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磨煤机制粉专家控制系统工作总结
制粉系统优化运行分析

制粉系统优化运行分析摘要:本文从影响制粉系统出力的因素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制粉系统出力,达到节约厂用电的目的。
关键词:制粉出力优化1 前言在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但要求多发电,而且在节能降耗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某发电厂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在节能降耗提高效率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对锅炉而言节约厂用电的主要手段即为提高制粉系统出力,减少制粉系统的运行时间。
本文以#4炉为例对如何提高制粉系统出力,节约厂用电进行探讨。
下面是#4炉制粉系统设备概况:#4炉制粉系统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两台DTM290/420型低速钢球磨磨煤机,配两台滚筒式给煤机,用热风做干燥剂,部分乏气经磨煤机再循环作为干燥剂送入磨煤机,另一部分作为三次风送入炉膛。
磨煤机的规范及参数(如表1)。
2 影响制粉出力的因素影响制粉出力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很复杂,因该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非线性、大惯性的系统。
在实际运行我们发现要想得到最佳制粉出力必须协调好磨煤出力、干燥出力、通风出力三者关系。
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参数:(1)磨煤出力:在运行中主要控制量有钢球控制(钢球装载量、钢球规格、磨煤机空载电流)、负荷控制(存煤量、磨煤机运行电流)。
(2)通风出力:在运行中主要控制量有排粉机运行电流、煤粉细度(R90)、粗粉分离器挡板角度、排粉机入口挡板开度、磨入口负压、磨出入口压差。
(3)干燥出力:在运行中主要控制量磨出口温度、磨热风门开度、再循环门开度、磨冷风门开度。
3 最佳制粉出力的确定最佳制粉出力就是指单位能耗最小的制粉出力,单位能耗是指单位电耗以及其它损耗,而其中最大的是电耗。
制粉系统的三大耗电设备是给煤机、磨煤机、排粉机,三大设备耗电总量与制粉总量比值就是所谓的制粉单位电耗,在实际运行中,要力求制粉单位电耗最小,从而做到最佳。
决定制粉单位电耗的因素有二个,分别是耗电量和制粉量,而这两个量都和磨煤机的工作特性有关,分别对应磨煤机的钢球量(空载电流)、存煤量(运行电流)。
制粉系统

第一章制粉系统第一节概述制粉系统是锅炉设备的一个重要系统。
本工程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采用6台中速磨煤机,燃用设计煤种时,5台运行,1台备用。
燃用校核煤种I时,5台运行,1台备用。
燃用校核煤种II时,6台运行。
要求锅炉燃用设计煤种煤粉细度R90=17%,校核煤种I 及校核煤种II煤粉细度R90=18%,煤粉均匀性指数不小于1.2。
它由原煤斗、给煤机、磨煤机、煤粉管道、一次风机和密封风机等组成。
在直吹式制粉系统中,磨煤机磨制的煤粉全部送入炉膛内燃烧,因此在任何时候制粉系统的制粉量均等于锅炉的燃料消耗量。
这说明制粉系统的工作情况直接影响锅炉的运行工况,因此要求制粉系统的制粉量能随时适应锅炉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在制粉系统中,通常使用热风对进入磨煤机的原煤进行干燥,并将磨煤机磨制好的煤粉输送出去。
根据风机的位置不同,直吹式制粉系统又分为负压和正压两种系统。
在负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中,风机装在磨煤机之后,整个系统处在负压下工作。
负压系统优点是磨煤机处于负压下工作,不会向外冒粉,工作环境比较干净,但系统中风机叶片易磨损,降低了风机效率,增加了通风电耗。
在正压制粉系统中,由于磨煤机和煤粉管道都处于正压下工作,如果密封问题解决不好,系统将会向外冒粉,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在系统中加装密封风机。
第二节制粉系统的布置本厂每台锅炉设置6座原煤仓。
每座原煤仓的有效容积为778m3,按设计煤种5座煤斗储量能满足锅炉MCR负荷约8.1小时耗煤量,按校核煤种5座煤斗储量能分别满足锅炉MCR负荷约9.1、8.5小时耗煤量,符合《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
