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
汽车制造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论文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摘要: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汽车专业技术知识的教育,又要加强对课程环节、实训环节的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5-02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全部落户中国,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
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汽车生产大国,汽车产业需要靠人才拉动,汽车产品持续的“消费热”也拉动了对汽车人才的“需求热”,根据《汽车人才供需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将在2015年突破500万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在未来15年内,我国汽车人才需求面临极大的缺口,特别是汽车工程技术类人员。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汽车制造装配行业发展需求,以该专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依据企业行业调研报告,通过岗位及对应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构建“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立足新疆、服务南北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较高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汽车制造、汽车改装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5A文】年度最佳课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及建设方案

【5A文】年度最佳课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及建设方案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情况一、课程背景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作为制造业核心之一的汽车工业是我国重点支柱产业。
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高低,汽车工业发展程度是一个重要的体现,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汽车工业对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发展起到直接带动作用。
汽车制造与装配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高人力密集型的产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
为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国内外众多汽车企业在把广泛使用先进技术和汽车制造设备作为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重要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汽车装配技术》课程决定对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过程来组织课程教学,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二、课程介绍《汽车装配技术》是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在前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的基础上,运用前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来对汽车进行装配和检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必修课,每周6课时,共78课时。
本课程教学方法在基本上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1、项目化的教学设计:模拟汽车装配车间的装配过程,将课程划分成几个项目,参照企业的实施过程,每个项目选择合适的载体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针对汽车装配中的各大总成,让学生动手收集装配资料,教师分配任务工单,学生按照工单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三部分:调研情况1、调研目的《汽车装配技术》的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的选择、考核及其具体的实施。
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企业的需求和运行,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指导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建设和实验实训建设。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摘要:针对本地区汽车制造与零部件装配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方面调研,可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更能满足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
本文阐述了行业调研分析结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依据及指导思想,明确了专业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最后进行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课程体系建立,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204-011 社会人才需要是制定培养方案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和拉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和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年产销率都呈20%以上的增长趋势。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6处提及“汽车”;从汽车产量的角度来讲,截至2011年2月,国家商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均认为2010年的国内汽车市场规模在1500万辆左右,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据中国汽车人才招聘网的最近统计显示,汽车及相关制造产业持续保持在每月发布3000个需求职位并一直在呈现上升趋势。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依据及指导思想(1)制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原则。
