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4题;共31分)1.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B . 电解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C .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 . 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2. (2分) (2019九上·库车月考)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水汽凝结B . 粮食酿酒C . 切分蛋糕D . 铁杵磨针3. (2分)(2018·杨浦模拟) 属于有机物的是()A . CH4B . COC . CO2D . K2CO34. (2分)小明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了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实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5. (2分)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 . S+O2SO2B . 2CO+O22CO2C . 2H2+ O22H2OD . CH4+ 2O2CO2+2H2O6. (2分) (2019九上·保山期中)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测定了铱(I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相对原子质量为192。
铱原子的中子数为()A . 77B . 115C . 76D . 2697. (2分) (2018九上·滨州月考)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 . 原子的种类B . 原子的个数C . 分子的种类D . 元素的种类8. (2分)(2017·枣庄)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是()A.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B.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A . AB . BC . CD . D9. (2分)(2019·象州模拟) 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A . 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B . 区分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 加入稀盐酸C . 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D .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10. (2分) (2019九上·滦南期末)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
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如图所示 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
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 A 是紫红色金属,B 常温下是气体,C 是人体
胃液中含有的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屮加入 W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
物仍是 W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 的取值范围是 W≥8g
B.加入氧化铜的质量是 10g
C.最后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是 19.7% D.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0.07g
17.某气体由 CH4、C2H2、C2H4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
C.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D.探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
应
12.区别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有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 需鉴别物质
项
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 1
方法 2
A
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洗涤剂
加入石灰石
加水看是否放热
B
NH4NO3 氮肥和 K2SO4 钾肥
C
苏打和小苏打
D
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
加 Ca(OH)2 研磨并闻气味 加水,观察能否溶解 触摸纺织品
C.FeSO4 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Na2SO4 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11.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小菁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其成分,下列判断不正确的
A.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 B.滤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 Na+
昆山市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昆山市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昆山化学教研员提醒您-“实验千万个,安全第一位;操作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A. 测定pHB. 过滤C. 蒸发D. 稀释浓硫酸2.向1 mL白醋中滴加2滴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变为()A. 红色B. 蓝色C. 紫色D. 黄色3.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 AgB. CuC. FeD. Sn4.下列物质中,属于微溶性盐的是()A. B. C. D.5.下列化肥中,属于硝态氮肥的是()A. B. C. CO D.6.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是()A. 硫酸铜B. 碳酸钠C. 碳酸氢钠D. 高锰酸钾7.常温下,磷酸二氢钙的溶解度为1.8g,则磷酸二氢钙属于()A. 易溶物B. 可溶物C. 微溶物D. 难溶物8.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A. 二氧化碳B. 蔗糖C. 食盐D. 碳酸钾9.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作为干燥剂,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A. 吸水性B. 脱水性C. 酸性D. 氧化性10.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 NaOHB.C.D. CaO11.《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蒸发操作结束后,观察到干燥的食盐的颜色为()A. 乳白B. 雪白C. 灰白D. 无色12.下列措施能使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A. 增加水的质量B. 增加氯化钾的质量C. 升高溶液的温度D. 把氯化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13.下列有关农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B. 化肥能增产,所以要长期施用硫酸铵C. 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D. 为了减少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C. 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15.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B. 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 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D. 氢氧化钠常用于造纸、炼油和橡胶工业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0g水能溶解氯化铵,所以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B. 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了C. 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D. 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17.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A. B. C. D.18.在含有大量H+,C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 B. C. D.19.大理石经过三步反应可以得到纯净的碳酸钙,这三步反应中肯定没有的反应类型是()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20.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取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铜片分别进行有关实验(如图),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A. 蒸馏水B. 稀盐酸C. 酒精溶液D. 硫酸钠溶液21.下列药品或仪器中,不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溶液B. 溶液C. pH计D. 温度计22.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NH3和CO2为原料,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江苏省苏州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具有“等级社会”的动物群体中,下列各项与等级次序无关的是()A.个体大小B.年龄长幼C.凶猛程度D.力量强弱【答案】B【解析】在具有“等级社会”的动物群体中,根据个体的大小、凶猛程度、力量强弱、健康状况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作为“首领”的个体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用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性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因此与等级次序无关的是年龄长幼。
2.泡菜(俗称酸菜)的美味与它含有的酸味有关,制作泡菜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哪种生物()A.酵母菌B.乳酸菌C.枯草杆菌D.霉菌【答案】B【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
【详解】泡菜、酸菜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酸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
酵母菌主要用于制作馒头、面包和酿酒等。
枯草杆菌是单细胞细菌,霉菌属于真菌,都不能用来制作泡菜。
B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
3.在人群中,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不包括后天的矫正和练习)是一对相对性状。
父亲惯用左手,母亲惯用右手,他们生的孩子也是惯用右手的。
正常情况下,这个孩子的体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吗?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若“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可能有B.若“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一定有C.若“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一定有D.若“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可能有【答案】C【解析】若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那么父亲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那么孩子的基因组成里一定有父亲提供的一个决定惯用左手的隐性基因。
