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_DAD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_和苍术酮的含量
不同产地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I和II的含量测定

不同产地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I和II的含量测定吴梓春;何兆锦【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6(013)009【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地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I和白术内酯II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
方法:选择浙江、安徽、甘肃、江西四个产地的白术药材,色谱柱采用Hypersil ODS(4.6mm×250mm,2.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223nm。
结果:白术内酯I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3.546×104+0.524×104(r=0.9998),在0.5~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II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4.746×104+0.949×104(r=0.9997),在0.5~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白术内酯I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4%,RSD1.32%,白术内酯II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8%,RSD为2.01%。
浙江产白术药材中两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江西产白术药材的两种有效成分含量较低。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白术中的有效成分,方法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重复性强,可以作为白术质量控制的定量指标。
【总页数】2页(P10-10,11)【作者】吴梓春;何兆锦【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药学部佛山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药学部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HPLC法测定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 [J], 张东;周其2.不同产地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Ⅱ和Ⅲ的含量测定 [J], 田颖;刘志刚;孟庆莉3.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的测定 [J], 李红英;龙澜;程新华;李亚杰;黄建民;帅超群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麸炒白术中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 [J], 高红宁;潘雨柔;殷奕;严国俊5.不同产地不同炮制白术中白术内酯I、Ⅱ、Ⅲ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J], 赖新;谢海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咸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单独进样ꎬ 分析方法与样品一致ꎮ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
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ꎮ 定性结果及相对含量见表
1ꎮ
图 1 咸丰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图
从咸丰白术挥发油中检出并鉴定了 31 个色谱峰
desmatriene (1 00%) 等ꎮ 这一研究结果与逄健等报
(11) - diene (8 47%) 、 大根香叶烯 B ( 6 05%) 、 β
- 蛇床烯 ( 3 16%) 、 γ - 榄香烯 ( 2 74%) 、 白术内酯
Ⅰ (2 42%) 、 乙 酸 缬 草 烯 酯 ( 1 80%) 、 香 附 烯 酮
( 1 41%) 、 白 术 内 酯 Ⅱ ( 1 39%) 、 3ꎬ 5ꎬ 11 - Eu ̄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ꎬ 湖北 恩施 445000ꎻ
2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ꎬ 湖北 恩施 445000ꎻ 3 宣恩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ꎬ 湖北 宣恩 445500)
摘 要: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 ( GC-MS) 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咸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组成ꎬ 确定了 29 种成分的化
16
31 0
1544 4
17
31 2
1550 7
18
31 4
1555 9
20
35 1
1654 5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6 0
37 2
39 6
40 8
41 5
43 4
46 1
47 1
47 6
48 8
50 2
白术综述——精选推荐

白术资源现状及其产业发展研究进展摘要:白术是浙江主产的著名地道药材,为“浙八味”之一,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以干燥二年生根茎入药。
白术广泛应用于中医方药及其制剂中,目前含白术的制剂达543种,用量极大。
目前白术的野生资源很少,药用来源多为栽培品种。
但是由于不注重种性的恢复,发生混杂和严重退化的情况,出现抗病力下降、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关键词:资源分布,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规范化种植前言:白术的药用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神农本草经》[1]将其列为上品,2010版中国药典[2]规定其来源于是菊科植物白术(Atarcyt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3],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证,俗有“北参南术”、“十方九术”之说。
白术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和多糖成分,如苍术酮、白术内酯、杜松酯和棕榈酸等,现代研究表明白术多糖类成分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白术适宜生长于凉爽的气候环境,忌高温多湿,其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均有分布,多为栽培品。
近年来河北安国为全国白术种子种苗基地,培育了不少栽培品种。
野生白术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一带,浙江产者又称“浙白术”,以浙江磐安和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以於潜白术品质最佳,被誉为“於术”,磐安优质白术根茎外形似青蛙,俗称“蛙术”[4]。
近10年来白术药材的销量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历史最高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目前白术年需求量已达1.1万吨以上[5],其中国内年需求量在8000吨左右,出口国外年需求量在3000吨左右。
国内市场白术药材主要用于饮片和中成药产品,白术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胃肠疾病(如参苓白术丸、香砂养胃胶囊、枳术冲剂、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等)、小儿脾胃虚弱所致消化不良(如保儿宁糖浆、小儿喜食片、肥儿散等)和妇产科疾病(如安胎丸、白带片、逍遥颗粒等)。
HPLC法同时测定运脾散浸膏中柚皮苷、橙皮苷和苍术素的含量

