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个人种一片森林》完成素养测试(后附答案)
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阅读短文。
四个太阳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
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
果园里,果子熟了。
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送给()。
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哦,画个彩色的。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1.我会在括号里写字。
2.这段话有(______)句话。
3.春天为什么要画个彩色的太阳?(_____________)二、快乐阅读。
谁捞西瓜十月五日是小兔的生日,小猪扛(káng)着西瓜,小羊捧(pěng)着青草,小猫抱着一棵大白菜,一起去小白兔家。
走到河边,小猪不小心,西瓜滚(gǔn)到河里去了,小猪没有礼物送给小白兔,急得哭了。
正在这时,小河马把西瓜捞上来,小猪笑了。
1.(_____)、(_____)和(_____)去给小兔过生日。
(_____)把西瓜捞起来了?(填序号)①小兔②河马③小猪④小羊2.这个故事有(_____)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_____)句话。
3.连一连大家给小兔送了什么礼物。
小猪的礼物青草小羊的礼物大白菜小猫的礼物西瓜三、课外阅读。
可爱的小白兔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长得非常可爱。
小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在灿烂的阳光下,真像一堆(duī)闪闪发光的雪花。
它头上竖(shù)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只要一有动静,就不停地摆(bǎi)动着。
最好看的,还是它那对红光闪闪的大眼睛,真像镶(xiāng)在白玉里的红宝石。
我很喜欢小白兔,每天给它吃新鲜的青草。
1.这篇短文有(_____)个自然段。
2.小白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很可爱。
3.文中把小白兔的毛比作______________,把小白兔的大眼睛比作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022上海各区二模 记叙文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分)读报纸的人梅子涵①我看见别人在邮局排队,订一份明年的报纸,心里会油然美好。
②坐在广东的酒楼喝早茶,我不是只看着自己桌上的点心,而是总瞟着别桌的看报人,那些上了年纪的广东人,一次早茶一张报纸,读完了才算吃完了,站起身慢慢离开。
那是几乎只有在广东才看得见的好看景象,报纸是广东人早茶桌上最特别的一道“点心”,让一个上午安安稳稳。
读报纸的人,从不大声说话,喝得吃得静悄悄,是真真切切悠悠然的中国茶,传统在这里也静悄悄。
③现在的公园里,幸亏还可以看见一个报栏。
有人站在那儿读报,报纸是他们的“广场”,文字里也有歌舞,和公园另几处总有的歌唱、起舞不一样,是另外一种“交谊”,也有脚步♦♦和节奏,呼吸平定,同属人生的趣味和欢喜。
在这走进世界,国际的事,国家的事,战火纷飞,天高云淡,添加为知识,增织了思想:然后慢慢走回家,餐桌上的味道,精神小屋的味道,弥漫着连接起来,会落进手中的酒杯,也散入人生的四处。
④很多年了,我上了飞机,坐下,绑好安全带,取出前兜里的报纸,开始航班阅读,天空阅读。
刚才的餐饮是什么味道,未出舱门可能已经模糊,但是报上那些新闻的文字,写得帅酷的分析,文学的消息,都随我踏入另一个城市和国度。
我喜欢这样整理好心情,手脚不慌乱,脸上的笑容也应该更满足了。
⑤读初一开始,我每天傍晚回家,都会到对面小邮局,花四分钱买张《新民晚报》,边走边读上面的新闻,也读上面每天都有的杂文。
那真是一张好看的报纸,每个字我都不肯放过。
现在我在上面写了近十年的“夜话”,这当然不可能是那时能预料到的,只是自然的喜欢,成了习惯。
⑥后来下乡到农场,我当着没有多少知识的“知识青年”,每月工资十八元六角,十元的饭菜票,还剩八元六角;我却必须订两份报纸:《解放日报》、《史汇报》,每份一元钱,手里只有六元六角了。
⑦我是读着这两份报纸副刊上的文学作品,开始写自己真诚、幼雅的小短作,懵懂而喜悦地踏上文学路。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能测评(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能测评(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能测评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她的房间非常干净yǎzhì(),地面上铺着柔软的dìtǎn (),shūàn()旁的架子上chén liè()着各种精致小巧的物件,窗台上放着一盆玫瑰花,那娇艳动人的huālěi ()zhuìmǎn()枝头,只要一阵wēi fēng()吹过就能闻到散发的yōu xiāng()。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0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芭蕉(bā)勾勒(lè)苍穹(qióng)羞涩(sè)B. 蒙古包(měng)渲染(xuàn)妩媚(wǔ)鸣啭(zhuǎn)C. 摇曳(yè)笨拙(zhuō)迂回(yū)孕育(yùn)D. 婆娑(suō)衣襟(jīn)馥郁(fù)花苞(b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境界疑视马鞭单薄B. 宅院浑浊惆怨恍然C. 马蹄衣裳稍微品德D. 喜雀鸣蝉模糊豆腐3.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 一碧千里(青绿色)B. 翠色欲流(将要)C. 硕大无朋(伦比)D. 心驰神往(跑得快)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故人具鸡黍故今日之责任B. 萋萋满别情明月别枝惊鹊C. 日暮客愁新客舍青青柳色新D. 路转溪桥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B. 外面烈日炎炎,没有一丝风,不知名的树婆娑起舞,仿佛被晒蔫儿了。
