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老化性能评价指标研究_王芳

合集下载

SMA13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

SMA13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

与沥青的粘附性
5级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10.3%
水洗法 <0.075mm颗粒含量
0.7%
石料磨光值
46
视密度2.7120g/c源自3坚固性 (>0.3mm颗粒部分 ) 7.5%
砂当量
86.2%
1.2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用标准马歇尔方法确 定的 SMA13、AC13 沥青
混合料最佳油石比 PB、试件毛体积密度 Gb, s、空隙率 Va、矿料间隙率 VMA和沥青饱和度 VFA值见表 4。 1.3 沥青混合料老化条件
试验采用 SBS改性沥青 , 经检测其技术指标列 于表 1中。 1.1.2 矿料
2.36mm以上集料采 用山东章丘产 玄武岩 , 机 制砂为隆尧产石灰岩 , 填料为添加 25%消石灰的矿 粉 。矿料的技术指标列于表 2中 , 矿粉的视密度为 2.6479g/cm3 。 1.1.3 级配类型
本文选取的矿料级配见表 3, 试验时采用级配 范围中值 。
验结果 , SMA13 沥青 混合料 的抗 老化 能力要 低于
AC13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能力 。
当然 , 上述计算沥青膜厚度的方法都有不合理
的一面 。因为每个集 料的表面沥青 膜厚度并不相
等 , 相对粗集料来说 , 细集料表面的沥青膜要厚些 。
实际上从混合料的形成过程来看 , 细集料和沥青共
同组成了沥青混合料的粘结系统 。
考虑到本研究使用的改性沥青粘度较大 , 135℃ 短期老化后成型各种试件时需提高成型温度 , 由此 会增加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 因此 , 短期老化烘箱加 热温度采用了改性沥青粘温曲线确 定的击实温度 160 ~ 165℃, 即短期老化条件为 165℃、4h。 长期老 化条件不变 。 1.4 沥青混合料抗老化性能评价 1.4.1 评价指标

老化沥青性能试验研究

老化沥青性能试验研究
3.试验准备。 (1)先将沥青质测定器、玻璃吸附柱、锥形瓶等洗净并编号, 再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称其质量,质量应 准确至 0.1 mg。 (2)氧化铝活化。 (3)正庚烷及石油醚脱去芳烃。 4.试验步骤。用 4 组分法分析沥青化学组分的流程如图 1 所 示,图中溶剂用量为每克试样用量。
一、理论基础 1.4 组分法。我国习惯采用 4 组分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 通用的沥青组分评价方法。4 组分法即色谱分析法,该方法将沥 青分解成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 4 种组分。这种组分试 验方法的特点是试验速度快,组分与沥青结构关系密切,但试验 操作的要求较高。 2.沥青老化理论。饱和分主要由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环烷 烃组成,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300~1 000。沥青老化时,饱和 分主要发生断链反应,生成低沸点的小分子,受热挥发引起含量
路桥建设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赵 欢 任占伟
据统计,2004 年起,中国每年将有 12%的沥青路面因老化而 需要翻修,所废弃的沥青混合料多达 1 900 万 t,而且这一数字还 将以每年 15%的速度增长。沥青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变废弃 的沥青混合料为“宝”,人们开始用各种添加剂对老化沥青进行 改性,以便进行回收利用。本文,笔者将催化裂化油浆、轮胎裂 化油 2 种添加剂加入到老化沥青中,利用 4 组分法测定老化沥青 组分的变化规律,并为筛选添加剂提供依据。
四、结论 膨胀岩多为极软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蒙脱石、伊利石等黏 土矿物和碎屑矿物,其中蒙脱石和伊利石,具有吸水量大,快速 膨胀与收缩等特性,使膨胀岩土具有超固结性、多裂隙性和胀缩 性的特点,局部尚存在层间结构面和软弱夹层等软弱结构面,抗 剪强度低,对渠道边坡的稳定极为不利,易发生滑坡、坍塌等危 险,对工程的安全运行影响很大,而且其处理难度、处理的工程 量及投资也较大,因此,膨胀岩土的处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 主要技术问题之一。而提出对膨胀岩处理的合理化、可行性建 议就显得尤为重要。禹长二标膨胀岩边坡依据室内试验成果, 并结合现场裂隙的统计结果,从水文地质条件、现场膨胀岩土的 地质特征、埋藏深度及施工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提出了采用 复合土钉墙或抗滑桩等防护工程措施的处理建议。在工程实际 施工中采用了抗滑桩防护工程措施处理方案,抗滑桩设置于渠 道两侧一级马道上,桩身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宽×高为 1.5 m×2.8 m,桩间距 6 m,桩长 15 m,桩顶高程与换填面底部高程 齐平。这一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工程施工的 顺利进行。HK

