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PPT页)
合集下载
《时间的脚印》优秀PPT课件

合作探究
第22-29段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岩石可以保 存历史遗迹的?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到地壳 的活动;
石头颜色的不同,说明地球上的变化; 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 记录; 不同时期的化石,印证地球历史的发展 过程; 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 上也留下了痕迹。
合作探究
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 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 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诗句?
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 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 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 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 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 的长短”的意思。
合作探究
文中开头写人类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 时候,我们可以到哪里去寻找到时间 足迹呢?
合作探究
第8段说“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 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再仔细瞧瞧”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 点?
口语化,生动亲切。
合作探究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 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 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 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第9段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记录时间
的 脚
怎样记录时间 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印 岩石记录的意义
拓展延伸
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 名称,时辰的起点是午夜。你知道每个时 辰的名称及相对应的时间吗?
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 寅时(03:00-05:00) 卯时(05:00-07:00) 辰时(07:00-09:00) 巳时(0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53张PPT)

我们为什么 会变老?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 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 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铜壶滴漏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 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 ,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
【教学重点】
1 真正理解用岩石的破坏和新生来记录时间的含义。 2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和重要意义。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 浑浊 shí zhuó
山麓 lù
海枯石烂 kū
粗糙 cāo
刨刮 bào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 了。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用北斗酌 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 出发。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代:佚名《金缕衣》
五、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1—32自然段。
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9张PPT)

三、品味语言,赏析“脚印”
• 岩石是坚硬的,“时间”是抽象的,作者却将 坚硬的岩石,“抽象”的时间写的生动、有趣、 幽默,他用了哪些妙招把一篇科普文章写的这 么吸引人呢?
•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圈点批注,用“我觉得…… (句子)写得……,因为……”的句式说一说。 (可以从修辞、说明方法的角度来说)
• 同学们从哪些方面批注了哪些句子?老师觉得 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赏析。
• 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 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 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 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 磨难。
• 请你再找几处来赏析。
三、品味语言,赏析“脚印”
• 3.说明方法
第28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 了“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 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 的发展过程”,增强了说服力。 • 请你再找几处来赏析。
那些独立成段的句子你标注出 来了吗?你能理解它们的作用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提出时间的话题。这样就从人们熟知的日 常生活的时间,引出了地质学上的时间,引出了关于 时间的又一种境界。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 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 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当
人写,一是拉近了对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 亲切有味;二是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使得所写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更鲜明强烈的印象。
三、品味语言,赏析“脚印”
•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 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 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 吹着它,雨打着它……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如: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 石。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大约”一词,体现了作者严谨的 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找出其他例子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
思考2:再读课文第30-31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无声地讲述着自然的传奇故事,包含了 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 研究“时间的脚印”也是一个了解自然的方法。这是一个认识地 球的过程,也是帮助我们找寻地下宝藏,为人类造福的过程。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 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自主思考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导入
同学们,你能看到时间吗?你是通过 什么来掌握时间的呢?除了钟表、日历之 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逝?
其实呀,时间除了把它留在了大家刚 刚所说的地方,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 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 隐藏的不仅有时间的脚印,还有无数的宝 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书本,一起去探 索一下时间的脚印吧。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自主思考
2、请同学们在正文部分标上序号,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找出其他例子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
思考2:再读课文第30-31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无声地讲述着自然的传奇故事,包含了 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 研究“时间的脚印”也是一个了解自然的方法。这是一个认识地 球的过程,也是帮助我们找寻地下宝藏,为人类造福的过程。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 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自主思考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导入
同学们,你能看到时间吗?你是通过 什么来掌握时间的呢?除了钟表、日历之 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逝?
其实呀,时间除了把它留在了大家刚 刚所说的地方,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 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 隐藏的不仅有时间的脚印,还有无数的宝 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书本,一起去探 索一下时间的脚印吧。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自主思考
2、请同学们在正文部分标上序号,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部编教材《时间的脚印》示范ppt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记录时间的工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新岩石
沉淀
重压
胶结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记录时间的工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新岩石
沉淀
重压
胶结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时间的脚印》PPT优质课件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安全性,有望在密码学、 化学模拟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量子通信则可实现超高速 率和超远距离的信息传输。
生物科技与基因编辑
生物科技的发展将带来更加精准的医疗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方案;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将有望治愈许多 遗传性疾病。
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技术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实践行动推进
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途 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企业环保责任落实
强化企业环保监管,推动企业 采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措 施。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采取节能减排、垃圾 分类、绿色出行等环保行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 全球性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当代社会意义
绝对年代法
通过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来确定岩石的年龄, 从而确定地质年代的绝对时间。这种方法主要利用放射性同 位素测年技术,如铀-铅法、钾-氩法等。
03
化石记录与生物演化
化石类型及其保存条件
化石类型
遗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
保存条件
快速掩埋、低氧环境、适宜的温 度和压力、缺乏侵蚀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时 间相关问题的能力。
授课方式与时间安排
授课方式
0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时间安排
02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每部
分约45分钟,中间设有10分钟 休息。具体安排如下
• 第一部分
03 介绍时间的概念与特性(45分
钟)
• 第二部分
04 探讨时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时间的脚印”是怎样留下的?
