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范本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作业指导书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一、目的为保证临床输血的相容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等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二、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三、原理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只是检查不配合性,使受、供者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
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常称立即离心配血试验,将人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在盐水介质中进行,只有在任何步骤中不产生溶液血或凝集时方可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给受血者输注.试验通常包括:(一、)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对供血者红细胞,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是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四、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五、仪器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六、0。
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1158;有效期:自生产日期之日起三年;七、检测样本要求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K2真空紫头采血管1支+ 普通红头真空采血管1支)。
2、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3、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八、操作步骤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2、分别配制受血者与献血者红细胞配成3 %RBC悬液3% RBC悬液配制:1滴压积RBC + 1。
6 ml(40滴)生理盐水3、取一次性试管2支,1支标明主侧: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次侧: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
4、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5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5滴。
次侧管加供血者血清5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滴.混匀,以1000r/min离心2min,轻轻侧动试管,观察结果。
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素引起凝集反应影响结果判断。
输血前相容性试验

后3个月。故至少是7天之内的标本。但尽可能在输血前 采集血标本,以利于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进行回顾性 检查。 (3)需输注右旋糖酐的患者:右旋糖酐是大分子葡萄糖 聚合物,会覆盖于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容易发生假凝 集,应在输注前抽取血标本备用。 (七)血标本采集量的要求 1、推荐用EDTA.K2抗凝,血量>3ml,抗体鉴定>5ml。 2、疑难交叉配血 要求送检2管,一管抗凝,一管不抗 凝,血量均> 3ml。 综上所述,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可遵循血标本 “八不”接收原则:①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 ② 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③血标本量少 于3ml不收;④血标本被稀释不收;⑤血标本溶血不收
(2)血标本采集者的标识:采血者最好在血标本管标签上 签名及记录采血日期。 (3)血标本的识别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上的信息应一致 2.血标本外观的要求 (1)避免使用溶血的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引起的机械性溶 血,应当重新采集。患者确实存在血管内溶血,而必须 使用溶血的血标本时,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建议使 用的方法是:①在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红细胞中加入适 量EDTA盐水溶液。由于EDTA能够螫合补体激活所需的 Mg2+和Ca2+,故可阻断补体活化引起的红细胞破坏, 即溶血;②另一种方法是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可用生理盐水(或6%白蛋白)与患者的红细胞混合为
(三)抗体筛选的基本技术 1、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最可靠的方法。 (1)盐水-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由于需要较长的孵育时间, 一般不做为常规检测方法。 (2)白蛋白-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可提高灵敏度,缩短孵 育时间至30分钟。 (3)低离子强度溶液-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孵育时间可缩 短至10分钟,是最合适的方法 (4)聚乙二醇-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IgM型抗体,尤其是 ABO和Lewis系统中的IgM抗体呈弱反应性,甚至无法被 检测出来,但能提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临床意义的IgG型抗体检测的灵 敏度。 (5)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因为酶会破坏某些红细胞抗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输血工作专题组1 引言1.1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开展输血前实验必须采用的实验室规程。
本指南的形成是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英国临床病理鉴定学会(cpa)的推荐、英国输血服务机构的指南、英国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bti p)的数据和输血严重危害(sh()t)的监测方案。
支持新的观点以及潜在争议的依据将在文内提及。
1.2 输血前实验项目1.2.1 受血者abo、d血型鉴定1.2.2 受血者抗体筛选,若新生儿输血则进行患儿母亲抗体筛选。
筛选阳性者,继续进行抗体鉴定。
1.2.3 计算机或手工比对当前的结果与既往的记录。
上述3项组成定型和筛选。
1.2.4 供血者红细胞选择及交叉配合试验,包括病人血清/血浆和供者红细胞的血清学试验,或者电子化的选择及发放。
1.2.5 应有紧急情况下的书面处理程序。
临床紧急用血时,患者需要即刻的红细胞支持,输血前实验必需简化,或者直接发放o型红细胞。
1.3 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1.3.1 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是指能通过加速破坏一定比例的输注红细胞,而导致患者输血反应的抗体。
1.3.2 抗一a、抗一b和抗一a,b通常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1.3.3 除少数例外,一般具有潜在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仅指在严格的37 c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阳性的抗体。
