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压监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腔压力监测

腹腔压力监测

25 mL NS
事例操作
“0”点平面 以腋中线 为“0”点,在 呼气末测定
腋中线
事例操作
压力数值
15(cmH2O)
1mmHg=1.36cmH20
单位 记录数据, 以mmHg 为单位
11 mmHg
事例操作
患者取应 仰卧位且 腹肌松弛
排空膀胱 内尿液后 注入25mL 盐水
以腋中线 为“0”点, 在呼气末 测定
1.IAP增高引起: 1.下腔静脉受压 2.胸内压(ITP)升高 结果: 1.静脉回流减少 2.心脏受压→舒张末期心室容积下降 3.机械性压迫→全身血管阻力增高 4.CO↓,HR↑
肺:
1.IAP增高引起: 膈肌抬高,肺容量减小,肺泡充气减少, 肺间质液体增加(淋巴回流阻塞) 2.结果: 1.胸内压升高 2.肺顺应性下降,气道峰压增高 3.肺间质水肿,肺不张,低氧,高碳酸 4.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气压伤
• 超过24 h 后处理的患者, 病死率>66 %。 • ACS 发生后3 h 内及时治疗病死率10 %~30 % • 而若能及时进行减压者,存活率可达到59% 。 • 在IAP> 35mm Hg 而保守治疗者, 死亡率达 100% , 即使手术者死亡率也高达90%。
ACS是一种危重征象,可影响机体的多 个器官和系统。最易累及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其次是胃肠 道、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腹壁,甚至 危及生命,是一种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而预后极其凶险的并发症。
腹内高压症
腹主动脉瘤 腹部手术 腹水 肠梗阻 烧伤
缺血 胰腺炎 腹膜炎 外伤 脓毒症 / 全身炎 症反应综合征
研究发现,ICU病人均能发生IAH /ACS,它是导致ICU病人死亡率增加 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ICU护 士我们应熟悉其症状、体征及测量诊 断标准,以早期发现,降低死亡率。

腹内压监测

腹内压监测
腹内压监测
商永雪
复习题
腹内压的正常 腹内高压的定义和分级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
早期发现ACS的“金标准” 测量膀胱压的要点
相关概念
一.腹内压(IAP)


IAP是腹膜腔内在的压力 正常0-5mmHg,1mmHg=1.36cmH2O
IAP>15 mmHg 可以引起明显的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0-5 mmHg 5-7 mmHg
是直接置管于腹腔内,然后连接压力传感 器,或在腹腔镜手术中通过气腹机对压力 连续监测。 二.间接腹内压测量 通过测定内脏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 膀胱、下腔静脉、胃、直肠的压力。

腹内压测量
间接膀胱测压法(UBP)


因为膀胱是腹内结构,膀胱壁顺应性良好,注入 25-50ml液体可使膀胱成为一个被动蓄水池。膀胱 内压力的变化可以反映腹内压的变化 该方法简单、实用、准确。 连续监测膀胱压是早期发现ACS的“金标准”。
Ⅰ级:12~15mmHg Ⅱ级:16~20mmHg Ⅲ级:21~25mmHg Ⅳ级: >25mmHg
相关概念
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是指4~6小时内3次准确的测量腹内压,其最小值﹥20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压﹤50mmHg,或腹腔内出现新 的脏器功能障碍。

ACS:是指持续性IAP > 20mmHg ,并与新出现的脏器功能不 全/衰竭相关。
30-60s后测压, 避免逼尿肌紧张
卧位
患者应 取仰卧 位且腹 肌松弛
零点 平面
以腋中线 为“0” 点,在呼 气末测定
压力 单位 以mmHg 单位
腹内压测量
膀胱压监测“新”方法
新方法

腹内压监测

腹内压监测

腹征分为4级,腹内压 10~14mmHg为Ⅰ级,15~24mmHg为Ⅱ级,25~ 35mmHg为Ⅲ级,>35mmHg为Ⅳ级。
操作注意事项

为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减少感染几率,护理操作中 应注意: 1.测压时排空膀胱,嘱病人采取正确卧 位,即平卧位; 2.应用测压管测压及呼吸末正 压对腹腔压力的影响; 3.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 水时注意无菌操作,严密消毒各连接口处,防止尿 路感染。
什么病人应测量腹内压

