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的新发现
二甲双胍抗肺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抗肺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蒋永源;罗虎(综述);周向东(审校)【摘要】糖尿病和肺癌均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率,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具有降低肺癌发病率的作用,同时其本身可能具有抗肿瘤活性,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深入研究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有望降低糖尿病患者肺癌发病率,同时可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文中就二甲双胍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Diabetes and lung cancer are common diseases worldwide , which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human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ic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diabetes , which may enhance the incidence of lung cancer ,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of lung canc-er.The metformin, a first-line drug for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lung cancer and may have an anti-lung-cancer bioactivity ,but its mechanisms are unclear .To make a further study of the mechanisms is expected to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is possible to help us find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the metformin′s anti-lung-cancer activity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114-1117)【关键词】二甲双胍;肺癌;作用机制【作者】蒋永源;罗虎(综述);周向东(审校)【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内科;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内科;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0 引言糖尿病和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1-3]。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PM2.5导致的胎盘滋养细胞功能损伤

PM2.5是大气颗粒物的一种,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 ,能够透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诱发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肺癌、免疫系统衰竭等多种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5]。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孕期PM2.5暴露可引起胎盘结构异常和功能改变,诱发早产、子痫前期、复发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6-9]。
然而,关于PM2.5对妊娠结局和子代发育影响的研究目前多集Metformin ameliorates PM2.5-induced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placental trophoblasts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LI Shuxian 1,YU Shuping 2,MU Yaming 2,WANG Kai 2,LIU Yu 1,ZHANG Meihua 11Key Laboratory of Maternal &Fetal Medicine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hina ,Shandong Provinci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ingdao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2Shandong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摘要:目的探究PM2.5损伤胎盘滋养细胞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及二甲双胍的挽救作用。
方法将16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 =8),PM2.5染毒组(n =8),两组分别在妊娠1.5、7.5、12.5d 通过气管滴注PBS 和PM2.5悬浮液。
观察PM2.5对孕鼠妊娠结局的影响,并通过HE 染色观察小鼠胎盘病理结构,检测胎盘组织铁死亡相关指标。
体外构建PM2.5暴露的人类胎盘滋养细胞系HTR8/SVneo 细胞染毒模型,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利用EDU 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利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利用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利用成管实验检测细胞管生成能力;通过ELISA 和Western blotting 等方法分析铁死亡相关指标的表达。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的新认识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的新认识二甲双胍主要应用于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改善,低糖耐量的纠正,并且可起到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近几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对脂肪肝(非酒精性)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具有治疗作用。
标签: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糖代谢;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非酒精性)二甲双胍的化学结构式由胍基和含甲基侧链组成,因数量均为2个,所以化学名为二甲双胍。
该药的亲脂能力比以往使用的双胍类药物差,而且半衰期也比以往使用的双胍类药物短,临床应用半衰期为90 min,最终可随尿液排出体外[1]。
70年代时该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并不多,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药物的应用量较小,直到90年代发现该药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其用药量便迅速的大幅度增加。
2006年至今二甲双胍主要应用于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改善,低糖耐量的纠正,可起到降低抵抗胰岛素的作用,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2]。
随着药理药性的不断研究,发现该药可应用的适应证增多,本文将就临床应用展开探讨。
1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1.1二甲双胍具有降糖的功效,但与磺脲类在此方面的作用机制不同,该药无法促进机体分泌胰岛素,只能通过增加体内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来发挥作用,所以小肠为其作用部位。
有学者做了动物实验,数据表明该药增加了糖的利用度(幅度约为20%),且能抑制肝糖原的转化分解,减少肝糖的输出量,同时促进胰岛素清除血糖[3]。
1.2新的研究发现除上述作用外二甲双胍还能抑制DPP IV活性,从而对GLP-1效应起到延长作用,增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作用,间接的促进机体分泌胰岛素。
所以在2008年该药成为降糖一线用药(2型糖尿病)。
2低糖耐量的纠正作用2.1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前期会出现低糖耐量的现象,是糖代谢异常的前兆,但并不是发生这种现象就会患有糖尿病。
临床统计30%的低糖耐量者会产生糖尿病[4],其余人群的一半会转变为糖耐量正常,另一半维持现状没有变化。
神药”二甲双胍,又有新作用!