沥青抗老化性能评价指标

沥青抗老化性能评价指标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E201220216 1) 作者简介:李宁利(1977 -),女(汉族),讲师,博士.
第2期
李宁利,等:沥青 抗老化性能评价指标
81
性能最好,埃索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最差.由此可见,不同老化阶段,各沥青表现出来的抗老化性能不同,短
期老化阶段抗老化性能好的沥青到长期老化阶段未必好,例如盘锦沥青.
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摘要为了准确合理地评价沥青的抗老化性能通过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三大指标试验和粘度试验对沥青的抗老化指标进行分析
第 42 卷 第 2 期 Vol.42 No.2
河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用来评价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指标为薄膜烘箱或旋转薄 膜烘箱后的沥青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及质量损失.在沥青老化过程中,轻质油分的挥发使沥青变轻,但 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又使沥青增重,从整体上很难判断沥青性能发生了多大变化.因此,质量损 失并不能准确地评价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本文主要讨论沥青老化过程中三大指标和粘度变化,并提出合理准 确评价基质沥青和 SBS 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指标.
度比及老化指数均可以用来评价基质沥青和 S BS 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
关 键 词 基质沥青;SBS 改性沥青;抗老化 性能;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U414
文献标志码 A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performance of ag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文章编号:1007-2373 (2013) 02-0080-04

沥青老化指标的分析与研究

沥青老化指标的分析与研究

沥青老化指标的分析与研究n沥青在贮运、加工、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中,在风雨、温度变化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变化,如蒸发、脱氢、缩合、氧化等等。

此时,沥青中除含氧官能团增多外,其它的化学组成也有所变化,最后使沥青逐渐硬化变脆开裂,不能继续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沥青所表现出的这种胶体结构、理化性质或机械性能的不可逆变化称为老化。

n沥青是由多种极其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和它们的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属于热塑性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受热时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并改变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引起内部化学组分的转化,最后使沥青逐渐硬化变脆开裂,导致性能下降从而不能继续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作为骨料的粘结剂,在储存、运输、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中,受环境因素如氧气、阳光、水及温度变化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变化,如挥发、氧化、聚合等,乃至沥青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组分的慢慢转化,沥青的流动性变小,稠度逐渐增大并变硬,直到粘结料完全失去塑性没有固结矿料的能力,从而导致路面破损严重影响路用性能。

沥青的老化过程n运输、贮存、加热过程中的老化沥青从炼油厂炼制出来以后,直至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沥青的热态贮存、热态运输、在储油罐内预热、配油釜内调配等过程,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

在此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加速分子的运动,除引起沥青蒸发外,还能引起沥青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变化。

这一时期沥青老化的机理主要是:(1)由于受热使沥青中的轻质油分不断挥发,使沥青变硬变脆,粘结性降低;(2)储油罐表面的沥青与空气接触,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一些聚合反应,沥青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3)沥青在管道内不断运行并由储罐顶处洒落到罐内时,沥青的表面积增大,沥青将发生氧化反应。

由于这一段时间内沥青还贮存在储油罐内,沥青的数量多、深度深,接触加热源及空气的面积较小,所以老化并不严重,一般不予考虑。

沥青及其混合料老化性能的实验研究

沥青及其混合料老化性能的实验研究

材料 (mm)
比例 (%) 密度 (g/cm3)
10~20 40
2.862
5~10 20
2.827
3~5 13 2.836
天然砂 22
2.652
矿粉 5
2.765
2 试验方法
主要针对大庆 70#、90# 两种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室内
老化试验,测试沥青及其混合料老化前和老化后的主要性能
参数,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沥青及其混合料在各自的老化方
化,将混合料放入 135℃±1℃的烘箱中,在强制通风条件下
老化 4h±5min,每小时翻拌混合料一次 [3]。混合料试件的制
作、密度试验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分别按照 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 T0702-2000、
T0705-2000 和 T0709-2000 规定的方法进行。
之间空隙增大,由此推断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会降低。
3.2.2 老化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对未老化、一次老化和二次老化的两种沥青混合料进行
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如图 7、图 8 所示。
9.5
90# 沥青
9
混合料
8.5
70# 沥青
8
混合料
7.5
7
6.5
6
5.5
5 100
未老化
老化一次
老化两次
图 7 马歇尔稳定度 (kN)
11.1
90# 沥青
混合料
11.0
10.9
70# 沥青
混合料 10.8
10.7
10.6
10.5
10.4 未老化
老化一次
老化两次
图 6 沥青体积百分率 (%)