(2)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构建实践教学系统化体系为目的,制定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方案。
(3)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专业基本理论的教学,保证高等教育的教育层次,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水平。
汽车制造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560701

高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560701)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装备制造大类(56)汽车制造类(5607)汽车制造业(36)汽车整车制造人员(6-22-02)汽车零部件、饰件生产加工人员(6-22-01)汽车装配技术员汽车整车调试技术员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技术员汽车装调工电工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汽车制造业的汽车整车制造人员、汽车零部件饰件生产加工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汽车装配、汽车整车调试、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3.掌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4.掌握机械工程力学知识、典型机械零部件结构特点及其数字化设计计算知识和数字化选型的方法;5.熟悉汽车车身冲压工艺过程、冲压模具结构及其冲压设备;6.掌握车身焊装工艺过程及其焊装设备操作方法;7.掌握车身涂装工艺过程及其涂装设备操作方法;8.掌握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及其装配设备操作方法;9.掌握液压气动、可编程控制器(PLC)、传感器等专业基础知识;10.了解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11.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在现代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

实际视 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 、 节奏节拍等基本 要素而忽视 了对音 乐 情感的表现 。“ 唱练耳教学的最终 目的是提 高学生从事音 乐实践 活动的 视 能力 , 乐实践服务 。而音 乐情感是 音乐 实践活 动的重要 灵魂 , 为音 将音 乐
一
、
调 研 目的 与 对 象
( ) 一 调研 目的 高职教育应坚持 以就业 为导 向, 以能 力为本位 。通过 本次调 研 , 集 收 和分析汽车制造与维修服务类专业学生 的社会 人才需求状 况信 息 , 了解社 会、 行业 以及企业对汽修类专 业人才知 识 、 能、 技 素质 要 求的变化 和趋 势, 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专业 设置 、 才培养 目标定 位、 才培养 方案修 人 人 订、 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 订 、 学生专业 与就业指导等提 供依据 , 提
展学生 的音乐听觉 、 培养学 生的音乐 素养及 对音 乐的感知 、 听辨记 忆和 视 是由一定事物引起 的主观体验 的心 理过程。一般表现 为喜 、 哀、 、 、 怒、 乐 爱
唱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 积 愁等。音乐是 抒发情感 的艺术 , 表现一种心 灵上的感悟 。 了显 著地表 除
慢, 在实际 的学 习中, 学生们很容易产生枯燥 感, 有的学生单 纯的认 为视 唱 致 。 那将成为枯燥 的没 有生趣 的日常应 用文字。因此 。 音乐艺术 的教学 , 无 就是唱谱 , 听记就是记谱 , 没有什么难的 , 上课 了练一练 , 下课 了也不练 , 考 论是在 理论 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
调研对象 : 往届毕业生、 业领导、 术主管、 间员工、 企 技 车 服务顾 问等 。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方案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一年九月项目负责人:宋晓敏(汽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华从波(汽车制造与装配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昌木松(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专业厂厂长)王三海(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专业厂厂长)项目组成员:汪锐(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张建(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黄波(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刘庆(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李子奇(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卢晓玲(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宋玉刚(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周福庚(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费志贤(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苏荣(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成龙(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辉(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目录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5)一专业建设背景 (5)(一)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5)(二)安徽汽车产业对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5)(三)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6)(四)我院企业办学的特点 (6)二专业建设基础 (7)(一)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校企合作具备区域优势 (7)(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7)(三)校企共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7)(四)卓有特色的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7)(五)形成了以用人单位为主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8)(六)服务社会的能力 (8)第二部分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具体目标 (8)(一)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 (8)(二)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9)(三)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 (9)(四)校企合作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 (9)(五)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9)(六)形成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9)(七)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能力 (10)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10)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 (10)(一)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10)(二)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 (10)(三)建设经费 (12)二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12)(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12)(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3)(三)开展校内技能文化节、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13)(四)建设经费 (14)三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 (14)(一)探索系统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15)(二)系统化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 (15)(三)建设经费 (15)四校企合作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 (16)(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6)(二)骨干教师的培养 (16)(三)青年教师的培养 (17)(四)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 (17)(五)建设经费 (17)五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18)(一)完善现有汽车装调基础实训基地 (18)(二)新建汽车装调实训室 (18)(三)编写汽车装配实训作业指导书 (18)(四)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的管理制度 (19)(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19)(六)建设经费 (20)六形成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20)(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 (20)(二)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1)(三)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监控 (21)(四)分析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 (21)(五)建设经费 (22)七提升社会服务的层次和能力 (22)(一)提升学院本专业的培养能力 (22)(二)技术开发与服务 (22)(三)技能鉴定 (23)(四)对口支援 (23)(五)建设经费 (23)第四部分举措与保障 (24)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办法 (24)(一)校内实训与生产脱节问题及解决办法 (24)(二)校企合作深度问题及解决办法 (24)二保障措施 (24)(一)组织保障 (24)(二)机制保障 (25)(三)经费保障 (25)(四)人员保障 (26)(五)质量保障 (26)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及2011.10-2013.06绩效 (27)第六部分专业建设预算 (31)第一部分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一)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 作为制造业核心之一的汽车工业是我国重点支柱产业。
对交通类职业学院“汽车零件制造技术”专业构建的设想

产制造商而言 ,意味着 巨大的商机。广州汽车零部
收稿 日期 :2 1 —0 0 02 3— 5 作者简 介 :肖启瑞 (94一) 18 ,男 ,江 西赣州人 ,讲师 ,工程师 ,硕士 ,E—m i:2 0469 qPm。 a 7 775 @q .O l . ,
第2 期
肖启 瑞 ,石本改 :对交通类职业学 院 “ 汽车零 件制造技术”专业构建 的设想
“ 车 零 件 制 造 技 术 ’ 业 构 建 的 设 想 汽 ’专
肖启 瑞 ,石 本 改
( 广东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学院 ,广州 50 1 ) 15 5
摘
要 :高职 院校 专业 建 设要 密切联 系地 方行 业 经济发 展 ,为 更好 地服 务 汽 车零部
件 制造 企 业 ,对 汽车零 部 件制 造 专业进 行初 步探 讨 ,该 专业 既强调 了机械 k -和模 Y - -
浙江交通职 业技 术学院学报 ,第 1 第 2期 ,2 1 6月 3卷 0 2年
Ju l f hjn st eo C m ui tn oma o Z eagI tu f o m nci s i nit ao
Vo.3N 2 Jn 2 1 11 o. u .0 2
对 交通 类 职 业 学 院
达上千种零件子系统组成。各零部件的基本生产过 程包括下料 、铸造 、锻造 、机械加工 、热处理、冲 压 、焊接及装配等几十种生产工艺 。汽车生产过程
如图 1 示 : 所
目 前汽车产业 的发展情况计算 出的理论值应 该是
1 .。这 个数 据对 广州 零 部件 及 其 上游 原 材料 生 :17
完善汽车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以广州轿车工业为龙 头 ,汽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协调发展 的格局 ,建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调研报告

目录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1)一、调研背景 (1)二、调研目的 (2)三、调研基本信息 (2)(一)调研对象 (2)(二)调研方式 (3)(三)调研时间 (3)(四)调研过程与结果 (4)四、调研分析 (6)(一)开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必要性与意义 (6)1、国际市场分析 (6)2、地区行业背景分析 (7)3、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8)(二)开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8)(三)开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9)1、教学资源 (9)2、师资力量 (10)(四)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 (10)1、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0)2、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1)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十四五”时期,是成都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之后,乘势而上全面开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加快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迈进的开局五年,是成都进一步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提升成都都市圈“主干”功能的重要五年。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大宗化工原料向精细化工转型,加快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建设高水平汽车产业集群,推进西部汽车产业。