神药”二甲双胍,又有新作用!1 二甲双胍可护胃,降低胃癌风险近日,世界顶级科学期刊《CELL》的子刊《Cell Stem Cell》官网更新了有关二甲双胍的最新研究:二甲双胍可以调节胃内干细胞的代谢,促使它们分化为产胃酸的胃壁细胞。
研究显示,AMPK代谢通路促进干细胞生成分泌酸的壁细胞,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和KLF4减慢祖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激活AMPK 和PGC1a诱导壁细胞成熟,这为二甲双胍为何会增加酸分泌并降低人患胃癌的风险提供了潜在的暗示。
据奇点网解读,简单来说,就是二甲双胍可以支持胃内的干细胞分化出更多保护胃的细胞,这就能有一定的护胃效果——公开资料显示,胃壁细胞的大量受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一步,而二甲双胍激活AMPK时,干细胞分化成胃壁细胞的速度会接近一倍,胃壁细胞的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
此外,2018年一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的使用以持续和剂量反应的方式使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的糖尿病患者,胃癌风险降低了51%。
据国际癌症中心统计,2018年全球新增癌症1807.9万例,死亡955.5万例,且2022年全球老年人口将从2015年的12%增加到22%,预计未来几十年癌症发病率将增加70%,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其次是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及乳腺癌,前五大癌症占据我国新增癌症患者近60%,新增胃癌是全球相应类别新增病例的44%。
米内网数据显示,二甲双胍作为全球核心糖尿病药物,2018年度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实体药店等销售终端合计市场规模超过60亿元,作为非专利药,赛柏蓝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以“二甲双胍”为关键词搜索,共有306个批文,涉及大批企业。
2治疗潜力,20个新发现随着研究深入,神药二甲双胍的治病潜力不断被拓展,但此次研究“护胃”和“降低胃癌风险”的结论还属首次,意味着二甲双胍继抗老、减肥、心血管保护、或可治疗三阴乳腺癌外,又下一城,拓宽在胃病用药领域的新发现。
多个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为使用者带来“意外之喜”。
二甲双胍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GLOBOCAN 数据库统计,2018年CRC 有180万新发病例和88.1万死亡病例[1]。
目前CRC 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但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
因此,亟待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CRC 提高治疗效果。
CRC 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有多种因素影响CRC 的发生发展,包括吸烟、饮酒、遗传因素、肥胖及糖尿病等。
2型糖尿病是罹患CRC 的独立危险因素[2]。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因其低成本、易耐受及安全性强等优点,越来越被关注。
它除了可以降血糖外,还可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以及延缓肿瘤进展等[3]。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抑制CRC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其凋亡,并在治疗CRC 上有一定的作用[4]。
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1二甲双胍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12个月后与未口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CRC 发病风险降低了12%[5]。
此外,CRC 的发病风险可随着二甲双胍使用剂量的累积而逐渐降低[6]。
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与CRC 关系的荟萃分析提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与未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降低了25%[7]。
二甲双胍除了可以降低CRC 发病风险外,还可显著改善CRC 患者的预后。
Deng 等[8]研究发现,口服二甲双胍的CRC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HR =0.73,95%CI :0.63~0.84)与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 =0.60,95%CI :0.50~0.73)均显著提高。
另有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降糖药联合化疗组,二甲双胍联合化疗后的CRC 患者总体生存期延长了14个月[9,10]。
Ng 等[11]认为二甲双胍还可降低CRC 的复发率(HR =0.65,95%CI :0.56~0.76),延缓肿瘤进展。
二甲双胍的新用途

二甲双胍的新用途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并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二甲双胍在其他领域也有一些新的用途,本文将详细介绍其新用途以及相关研究发现。
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卵巢中有许多小囊肿形成,导致女性生殖激素水平失调,进而导致月经紊乱、性腺功能障碍、不孕等问题。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通过降低胰岛素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女性激素水平,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育能力。
目前,二甲双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中,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抗癌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其机制主要包括在细胞内抑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的信号传递作用,这一酶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和生长的调节。
这种机制不仅可以减少癌症细胞的能量代谢,而且可以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用于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改善认知功能二甲双胍还可以改善人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脑细胞内的能量代谢,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从而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
此外,二甲双胍还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起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二甲双胍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已经明确了它在治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潜在用途。
四、改善骨密度二甲双胍还可以改善骨密度,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促进成骨细胞生成,提高骨密度,减少骨质流失。
此外,二甲双胍还可以调节身体内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进一步促进骨骼健康。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的影响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的影响【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
本研究旨在探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的影响。
二甲双胍通过调节GLP-1水平来发挥其降血糖作用,提高GLP-1水平可能是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GLP-1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节GLP-1水平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这一发现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二甲双胍、糖尿病、GLP-1、降血糖、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调节、影响、积极效应。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群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约有4.52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障碍,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等。