HPLC法同时测定运脾散浸膏中柚皮苷、橙皮苷和苍术素的含量陈大业;刘文;施晓伟;彭玉【摘要】目的:HPLC法同时测定运脾散浸膏中柚皮苷、橙皮苷和苍术素的含量。
方法:色谱柱:Thermo ODS-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0~5 min(30%~40% A),5~15 min(40%~50%A),15~20 min(50%~79% A),20~30 min(79%~100% A),30~45 min(100% A),45~55 min(100%~30%A),55~60 min(30% A);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 mL·min-1。
结果:柚皮苷、橙皮苷、苍术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0916~0.13700μg(r=0.9999)、0.00622~0.09130μg(r=0.9998)、0.00358~0.0537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51%、96.82%、97.65%,RSD分别为1.37%、1.41%、1.49%(n=6)。
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运脾散浸膏中柚皮苷、橙皮苷和苍术素的含量测定。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ate the content of naringin, hesperidin and atractylodin in Y un-Pi (YP) Powder extract by HPLC. A Thermo ODS-2 column (250 mm í 4.6 mm, 5 μm) was used for the gra-dient elution with a methanol-water of 0~5 min (30%~40% A), 5~15 min (40%~50% A), 15~20 min (50%~79%A), 20~30 min(79%~100% A), 30~45 min (100% A), 45~55 min (100%~30% A), 55~60min (30% A).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at 30℃.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83 nm. 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1. The linear range was determined to be 0.009 16~0.137 00 μg (r = 0.999 9), 0.006 22~0.091 30 μg (r = 0.999 8), 0.003 58~0.053 70 μg (r = 0.999 9), respectively fornaringin, hesperidin and atractylodin.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pterodontic acid was 103.51%, 96.82% and 97.65%. And RSD was 1.37%, 1.41%, 1.49% (n = 6).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ethod had good specificity and repeatability. It was considered as a good tool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naringin, hesperidin and atractylodin in YP Powder extract.【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1020-1024)【关键词】运脾散浸膏;柚皮苷;橙皮苷;苍术素;HPLC【作者】陈大业;刘文;施晓伟;彭玉【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运脾散是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四君子汤”和“平胃散”两方化裁而来[1~3]。
白术的炮制功效和药理作用思考