实施开发区“提扩培引”工程,重点支持千亿级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继续支持老工业地区振兴发展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在《(十四五)2021-2025年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中,关于《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培育方案》指出,将大力支持一汽丰田技改扩能项目,引入国际领先的新能源轿车产品。
推动一汽大众、成都吉利、绵阳华瑞通过技术改造,引入新能源乘用车产品。
支持四川江淮引入新能源汽车产品,推进宜宾奇瑞新能源汽车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车厂主要工种: 匹配、模修、机电维修和数控机床操作、 汽车检测与维修等。
•
•制度模式
•品格素 •养水平
•“金牌生”证书
•体能体 •魄水平
•实际专 •业能力
•外语口 •语能力
•企业实 •践能力
•技能 •标准 •通过水平
•
•二、课程建设
•课程框架设计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课程实施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情境1:一次内饰装调
•10个工位 •完整性检查
•二次内饰
•检测线
•情境4:整车检测与调整 •情境3:二次内饰装调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情境
•车门分装 •底盘线 (24个工位) •二次内饰(30个工位)
••一一次次内内饰饰((4400工工位位))
•仪表框分装
•情境2:底盘装调
•前桥分装
•20个工位 •发动机与变速器分装线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 设
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
•一 •人才培养式 •二 • 课程建设 •三 •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问题
•
•一、人才培养模式
• 目标模式
• 过程模式 • 制度模式
•
•职业面向(专业定位)
•车间副主任
•工人
•专项管理人员
•工段长
•班组长
•管理发展通道
•高级专家 •优秀人才
•工人
•多能工
技能培养
•
•过程模式
•招统
•选拔
•学入
•1-3学期
•加入轿车专 项课程
•4学期
•入厂实习,接受 专业培训
•返校毕 业设计
•签 订合
同
•5学期
•6学期
•一、二年级 •在校学习基础课程
•三年级 •企业、高专联合培训、开发
目的:加强校企联合,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培养周期。 做法:组建轿车公司培训专家组,与长汽高专合作开展专项课程教材编制,
•动力总成分装线 •8个工位
•后桥分装
•14个工位
•
•情境之间的相关性 •实施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汽车舒适与安•全故系障现统象检引修导》情境 说明: 根据情况 情境: ☆、○、 △可选择 其中一个 进行;也 可以将其 他 两个情 境安排在 企业实施
•
•课程实施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
•基本技能
•螺栓拆装 •力拒校对
资源配置
•要素作业
•车门安装对正 •车门调整
•标准化作 业
•按工艺流 程拆装车门
教师 : 专兼结合 教学团队
实训条件: 教学化设计 例如:
基本技能 要素作业 标准作业
•
•三、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问题
•
情境设计的优化
•经验层 面
•策略层 面
•不仅是量的积累更要关注质的的飞跃 •通过情境教学解决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
•行动领域 •任务确定
•能力目 •标要求
•岗位群 •分 析
•课程框架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学习领 •域构建
•学习情 境设计
•
•前提 •方案
•框架设计考虑的问题
•职业面向(专业定位 ) •专业的框架条件 •人才培养模式
•内容选择的有限性 •情境间的相关性 •教学实施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
•专业的框架条件
•情境实施
• 校本讲义 • 教师手册 • 学员手册 • 学习任务单 • 考核单
•
•1
观念与 思维方式
的转变
• 认识
•教学实施
•2
•兴趣调动
•内容集成
•形式多样 • 方法
•3
•管理创 新
•资源配 • 置保障
•
观念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做
•学
•教
•学
•生 •主
•体
•教、学 、做一体
•
兴趣调动
➢ 任务驱动 ➢ 成果导向 ➢ 有成就感 • 竞技达标 • 角色扮演 • 自我管理
•企业办学 •一汽生产企业 •大众品牌服务企业 •丰田品牌服务企业 •自主品牌服务企业
•毕业生供不应求 •遍布主要汽车生产制造企业
•及全国600多家服务企业
•毕业生
•汽车检测与
•维修专业现状
•校内基地群 •校外基地群
•基地
•师 资
•工学结合 •“2+1”培养 •订单与准订单 •三个平台
•专兼职结合 •双师型 •项目运作
•
内容集成
内容整合
例如: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将 专业能力与现场管理进行融合
教学精细化设计 例如:制动液的更换
• 安全意识 • 责任意识 • 团队意识
•老师讲的越多, •学生会的越少
•
形式多样
体现特色 注重实效 ➢ 车间式教学 ➢ 活页式导学
•
管理创新
打破常规 改进评价 政策支持
营造环境 鼓励试点 引入企业评价
•职业素 养
•做空中云梯项目
•增设生产现场 管理实务操练
•职业礼仪、时间管 理、压力管理、看
板管理、5S管理、 TPS管理
•
•过程模式
•注重两个系统建设:
• 汽车整车和部件进行装配及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和维修;装配质量自检 ;工艺文件识读;生产现场管理。
•搭建三个平台
•就业实践平台
•校内实训平 台
•企业实习平 台
•矩阵式管理
•国家示范专业 •技能紧缺基地 •技能鉴定基地 •技术培训基地 •师资培训基地
•全国30个省市招生 •在校生486人
•入学分数50%高于二本分数线
•
•内容选择
《汽车底盘系统检修》课程情境
•
•内容选择
•路试跑道
•9个工位
•淋雨线
••汽汽车车总总装装生生产产线线
•10个工位
•终检线
•涂装车间送 来的车身
•班组骨干
•技术发展通道
•
•企业技能人才育成平台
一汽轿车生产操作技能类员工的育成平
台
•
•企业用人层级 一汽轿车公司生产操作技能类员工构成
•核心工种 •高技能人才
•长汽高专
•核心群体
•职高、技校
•转业兵 •劳务工
•
•设置攀岩、断 桥、毕业墙等 拓展训练项目
•攀岩训练
•过程模式
•培养职业操守、安 全保护、胜任力素养
•
•做中学 •利益相关原则
•强化管理 •注重教学任务落实
企业实习教学实施
•内容:系统性设计 ➢ 职业素养 ➢ 现场管理 ➢ 专业技能 •方法:灵活多样性 ➢ 项目指导 ➢ 业余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