老化对沥青常规及流变特性影响分析

老化对沥青常规及流变特性影响分析

2021.09科学技术创新老化对沥青常规及流变特性影响分析王浩胜马颜孙长江孙连宏(苏交科集团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12)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自198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以来,中国公路建设高速期已经持续了30年的时间,中国公路更是经历了两次突飞猛进地发展[1-3]。

沥青路面在服役期间受荷载作用和自然环境(水、热、光照、氧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会产生老化现象,其力学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将呈现衰减趋势。

当沥青路面达到疲劳极限时其功能性将丧失,直接表现为路面裂纹、龟裂、坑槽、沉陷、松散、车辙等病害[4-5]。

因此沥青老化问题对于道路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本文研究老化对沥青常规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1老化沥青常规物理性能三大指标和粘度是沥青胶结料的常规性能检测试验,因为其对设备要求较低,实验操作简便,是目前研究沥青胶结料物理性能的常用手段。

针入度实验能够反映沥青的粘滞性,针入度越大,表明沥青的粘滞性越差。

针入度试验标准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贯入时间5s。

在报告针入度试验结果时,要求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规定允许误差范围内,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数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 m计。

软化点试验可以测定沥青胶结料的高温性能,软化点大的沥青高温稳定性较好。

环球法是常用的软化点试验方法,同一试样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单位为℃。

延度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测定各类沥青胶结料可塑性,规范规定的试验环境下延度测试值越大,沥青的塑形则越好,反之越差。

本文选取的延度试验条件为温度25℃,拉伸速度5cm/m i n±0.25cm/m i n,在误差范围内取三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延度试验结果,单位为cm。

粘度试验能够反映沥青在实验温度下抵抗变形的能力,是说明沥青粘滞性的物理性能参数,与路用性能关系紧密,通过测试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建立粘温曲线可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压实温度。

沥青混合料老化研究报告

沥青混合料老化研究报告

沥青混合料老化研究报告
沥青混合料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对道路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混合料会发生老化现象,从而降低其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对沥青混合料老化行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老化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黏度逐渐增加。

黏度是沥青混合料的流动特性的指标,其增加表明沥青的流动性越差。

因此,沥青混合料的老化会导致道路表面的裂缝和损坏。

其次,沥青混合料老化还会导致其抗剪强度的下降。

抗剪强度是衡量沥青混合料抵抗剪切应力的能力的指标,其下降表明材料的结构强度降低。

这将导致道路表面承受交通荷载时发生变形和沉陷。

此外,沥青混合料老化还会引起其失重率的增加。

失重率是指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失去的质量与初始质量之比,它反映了材料的挥发性。

老化使得沥青混合料中的挥发性成分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失重率的增加。

最后,老化会使得沥青混合料的渗透性增加。

渗透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内部孔隙连接性的指标,其增加表明材料中的孔隙变得更多且更连通。

这将导致材料吸水性增加,进而引发道路表面的水损坏。

综上所述,沥青混合料老化会导致黏度增加、抗剪强度下降、
失重率增加和渗透性增加等不良变化,从而对道路使用寿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中,应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年限,以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沥青老化指标的分析与研究

沥青老化指标的分析与研究

沥青老化指标的分析与研究n沥青在贮运、加工、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中,在风雨、温度变化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变化,如蒸发、脱氢、缩合、氧化等等。

此时,沥青中除含氧官能团增多外,其它的化学组成也有所变化,最后使沥青逐渐硬化变脆开裂,不能继续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沥青所表现出的这种胶体结构、理化性质或机械性能的不可逆变化称为老化。

n沥青是由多种极其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和它们的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属于热塑性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受热时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并改变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引起内部化学组分的转化,最后使沥青逐渐硬化变脆开裂,导致性能下降从而不能继续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作为骨料的粘结剂,在储存、运输、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中,受环境因素如氧气、阳光、水及温度变化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变化,如挥发、氧化、聚合等,乃至沥青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组分的慢慢转化,沥青的流动性变小,稠度逐渐增大并变硬,直到粘结料完全失去塑性没有固结矿料的能力,从而导致路面破损严重影响路用性能。

沥青的老化过程n运输、贮存、加热过程中的老化沥青从炼油厂炼制出来以后,直至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沥青的热态贮存、热态运输、在储油罐内预热、配油釜内调配等过程,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

