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二)

合集下载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教案:《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具体为第六单元中的《园丁赞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选取记叙的角度,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选取记叙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选取记叙角度的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3.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记叙文的概念,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难点:如何选取记叙的角度,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过让自己感动的人或事?2.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故事,并简要描述他们选取记叙角度的方法。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园丁赞歌》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

2. 讲解课文中的实例,分析作者是如何选取记叙角度的,让学生从中学习选取记叙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例题,例题内容为一则小故事,故事情节简单,但未指明记叙角度。

2.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故事内容选取记叙角度,并让他们动手改写作手中的例题。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写一篇短文。

2. 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选取记叙角度,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和生动性。

五、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10分钟)1. 邀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要介绍他们选取记叙角度的思路。

2. 让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列出选取记叙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2.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园丁赞歌》教材第三章“叙述的角度”,详细内容包括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其对文章情感表达和读者体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区分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角度,能从理论上阐述各种角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创作的实践能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记叙文不同叙述角度的特点及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不同叙述角度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表达丰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描述教师的歌曲《园丁赞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对教师的赞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记叙的角度。

2. 理论讲解:讲解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分析各自特点。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范文为例,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在文章中的应用,阐述其对文章情感表达和读者体验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改写一段记叙文,体会各自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角度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第二人称:亲切、对话、抒情第三人称:全面、客观、深入2. 叙述角度的运用及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不同叙述角度,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文章结构清晰,叙述角度运用恰当,表达真挚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表现,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记叙文写作的书籍,提高写作水平。

组织写作比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园丁赞歌》一课,该课选自教材第四章“描绘人物风采”。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不同角度,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来描绘人物,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记叙事件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不同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2. 学会根据描绘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提高写作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并掌握记叙文的不同角度,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

难点:如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不同角度,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引发学生对描绘人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a. 介绍记叙文的不同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b. 分析各种角度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身边的一位老师为例,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描绘这位老师的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优秀范文,讲解作者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来描绘人物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描绘老师的文字。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写作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2. 主要内容:a. 记叙文的不同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b. 选择合适的角度描绘人物:特点、优缺点、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老师”为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描绘老师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尝试用不同的角度描绘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突出记叙角度的选择与应用。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有创意地运用记叙文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运用记叙文表达思想、感情。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

如何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运用记叙文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的记叙文素材,如范文、案例等。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记叙文案例,引起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3.3 课堂讲解通过分析优秀的记叙文,讲解选取记叙的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3.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

3.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检查。

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程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包括选取记叙的角度、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5.3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品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品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记叙文阅读与写作》第三节“选取记叙的角度”。

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不同记叙角度,学会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进行记叙,掌握不同记叙角度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记叙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2. 学会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3. 分析不同记叙角度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并体现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园丁赞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选取记叙的角度。

2. 讲解:介绍记叙文的记叙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并通过例文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 实践: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4.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定文章的记叙角度,巩固所学。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1)第一人称:我的老师,辛勤的园丁,您的教诲如春风,让我茁壮成长。

(2)第二人称:你是辛勤的园丁,用爱心和汗水浇灌着我们这些花朵,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3)第三人称:她是一位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双手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分析其记叙角度,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组织课后写作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园丁赞歌》中“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部分,涉及教材第三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记叙角度的概念、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特点及效果、实践如何选取合适的记叙角度进行作文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记叙角度的分类及特点,学会根据作文主题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分析、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记叙角度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记叙角度进行作文写作。

教学重点:理解记叙角度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作文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角度拍摄的效果,引出记叙角度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记叙角度的分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特点,结合例文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范文,分析其记叙角度的选择及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选取记叙角度。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构思,并进行交流讨论。

5. 写作实践: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选取合适的记叙角度进行写作。

六、板书设计1. 记叙角度的分类及特点2. 如何选取记叙角度3. 作文题目及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运用不同的记叙角度进行写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体现出不同记叙角度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作文,分析其记叙角度的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记叙角度进行作文写作。

2. 教学重点:理解记叙角度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3.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范文,分析其记叙角度的选择及效果。

2024年《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

2024年《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

2024年《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园丁赞歌》教材第四单元“记叙的角度”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记叙文的基本概念,记叙的角度及其分类,不同角度记叙的特点和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变换记叙角度丰富文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记叙角度的分类。

2. 学会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提高文章表现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

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定义,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特点及运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引出记叙文的定义和记叙角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定义,介绍不同记叙角度的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不同角度进行写作。

3. 实践:给出一个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记叙角度进行写作,限时10分钟。

4. 展示: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5. 互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讨论如何通过变换记叙角度提高文章表现力。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记叙文写作题目,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运用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记叙文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的定义2. 记叙角度的分类3. 不同记叙角度的特点及运用方法4. 写作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关于记叙文写作的书籍和文章,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指导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记叙文的定义和不同记叙角度的特点及运用方法。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彩教案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彩教案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园丁赞歌》教材第四章“叙述的角度”,详细内容包括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角度及其特点,如何选取合适的叙述角度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以及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叙述角度的变换对文章整体效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中常见的叙述角度及其定义与特点。