C. 他本来就自命不凡,所以言谈举止顾影自怜,不足为奇。
D. 秋天到了,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从枝头跌落。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编)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编)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300多年前,荷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城里,开着一家眼镜店。
一天,几个孩子把近视镜片和老花镜片拿出来,在门前玩耍。
一个孩子无意中把两个镜片叠在一起,一片是近视镜的,一片是老花镜的。
当他透过两层镜片看外面的景物时不禁大喊起来:“奇怪,奇怪,远处的人怎么都到面前来了?远处的房子、树木怎么也都移近了?”别的孩子都围过来争着看,觉得很好玩。
过路的人也来试了试,同样觉得奇怪,可是谁也说不出道理来。
这消息传出去,让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听到了,他整整想了一夜。
第二天,他用一根空管子,一头装着凸玻璃片,一头装着凹玻璃片,拿来看外边的景物,他发现不但景物看起来近了,而且放大了3倍左右。
有好些平常..看不见的景物,也能看见了。
伽利略继续研究,六个月以后,就制成了一架精致..的望远镜。
用这架望远镜来看远方的景物,可以放大1000倍。
用来观察天空,一向看不见的许多星星,也可以看见了。
到了现代,望远镜的用处更多了,除了用于观察天空,还可以用于军事。
现在,人们观看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和游览观光时,也越来越喜欢使用望远镜了。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________)精致(________)2.请结合短文列举望远镜的用处。
(不少于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整整想了一夜。
”他在想什么问题?“伽利略继续研究”,最后结果怎样?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望远镜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果没有伽利略当初认真、执着的研究,就不会有望远镜的诞生。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伽利略说点什么?给我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伽利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外阅读提升卷5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外阅读提升卷(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短语的意思。
裸露的土地:靠斧头得到的一切:2.短文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毁灭小村庄的是。
3.怎样理解“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人类的保健卫士当你望着无边无际,郁都葱葱的森林之时,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如果说啄木鸟是树木的保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
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
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
人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意。
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
随着工作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三年级 语文(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积累园(55分)一、临写下面的句子,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3分)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选自《读不完的大书》二、看拼音,写词语。
(5分)r óng m áo ( ) hu ò zh ě( ) b ǎo ɡu ì( ) ɡǎn sh òu ( ) w ù m éng m éng ( ) 三、按要求,填一填。
(6分) 1.比一比,选字填空。
栽 载 满( )而归 ( )树 ( )跟头 2.写读“j ī”音的字。
( )打 ( )动 堆( )四、请在正确说法后打“√”,错误说法后打“×”。
(5分) 1.“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
( ) 2.“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一幅.对联”中,加点的字都没有用错。
( )3.《灰雀》一课中,列宁“自言自语”目的是引导男孩放回灰雀。
( )4.词语“胳臂”“臂膀”中“臂”都读“b ì”音。
( )5.默读时,不要发出声,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 )五、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6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兴.奋(x ìng ) B.呢.喃(n í) C.大.夫(d ài ) 2.下列名言中,( )是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有志者,事竟成。
