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测定

合集下载

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考察

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考察

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考察目的分析测定浙江、安徽、河北不同产地白术的多糖含量。

方法用乙醇除去干扰物质后采用水浸提法提取多糖,以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

结果多糖含量最高的为浙江白术,其次为安徽白术,再次为河北白术。

结论浙江、安徽、河北三产地白术原药材中多糖含量有存在明显的差异。

标签:白术;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菊科植物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1]。

白术主要含挥发油、内酯类和多糖类成分[2]。

由于多糖具有独特疗效的物质基础,白术多糖在抗肿瘤、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糖等方面的均有作用[3~5]。

白术多为人工栽培品,分布广泛,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北等地。

其中,浙江的于潜、新昌、天台等地为传统的地道产区。

已有研究表明,白术随生长期或者生长地不同,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同[6]。

近年来,国内外对白术的需求量大增,传统产地的白术供不应求,因此不同地区的白术培植得到了大力发展。

研究不同产地白术中的活性成分对于白术的研究与医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产地为浙江、安徽和河北的白术多糖的含量,为评判不同产地白术品质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药采用的主要仪器为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IU-1901(日本岛津)。

使用的药品试剂包括:80%乙醇、硫酸锌、氢氧化钡、硫酸、苯酚(均为分析纯)、浙江白术、安徽白术、河北白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提供)、葡萄糖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批号:110833-200503)。

1.2方法1.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浙江、安徽、河北三产地白术药材粉末各0.5g,置于平底烧瓶中,分别加入80%乙醇50ml,加热微沸,计时1h停止,放置室温时滤过,滤渣中加入80℃水10ml,浸提1h,取出,趁热滤过,所得滤渣与第一次滤渣合并,加80℃水10ml,继续浸提1h,取出趁热过滤,合并2次所得滤液。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白术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白术,又名白朮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人们对于白术的鉴定变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对市场上的白术进行鉴定,以确保其品质和安全性。

实验一:外观特征鉴定首先,我们对白术进行了外观特征的鉴定。

正宗的白术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根茎肥大,圆柱状,表面白色或微黄色,具有明显的节间痕迹。

经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样本A具有符合标准的外观特征,而样本B则存在明显的不符合,根茎较小且颜色较深。

因此,我们初步判断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可能为假冒产品。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的初步判断,我们将样本A和样本B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经过放大观察,我们发现样本A的细胞结构紧密且有规律,根茎内部有较多的淀粉颗粒。

而样本B的细胞结构松散,淀粉颗粒较少。

这一观察结果与白术的正常特征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实验三:化学成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鉴定结果,我们对样本A和样本B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我们发现样本A中的白术醇、白术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而样本B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偏低。

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实验四:质量评价最后,我们对样本A和样本B进行了质量评价。

通过测定样本A和样本B中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总黄酮含量等指标,我们发现样本A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良好。

而样本B的水分含量偏高,灰分含量偏低,总黄酮含量也明显低于标准。

这一评价结果再次证实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我们成功地对市场上的白术进行了鉴定。

样本A被确认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则为假冒产品。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上中药材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测定

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测定
leo e a tn I.ar cyo e a tn Ⅲ a d arcyo fte arcyo e r ee td b ihp roma c iud c rmao ・ t tld slco e a n t tln o t tld swee d tce yhg efr n el i h o tg a h a q
的 测 定 , 将 测 定 结 果 进 行 统 计 及 比较 。 结 果 : 研 究 比较 发 现 , 着 年 份 的增 加 , 并 经 随 白术 内 酯 I、 白术 内 酯 Ⅲ及 苍 术 酮 的 含量 均呈现上 升趋 势 , 且 1 而 1月上旬 采摘 的 白术 的 白术 内酯 I、 白术 内酯 Ⅲ及苍 术酮 的含量 高于其他 月份 , 比较 , 经 P均<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o , 0 不同采收时期 白术 的质量 明显不 同, 购买 时以 3年生 1 1月上旬采摘者质量最佳。
He de t a t l d s qu lt e e m i to tdif r ntha v s e i d a d a r c y o e a iy d t r na i n a fe e rh u
h e t s i l f rdt n l hn s dcn f o h n G a g o gP o i c , o h n 5 8 0 , hn ) eC ne Ho pt a i o a C iee Me i e s a , u n D n rvn e F s a 2 0 0 C ia r aoT i i oF
[ ywod ] f rn avs pr d Arcy ds A rcy d s at e I; t c l e at e1 ; t c ln Ke r s Diee t ret ei ; t tl e; t tl e e n A r t o slc n 1 Ar t o f h o a o a o l o ay d o I ay