2. 学会根据文章主题和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叙述角度,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3. 能够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叙述角度的灵活运用及其对文章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化的作用。

教学重点:记叙文不同叙述角度的理解、识别和恰当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分析材料。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一首描绘教师辛勤工作的诗歌,引出记叙文中选取合适叙述角度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b. 介绍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等叙述角度,分析各自特点。

3. 实例分析:a. 展示一篇范文,讨论文章采用的叙述角度及其效果。

b. 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对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4. 随堂练习:a. 学生尝试对同一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叙述,体会效果差异。

b. 小组讨论,选出最佳的叙述角度,并说明理由。

5. 写作实践:a. 布置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b.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与结构2. 叙述角度及其特点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3. 叙述角度的选用原则4. 写作实践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材,运用至少两种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2. 答案示例:提供一份运用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的写作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关注叙述角度的运用,进行文学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二)教学参考1130 1435《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的角度”的相关内容,如什么是“记叙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表达效果与作用等等。

2.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力求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重点难点]目标2[学法指导]1.学生自读教材,获得对“记叙角度”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

2.印发例文:《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采用第二人称写法,《肥公正传》从较新的切入点写老师。

要求学生对这两篇习作做较具体的评价。

3. 营造情境:两篇例文与绝大多数同学以前写老师的习作有明显不同,能调动他们评点的兴趣。

[知识链接]1.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尤奋林)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也许,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刚任我们班主任的那一天,教室里54双眼睛疑惑地看着你,54颗心各有各的担心。

你讲话了,讲得那样风趣:“我姓王名晚生。

名字是父母赐给我的爱心。

我是一个小晚孩子,父亲38岁时才捡得的。

我今年已经44岁……”你没有笑,我们也没有笑,可谁都觉得怪,互相看着暗暗地笑:这把年纪的人,还这样冲动、真诚、坦率!那一天,你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我们班是个有名的“差班”,你却满有信心地说:“我这个人既往不咎,一切从现在开始,过去的让它永远过去。

人类生活的进程就是这样。

相信你们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同学们觉得新鲜,记在心里。

确实,我想起你,是因为你的独特。

或许,因为你给生活以“诗”的总结,揭示出层层哲理。

你说你的教学方针是:十二字对联──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

横批是──实打实。

上早操时,总有几个同学拖拖拉拉,躲躲藏藏。

你说为了积攒“革命的本钱”,应当出来跑跑。

那一天,你“噔噔噔”跑到男寝室,大声喊:“再不快点,我们要丢大人了。

”同学们也争气,“噌噌噌”一阵紧张,开操时我们班还是满数。

渐渐地,我们都积极地上操,你鼓励我们生活就要这样紧凑,一个劲努力!你是教化学的发挥了最好的催化活性,我们也一道与你的化学药品积极反应。

义务劳动,“你推我让”,老大一阵子还是那几个“积极分子”,你抓过家什急急地干了起来。

回到教室,你再次把扫帚、筐子摆整齐,同学们看得心热,你画龙点睛地说了一句:“我把我们班当成我的家,我们都来爱护我们这个家。

”年轻人喜欢雷厉风行,干脆利索。

于是班会上你的讲话就压缩在三分钟内,三五句话,生动而严肃,幽默而深刻。

班会竟成了同学们打开心结的时候。

少男少女在一起,免不了会产生感情共鸣,冒险地撞击爱情堡垒。

你却说:“青年人该不该谈恋爱呢?该!青春年少嘛!但是,从历史赋于我们的学习任务看,不能谈;从成功率的分析看,不能谈。

同学们一定要互帮互助,真诚友爱。

”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

你就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休息时一定休息,该学习时拼命学。

”你说你很欣赏武绍祖的话:要超过人家,按部就班当然不行,只能凭借百倍的汗水。

你说:“学如硎上钢刀,不见其损,但日有所减;学如春之新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

在你的教育和管理下,我们班大见成效,由“差班”转变成了优秀班。

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有那印象深刻的一次。

那是周末的晚上,我正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你见了。

我抱歉地笑笑,放下。

你却不高兴地说:“咋把我看得那么低,这样好的书不读完,放下去能甘心吗?”我又笑笑,即刻拿了出来。

接着,你道出了好多学习语文的道理,鼓励我不要放弃文学爱好,我又一次深深折服。

就是这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你的心和我的心贴在了一起。

确实,我想起你,就是因为你解除了我们的困惑,彷徨。

你教给我们知识,塑造我们灵魂。

我想到的不唯是你,由于你,我想起了教师群体:缔造人类文明的佼佼者。

2.肥公正传(伍叶铭)新学期伊始,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历史老师Mr.程,将会成为我们的新头!众人一片哗然,文质彬彬,身材肥胖的肥公——Mr.程怎能管得住我们这群野马呢?从此江湖多事了!没想到半个学期下来,肥公竟然平添了许多神通,高招不尽,众人难以招架,只得个个俯首称臣。