1.新收ICU 2.临床恶化或新的 脏器功能衰竭证据 病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具备至少两个IAH危险 因素 。IAH危险因素 1.腹壁顺应性减退 急性呼衰, 腹部手术后绷带紧密包扎;大创伤/烧伤 俯卧位, 床头>30度,中央型肥胖 ;2.胃肠腔内容物增多 胃瘫、肠梗阻、膨胀 ;3.腹腔内容物增多,腹腔积 血/积气 ;4.毛细血管漏/液体复苏、严重酸中毒、 低血压、大量输血、凝血病、大量液体复苏、胰腺 炎、少尿、脓毒症、创伤 IAH ?、ACS、手术。
膀胱内压测量步骤

1. 评估患者导尿管通畅,膀胱排空 2. 遵医嘱行腹内压 监测 3. 患者准备:心电监护,解释,烦躁者适当约束必 要时镇静,患者取平卧位,注意保护隐私 4. 用物准备: 治疗盘、延长管,25ml生理盐水、标尺、三通一个,无菌 剪 5. 连接管路:消毒引流管,用无菌剪剪开,“一字” 型连接三通,三通侧口连接延长管接注射器。 6. 排空膀胱 后旋转三通开关使导尿管端与延长管相通,管道内注入20ml 无菌生理盐水,作为腹内压的传导介质,以患者腋中线为零 点测量病人的膀胱内压 7. 脱开注射器,使延长管于大气 相通,观察水柱波动情况 8. 注意要点:严格无菌操作, 神智清醒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测压完 毕及时去除连接装置,做好终末端无菌保护。 9. 获取准 确读数 操作结束后转回三通,使导尿管和引流管相通保持 引流通畅,整理用物,置于患者正确卧位。 10. 做好记录, 汇报医生

腹腔压力监测.完美版PPT

腹腔压力监测.完美版PPT
原理:膀胱内有50—100ml液体时膀胱壁会象膈肌一样反映IAP的变化。 向胃中缓慢注射50~100ml盐水后可使用鼻胃管或胃造口管进行测压。 测压前保证尿液引流通畅,膀胱排空,夹闭尿管
直接测压法
每次测量前膀胱内液体相等 。
腹内压可通过测量胃内压进行估计。
腹降腹测腹33各--内低腔压内种ww压 死 间 前 压 原aayy可亡隔保可因–– 通率综证通引连 连过,合尿过起接 接测具征液测的YY量有(引量腹经 膀 胱 测 压 法型 型胃重流胃腔A管 管C内要通内内S压意畅压容)进义,进物:因行膀行短下腔静脉压腹估胱估时内计排计间压。空。内力,增增夹加加经胃测压法闭而尿引管起一系经 直 肠 测 压 法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穿 刺 直 接 测 压甚至危及生命。经腹引管测压
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甚至危及生命。
腹腔解剖
❖ 腹腔是一个密闭的体腔, 前壁由肌肉和软组织组 成,后壁由脊椎和腰大 肌组成;上部是膈肌, 下方是骨盆及盆底肌肉 组织,两侧为腹斜肌等 肌肉组织。
腹腔解剖
❖ 腹腔内有胃、肠、肝脏 要求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测量方法和认真读取测量数值。
间接测压--胃内测压法
经膀胱压力测定法
❖ 禁忌
▪ 神经性膀胱 ▪ 膀胱损伤 ▪ 膀胱挛缩
临床分级
Ⅰ级
Ⅱ级Βιβλιοθήκη Ⅲ级Ⅳ级腹腔内压 力达10-
14mmHg
腹腔内压 力达1524mmHg
腹腔内压 力达2535mmHg
腹腔内压 力 >35mmHg
腹腔压力监测
优选腹腔压力监测
临床意义 相关概念 监测方法 临床分级
临床意义
1
2
3
各种原因引 起的腹腔内 容物短时间 内增加