白术多糖含量测定研究

白术多糖含量测定研究

·临床研究·白术多糖含量测定研究张晨光(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摘要:目的研究和测定白术多糖的含量。

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的测定。

结果采用苯酚-硫酸法和酶法结合的方法测定出,不同地区的白术多糖含量有很大差距的。

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白术多糖含量,是一种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适合白术及其制品中多糖的常规检测,可为植物多糖含量测定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术;多糖含量;苯酚-硫酸法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9.0240 引言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是菊科的一种植物,多以干燥根茎入药。

其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等省市,此外,由于其具有的药用价值,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等20多个省区均有栽培,以浙江产量最大。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多糖。

白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约为1.4%,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醇等,其中苍术酮在挥发油中含量为31.93%~61.00%[1]。

由于白术有效成分的不稳定性,鲜品采集后,其有效成分会逐渐降低。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炮制,保证药物的质量。

在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后,发现白术中的多糖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能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就有明显的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为此,对于白术多糖的含量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

但截至至今,对于白术多糖含量测定报道甚少,本文就以白术的多糖含量测定为主要研究内容,现报道如下。

1 仪器、材料与试剂1.1 仪器。

UV-2501PC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公司)、TP-18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国谱析)。

1.2 药材。

采用来自不用产区的白术饮片见表1。

表1 不同产地白术编号产地批号1浙江临安201502042江西安福201503083安徽亳州201502194贵州余庆201502261.3 试剂。

白术多糖的提取、纯化和活性研究

白术多糖的提取、纯化和活性研究

白术多糖的提取、纯化和活性研究郭志欣;梁中焕;娄丽秋;张丽萍【摘要】[目的]提取和纯化白术多糖,并探讨多糖中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沉分级、脱蛋白和Sephadex G-75制备柱从中药白术中提取分离得到cPAM、zPAM和PAM 3种多糖,并对这3种多糖进行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3种白术多糖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浓度为5μg/ml的zPAM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为5和10μg/ml 的PAM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白术多糖的纯化程度与脾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关系;纯化程度高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白术粗多糖中的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 Objective] To extract and purify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 an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on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of murinespleen. [Method] Polysaccharides (cPAM, zPAM, PAM) were extracted and isolated from K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by alcohol precipitation method, deproteinization, and Sephadex G-7S preparative column, l.ymgihocyle transformation in vitro of the three, kinds of polysaccharides was researrhed. [ Result ] The three kinds of pol-ysaccharides all had significant promotion effects on the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of murinespleen induced by ConA. S μg/ ml zPAM showed significant promotion effect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urinespleen lymphocyte; and 5 and 10 μg/ml PAM also had significant promotion effect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urinespleen lymphocyte. [Conclusion] The purification degree of RHIZOMAATRACTYIJODIS MACROCEPHAI.AF. polysaccharides had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murinespleen lymphocyte. Polysaccharides with high purification degree coul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murinespleen lymphocyte. 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RHIZOMA ATRACTYIODIS MACROCEPHALAE had no effect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urinespleen lymphocyte.【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4【总页数】3页(P12011-12013)【关键词】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多糖;纯化;淋巴细胞转化【作者】郭志欣;梁中焕;娄丽秋;张丽萍【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4000;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4000;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39;S567.23+3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有悠久的生产栽培和应用历史。

白及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白及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白及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白及药材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是药用植物开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分子量大、含水量大、稳定性差的非淀粉类糖类成分,它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鞘液和表皮中。

白及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是评价高品质白及药材的重要技术指标。

白及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定性法和定量法。

定性法包括毛细管电泳法、溶剂抽提-移液检测法、膜过滤法
及膜调控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多糖的类型和数量,但精度不高,不能很好地反映多糖量的变化。

定量法包括毛细管电泳定量法、HPLC检测法、总全糖定量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准确
快速地测定多糖的含量,反映出多糖组分的变化。

HPLC检测法是测定白及药材中多糖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
法通过改变溶剂组成、改变运勋液体相中的色谱剂和保留剂、调整流动速率来改变多糖的分离条件,使多糖分子依次沿不同的时间延迟流出,再采用紫外检测器定量多糖的含量。

在分析白及药材中多糖含量时,要注意提取试样时使用有效的溶剂,以保持提取物的特性。

此外,多糖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成氧化反应,所以必须在提取和测定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白及药材中多糖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评价药用植物的品质和药效有重要意义,HPLC检测法是测定多糖含量最
常用的方法,但要在提取和测定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