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和答案

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方法能达到除去杂质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铜粉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B二氧化碳水蒸气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C氯化钾碳酸钾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D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2.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Cl2溶液HCl滴入碳酸钠溶液B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NaOH 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A.A B.B C.C D.D3.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4.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5.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B.反应②是中和反应C.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A、B、E、F一定是氧化物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实验①可以确定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C.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不可能是4.4g 7.下列是四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图像有①电解水②向一定量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③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④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A.4个B.3个C.2个D.1个8.中考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③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④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⑤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均可生成水;⑥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⑦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⑧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是一种复合肥。
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和答案

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A.B.C.D.2.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3.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证明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滴加无色酚酞试剂B除去CO2中少量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A.A B.B C.C D.D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5.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
则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A.B.C.D.6.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 7.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A.A B.B C.C D.D8.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整理有错误的是A ①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②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煤气中毒B①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②缺Ca会引起骨质疏松C ①灌装汽水时加压,是为了增加气体溶解的量②碎鸡蛋壳加入食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①明矾具有净水作用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A.A B.B C.C D.D9.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10.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16ml B.大于16ml C.小于16ml D.不能确定11.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A.B都为固态物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A和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30%B.t3℃时,A的溶解度比B大,故A溶液的质量分数也一定比B溶液大C.B的浓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A的稀溶液大D.把c点对应A的溶液降温至t2℃可得A的饱和溶液,继续降温可析出A晶体12.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13.下列是四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图像有①电解水②向一定量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③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④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A.4个B.3个C.2个D.1个14.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A.Zn、NaCl、CuCl2(过量)B.Fe(过量)、Cu(NO3)2、AgNO3C.Fe(过量)、KNO3、CuSO4D.Cu (过量)、FeCl2、HCl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16.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和答案

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 、FeO 、CuO 和C 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B .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C .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D .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H 2SO 4和FeSO 4 2.区别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有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3.往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 .Fe (NO 3)2 B .Fe (NO 3)3C .Cu (NO 3)2、Fe (NO 3)2D .AgNO 3、Cu (NO 3)2、Fe (NO 3)2 4.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5.向盛有一定质量MgO 和MgCO 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 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 .5.3%B .5.6%C .12.7%D .13.4%6.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A .60%B .47.3%C .40%D .33.6%7.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 ,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12gB .14.25gC .17.25gD .27g8.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 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 .“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 4)2SO 4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 3转化为FeOOH 和CO 2,此时与FeCO 3反应的物质有O 2和H 2OD .取14.06g 还原铁粉(仅含有Fe 和少量Fe x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 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 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 2,则Fe x C 的化学式是Fe 2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 2跟8gO 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 2OB .用含Fe 2O 385%的赤铁矿160t ,理论上可生产100t 含杂质4. 8%的生铁C .各取10g 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 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D .将l0gCuSO 4·5H 2O 与90gH 2O 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 4溶液10.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昆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带解析)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型一定要先看清楚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再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出金属与溶液之间置换的先后顺序,最后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求解。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B、由以上分析可知,b点时加入的锌恰好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溶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了,也就没有Ag+了,b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故选项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bc段是锌在置换铜,c点时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选项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d点时锌粉已经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不可能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正确的说法有:③④;故选:B。
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 )
A.60%B.47.3%C.40%D.33.6%