• 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 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 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 成时,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 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 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 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 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
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 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 下的宝库”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 藏”。
•
1、是追求,让我们希望不灭;是追求 ,让我 们愈挫 愈坚; 是追求 ,让我 们谱写 人生的 美丽篇 章;也 是追求 。让无 数伟人 为人类 社会作 出巨大 贡献, 推动社 会前进 。
•
2、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藉,物欲横流 ,流尽 了血汗 ;彩灯 闪烁, 烁干了 安宁。 素琴吟 风的高 雅不再 ,短笛 赏月的 古韵难 留,现 代人创 造的物 质文明 中心灵 的安宁 难以寻 求。
•
3、为生命留下一点空白,为这个骄躁 不安的 世界留 一点空 白,哪 怕只是 一点点 ,却能 挽救无 数溺水 的精神 失陷者 。
•
4、 生活是由苦乐、美丑交织而成的经纬网 ,它穿 越时空 而光芒 犹在。 需要我 们不断 探索和 思考人 生,只 要我们 能够在 思考之 中不断 添加沙 子、水 和石头 ,人生 就变得 充实。
•
5、我站在金急雨的花树下,将那颗好 奇心小 心翼翼 地放进 心中的 角落, 用她给 我的充 满爱的 心温暖 自己。
段落层次
• 全文可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l~4段)概括介绍岩石可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PPT

学习目标
1. 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 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重点)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 有趣的语言。(难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 识和科学精神。(重点)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作者简介:
【解析】 C项,无时无刻:没有哪一时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 时刻刻都……”,此处根据语境,应在其后加“不”字。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4.[2019·衡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 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 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 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 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 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基础闯关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渗.透(shèn) 龟.裂(guī)
踪迹
腐蚀
B.浑浊.(zhuó) 琥珀.(pò)
维幕
覆盖
C.山麓.(lù)
沉淀.(diàn) 低洼
沟壑
D.粗糙.(zào)
沙砾.(lì)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 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 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 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1. 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 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重点)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 有趣的语言。(难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 识和科学精神。(重点)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作者简介:
【解析】 C项,无时无刻:没有哪一时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 时刻刻都……”,此处根据语境,应在其后加“不”字。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4.[2019·衡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 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 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 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 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 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基础闯关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渗.透(shèn) 龟.裂(guī)
踪迹
腐蚀
B.浑浊.(zhuó) 琥珀.(pò)
维幕
覆盖
C.山麓.(lù)
沉淀.(diàn) 低洼
沟壑
D.粗糙.(zào)
沙砾.(lì)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 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 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 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壶滴漏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课文学习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也可以看成 是议论文。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讲 了岩石的形成过程,通过岩石我们可以更 深入的了解地球。更好得为人类服务。
岩石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
到上百年的时间。
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 地滴进另一个铜壶。 时间过去了,这个壶 里的水空了,那个壶 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 是,我们用水滴记下 了逝去的时间。
4、除了岩石、还有哪些可以记录大自然的 时间?
各种生物化石、各种矿产资源。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讲述了生活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 的记录。
第二部分(5--29自然段)
讲解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
总结课文: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 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不好。用“躺”字,与平卧呼应, 且形象生动。
三、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 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 识,大家对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 的优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 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岩层呈水平—— 岩层倾斜——
当年海底、湖底是水平的。 当年海底、湖底是倾斜的。
岩层直立——
下面的岩层中有鹅卵石, 上面的岩层很细——
发生过地壳变形。
当年曾是海岸,后来地壳下沉, 变成了海洋中心。
煤炭是古代植物被泥沙掩埋,经过长期地
质作用形成的。文章提供的一个重要证据是:
沉积岩是沉积的碎石、泥沙长 期在重压下胶结生成的。
第4问:分组讨论并阅读第22~29自然段, 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 地壳的活动; ② 气候的变化; ③ 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 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 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第3问: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 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读第28——30段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石炭纪
离现在大约三亿到两亿多年前,是古生 代的第五个纪,当时气候温暖、湿润, 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 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纪
思考些列问题: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手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3、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大自然用岩石记录时间。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你觉得时间是什么?
• 孔子:“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马克思:“时间就 是能力等等发展的 地盘。”
• 齐白石:“不教一 日闲过。”
• 莎士比亚:“放弃 时间的人,时间也 放弃他。”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 ,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 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你读了本文, 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研读文本
第1问: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第2问: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1:读8——19自然段 提示2:岩石经历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 类的攻击。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沉积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人们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1:读第20—22自然段 提示2: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 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 排列顺序: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 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 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 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地壳运动:平卧的变得歪斜直立
分组讨论:
1、找出课文中的独句段?
(共9段:1、5、7、11、13、18、22、24、
27) 2、独句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每一厘米厚的岩石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 百年的时间;岩石的破坏和新生;大约
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 厚的岩石;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
奇形怪状的石头
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 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 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 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寒武纪:离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 这一时期,最繁荣的生物是节肢动物三叶虫。
寒武纪是最早的地质时代,没有真正的陆生生物。
4.第四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 否偏离主旨?