在此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加速分子的运动,除引起沥青蒸发外,还能引起沥青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变化。

这一时期沥青老化的机理主要是:(1)由于受热使沥青中的轻质油分不断挥发,使沥青变硬变脆,粘结性降低;(2)储油罐表面的沥青与空气接触,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一些聚合反应,沥青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3)沥青在管道内不断运行并由储罐顶处洒落到罐内时,沥青的表面积增大,沥青将发生氧化反应。

由于这一段时间内沥青还贮存在储油罐内,沥青的数量多、深度深,接触加热源及空气的面积较小,所以老化并不严重,一般不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化前
82. 4( 24. 7) ( 74. 8) 197. 3 16 0 127. 3 ( 74. 3) 155. 9 100. 9 ( 41. 7)
老化后
19. 2( 6. 9) ( 20. 1) 158. 7 79. 2 44. 5 ( 24. 9) 120 13. 6 ( 7. 8)
( %) 23. 3( 27. 9)
( 上接第 58 页)
表 2 改性沥青老化前后技术指标实测结果
序号
Ñ# Ò# Ó# Ô# Õ# Ö# ×# Ø#
沥青类型
道改二号+ 兰炼 AH- 90 YH- 791+ 兰炼 AH- 90 道改二号+ ESSO AH- 90 YH- 791+ ESSO AH- 90 YH- 791+ 伊朗 AH- 90 YH- 791+ 伊朗 AH- 110 YH- 791+ 壳牌 AH- 90 科氏改性沥青( Ñ - C)
公路交通技术
2005 年
储、运输、拌和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 表现为沥青受
从表 1 中试验结果看, 沥青老化性能的衰减与
热过程中轻质油分的不断挥发使沥青变硬变脆、粘 结性降低; 沥青与空气接触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 一定程度的聚合反应, 产生老化。沥青经过短期老
沥青标号没有直接联 系, 主要由 沥青的性质决 定。 针入度比相近的沥青, 延度比存在较大差别, 如 1# 、 4# 、5# 和 7# , 针入度比最大相差 5. 4% , 其 15 e 延
延度反映的是沥青的柔韧性, 延度越大, 沥青的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更容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抗 老化性能也相对较弱。而 1# 的质量损失负值又小 于 5# , 即 1# 较之 5# 更不稳定, 1# 的延度比 23. 3% 小于 5# 的延度比 35% 也恰好反映了这一规律, 相反 1# 的 针 入 度 比 69. 8% 反 而 大 于 5# 的 针 入 度 比 68. 8% , 与沥青质量损失的情况相矛盾。而 3# 、4#
评价沥青的长期老化性能。
青发生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相一致, 而延度比则与
之相反, 这也再次说明了采用延度比反映沥青长期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老化性能的合理性。
2. 1 基质沥青
2. 2 改性沥青
采用不同产地和标号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采用了成品改性沥青和现场改性沥青, 其技术
其技术指标见表 1。
指标见表 2。
710064;
摘 要 : 为了有效评价沥青的长期老化性能, 通过对 沥青短 期老化 试验和 评价指 标的研究 , 提 出了延 度比指 标并以 此来量化沥青老化后低温性能的衰减, 预测沥青的 长期老化衰变趋势。结果表 明: 针 入度比与质 量损失的 变化规律 相矛盾 , 无法真实体现沥青的耐老化性能, 而延度比 与质量 损失的 变化规 律具有 良好的相 关性, 可以 较好地 评价沥
质量损失
( %) - 0. 13 - 0. 14 0. 26 0. 15 - 0. 04
0. 30 0. 20
自动化程度高和通用性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1] GB3811- 83, 起重机设计规范 [ S]1 [ 2] GB50017- 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 S] 1 [ 3] JTJ 023- 85, 公路 钢筋 混凝土 及预 应力 混凝 土桥 涵设
计规范[ S]1 [ 4] 5公路施工手册6 桥涵[M]1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
气发生氧化反应时相对比较缓慢, 因此具有良好的 抗老化性能。而 3# 的质量损失正值又小于 4# , 即 3# 的轻质油分较之 4# 更不易挥 发, 性能更加 不稳 定, 3# 的延度比 80. 4% 大于 4# 的延度比 49. 5% 也 与之吻合, 相反 3# 的针入度比 57% 反而小于 4# 的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 ively evaluate the long- term ag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hort - term aging tests and evaluat ion index of asphalt , puts forward the ductility ratio which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decay of asphalt after aging and predicts the trend of long- term aging decay of