腹内压监测

腹内压监测

内尿液后 中线交点
,注入
为“0”
25 mL 点,在呼
30-60Ns后S 测压, 气末测定
避免逼尿肌紧张
压力 单位
以 mmH g单位
腹内压测量
膀胱压监测“新”方法
新方法
老方法
仰卧位且腹肌松弛 卧位
最多25ML NS 液体注入量
腋中线水平
零点位置
仰卧位 50-100ML NS 耻骨联合水平
mmHg
压力单位
0-5 mmHg 5-7 mmHg 10-15 mmHg 15-25 mmHg 25-40 mmHg
相关概念
二.腹腔内高压(IAH)
是指4~6小时内3次准确的测量腹内压其最小值﹥12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压(APP)﹤60mmHg 腹腔灌注压(APP)=平均动脉压-腹内压。 腹内高压根据腹腔内压力可分为四级:
如何确认IAP监测的有效性?
确认方法: 压力波形随呼吸变化 手拍下腹振动试验阳性 重复性良好
复习题
腹内压的正常值? 腹内高压的定义和分级? 早期发现ACS的“金标准”? 测量膀胱压的要点?
腹内压监测
汇报人姓名
主要内容
01 相关概念 02 腹内压升高病因 03 腹内压测量方法 04 复习题
相关概念
一.腹内压(IAP)
IAP是腹膜腔内在的压力 正常0-5mmHg,1mmHg=1.36cmH2O IAP>15 mmHg 可以引起明显的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正常成人 典型ICU病人 剖腹术后病人 脓毒性休克病人 急腹症病人
相关概念
腹腔内高压(IAH)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4~6小时内3次测量
最小值﹥12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 压(APP)﹤60mmHg

腹内压监测

腹内压监测

编辑ppt
5
相关概念
腹腔间隙综合征病死率
ACS 发生后3 h 内及时治疗病死率10 %~30 % 超过24 h 后处理的患者, 病死率>66 %。 而若能及时进行减压者,存活率可达到59% 。 在IAP> 35mm Hg 而保守治疗者, 死亡率达
100% , 即使手术者死亡率也高达90%。
编辑ppt
3
相关概念
二.腹腔内高压(IAH)
是指4~6小时内3次准确的测量腹内压其最小值﹥12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压(APP)﹤60mmHg
腹腔灌注压(APP)=平均动脉压-腹内压。
腹内高压根据腹腔内压力可分为四级: Ⅰ级:12~15mmHg Ⅱ级:16~20mmHg Ⅲ级:21~25mmHg Ⅳ级: >25mmHg
17
腹内压的正常值 腹内高压的定义和分级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 早期发现ACS的“金标准” 测量膀胱压的要点
编辑ppt
18
膀胱压监测“新”方法
新方法
老方法
仰卧位且腹肌松弛 卧位
仰卧位
最多25ML NS 液体注入量 50-100ML NS
腋中线水平
零点位置 耻骨联合水平
mmHg
压力单位
cmH2O
编辑ppt
14
腹内压测量
要点总结(速记口诀)
1.取仰卧位 其腹肌松 弛
2.注入25
访谈m结l果N与S 析
1.以腋中线 为“0”点, 2.在呼气末 测定 3.以mmHg 为单位
编辑ppt
4
相关概念
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是指4~6小时内3次准确的测量腹内压,其最小值﹥20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压﹤50mmHg,或腹腔内出现新 的脏器功能障碍。

腹内压间接监测(膀胱压监测

腹内压间接监测(膀胱压监测
ຫໍສະໝຸດ 腹内压间接监测(膀胱压监测)
膀胱压监测来源

早在1863年:Marey等就认为胸内压与IAP是相互 影响的;Bert的动物实验证实了Marey的假设, 并指出膈肌下降会导致IAP升高,注意到腹内压升 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890年Heinricius对麻醉后的猫和豚鼠IAH模型的 研究表明IAP>27 46 cm H20(1cmH20--0.098 kPa,)时,发生呼吸衰竭的机会增大。 1911年Emerson等证明:腹内压过度升高会引起 静脉回心血流量的减少,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 。
开展目的:

