规范在由不同国家、地区、机构建立的不同区块链系统中,需要能够做到资源互认、信息共享,这时候就需要信息有一定的标准,以及跨链技术支持,本章节强调了跨链的技术标准要求:● 跨链交互的报文标准借鉴ISO20022 规范与WCO 数据模型;● 跨境贸易报文推荐采用RESTFUL/JSON作为报文格式,通过HTTPS加密传输报文;● 跨境贸易报文字符集标准为UTF-8;● 跨境贸易接入方相互访问时,必须采用HTTPS双向认证;● 为了帮助跨境贸易接入双方进行错误跟踪,跨境贸易接入方必须在跨境贸易报文头提供基于Open Tracing标准实现的Open Trace ID;● 区块链系统应支持不同区块链系统的跨链交互,可以采用的主流技术有:公证人机制、侧链技术、哈希锁定等。
3.3.区块链系统性能标准区块链系统由于共识算法的不同,影响了系统的交易性能,在可商用的区块链系统中,需要对系统的性能提出统一的要求。
区块链的性能指标应当包括吞吐量和交易延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两个要素进行考察,只使用交易吞吐量而不考虑延时或者反之都是不正确的。
长时间的交易响应阻碍用户的使用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只使用延时而不考虑吞吐量会导致大量交易排队。
同时,出于安全性考虑,相关密码算法需要使用国密,具体建议如下:● 使用国密算法的情况下,吞吐量达到1000 TPS以上所需的服务器硬件资源不超过:CPU:4核 2.1GHz内存:8G(单链场景,不计网络延时);● 在服务器应用纵向扩展或者横向扩展的情况下,吞吐量可以无限扩展;● 使用国密算法的情况下,平均延时达到实时或准实时级别,小于0.05s所需的服务器硬件资源不超过:CPU:4核 2.1GHz内存:8G(单链场景,不计网络延时)。
以上测试的区块链网络应当包含账本节点,共识节点;交易流程包括交易发起、共识算法执行、账本写入完成等步骤。
3.4.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网络的重要技术组件,区块链共识机制是使所有有效节点达成一致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共识机制本身是一套分布式算法,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跨境贸易区块链可以选择特定性质的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必须是有效算法,在任意场景下,由有效节点能产生唯一确定的结果;● 必须满足强一致性,不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最终一致性的共识机制;● 高可用性,任意不超过理论值的节点数故障,整个区块链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强安全性,共识机制需要可以防止二次支付,防止重放攻击,防止恶意节点攻击;● 支持区块链网络节点扩展,当网络节点增多时,不明显影响共识算法的运行速度;● 高性能和低延时,从交易提出、共识请求到交易被记录在账本中的总延时不多于0.2秒;● 系统资源依赖,达成共识机制的过程中,所依赖的服务器硬件配置不超过4核2.1GHz CPU、8G内存。
3.5.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基于计算机代码形式实现合约参与方达成的条件型协议,当条件被触发时区块链系统执行该协议。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跨境贸易区块链可有选择性地提供智能合约功能。
在使用智能合约的系统中,需提供如下功能支持:● 提供编程语言支持及配套开发环境;● 支持合约内容静态和动态检查;● 支持运行载体,如虚拟机;● 支持向账本中写入合约内容,防止对合约内容进行篡改;● 支持多方共识下的合约内容升级;● 支持监管方统一部署或参与方自行部署的方式,以满足监管要求;● 对于与区块链系统外部数据进行交互的智能合约,外部数据源的影响范围应仅限于智能合约范围内,不应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涉及变更区块链账本信息的智能合约,必须有相应的差错处理约定,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区块链系统中实现的智能合约也应考虑智能合约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订立、履行、变更、中止、审查、监督等。
4.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安全要求4.1.数据传输标准区块链系统的分布式特性,对数据在传输中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输中,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以使用以下几种传输方案:● 专线;● 考虑到专线网络的成本,推荐采用VPN传输;● 如果在公网下,数据传输需要加密加签。
在传输性能方面, 单次请求响应时间不应超过3秒。
4.2.数据存储标准区块链系统在存储上跟传统信息项目的存储方式不同,区块链项目的存储是参与记账的节点维护同样的账本内容,每个记账节点都能查看到链上数据,这就给数据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 保存到区块链上的重要数据要加密存储,或做到按字段加密;● 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音频、视频等不建议保存到链上,可以保存其数据摘要到区块链上。
4.3.数据隐私保护和授权标准跨境贸易区块链中存储的信息是各参与方的核心交易数据,各方并不愿意将这些隐私数据以明文方式公布出来,同时由于监管或贸易纠纷取证等现实需求,又需要对关键交易信息的合规性进行验证。
因此如何在保持交易数据隐私性的同时验证交易的合规性是跨境贸易区块链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