C.不迁怒,不贰过。
3.下面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东张西望....地注视着窗外。
B.妈妈突然走进书房,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看书。
C.爸爸大吃..一.惊.地给我讲了挑食的害处。
六、按要求完成词句段练习。
(16分) 1.照样子,写词语。
(4分)(1)例:累得直喘气 急得 得 (2)在上面三个词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阅读理解题 附加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阅读理解植树的牧羊人(法)让·乔诺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
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
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
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
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的石头房子,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
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
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
”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的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中考名著《格林童话》阅读考题精选及答案

《格林童话》:揭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作者:雅科布·格林 威廉·格林一、作者简介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廉·格林(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
格林兄弟以几十年时间(1812-1857)完成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即现在俗称的“格林童话”。
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二、内容梳理《格林童话》共202篇,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故事内容广泛,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诚实与虚伪、智慧与愚昧、勇敢与怯懦、勤劳与懒惰等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
它的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是善的化身诸如:裁缝、磨坊工、士兵、长工等。
他们初遭不幸,几经周折,最后获得成功;另一类是恶的象征诸如:巫婆、魔鬼、强盗、继母等。
他们多是一时得逞,最后以败而告终。
作者总是把二者对立起来描写,同情、歌颂前者,鞭答、讽刺后者。
表达了鲜明的爱惜和美好的愿望,揭示了简单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1.《灰姑娘》:一个孝顺且心地善良的女孩子,长期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在厨房里做女佣,每天都是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后来由于善待小动物而且孝感动天,所以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在历尽继母和姐姐们的阻挠后终于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环境如何艰难,也要有一颗爱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就一定会有好报;样子长得漂亮,可是心肠不好,是得不到别人喜欢的。
后来人们常用“灰姑娘”这个词去形容那些外表不出众但内心善良,性格可爱的女子。
2.《白雪公主》:一个可爱美丽的公主因为后母嫉妒其美貌被迫逃到森林,偶遇善良的七个小矮人。
最后在他们帮助下,克服了后母的诅咒,找到真爱的王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坏人会遭到惩罚,好人会得到好报;平常要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一切,生活就会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一个人种一片森林》完成素养测试(后附答案)
一个人种一片森林
①当黎明照亮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中部马久利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时,森林中的野生大象在周边的村庄觅食,村民种植的黄麻被踩踏的体无完肤;老虎不客气地猎食村民赖以为生的家禽与牲畜。
周边的村民被激怒了,拿上电锯和砍刀,要去砍伐森林。
“砍掉这些树对你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你们要想砍树,就先砍倒我!”雅达夫·帕耶拦住了村民的去路。
晒得黝黑的他并不高大,甚至有点瘦弱,但若有人企图破坏森林,他守卫森林的架势足以震慑所有破坏者。
因为,这片森林的每一棵树都是帕耶亲手种下的。
②自1979年以来,帕耶从一颗种子开始,单枪匹马地把一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比纽约中央公园还要大的森林。