目前临床医师多通过测量膀胱压(UBP)来间接 反映腹内压的水平,从而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进行预测与诊治。UBP作为监测腹内压的方法 之一,较好地反映了腹内压的变化,已成为测 量腹内压的金指标 。其具有简便易行、重复 性好、无明显侵入性损伤的优点,可作为监测 腹内高压的重要指标。
实施过程(一)

实施过程(三)

为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减少感染几率,护理操作中应注意: ①测压时排空膀胱,嘱病人采取正确卧位,即平卧位; ②应用测压管测压时以耻骨联合为顶点于呼气末读取压力 管数值; ③ 应用压力传感器进行测压时应预先调整监测仪的零点 后再进行测压; ④对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无论使用何种测压方法,都应在 测压时脱离呼吸机片刻,读取UBP值。以排除正压通气及 呼吸末正压对腹腔压力的影响; ⑤ 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时注意无菌操作,严密消毒各 连接口处,防止尿路感染。

近年来才意识到腹腔是一个封闭的腔隙,其中 的任何器官体积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均可导致腹 内高压(IAH),升高的腹内压将引起腹腔间隔 室综(ACS),导致各脏器功能障碍。通过观察 SICU腹部手术后及重症病人的腹内压(IAP)变 化,了解腹内压对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以及 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从而为评估具有 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危重病人重要脏器的功能 状态,及时地给予干预性治疗、护理提供有效 的临床依据,监测、预防ACS的发生与发展。

测量腹内压

测量腹内压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指腹腔内压力,正常情况下为零或接近零,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在0-10厘米水柱之间。

应在仰卧位呼气末、腹肌松弛状态下进行测量。

测量零点与腋中线平行。

以下3种方式被认为是IAP测压方法的金标准:直接IAP测压:穿刺针直接穿入腹腔测得的压力(例如通过腹膜透析管或腹腔镜);间接间歇IAP测压:通过测量膀胱内的压力获得;间接连续IAP测压:通过置放于胃内气囊导管或通过膀胱灌洗连续监测1 由于膀胱内压与腹内压有较好的相关性,危重病人基本都留置尿管,操作简便,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

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三通,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

腹内压相关概念腹内压可分为四级:Ⅰ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2]。

2 测量注意事项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或连接管道及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时避免污染。

2.2 每次测压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再注入水,因为膀胱容积超过100ml时,膀胱壁顺应性较低,不能精确反映腹腔内压[3]。

2.3 在病人平静呼气末进行测量,应排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外在因素,如胸腹带包扎过紧、棉被过重、频繁咳嗽、人机对抗、病人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或PEEP、呼吸困难、烦躁、屏气等因素。

3 测量的意义3.1 腹内压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各种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机械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麻醉等因素均可影响肠功能恢复使腹内压增高,持续的腹内压增高可导致腹胀。