1.3.4 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如大量失血,患者需要输血可能会输注不配合的血液。
1_3.5 患者有同种抗体时,红细胞的选择原则见表1。
表1 含同种抗体的患者选择输注血液的原则血型系统抗体推荐原则abo抗-ai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rh抗-d、-c、-c、-e、-e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rh抗-cw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kell抗-k、-k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kell抗-kpa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kidd抗-jka、jkb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mns抗-m(37c反应)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mns抗-m(37c不反应)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mns抗-n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mns抗-s、-s、-u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duffy抗-fya、fyb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p抗-p1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lewis抗-lea、-leb、lea-b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lutheran抗-luaa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diego抗-wra(抗-di3)iat法交叉试验相合*h抗-hi(ait和aib患者)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全部其它在37c iat反应性抗体咨询血液中心1.3.6 可以考虑应用抗体卡,该卡由实验室或血站填写而由患者携带。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介绍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一项治疗手段。
在进行输血时,需要进行血液相容性实验,以确保病人接收的血液与其自身血液相容性良好,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档将介绍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的程序指南。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测血液样本和供血者血液样本准备好,同时将其标记清楚,确保其完整性以及标签的准确性。
确保所有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药品在实验室中均已备齐。
2. 预备实验首先进行凝集素检查,确认使用的凝集素是否存在异常。
此外,还需检查用于实验的培养基、血清等试剂是否过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操作流程1.取2ml待测血液样本于无菌离心管中;2.加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混匀,制成2%全血;3.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在4℃下保存;4.取2支离心管,分别标记为“试验管”和“对照管”;5.分别加入100μL试验组全血和100μL对照组全血;6.加入10μL适当稀释的抗人球蛋白凝集素,混匀;7.在室温下孵育30分钟;8.观察试管内血液凝聚程度,根据排序判定。
–如果试验管和对照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聚,说明出现凝集反应,意味着输血存在不相容现象。
–如果试验管和对照管凝聚程度相同,说明样本血液与对照血液相容性良好,可进行输血。
4. 结果分析根据凝聚程度的排序结果,可对血液相容性进行分类。
1.1+:试验管明显凝聚,对照管无凝聚;2.2+:试验管明显凝聚,对照管有轻度凝聚;3.3+:试验管明显凝聚,对照管中度凝聚;4.4+:试验管明显凝聚,对照管重度凝聚;5.反应消失:试验管和对照管均无凝聚反应。
注意事项•操作实验时需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保证操作安全;•实验室应当向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状况。
了解血液相容性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准确评估输血患者的风险和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留意操作细节,加强实验室质控管理,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交叉配血操作作业指导书

交叉配血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1.目的检测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输血相容性,包括主侧配血与次侧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2.原理微柱卡的每一个微管中装填有孔径均一的凝胶和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和抗补体C3),红细胞表面抗原与其对应的IgG抗体结合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管底沉降,并与抗人球蛋白结合形成红细胞凝集,凝胶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使其悬浮在凝胶层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之间的微小空隙到达微管底部。
3.样品3.1样品类型:血清和血浆标本均可用于交叉配血3.2患者准备(1)应避免高脂食物或未知药物影响,可能的情况下,在大量用药前采集标本(2)对于溶血性贫血、异血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多次输入异型血液等特殊输血患者,每次输血前均需采集配血标本3.3容器和添加剂类型(1)患者样本:EDTA抗凝全血。
全血量在3ml~5ml,用标本离心机在1000g/min条件下,离心5min,离心后无溶血、无凝块、无明显乳糜。
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
(2)供者标本枸橼酸盐抗凝全血,血液中心提供的献血员标本,将合血辫剪开,放入空白试管,在标本离心机1000g/min下离心5min,离心后应无溶血、无凝块及明显乳糜。
4.环境和安全控制4.1实验环境(1)环境温度:18℃~30℃(2)环境相对湿度:15%~80%RH(无冷凝)(3)实验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良好。
4.2人员安全(1)操作人员二级防护(2)所有血液样本及与血液接触的材料均视为传染性物质(3)对设备进行清洁或清除污染、处理样本、处置废弃试剂卡、处理稀释样本管等遵照实验室生物危害注意事项。
5.方法学微柱凝胶法6.程序性步骤标记交叉配血卡(血袋编号、病人姓名)→受血者EDTA抗凝血离心备用→剪下供血者(血袋辫子)离心备用→吸取受血者50ul血浆至主侧微管内(仅暴露实验所需反应腔)→供血者(血袋辫子)50ul血浆至次侧微管内→用低离子强度溶液分别配比0.5%-0.8%受血者、供血者(血袋辫子)红细胞悬液→在主侧加入供血者(血袋辫子)50ul红细胞悬液→次侧加受血者50ul红细胞悬液→ 37℃孵育15min →专用离心机900r2min转1500r3min →取出配血卡判读结果。
输血相容性检测样本管理类作业指导书

输血相容性检测样本管理类作业指导书输血相容性检测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如下。