为了防止堵煤在双曲线部分内衬不锈钢材料。
并在仓壁上设置疏松装置。
本厂两台机组合用一个煤仓间,集中布置在两炉之间,采取侧煤仓布置方式。
煤仓间宽度为23.5m,长度为70.0m,采用四列式结构,跨距分别为7.9m、7.7m、7.9m,柱距为10.0m。
煤仓间内设有0.00m 层、17.0m层和44.5m层。
制粉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管和加装 防磨盖板可以提高管子 的抗磨能
中国 科技 信息 2 0 年第 2 期 一 卜 s l 0蜃 3 cH c
D TCn LG EhO O Y I  ̄
A IND ZO T e O8 O
2 4 系统磨损严重 ,漏风量大,影响 . 锅炉燃烧工况。 2 5 粗 粉分 离器 结 构落 后 ,制 粉效 率 . 较 低 ,且运 行 稳 定性 差 、调 整不 便 。
3 1近年来抽炉烟 口在运行中大量结 . 焦的问题 ,主要是 由于煤质变差锅炉 出现 严重结焦 ,部分焦块被吸人抽烟 口粘附于 高建峰 鸭河 口发 电有限公 司 4 4 7 76 1 壁面上堵塞通道。焦块 中未燃尽的可燃质 在抽烟 口内燃烧 使环境气氛呈还 原性 ,造 煤机 、 粗粉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 、 粉仓 、 排 成降低灰熔点使抽烟 口结 焦进一步加剧。 粉风机及其再循环门 ;在磨煤机 出I q处利 由于燃煤中含有大量的矿物杂质,抽炉烟 鸭河 口 电厂一 期 工程 2 x 与 0M w锅 炉 由 薅 用排粉风机在 回路中形成的循环风量将热 管道 中沉积的灰 经长时间烧结后变得异常 班 矛制造 采用 “ w”火焰燃烧方式。每台锅 烟气和磨制的煤粉混合物携带到粗粉分离 坚硬 ,极难 除 去 。 炉配 备 蹲套 中阔 储 仓 式 钒 球 磨 煤机 制 粉 系统≥ 器、 旋风分 离器 , 最后送入粉仓 。 乏气 回路 由于原设计 问题和 煤质下降 等方 面原 因,对 3 2两台炉的原煤仓原设计为锥体结 . 布袋除尘器、 螺旋输粉绞笼 构 , 机 组的经济稳 定运 行造成 不 良影响 。近年来 包括乏气风机、 易堵煤 ,靠人工敲仓根本不解决问题 。 及乏气烟 囱;由乏气风机从炉膛底部吸取 通过 对 这些 问题进 行 分析并 采取 解 决措 ; , 3 3 锁气器原 设计 为翻板式锁气器 , . 热烟 气干燥磨煤机 中煤粉后 , 经排粉风机 、 结构落后 , 存在锁气器挡板容易卡涩 , 且锁 祷 戢 较 好 鼓 果 布袋除尘 器到乏气烟囱 ;其 中乏气风机使 气不严密的问题 。 多方调整后 , 运行状况达 整个系统形成负压 ,风量大小直接影响抽 不到要求 , 从而导致粉仓负压波动 , 影响锅 w型 锅 炉制 粉 系统 ; 在 问题 ; 决措 施 存 解 取热烟量 ;布袋除尘器将乏气回路中的煤 炉燃烧稳定。 粉过滤后 经输粉绞笼送至粉仓 ;经干燥磨 3 4 系 统 磨 损严 重 ,漏风 量 大 。 主要 . 煤机中煤粉后的乏气因温度较低经布袋除 原因一是煤质较差 ,导致制粉设备磨损加 1、概 述 尘器过 滤后排 至大 气。见 图 1。 二是该制粉 系统设计备用裕量不足 , 系 11 炉 概况 .锅 2 制粉系统 目前存在 问题 统 没有 备 用 , 统运 行 小 时数 较长 , 系 相应 来 鸭河 口电厂一期工程 2X3 0 一 5MW燃煤 机 组锅 炉 由法 国 s E N设 计 , T I 西班 牙B &W 2 1抽炉烟 口在运行中大量结焦 、管 说 系统磨损量增大 。 . 35目前 我厂 的粗粉 分离 器采用 径向型 . 公司生产的亚临界、 一次中间再热、 控制循 道积灰 ,每天都要耗用大量 人力和时间进 结构比较落后。径向分离器 , 环 , 拱 炉 膛 , 形火 焰 固态 排渣 煤 粉 炉 , 双 w 行打焦, 且影响系统通风量 , 严重影响制粉 粗粉分离器 , 阻力较大 , 加上分离结 露天布置、 平衡通风 每台锅炉配备两套 中 系统的经济 、 稳定运行。 维护量大、 维护费 载粉气流走向复杂 , 构 和分 离机 理 的 不 合理 ,其 较 大 的 阻 力不 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 。 用高。 12制 粉 系统 概况 . 2 2 给煤机上部原煤仓经常堵煤 , . 影 仅给风机造成 了很大的负担 、加大了厂用 电耗 , 而其分离效果 十分不理想 , 煤粉均匀 每套制粉 系统 由两 个基 本系统组成 , 响 给 煤机 出力 。 性差, 回粉管 中细度合格粉量大 , 在燃用燃 即排粉回路和乏气回路 。排粉 回路包括磨 2 3锁气器运行故障多。 . 料发生 变化 时不易对煤粉细度进行调整 ,
制粉班工作总结

制粉班工作总结