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

引用格式:谢 进,陈阳峰,何 爽,等. 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J]. 湖南农业科学,2023(7):93-96. DOI:DOI:10.16498/ki.hnnykx.2023.007.018中药白术为菊科(Composetae)苍术属(Atractylodes)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1],原产于浙江宁波(为道地产区),现分布于我国的浙江、安徽、甘肃、湖南及江西等地[2]。

白术内酯(Ⅰ、Ⅱ、Ⅲ)是一类从白术中提取的内酯化合物。

近20 a来对白术内酯的研究表明,白术内酯具有抗癌、抗炎、抗血小板、抗骨质疏松、抗菌活性、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并有调节血糖和血酯的作用。

由于结构上的差异,白术醇Ⅰ和白术醇Ⅱ都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而白术醇Ⅲ和白术酮Ⅰ具有显著的抗炎和神经保护活性[3-5]。

不同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谢 进1,陈阳峰2,何 爽2,朱校奇1,宋 荣1(1.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2.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湖南长沙 410125)摘 要:研究以岛津Column Shim-pack GIST C18(250 nm×4.6 nm)为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40℃,检测样品中的白术内酯。

白术内酯Ⅰ和Ⅱ、Ⅲ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75和220 nm,进样量为10 μL,白术内酯Ⅰ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1.049×107X-4.090×105(r=0.999 8),在4~1 02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Ⅱ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6.872×106X+1.194×106(r=0.999 0),在3.7~93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Ⅲ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4.819×106X-3.969×105(r=0.999 0),在3.7~93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药用白术的研究

药用白术的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药用白术的研究姓名:李晓华学号: 20080305002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年级: 2008 级实习单位:武汉市健恒药业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刘强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0日药用白术的研究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我国传统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术”,后因宋代林亿等人的极力推行,改为白术。

白术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野生白术主要产于浙江於潜、昌化、天目山一带,以於潜所产白术质量为佳,称“於术”,现多栽培,少有野生。

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中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 7000t[1]。

白术性温,味苦甘,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脾胃气弱、不思饮食、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经典医书中就有“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的论断[2]。

1 白术的药用资源研究1.1 白术的鉴别1.1.1白术性状鉴别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

表面灰黄构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

茎下部叶羽状分裂,上部叶狭披针形。

秋季开紫花,全为管状。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3]。

1.1.2白术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1-2列断续的石细胞带。

皮层、韧皮部及射线中散有油室,长径180-370μm,短径135-200μm。

表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外侧的导管1-3列径向排列,基旁无木纤维束,内侧的导管周围有较发达的木纤维束。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会晶和菊糖[4]。

1.1.3 白术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确定白术的最佳采收时期,为白术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用乙醇去杂和水回流提取白术多糖,于489 nm波长处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结果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变化较大,其中9月底到10月底时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最高。

结论以白术多糖含量为指标,不同生长期白术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底到10月底。

【关键词】白术; 不同生长期; 多糖; 含量测定
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白术为多年生草本, 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中国浙江省东阳、磐安一带, 是著名的道地中药材“浙八味”之一[1],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陕西,亦多栽培[2]。

近几年以来,中国对白术的需求量大增,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

其含有白术多糖、挥发油、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3~6],中药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7~9],而且几乎没有毒性。

但目前对白术多糖的含量测定报道还较少。

因此可采
用一种方法提取不同时期白术中多糖类成分,应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其含量[10,11],分析并对其进行比较,考察出多糖类成分的含量特征,为确定最佳采收期、种植条件打下基础,也为白术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材料样品采集于浙江林学院试验地百草园,从4月份采样至10月份,每半个月一次,有4月21日,5月5日,5月18日,6月3日,6月17日,7月7日,7月24日,8月6日,8月27日,9月10日,9月25日,10月12日,10月26日共13批样品,分别对其不同药用部位进行分离,标记分装,干燥,每批取样5份,洗净,减压干燥,粉碎,再分装干燥储存得到。

1.2 仪器UV-25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SHIMADZU)。

1.3 试剂乙醇,无水乙醇,苯酚,硫酸(均为分析纯);对照品葡萄糖(含量测定专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多糖的精制称取切片白术200 g加6倍量70%乙醇→回流2次(每次2 h)→抽滤→药渣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合并水煎液浓缩至400 ml→静置→上清液加乙醇调至70%静置→抽滤→沉淀加蒸馏水溶解,在上清液中加乙醇调至70%,静置→抽滤,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60℃真空干燥,即得精制多糖。