研究和探索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葡萄糖的合成,促进糖代谢等。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重要的肠激素,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肠道蠕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GLP-1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常常降低,而二甲双胍是否对其有影响,尚需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1.2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受其困扰。
近年来,随着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对GLP-1水平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GLP-1是一种胰高血糖素,对促进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和减慢胃肠道的食物吸收等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二甲双胍:新型“万能”药

导语二甲双胍是全世界糖尿病忠者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二甲双胍的本职工作,也是它最大的功绩在于降低血塘,套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来说.堪称“好用不贵”。
除此之外,二甲双胍还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般,时不时地能给你来点“新花样”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或将成为对抗肥胖、各类癌症、及心血管病、卒中等的良药。
二甲双胍要成新型的“万能药”了吗?你信或不信,最新进展或文献就在下面。
二甲双胍的本职工作——降血糖>>颇受肯定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来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病进程是安全的,该研究结果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 )4月刊。
>>不乏质疑荟萃分析: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风险和效益近日,法国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与存在的风险相比,二甲双胍的长期效益并没有被明确。
>>与其他药物联用好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用疗效再获肯定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提示,与匹格列酮单药治疗相比,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以固定剂量(50/1000 mg,bid)初始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降糖效果更显著,还能减轻体重,水肿发生率较低,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多见。
>>副作用反馈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二甲双胍导致的低维生素B12水平终将引起不良结果,应该对长期应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进行维生素B12含量的常规检测。
>>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二甲双胍治疗1型糖尿病有效吗?在胰岛素疗法中加入非标签药物二甲双胍是否可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其体重控制,并降低胰岛素用量,已有系统性综述对其进行了评估。
二甲双胍是否可以用于治疗妊娠期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广泛用于治疗患有2型糖尿病的生育期妇女,其中许多患者为妊娠妇女。
迄今为止,在妊娠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妊娠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研究结果是令人欣慰的。
二甲双胍没有致畸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降低胆结石发病率
• 中国台湾历时12年的一项随访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使用人群相对 比未使用者,随着剂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胆结石的发病率逐 渐降低,而且长期的使用与更低的胆结石发病率相关,至于相关 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9. 治疗脆性X综合征
• 脆性X综合征 (FXS)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闭症,语言及社交能力 低下,多动易怒,社会反应能力差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恢 复 FXS 小鼠模型的主要异常表型和使FXS患者易怒性、社会反 应性、好动性等方面均有所改善。但由于研究证据等级太低,仍 需要更多更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验证二甲双胍在 FXS的治 疗价值。
2. 心血管保护作用
• 二甲双胍能减少新诊断及已发生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 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甚至被认为是唯一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 糖药物。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肥 胖等,其中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控制以上风险因素起到直接或间接 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3. 降低青春期前肥胖儿童的BMI
• 一些研究意外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防止腹主动脉瘤的进展、减缓 瘤体扩张速度,甚至可预防破裂,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抗炎、 降脂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相关,但目前缺乏足够证据等级的随机 对照研究结果来明确二甲双胍的这一独特医学价值。
7. 延长寿命
• 有研究指出,定期服用小剂量二甲双胍可延长小鼠的寿命;二甲 双胍处理过的秀丽隐杆线虫机体衰老速度明显下降;二甲双胍长 期治疗可显著延长II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使其可能比非糖尿病 患者活得更久。可见其能通过控制衰老和降低特定疾病死亡率, 使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减少和预期寿命增加。
• 二甲双胍已被证实在2型糖尿病成年人中有治疗肥胖的作用,对 于肥胖儿童,现也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青春期前肥胖 儿童的BMI及肥胖相关的心血管功能指标。但在青春期儿童中则 未观测到显著益处,可能是青春期生理及激素的变化作用
• 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临床调查, 还是体外研究、动物实验,对于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有大量 的令人振奋的结果,多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与乳 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直结肠癌等癌症风险降低相关。二甲 双胍的抗肿瘤机制十分复杂,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另外, 其抗肿瘤的作用尚需要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明确。
5. 抗感染作用
• 近年来已有二甲双胍作为“抗生素”使用的临床和基础实验证据, 如可以显著改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枯氏锥体虫病感染 小鼠的存活率;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肝炎 病毒等的活性等。同时,其在脓毒血症方面的特殊价值受到广泛 关注,但目前对于严重感染和外伤等仍需禁用。
6. 防止腹主动脉瘤的进展
谢谢!
二甲双胍的新发现
前言
•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60年的历史,凭借着卓越的控糖疗效和 良好的药物安全性,是目前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近年来, 针对二甲双胍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研究发现,那么具体有哪些新的 热点发现呢?
1. 调节肠道菌群
•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达到降糖的作用,当糖尿 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时,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就 会发生有利的改变,从而增强细菌产生特殊类型的短链脂肪酸起 到降糖作用。该研究也很好解释了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副作用如胃 胀气可能是治疗后机体肠道中存在较多的大肠杆菌所引起的。
10. 抗炎作用
• 二甲双胍对炎症反应性疾病也有一定益处。可通过抑制NF-κB表达 对抗血管炎性反应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血中炎症因子 水平,减轻了肾脏炎症参数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对于Ⅱ型胶原诱 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有显著的抗炎及关节保护的作用等。
总结
由此可见,二甲双胍能通过一系列机制发挥了降糖外作用,对 各种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