(一)目的有效指导输血相容性检测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标本量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范围适用于ABO、Rh血型鉴定、稀有血型抗原测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交叉配血、抗体效价测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三)职责1.静脉血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义务向临床提供各检测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2.血液标本应由临床专职外送人员、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运送或由标本物流传输装置自动传送。
3.操作人员将检测后标本按照标本保存和处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四)工作程序1.患者准备及原始标本识别(1)患者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剧烈的运动,要求患者休息15分钟后进行采血。
冬季采血时应保持血液循环通畅。
(2)静脉血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遵照医嘱准备好标本采集前所用的容器以及消毒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标本条形码、检验申请单或输血申请单等备用。
首先确认患者姓名、病案(ID)号和血型,并将姓名、ID号、血型和(或)标本条形码写在(贴于)采血真空试管上。
(3)采血前应向患者做适当解释,以消除其疑虑和恐惧。
如遇患者采血后发生晕厥,可让患者平卧,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必要时可嗅芳香氨酊,针刺或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
(4)标本条形码上的申请单号(或申请序号)是原始标本的唯一标识。
2.临床医生的指导(1)临床医生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采血时间(住院患者应在早晨卧床时采血;其他人员最好在空腹时采血,急诊除外)及相关注意事项。
(2)临床医生应向患者讲清楚采集血液标本前,使用青霉素、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磺胺、甲基多巴、肝素、右旋糖酐等药物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临床医生若确认患者近期使用过上述药物,应在申请单中注明或直接通知输血科工作人员,以利于试验结果的正确判断。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输血工作专题组1 引言1.1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开展输血前实验必须采用的实验室规程。
本指南的形成是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英国临床病理鉴定学会(cpa)的推荐、英国输血服务机构的指南、英国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bti p)的数据和输血严重危害(sh()t)的监测方案。
支持新的观点以及潜在争议的依据将在文内提及。
1.2 输血前实验项目1.2.1 受血者abo、d血型鉴定1.2.2 受血者抗体筛选,若新生儿输血则进行患儿母亲抗体筛选。
筛选阳性者,继续进行抗体鉴定。
1.2.3 计算机或手工比对当前的结果与既往的记录。
上述3项组成定型和筛选。
1.2.4 供血者红细胞选择及交叉配合试验,包括病人血清/血浆和供者红细胞的血清学试验,或者电子化的选择及发放。
1.2.5 应有紧急情况下的书面处理程序。
临床紧急用血时,患者需要即刻的红细胞支持,输血前实验必需简化,或者直接发放o型红细胞.1.3 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1.3.1 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是指能通过加速破坏一定比例的输注红细胞,而导致患者输血反应的抗体。
1.3.2 抗一a、抗一b和抗一a,b通常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1.3.3 除少数例外,一般具有潜在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仅指在严格的37 c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阳性的抗体.1.3.4 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如大量失血,患者需要输血可能会输注不配合的血液.1_3.5 患者有同种抗体时,红细胞的选择原则见表1。
表1 含同种抗体的患者选择输注血液的原则血型系统抗体推荐原则abo 抗-ai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rh 抗—d、-c、-c、—e、—e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rh 抗—cw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kell 抗—k、-k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kell 抗-kpa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kidd 抗-jka、jkb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mns 抗-m(37c反应)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mns 抗—m(37c不反应)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mns 抗—n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mns 抗-s、—s、-u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duffy 抗-fya、fyb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p 抗—p1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lewis 抗-lea、—leb、lea-b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lutheran 抗—luaa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diego 抗—wra(抗—di3)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h 抗—hi(ait和aib患者)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全部其它在37c iat反应性抗体咨询血液中心1.3.6 可以考虑应用抗体卡,该卡由实验室或血站填写而由患者携带.它们可以提醒临床医生或实验室患者体内存在临床意义的抗体。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1.为规范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程序,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2.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前,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严格核对《输血审批单》、《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要求字迹清楚、信息填写完整,联号相符,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等准确、一致;若联号不符或患者身份信息不一致,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认真检查血标本质量,确保血标本符合实验要求,要求实验用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且无溶血、无气泡、颜色正常、标本量充足;否则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复检患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要求复检血型与申请单上的血型一致,否则应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在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