【答案】C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昆山化学教研员提醒您﹣“实验千万个,安全第一位;操作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A. 测定pHB. 过滤C. 蒸发D. 稀释浓硫酸【答案】 D【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2.向1 mL白醋中滴加2滴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变为()A. 红色B. 蓝色C. 紫色D. 黄色【答案】A【考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3.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 AgB. CuC. FeD. Sn【答案】C【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4.下列物质中,属于微溶性盐的是()A. Ca(OH)2B. CaSO4C. BaCO3D. Ba(NO3)2【答案】B【考点】酸碱盐的溶解性5.下列化肥中,属于铵态氮肥的是()A. NaNO3B. NH4 HCO3C. CO (NH2)2D. K2 SO4【答案】B【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6.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是()A. 硫酸铜B. 碳酸钠C. 碳酸氢钠D. 高锰酸钾【答案】A【考点】酸碱盐的应用7.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A. 二氧化碳B. 蔗糖C. 食盐D. 碳酸钾【答案】 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8.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作为干燥剂,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A. 吸水性B. 脱水性C. 酸性D. 氧化性【答案】A【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9.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 NaOHB. NaHCO3C. Ca(OH)2D. CaO【答案】B【考点】常用盐的用途10.《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蒸发操作结束后,观察到干燥的食盐的颜色为()A. 乳白B. 雪白C. 灰白D. 无色【答案】C【考点】粗盐提纯11.下列措施能使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A. 增加水的质量B. 增加氯化钾的质量C. 升高溶液的温度D. 把氯化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答案】C【考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2.下列有关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A. 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B. 化肥能增产,所以要长期施用硫酸铵C. 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D. 为了减少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答案】B【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C. 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答案】C【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B. 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 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D. 氢氧化钠常用于造纸、炼油和橡胶工业【答案】B【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100g水能溶解36.5g氯化铵,所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6.5gB. 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了C. 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D. 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答案】 D【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固体溶解度的概念16.下表提供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现有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420g,若降温至0℃,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A. 206.7gB. 188.4gC. 193.4gD. 156.8g【答案】C【考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17.在含有大量H+,C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 OH﹣B. CO32﹣C. Ag+D. Mg2+【答案】 D【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18.大理石经过三步反应可以得到纯净的碳酸钙,这三步反应中肯定没有的反应类型是()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答案】C【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19.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取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铜片分别进行有关实验(如图),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A. 蒸馏水B. 稀盐酸C. 酒精溶液D. 硫酸钠溶液【答案】B【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20.下列药品或仪器中,不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NaNO3溶液B. CuSO4溶液C. pH计D. 温度计【答案】A【考点】酸、碱、盐的鉴别21.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NH3和CO2为原料,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该方法中涉及的反应有:①NaCl+CO2+NH3+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化钠属于钠盐,也属于盐酸盐B.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该生产工艺中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D. 副产品氯化铵作氮肥时,应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答案】 D【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22.20℃时,氯化钡的溶解度是35.8g。
该温度下,将15g氯化钡和20g氯化钡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 23.1%、26.4%B. 23.1%、28.6%C. 30%、35.8%D. 30%、40%【答案】A【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23.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Cl 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试管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B. 0℃时,甲试管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乙试管中的溶液一定饱和C. NaCl中含有少量Na2C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ClD. 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试管中加入对应溶质的质量大于乙试管中加入对应溶质的质量【答案】B【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24.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C.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D.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答案】 D【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5.常温下,磷酸二氢钙的溶解度为1.8g,则磷酸二氢钙属于()A. 易溶物B. 可溶物C. 微溶物D. 难溶物【答案】B【考点】酸碱盐的溶解性二、简答题26.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在横线上注明“不反应”。
(1)锌片和稀盐酸:________。
(2)锌片和稀硫酸:________。
(3)氧化镁粉末和稀盐酸:________。
(4)氧化镁粉末和稀硫酸:________。
(5)氢氧化铁固体和稀盐酸:________。
(6)氢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________。
(7)碳酸氢钠晶体和稀盐酸:________。
(8)碳酸氢钠晶体和稀硫酸:________。
(9)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________。
(10)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________。
(11)稀氨水和稀盐酸:________。
(12)稀氨水和稀硫酸:________。
【答案】(1)Zn+2HCl=ZnCl2+H2↑(2)Zn+H2SO4=ZnSO4+H2↑(3)MgO+2HCl=MgCl2+H2O(4)MgO+H2SO4=MgSO4+H2O(5)Fe(OH)3+3HCl=FeCl3+3H2O(6)2Fe(OH)3+3H2SO4=Fe2(SO4)3+6H2O(7)NaHCO3+HCl=NaCl+H2O+CO2↑(8)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9)不反应(10)BaCl2+H2SO4=BaSO4↓+2HCl(11)NH3•H2O+HCl=NH4Cl+H2O(12)2NH3•H2O+H2SO4=(NH4)2SO4+2H2O【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27.(1)若要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两种溶液,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不定项选择,选错要倒扣分的)。
A 酚酞B 锌片C 氧化镁粉末D 氢氧化铁固体E 碳酸氢钠晶体F 氯化钡溶液G 稀氨水H 块状大理石(2)不选用硝酸银溶液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理由是________。
不选用硝酸钾溶液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理由是________。
(3)只用一种试剂(必要时可加热)就可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铵溶液、硫酸铵溶液,该试剂是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写出反应中产生气体(该气体能使________试纸变________)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H(2)稀硫酸与硝酸银作用会生成微溶物硫酸银,也可能会生成白色沉淀;硝酸钾与稀盐酸和稀硫酸作用不会生成气体、沉淀或水,故均不反应(3)Ba(OH)2;红色石蕊;蓝色;2NH4Cl+Ba(OH)2=BaCl2+2NH3↑+2H2O;(NH4)2SO4+Ba(OH)2═2H2O+2NH3↑+BaSO4↓【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28.写出4个反应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反应物的类别不尽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H2SO4═CuSO4+H2O;Cu(OH)2+H2SO4═CuSO4+2H2O;CuCO3+H2SO4═CuSO4+H2O+CO2↑;Cu2O+H2SO4═CuSO4+H2O+Cu【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三、填空题29.若要除去氯化铵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铵,可采用先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再________(填操作名称)的方法。
【答案】BaCl2;过滤【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30.若要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钠,可采用先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再________(填操作名称)的方法。
【答案】HCl;蒸发结晶【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四、科学探究题3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