究竟这肥公有何能耐,居然如此“霸道”呢?只因这肥公身怀四宝。

众看官别心急,请听我慢慢道来:法宝一:请君入瓷法走马上任后,肥公就充分发挥他的“外交手腕”和“美式公选法”,选出班上最有威信的“野马”,开了个研究会,研究如何搞好班上的纪律。

于是乎,找缺点的找缺点,表决心的表决心,研究会成了检讨会、宣誓会。

而后肥公就趁热打铁,任命他们为“钦差大臣”,分管班上的纪律,“野马”变了身份,肥公又迫不及待地亮出了他的另一法宝。

法宝二:污点记录法大概班主任的心理学都学得比较好的缘故吧,肥公抓住我们太爱面子的弱点,在教室后贴了一张大白纸,谁违纪就给谁记个大黑点,称之为污点。

哪个能容忍自己的名字后面排上一大串黑点呢?这一法宝让平时那些胆大者都心怯三分。

但毕竟是新生事物,怀疑者颇多。

大白纸刚贴出,就有几个同学糊里糊涂地榜上有“点”了,大有存心和肥公对着干之势。

于是肥公又出人意料地用上了他的另一法宝。

法宝三:欲擒故纵法中午,几位榜上有“点”的同学果然被叫到肥公的办公室。

出来时,他们竟个个带着笑容,几时见过“特别接见”的同学能笑着走出办公室?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有个别同学为肥公暗暗担心。

不出所料,第二天,那几个同学名字后的黑线又长了一些。

不用说,自然又得去见肥公了,但这回出来时,他们面上再没有笑容了。

我们想,这回肥公终于开骂戒,但一问,却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了——肥公两次接见他们都只询问了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对老师的意见之类的话。

也怪,打这以后,那几个名字后的黑点再也不见长了。

法宝四:感情投入法肥公的和蔼是折腾我们的又一原因。

和他攀谈,没有紧张,没有拘谨,有的只是和朋友之间聊天一样的畅快。

肥公常说:“什么都是这样,真是狗屎。

”肥公的那句“狗屎”的口头禅,班上更是无人不晓。

语言上拉近距离不算,肥公还善用“大音稀声”法宝。

一次,面对班上的“课堂风暴”,他就以许久的沉默为对策,迫使众“野马”慑服于“非暴力不合作”的仁慈与威严之下。

经过这一遭,我们从心底里敬畏起他来。

肥公的法宝不断,班上成绩明显提高。

我们不由得感叹:肥公真不简单![学习过程]1.请就这两篇文章或其中的某一篇做个评价,比如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或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这两篇习作与你以前写老师的习作有何不同?2.关于“记叙的角度”(1)记叙的角度大致有几种?(2)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我们学过哪些以第一人称为记叙角度的文章?从例文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3)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我们学过哪些以第三人称为记叙角度的文章?从例文可以看出第三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4)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5)再次感悟各种人称的效果a、如果把《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一文中的“你”都改成“他”,会产生怎样的变化?b.写老师能否用“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来写可收到怎样的效果?3.关于“切入点”“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教材在这点上混淆了视角与角度这两个概念。

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

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

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请同学具体谈《肥公正传》在“记叙角度的选择”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2)请同学想一想,要写出老师的个性,还有那些“角度”或“切入点”可供选择?[课堂作业]1.试写一段文字:完成课后练习题一或练习题三。

2.例题演练:课后练习五[课外拓展]1.片断练习写一段描写老师的文章,赞颂老师的精神品质。

2.整篇作文请以“老师有一颗火热的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课堂反思][学习小结][参考答案]《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二)[学习过程]1.学生回答。

可能有如下几种答案:①《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语言生动,富抒情性;《肥公正传》语言活泼、有幽默感。

②《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用第二人称来写,好像与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很强的抒情效果。

③《肥公正传》写出了老师的个性,让人感觉这是个活生生的有亲切感的老师。

④两篇文章都写了很多细节。

等等。

教师总结:这两篇习作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有两点大家应该注意:一是人称的变化,这在写作学上称为“视角” 即“记叙的角度”,《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用第二人称,不仅便于赞颂,也更便于把众多闪光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而省去过渡的麻烦。

二是切入点的选择,《肥公正传》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写活了一个个性鲜明的语文教师。

2.(1)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以什么样的身份。

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2)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3)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4)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

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

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

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