通过监测腹内压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腹内压<15mmHg采取密切观察腹内压的变化,不进行特殊处理;腹内压15~25mmHg积极进行胃肠减压使腹内压逐渐恢复正常;腹内压25~35mmHg配合医生早诊断,尽早进行腹部减压术(剖腹探查术)避免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腹内压>35mmHg者,均发生了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概念
腹腔内高压(IAH)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4~6小时内3次测量
4~6小时内3次测量
最小值﹥12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 压(APP)﹤60mmHg
最小值﹥20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 压(APP)﹤50mmHg
腹内压测定
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腹内压测量
一.直接腹内压测量
仰卧位
最多25ML NS 液体注入量 50-100ML NS
腋中线水平
零点位置 耻骨联合水平
mmHg
压力单位
cmH2O
腹内压测量
要点总结(速记口诀)
1.取仰卧位 其腹肌松 弛
2.注入25
访谈m结l果N与S 析
1.以腋中线 为“0”点, 2.在呼气末 测定
3.以mmHg 为单位
1.液体注入 速度应 <50ml/ min
2.胃肠腔内容物增多
胃瘫、肠梗阻、膨胀
3.腹腔内容物增多 腹腔积血/积气
4.毛细血管漏/液体复苏
严重酸中毒、低血压、大量输血、
凝血病、大量液体复苏
胰腺炎、少尿、脓毒症、创伤
IAH非手术处理:体 位
避免俯卧位 避免床头30
伸展
肥胖 超重
正常
床头抬高
复习题
腹内压的正常值 腹内高压的定义和分级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 早期发现ACS的“金标准” 测量膀胱压的要点
是直接置管于腹腔内,然后连接压力传感 器,或在腹腔镜手术中通过气腹机对压力 连续监测。
二.间接腹内压测量 通过测定内脏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
膀胱、下腔静脉、胃、直肠的压力。
腹内压测量
间接膀胱测压法(UBP)
因为膀胱是腹内结构,膀胱壁顺应性良好,注入 25-50ml液体可使膀胱成为一个被动蓄水池。膀胱 内压力的变化可以反映腹内压的变化
该方法简单、实用、准确。 连续监测膀胱压是早期发现ACS的“金标准”。
腹内压测量
膀胱内压(UBP)测量方法
留置16或18号双腔气囊尿管。 尿管与引流袋之间连接三通,三个端口分别
接导尿管、尿袋、压力换能器或自制测压 管(长约60cm的输血器在有厘米刻度的标 尺上固定) 无菌操作
腹内压测量
腹内压监测
商永雪
复习题
腹内压的正常值 腹内高压的定义和分级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 早期发现ACS的“金标准” 测量膀胱压的要点
相关概念
一.腹内压(IAP)
IAP是腹膜腔内在的压力 正常0-5mmHg,1mmHg=1.36cmH2O IAP>15 mmHg 可以引起明显的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正常成人 典型ICU病人 剖腹术后病人 脓毒性休克病人 急腹症病人
0-5 mmHg 5-7 mmHg 10-15 mmHg 15-25 mmHg 25-40 mmHg
相关概念
二.腹腔内高压(IAH)
是指4~6小时内3次准确的测量腹内压其最小值﹥12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压(APP)﹤60mmHg 腹腔灌注压(APP)=平均动脉压-腹内压。 腹内高压根据腹腔内压力可分为四级:
膀胱压测量装置
腹内压测量
膀胱压监测“新”方法
卧位
患者应 取仰卧 位且腹 肌松弛
液体注 入量
排空膀胱 内尿液后 ,注入25
mL NS
30-60s后测压, 避免逼尿肌紧张
零点 平面
以腋中线 为“0” 点,在呼 气末测定
压力 单位
以mmHg 单位
腹内压测量
膀胱压监测“新”方法
新方法
老方法
仰卧位且腹肌松弛 卧位
ACS = IAH + 脏器功能不全
相关概念
腹腔间隙综合征病死率
ACS 发生后3 h 内及时治疗病死率10 %~30 % 超过24 h 后处理的患者, 病死率>66 %。 而若能及时进行减压者,存活率可达到59% 。 在IAP> 35mm Hg 而保守治疗者, 死亡率达
100% , 即使手术者死亡率也高达90%。
1.液体最佳 温度暂时定 37~40℃
仰腹松25 腋呼末Hg 注速小50 温度暂“7”“4”
什么病人应测量腹内压
病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具备至少两个IAH危险因素
1.新收ICU 2.临床恶化或新的 脏器功能衰竭证据
IAH危险因素
1.腹壁顺应性减退
急性呼衰,腹部手术后绷带紧密包 扎;大创伤/烧伤
俯卧位,床头30,中央型肥胖
Ⅰ级:12~15mmHg Ⅱ级:16~20mmHg Ⅲ级:21~25mmHg Ⅳ级: >25mmHg
相关概念
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是指4~6小时内3次准确的测量腹内压,其最小值﹥20mmHg 和(或)两次测量腹腔灌注压﹤50mmHg,或腹腔内出现新 的脏器功能障碍。
ACS:是指持续IAP > 20mmHg ,并与新出现的脏器功能不 全/衰竭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