制粉班是工厂生产线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过去的一个工作周期中,我们制粉班全体员工认真负责,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看看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要肯定制粉班在这段时间内取得的成绩。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我们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我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在生产任务完成的同时,我们还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环境卫生。
这些都是我们这段时间工作的亮点,值得肯定和表扬。
然而,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浪费现象,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个别员工在工作中存在一些疏忽大意的情况,需要提高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再次,我们在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总的来说,制粉班在这段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磨煤机制粉系统控制算法的分级

Alo i m t d fCo to n B l Mi g rh S u y o nr l al l t o l
WE X a 。 WA e.o g , WA ig z e N u n NG P id n NG Jn -h
( .C m ue cec 1 o p t Si e& T cnlg ol e H ri nv c.T e . H ri 5 00, hn ; . abnPw r ln,H ri 50 1 hn ) r n eh o yCl g 。 abnU i.S i eh 。 abn10 8 C i 2 H ri o e at abn10 0 ,C ia o e a P
有可 变性 的预 测 、 级控 制算 法. 用规 则 编辑 器建 立 了模 糊 规 则 , 出 了输 入/ 出关 系曲线 , 分 利 给 输 并 做 出分析. 此控 制 算 法经过模 拟仿 真 , 获得 满意 结果.
关键词 : 系统参数 ; 模糊控制; 优先控制; 预测; 规则
中图分 类号 : K 2 T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10 — 6 3 20 )3 0 7 — 4 07 2 8 (0 6 0 — 0 8 0
.
存煤量
出 口温度 人 口负压
知识, 推理 规则仅 仅 是 与 人 的 思维 比较 接 近 的 一种
再循环门开度
人 规定 ; 同时 , 磨煤 机特性 的个体差异较大, 即便
收稿 日期: 0 5—0 2 20 9— 6 作者简介:温 玄( 9 2一) 男 , 17 , 哈尔滨理工大学硕 士研究生
温 玄 王 培 东 王景 哲 , ,
(. 1 哈尔滨理工 大学 计算机科学 与技 术学 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 50 0 2 哈尔滨发 电厂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0 ) 5 0 1
锅炉煤粉细度、炉水泵耗电率、制粉系统出力问题原因与解决方法

锅炉煤粉细度、炉水泵耗电率、制粉系统出力问题原因与解决方法一、煤粉细度R90(煤粉炉):(一)、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煤粉偏粗的原因:①、磨煤机一次风风量大。
②、磨煤机:磨辊弹簧加载力不足,磨辊、磨碗间隙大,磨煤机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偏大。
③、煤质波动,燃煤可磨系数变化。
2、煤粉偏细的原因:①、磨煤机一次风风量小。
②、磨煤机:磨辊弹簧加载力过大,磨辊、磨碗间隙小,磨煤机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偏小。
③、煤质波动,燃煤可磨系数变化。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1、运行措施:①、根据燃烧调整试验确定的经济煤粉细度,将磨煤机的风煤配比调整在最佳值运行。
②、按照制粉系统性能及调整试验所确定制粉系统最佳运行方式要求进行操作。