2.2 样品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2 g白术药材粉末加70%乙醇50 ml置锥形瓶中→冷浸2 h →超声20 min→抽滤→药渣挥干后
加50 ml蒸馏水,置烧瓶中→回流提取1 h,滤液转移至100 ml容量瓶定容,摇匀→精密移取10 ml于100 ml容量瓶定容,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3 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葡萄糖对照品10 m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容量瓶,摇匀→用移液管分别移取该溶液2,4,6,8,10 ml,并分别加蒸馏水,定容至10 ml,摇匀,即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标1,标2,标3,标4,标5→再分别移取1 ml于试管中,加入5%苯酚1 ml和硫酸5 ml ,摇匀,放置5 min,于40℃水浴加热20 min,测定吸光度。

2.4 检测波长的确定以水为空白,葡萄糖标准品溶液在390~590 nm波长范围内测吸光度,在489nm处有最大吸收度。

见图1。

2.5 方法学考察
2.5.1 苯酚-硫酸法标准曲线在489 nm处测定各标准液的吸收度,得回归方程A=0.014 5C+0.003 9,r=0.998 5,表明葡萄糖对照品溶液在2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2 稳定性实验取样品溶液在8h内每隔1 h测定一次吸光度,在6 h内稳定,RSD为1.31%。

图1 葡萄糖吸收光谱
2.5.3 重复性实验取白术平行样5份,结果显示RSD=2.91%,表明样品重复性好。

2.5.4 加样回收率实验在样品溶液中精密加入葡萄糖标准液(n=5),并适当稀释,以样品液为空白,测定吸光度,计算回
收率,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为4.5%。

2.6 换算因子的测定精密称取粗制多糖100 mg于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定容,摇匀→移取上述溶液5 ml于100 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摇匀。

精密移取上述制备的溶液1 ml于试管中,加苯酚和硫酸显色,重复3次,测定每次的吸光度,从回归方程中计算出多糖供试液中葡萄糖计的浓度。

按下列公式计算:换算因子f=W/CD。

式中W为多糖的重量(μg);C为多糖试液中以葡萄糖计的浓度(μg/ml);D为多糖的稀释倍数。

结果显示:换算因子f平均=1.22。

2.7 样品测定结果称取每批药材粉末各0.2 g,按“2.2”项制备样品溶液,精密移取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测定吸光度,根据公式计算出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求平均值。

多糖含量(%)=CDf/W×100[ C为多糖供试液中以葡萄糖计的浓度(μg/ml);D为多糖的稀释倍数;f为换算因子;W为样品重量(g)]结果见表1,图2。

表1 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测定结果
由图2可知从4月21日到6月3日白术多糖含量的变化较小呈递减;从6月17日到7月7日白术样品中白术多糖含量呈急速递增趋势;从7月24日到9月10日这段时期白术样品中多糖含量呈现缓慢递增趋势;9月25日开始到10月26日白术药材中白术多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且比较稳定,其中样品中白术多糖含量达到最高。

以白术多糖成分为指标,综合考虑认为从9月底到10月底这段时间为白术的最佳采收期。

从4月到6月初的多糖变化认为可能与白术抽薹,以地上部分
生长为主;从6月份到7月份白术多糖含量递增,认为此时光照、温度适宜,光合作用增强,认为与白术这个时期以长根为主;从9月底开始到10月底白术多糖含量变化较稳定,其中含量达到最高。

3 讨论
本次试验用白术多糖含量作为指标来考察,可以为白术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为白术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以白术多糖成分为指标,认为在9月底到10月底这段时期为白术的最佳采收期。

本试验分别对同一栽培基地不同采收时期的白术样品中白术多糖进行比较研究, 而保证栽培时间和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能有效地避免了因产地和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不同而引起的白术多糖成分含量的差异, 使试验结果合理、可信。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7.
[2] 中国药物大全编委会.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第2版[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63.
[3] 董岩,辛炳炜.白术化学成分研究新进展[J].山东医药工业,2003,23(3):32.
[4] 池玉梅.白术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研究切[J].中药材,2001,24(9):647.
[5] 黄海英.白术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
[6] 陈文,何鸽飞,姜曼花,等.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338.
[7] 单俊杰, 田庚元.白术糖复合物AMP-B的理化性质及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3,38(6) :438.
[8] 马庆华,张鹏霞,郭红艳,等.白术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神经细胞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658.
[9] 李冬青,王宏梅.白术多糖对激发态小鼠体液免疫的效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16(24):3472.
[10] 邱细敏,卢岳华,沈品,等.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测定[J].中国药业,2005,14(4):40.
[11] 万丽,刘玮琦,杜江,等.不同产地白术的多糖含量测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2):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