aspha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netration ratio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variation law of mass loss, which can not truly reflect the ag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but ductility ratio has a sound relativity with the variat ion law of mass loss, which can properly evaluate the long- term ag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 Key words: ductility ratio; ag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asphalt
( 26. 9) 80. 4 49. 5
35 ( 33. 5)
77 13. 5 ( 18. 7)
(%) 69. 8 77. 6 57 66 68. 8 50. 6 69 56. 4 67. 1
( %) - 0. 86
0. 07 0. 13 - 0. 06 -
注: 括号中内容为沥青老化前后 10 e 延度值和相应的延度比。
效评价沥青经过长期老化 后其低温性能 的衰变趋 势, 而采用延度比来评价沥青老化前后的延度损失 情况, 可量化沥青老化后低温性能的衰变规律, 进而
针入度比 66% , 与沥青质量损失的情况相矛盾。同 时质量损失为正值的沥青( 如 3# 、4# ) 的延度比普遍 大于质量损失为负值的沥青( 如 1# 、5# ) , 这也与沥
沥青的老化通常是指沥青在存储、运输、拌和、 施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挥发、氧化、聚 合乃至沥青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并导致性质的变化, 致使路用性能劣化的过程。沥青的短期老化是在存
收稿日期: 2004- 09- 14 作者简介: 王 芳( 1979- ) , 女, 山西省平遥人, 在读硕士 1
58
青老化试验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无法定量的确定沥 分的挥发量小于氧化反应与氧的结合量, 说明沥青
青在长期老化过程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程度的发 展趋势, 只能定性地判断沥青发生老化的原因, 即由 轻质油分挥发损失造成或与大气中氧气的反应造成 的, 前者使沥青质量减小, 质量损失为正值; 后者使 沥青质量增大, 质量损失为负值。
柔韧性越好, 如在低温下延度越大, 则沥青的抗裂性 的质量损失为正值, 轻质油分的挥发量大于氧化反
越好。而沥青在老化过程中则逐渐变硬变脆, 柔韧 应与氧的结合量, 说明沥青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与氧
性降低, 粘度增大, 其延度则随之减小, 与沥青粘度 的变化有良好 的相关性。虽然其 针入度也 随之变 小, 由于它不能反映沥青的真实粘度, 因此也无法确 切表征沥青的老化发展趋势。但是仅通过短期老化 前后的低温延度来衡量沥青的低温性能, 尚不能有
化过程后, 在路面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轻质油分的挥 度比最大差值达 61% , 说明采用延度比来评价沥青
发损失已不再是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 而与大气中 氧的反应及分子结构的变化将是沥青路面长期使用 过程中老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质量损失作为沥
老化性能的衰减具有更好的分辨率。而延度比与沥
青的质量 损失之间存在良 好的相关性, 如 1# 、3# 、 4# 和 5# , 其中 1# 和 5# 的质量损失为负值, 轻质油
延度( 15 e )
老化前 老化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8
8. 0
12. 4
8. 1
65. 0
39. 1
31. 8
30. 4
16. 6
2. 0
66. 7
31. 5
60. 0
27. 5
34
24
延度比
( %) 36. 7 65. 3 60. 2 95. 6 12. 0 47. 2 45. 8 70. 6
针入度比
(%) 80. 5 82. 3 71. 9 75. 6 81. 9 62. 2 93. 6 71
目前国内对沥青的老化性能研究仍主要集中在 沥青拌和和铺筑这一短期老化过程, 而沥青在路面 使用过 程中的老化实际 上是一个漫 长的过程。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 SHRP 成果 SUPERPAVE 提出了压 力老化试验并以此作为沥青长期老化的标准试验方 法, 同时也研发了一整套相应的加速老化设备。但 是由于该试验的老化时间长( 老化时间为 20 h) 、试 验设备昂贵, 虽然国内已有一些单位从国外引进了 该套设备, 也仅限于科学研究和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对于在工程实践中的普及应用还为时尚早。因此针 对我国普遍采用的短期老化试验方法, 通过沥青老 化后性能的衰变趋势, 提出能够预测沥青长期老化 性能的评价指标, 对于指导实际工程中沥青的合理 选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 沥青老化前后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 提出了改性沥 青采用 5 e 延度比、基质沥青采用 15 e ( 或 10 e ) 延度比来评价沥青老化前后的延度损失情况, 预测 沥青长期老化性能衰变趋势, 以期能对沥青的长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