2、日常维护及试验:①、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②、进行制粉系统性能及调整试验,确定制粉系统最佳运行方式。
③、定期测试煤粉细度,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磨煤机弹簧加载力和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
3、C/D修、停机消缺:①、磨煤机内部检查,校正弹簧加载力和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
②、一次风机进口调节挡板开度校验。
③、系统漏风治理。
二、炉水泵耗电率(%)、单耗(kWh/t汽):(一)、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炉水泵运行方式不合理。
2、炉水泵效率低。
3、炉水泵出力不足增加运行泵。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1、运行措施:①、控制炉水泵电动机低压冷却水温度和冷却水流量在规定范围内。
②、严格监视炉水泵出、入口压差。
③、炉水泵运行二台,一台备用。
④、监视和调整好汽包水位,防止汽包水位低导致炉水泵工作不正常振动。
⑤、提高汽包压力或适当降低给水温度,以消除炉水泵进口汽化现象。
2、日常维护及试验:根据有关试验要求,严格按照炉水泵运行二台,一台备用的故障处理方案进行操作、维护。
3、C/D修、停机消缺:①、过滤器、冷却器、滤网解体检查清理。
②、消除炉水泵系统泄漏缺陷。
③、炉水泵电机的绝缘检查。
4、A/B修及技术改造:①、炉水泵出口阀解体检查消缺。
制粉定期工作

全员 全员 全员 全员 全员
1次/3月 1次/3月 1次/3月 1次/3月 1次/3月
锅炉制粉组年度度定期工作计划
序号 1 设备 #1炉磨煤机 工作内容 检查更换炭精密封环,磨辊衬瓦磨损严重堆焊, 更换磨辊油,液压油泵故障更换,比例溢流阀故 障更换,电磁切换阀故障更换 检查更换炭精密封环,磨辊衬瓦磨损严重堆焊, 更换磨辊油,液压油泵故障更换,比例溢流阀故 障更换,电磁切换阀故障更换 检查胶带磨损严重更换 检查胶带磨损严重更换 油质变质严重更换液压油 油质变质严重更换液压油 油质变质严重更换润滑油 油质变质严重更换润滑油 完成人 完成情况 全员 完成时间 验收级别 标准 1次/年
4 5 6 7
#1、#2炉磨煤机、 缺陷分析,漏点统计 给煤机 #1、#2炉磨煤机液 滤油 压油站 #1、#2炉磨煤机 各风门检查漏点并处理
全员 全员 全员 全员
每周4 1台/周 每周3 每周4
#1、#2炉磨煤机、 备件盘点 给煤机
锅炉制粉组月份定期工作计划
序号 1 2 3 4 5 设备 #1、#2炉磨煤机 #1、#2炉磨煤机液 压油站 #1、#2炉磨煤机润 滑压油站 #1、#2炉给煤机皮 带减速机 #1、#2炉给煤机清 扫链减速机 工作内容 减速机及电机测振动值 油站油位检查油位并加油 油站油位检查油位并加油 减速机油位检查油位并加油 减速机油位检查油位并加油 完成人 完成情况 全员 全员 全员 全员 全员 完成时间 验收级别 标准 2次/1月 10日/月 10日/月 5日/月 5日/月
4 5 6 7 8
#2炉给煤机 #1炉磨煤机液压油 站 #2炉磨煤机液压油 站 #1炉磨煤机润滑油 站 #2炉磨煤机润滑油 站
检查胶带磨损、各轴承清洗检查并换油,减速机 油质油位检查,各托辊轴头磨损检查 油滤芯更换,气温高时清理冷油器 油滤芯更换,气温高时清理冷油器 油滤芯更换,气温高时清理冷油器 油滤芯更换,气温高时清理冷油器
煤锅炉制粉系统改造总结

2台 原 煤 仓 均 采 用 钢 混 结 构 , 台 容 积 每 45 3 8 m 。根 据 制 粉 系 统 的 原 煤 仓 设 计 要 求 , 煤 原
仓 的 内壁应 光 滑 耐磨 , 面倾 角 不 宜 小 于 6。相 壁 o, 邻 壁交 角应 为 圆弧 形 , 煤 仓 出 口的 下 部 宜设 置 原 圆形双 曲线 金属 小煤 斗 J 由于原 煤仓 原设 计有 。 缺 陷 ,98 装 置 大 修 时 曾对 其 进 行 改 造 , 原 19 年 将 煤仓 内壁 衬铁 板 改 为 内 衬 聚 乙烯 板 , 解决 了原 煤 仓 内部 不光 滑 易 掉 衬 板 卡堵 下 煤 的难 题 ; 煤 仓 原 下部 出 口落煤 斗 由原 方形 改 为 圆形双 曲线 金属 小
翁建斌
( 昌 大 学 , 西南 昌 ,30 1 南 江 30 3 )
摘要 阐述 中石化 九江分 公司 2台煤锅炉制粉 系统若 干改造 , 介绍原煤仓 、 磨煤 机系统 、 木块 分离 器 、 粗
粉分离器 、 制粉 管道及锁气器 、 制粉 冷却 水系统等改造的成功经验 , 并对此 改造 进行分析和评价 。
维普资讯
20 07年 2月 第3 0卷第 1 期
馏.