他因此被印度前总统尊称为“印度森林之子”。
③当年,年仅16岁的少年帕耶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婆罗门河上的一个河岛。
有一天,成千上万的蛇被洪水冲上岸,死在没有树荫遮盖的暴晒中。
年少的帕耶坐在岸边抚摸着已干枯的蛇的尸体。
“我坐下来,为它们死气沉沉的尸体哭泣。
那就像是一场大屠杀,惊醒了我。
”、
④马久利岛在每年季风时节都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岛屿,河水上涨淹没岛上的一切,冲毁房屋和农田,流水和沉积物正从岛屿两岸慢慢“吞噬”着岛屿。
在过去的70年里,它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而且人们担心它将在未来20年内被淹没。
⑤政府没有帮助村民解决洪水淹没家园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现在岛上用沙袋和混凝土修建了一些堤坝,但除了用作晾晒衣物,似乎没有其他用处。
帕耶认为,自然的方法将比遵循政府的防洪计划更为有效。
当地森林管理部门告诉他沙洲上无法植树,可他仍然决定试一下,在沙洲中开始了与世隔绝的植树生活。
他早晚给花草浇水、修剪。
从“长得快”的竹子到价值高的柚木,沙洲上的“绿色”渐渐取代了“黄色”。
⑥一个人管理着550公顷的沙洲,灌溉树苗成为帕耶最头痛的问题。
他就地取材,自创了“竹子浇水系统”。
在每株树苗上搭一条竹子轨道,上面放着泥巴做的罐子,罐底有洞,盛在罐子里的水逐点滴在竹子做的轨道上,再慢慢流到树苗上。
⑦日复一日,本来干旱死寂的沙地,慢慢演变成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环境,生态的平衡造就了动物栖身的理想之地。
红蚂蚁和蚯蚓被他运来给土壤“松筋解骨”。
很快,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闻风而来”。
濒临灭绝的独角犀牛、孟加拉虎、40年没见的秃鹫回到了这里。
一个由100只大象组成的族群每年都会来此度假,舒适地定居三个月。
2008年,印度政府的森林管理部门跟踪一批迁徙的大象,发现了这片森林。
森林从此以帕耶的宠物名字“莫来”命名。
⑧然而,森林里的野生动物却给他惹来了麻烦。
香蕉树成了他平息对抗的法宝。
贪吃的大象被吃不尽的香蕉吸引在树林里,不再走出树林骚扰村民。
猴子跑来“分一杯羹”,候鸟在林间叽叽喳喳,河马和鳄鱼共居于水中,小鹿时不时地来到河边映照自己美丽的身影,看到越来越多的“盘中美味”,老虎也不再离开树林猎食。
阿萨姆邦的首席部长称赞帕耶是“一个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他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可以带来的改变”。
⑨“当树木长高长大后,保护它们对我来说有些困难,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人类。
他们会为了经济利益毁掉这片森林。
”雅达夫·帕耶说。
目前,世界上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万~2000万公顷的速度急剧消失。
全球森林面积已从文明初期的76亿公顷锐减到现在的34.4亿公顷;仅在1950——~1980年间,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就减少了一半;森林占全球土地面积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31.6%(41.28亿公顷)下降至2015年的30.6%(39.99亿公顷)。
帕耶说:“和其他人一样,我为这个世界的命运感到担忧。
我目睹着岛上发生的坏事,于是便尽我所能去修复。
”直到现在,他仍在岛上栽树,“会一直种下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
(作者:郭孟媛。
《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11日11 版)1在过去的70年里,它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而且人们担心它将在未来20年内被淹没。
句子中的“它”指什么?()
A马久利岛B房屋和农田C流水和沉积物D上涨的河水
2“成千上万的蛇被洪水冲上岸死在没有树荫遮盖的暴晒中”的原因是什么?()A老蛇太多了B洪水太凶猛了C蛇没有可以栖息的森林D天气太热了
3促使雅达夫·帕耶一个人种一片森林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他看见成千上万的蛇被洪水冲上岸,死在没有树荫遮盖的暴晒中,他很同情
B政府没有帮助村民解决洪水淹没家园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好自己动手。
C保护生态平衡,造就动物栖身的理想之地,因而他不得不种树造林。
D他不想做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所以想成就一番事业。
4对雅达夫·帕耶造林管林遇到的困难,哪个概括不正确?()
A灌溉树苗B保护树木C灾情严重D动物惹麻烦
5第⑦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个?()
A生态的平衡造就了动物栖身的理想之地。
B一个由100只大象组成的族群每年都会来此度假,舒适地定居三个月。
C森林从此以帕耶的宠物名字“莫来”命名。
D红蚂蚁和蚯蚓被他运来给土壤“松筋解骨”。
6下面哪个说法不正确?()
A红蚂蚁和蚯蚓被他运来给土壤“松筋解骨”这里的“筋骨”指土壤。
B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闻风而来”。
这里的“风”指优越的环境。
C猴子跑来“分一杯羹”。
这里的“羹”指的是香蕉。
D看到越来越多的“盘中美味”,老虎也来了。
这里的“美味”指的是香蕉。
7请你写几句话来表达你对种树人敬佩之情。
8你觉得这篇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1A 2C 3D 4C 5A 6D 7略8示例;从文章的结构来说,它是倒叙式开头。
从文章的内容来讲,它是结果先提上来说。
从开头方法来说,是呈现精彩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