白术的炮制功效和药理作用思考摘要: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
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对白术的药理作用和不同的炮制工艺对白术的有效成分的影响。
关键词:白术炮制功效药理作用前言介绍菊花菊科白术植物根茎为目前中国流传菊科草本植物中属菊花菊科白术的干燥腐生肉质植物根茎,其性温, 味苦、甘,具有功能滋阴补气益益肝肾和胃健脾、燥湿化痰利水、止咳发汗安胎等保健作用,是我国传统药中补气补肾健脾的一味中药。
主要少量产于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安微以及浙江等原产地[1]。
由于各种物质基础的大不相同,其中的化学成分对应于每个人体和在其他机体作用中的生物药理作用也大不相同,而同时使用用于白术的药对人体及其用药者对护理者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使用白术中药具有一种能有效抵抗体内恶性肿瘤、修复体内脂和胃黏膜、抗炎镇痛、调整体内脂和水液新陈代谢、保肝、改善体内大脑平和记忆力、调节体内饱和脂肪酸新陈代谢、降血糖、抗氧化和降血小板、抑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2]。
白术制法除生用外,还常被用于炮制后反复使用,炮制后的方法主要有大米清炒、土豆油炒、麸皮盐炒、蜜炙等。
根据古代白术在被炮制后的工艺及各方面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研究,探讨现代炮制药物方法对靶蛋白术有效利用成分的重要影响。
1 白术的不同化学成分1.1 挥发油提取物白术醇还具有苍术醇、苍术酮等较为复杂的有机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与化学质谱分析联用的方法分析法的研究表明白术香经蒸馏后的产物,在顺式的芳香树精、(或相反)6-乙烯基-4,5,6,7-四氯化氢-3,6-二甲基-5-乙烯酰丙烯基苯并四氢呋喃、棕榈酸等化学成分在其中的甘油含量也相对较高,在其充分挥发时为油提取物中也有可能直接获得内酰酮酯类化学成分,而其他苍术酮类则具有不稳定化学性质,容易转化酶行为的双白术内膜的酯i、 ii、iii等含有较多光性产物。
药用白术的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药用白术的研究姓名:李晓华学号: 20080305002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年级: 2008 级实习单位:武汉市健恒药业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刘强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0日药用白术的研究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我国传统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术”,后因宋代林亿等人的极力推行,改为白术。
白术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野生白术主要产于浙江於潜、昌化、天目山一带,以於潜所产白术质量为佳,称“於术”,现多栽培,少有野生。
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中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 7000t[1]。
白术性温,味苦甘,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脾胃气弱、不思饮食、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经典医书中就有“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的论断[2]。
1 白术的药用资源研究1.1 白术的鉴别1.1.1白术性状鉴别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
表面灰黄构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
茎下部叶羽状分裂,上部叶狭披针形。
秋季开紫花,全为管状。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3]。
1.1.2白术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1-2列断续的石细胞带。
皮层、韧皮部及射线中散有油室,长径180-370μm,短径135-200μm。
表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外侧的导管1-3列径向排列,基旁无木纤维束,内侧的导管周围有较发达的木纤维束。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会晶和菊糖[4]。
1.1.3 白术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
白术与苍术

白术与苍术
张善巍;锦达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10(017)002
【摘要】@@ 术之名,早在<尔雅>即有记载.<范子计然>日:"术出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黄白色者善."<神农本草经>将"术"列为上品,但未有白术和苍术之分.至南北朝时期,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术有白术与赤术(即苍术)两种.【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张善巍;锦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苍术、白术及苍术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 [J], 李纯璞;张善玉;金英今
2.生白术、炒白术、炒苍术治疗代谢性疾病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J], 韦宇; 张莉莉; 顾成娟; 樊瑗晗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麸炒白术中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 [J], 高红宁;潘雨柔;殷奕;严国俊
4.白术-苍术药对干预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J], 戴明明;廖丹;程伟玲;王春鹏;林才志
5.苍术与白术的本草源流考证及鉴别应用 [J], 徐蓉;吴红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二妙散中苍术酮含量的测定

量测定研究, 多集中小檗碱和苍术素、 白术内酯等成分上, 尚
未见二妙散中苍术酮含量测定的相关报道, 这并不利于二妙散
的质量控制。 苍术酮具有显著而确定的生物药理活性( 如: 对
内生真菌、 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等) , 是二妙散中重要的药效
24、 32、 36 h 后, 分别进行含量测定, 对各次出峰面积进行积
分。 结果, 36 h 内, 峰面积均值为 552264, RSD = 2. 47% , 该
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制得的样品溶液能稳定 36 h。
2. 9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苍术酮含量为 18. 2 mg / g 二妙散 6 份, 每份约 0. 05 g,
二妙散一方由黄柏、 苍术配伍组成, 始著于元代危亦林的
《 世医得效方》 , 将其称之为苍术散, 之后, 在明复刊元的朱震
亨所著的 《 丹溪心法》 中, 苍术散被改名为二妙散。 苍术健脾
燥湿助运, 黄柏清下焦湿热, 两者配伍, 相辅相成 [1] 。 使二妙
散加味具有祛毒 生 肌, 杀 虫 抑 菌, 清 热 燥 湿, 消 肿 止 痛 的 功
术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有助于二妙散的全面质量控制。
关键词: 二妙散; 苍术酮; 含量测定; HPLC
中图分类号: 284.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9677(2021)010-0083-03
Determination of Atractylon in Supplemented Mysterious Two Powder ∗
( Thunb. ) DC. 的干燥根茎。
1. 2 实验仪器
FA1004B 型电子天平, 上海佑科; KQ2200 型超声清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