.根据患者的血型、申请输血种类和输血量,取相应库存血液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复检,要求复检血型与血袋上标注的血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且无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时,可以不考虑患者和库存血Rh(D)血型的一致性),否则应更换相符的库存血液进行复检,并通知和配合市血站纠正相关错误。
3.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时,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严格按照《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简化操作程序。
.对急性溶血性贫血或烧伤患者的溶血标本,应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凡输注红细胞类血液制品、浓缩白细胞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应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血浆类血液制品可以不要求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
.配血时,应采用能检查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和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同时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即盐水法+凝聚胺法,或盐水法+微柱凝胶法等。
.配血不合时,应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范本
目录
第一章规章制度
第一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第二节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管理一、临床用血计划的拟定
二、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批制度
三、临床退血管理
第三节临床输血操作步骤及岗位职责
一、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二、各岗位职责流程图
第四节输血科管理制度
一、科室工作守则
二、临床用血有控制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三、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
四、消毒隔离及污物处理制度
五、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制度
六、考勤制度
七、请假制度
八、人事考核制度
九、奖惩制度
十、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十一、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十二、值班工作制度
十三、临床用血计划申报登记制度十四、配输血查对制度
1
十五、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复查与核对制度十六、血液储存、发放、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
十七、血液质量监测制度
十八、仪器设备认购、验收、使用管理、保养、维修及报废制度
十九、试剂的认购与入库、领用制度二十、计量管理制度
二十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二十二、方便病人配合临床制度二十三、科学合理用血制度
二十四、紧急用血制度
二十五、输血治疗知情同意制度二十六、各种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二十七、库房管理制度
二十八、档案保管制度
二十九、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回报制度三十、交接班制度
三十一、血液标本的留取接收保存制度三十二、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五节、岗位职责
一、输血科主任岗位职责
二、主任、副主任技师岗位职责三、主管技师职责
四、输血科技师岗位职责
五、输血科技士岗位职责
六、临床医师在用血时的职责
七、临床护士在用血时的职责
第二章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一、低温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2
二、离心机使用及注意事项
三、储血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四、恒温水浴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贮存试剂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六、热合机使用操作规程
七、净化操作台使用规程
八、血浆融化仪使用操作规程
九、血小板振荡保存箱使用操作规程
十、电烤箱使用操作规程
第三章血液入库检查规程
一、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规程
二、血液质量检查规程
第四章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一节样本管理类作业指导书
第二节试验方法类作业指导书
一、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二、不规则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
三、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四、手工抗人球蛋白试验(试管法)标准操作规程
五、Rh血型分型(试管法)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六、ABO及Rh血型抗体效价测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七、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八、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九、RhD血型确证试验(卡式抗人球法)标准操作规程
十、ABH唾液型物质凝集抑制试验标准
第五章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作业指导书
3
第一章规章制度
第一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
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应该由主管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应科室负责人员组成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其基本组成为:主任委员由主管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医务处处长和输血科主任担任;委员有外科相关科室主任、内科相关科室主任、妇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检验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小儿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染科主任等,同时在输血科设立办公室。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完善与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的管理。
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内输血医学知识继续教育,提高医院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知识和管理水平。
3.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地方血液管理规定,制定本院临床输血过程的标准程序并培训所有人执行。
4.协调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输血工作事宜。
5.监督指导临床医师安全、科学、合理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