不偏离,从作者的思路看,这一 段是插叙,由上文谈到岩石能记录时 间,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 方法。然后下一段再从比较的角度提 出问题,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 的。”承上启了这些石头 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 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 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 的宝藏”。
感悟
阅读全文,说说时间在岩石上留下了哪 些“脚印”,这些“脚印”是由哪些因素导 致的。
岩石的破坏因素有:炎热的阳光,严寒, 霜、雪、风、雨,空气、水和水中的酸类,生 物、人类的活动等。
品 读 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
沉积岩是沉积的碎石、泥沙长期在重 压下胶结生成的。
试推断岩层隐含的历史痕迹:
3.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 学、用科学的热情。
如果你觉得科普看不懂,那么推荐看科幻作品:
《流浪地球》、 《吞食着》、《三体》三部曲(又 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 ,堪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 《天生我材》何夕 《新安魂曲》王晋康 《山海间》 《伤心者》何夕 《归者无路》 《最后的游戏》 《归宿》(一光年的家) 《山》 《冰上海》
品读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 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 吗?为什么?
不好。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 动的缓慢。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 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 成的“躺”在最下面。
——把“躺”字改成“铺”字好吗? 为什么?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课文学习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也可以看成 是议论文。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讲 了岩石的形成过程,通过岩石我们可以更 深入的了解地球。更好得为人类服务。
岩石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
到上百年的时间。
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 地滴进另一个铜壶。 时间过去了,这个壶 里的水空了,那个壶 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 是,我们用水滴记下 了逝去的时间。
4、除了岩石、还有哪些可以记录大自然的 时间?
各种生物化石、各种矿产资源。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讲述了生活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 的记录。
第二部分(5--29自然段)
讲解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
总结课文: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 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不好。用“躺”字,与平卧呼应, 且形象生动。
三、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 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 识,大家对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 的优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 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岩层呈水平—— 岩层倾斜——
当年海底、湖底是水平的。 当年海底、湖底是倾斜的。
岩层直立——
下面的岩层中有鹅卵石, 上面的岩层很细——
发生过地壳变形。
当年曾是海岸,后来地壳下沉, 变成了海洋中心。
煤炭是古代植物被泥沙掩埋,经过长期地
质作用形成的。文章提供的一个重要证据是:
沉积岩是沉积的碎石、泥沙长 期在重压下胶结生成的。
第4问:分组讨论并阅读第22~29自然段, 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 地壳的活动; ② 气候的变化; ③ 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 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 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第3问: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 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读第28——30段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石炭纪
离现在大约三亿到两亿多年前,是古生 代的第五个纪,当时气候温暖、湿润, 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 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纪
思考些列问题: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手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3、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大自然用岩石记录时间。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你觉得时间是什么?
• 孔子:“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马克思:“时间就 是能力等等发展的 地盘。”
• 齐白石:“不教一 日闲过。”
• 莎士比亚:“放弃 时间的人,时间也 放弃他。”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 ,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 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你读了本文, 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研读文本
第1问: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第2问: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1:读8——19自然段 提示2:岩石经历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 类的攻击。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沉积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人们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1:读第20—22自然段 提示2: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 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 排列顺序: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 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 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 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地壳运动:平卧的变得歪斜直立
分组讨论:
1、找出课文中的独句段?
(共9段:1、5、7、11、13、18、22、24、
27) 2、独句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每一厘米厚的岩石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 百年的时间;岩石的破坏和新生;大约
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 厚的岩石;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
奇形怪状的石头
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 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 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 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寒武纪:离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 这一时期,最繁荣的生物是节肢动物三叶虫。
寒武纪是最早的地质时代,没有真正的陆生生物。
4.第四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 否偏离主旨?
不偏离,从作者的思路看,这一 段是插叙,由上文谈到岩石能记录时 间,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 方法。然后下一段再从比较的角度提 出问题,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 的。”承上启了这些石头 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 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 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 的宝藏”。
感悟
阅读全文,说说时间在岩石上留下了哪 些“脚印”,这些“脚印”是由哪些因素导 致的。
岩石的破坏因素有:炎热的阳光,严寒, 霜、雪、风、雨,空气、水和水中的酸类,生 物、人类的活动等。
品 读 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
沉积岩是沉积的碎石、泥沙长期在重 压下胶结生成的。
试推断岩层隐含的历史痕迹:
3.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 学、用科学的热情。
如果你觉得科普看不懂,那么推荐看科幻作品:
《流浪地球》、 《吞食着》、《三体》三部曲(又 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 ,堪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 《天生我材》何夕 《新安魂曲》王晋康 《山海间》 《伤心者》何夕 《归者无路》 《最后的游戏》 《归宿》(一光年的家) 《山》 《冰上海》
品读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 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 吗?为什么?
不好。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 动的缓慢。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 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 成的“躺”在最下面。
——把“躺”字改成“铺”字好吗?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