S ae Ni o e o s F ri zrI c l t a n u etl e r i
F .a e 2r b0 7
Vo . O 13 No. 1
煤 锅 炉 制粉 系统 改造 总 结
粗粉 分离器
侧 进行 等面 积包 盒子 , 样 即使 被 磨 穿 后 外 部还 这 有 盒子 , 积煤 缓撞击 防磨 , 斗改 造见 图 2 可 料 。
给 煤 I 给 I 煤
瓣 给 I 瓣 炉 磨 粉 煤 膛 机 仓 l / 执 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炉磨煤机制粉专家控制系统工作总结台州发电厂设备部1 概述我厂#5机组为国产135MW机组,其制粉系统采用2套中储式球磨机制粉系统。
该机组于2004年底大修时安装和利时MACSII集散控制系统。
但在DCS系统中没有成熟的中储式球磨机制粉控制系统,制粉系统还是维持人工操作,制粉系统效率得不到提高。
而制粉系统如实现智能专家控制将能够自动寻找制粉系统最佳工况,它能保证制粉系统最大化的迫近最佳工况,它能够在运行中根据煤质变化及各种参数的变化自动寻找制粉系统的最佳差压,最佳出粉量(与给煤机给煤量对应,煤质等条件变化时此值会相应变化)等,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并且使煤粉的细度均匀性提高,同时也使制粉效率大大高于人工操作。
2005年5月份我们利用机组小修的机会,对制粉系统的控制进行了制粉系统专家控制系统的改造,将磨煤机的自动控制放在独立于DCS系统的专门控制站上实现,这样在修改磨煤机控制方案及调试时丝毫不影响DCS系统的运行,经过近一个月的调试,系统于七月十日投运,经与以前的统计数据比较,证明#5炉磨煤机系统在投入制粉专家控制系统后各方面指标都有提高,特别是制粉出力大大高于人工操作。
2 磨煤机自动控制系统现状我厂磨煤机制粉系统的控制一直采用人工手动控制,目前国内中储式制粉系统的制粉系统成功投入自动运行的案例不多,在省内更是没有。
3 磨煤机制粉专家控制系统改造方案A)制粉系统控制存在的难点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许多单位即开始了对中储式制粉系统实施自动控制的研究工作,但进展缓慢。
许多控制方案只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动控制,无法长期可靠运行。
其难点主要表现为:a)多控制变量的强耦合特点:中储式制粉系统是由球磨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排粉机、和相应连接管道组成的复杂的气固二相流系统,其风压、风温、气流和煤流存在着强烈的耦合关系,对其任意参量的调节,都会对其它参量产生强烈的影响;b)有限的调节手段:制粉系统需要对磨煤机入图1:磨负荷与磨出入口差压关系曲线口负压、出入口差压、出口温度、磨煤机负荷进行调节,一些系统同时还要求对磨煤机电流、排粉机电流等指标进行控制,但控制手段一般只有热风门、循环风门(或温风门、冷风门等)和给煤机转速等有限的调节手段,在许多情况下由于风门开到极限,或执行机构故障,使某些调节手段退出调节,造成较少的调节手段完成较多的控制目标的局面。
在理论上是无法同时满足所有控制要求的。
这就要求对所有被控指标进行权衡,给出可实现的优化控制指标,达到各种工况下的最佳控制;c)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在制粉系统中几乎所有的执行机构都存在非线性。
由于气固二相流的湍流效应,使磨煤机出入口差压与磨煤机实际负荷呈现出强烈的稳态非线性回滞特征(图1所示)和动态的大迟延特性。
这也是以往用给煤量控制差压的控制系统无法稳定的原因;d)不一致、非稳定的磨煤机负荷特征表达:由于无法实现对磨煤机内部存煤量(负荷)的在线测量,磨煤机负荷判定只是由负荷特征量间接判断,运行人员和许多控制方案最常用的负荷特征为:磨煤机出入口差压、磨煤机电流和磨煤机噪声负荷(通过磨煤机噪声或震动强度判断负荷)。
但这些负荷特征对负荷的表征通常并不是一致的、稳定的。
差压由于其非线性只能对负荷的极端情况进行判断;磨煤机电流与负荷存在非单值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并最大磨煤机电流会因磨煤机钢球量的多少和机械性能的变化随时改变;磨煤机噪声也存在着噪声饱和现象(在磨煤机负荷较高时磨煤机特征噪声能量不再降低),同时存在着因钢球添加量和因环境产生的噪声漂移。
因此根据任何单一负荷特征,无法长期准确、可靠的判定磨煤机负荷; e)多因素产生的复杂的时变性:制粉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时变系统,煤质的可磨性、挥发性、含水量,四季煤温和风温的不同,机组负荷造成的风温和风压的改变,磨煤钢球量的改变,机组维修过程中对制粉系统的维护和改造,都会使制粉系统的特征参量和特性发生变化。
固定不变的控制参量无法使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
由于以上制粉系统控制难点的存在和相互影响,使多数制粉系统控制方案无法实施,或实施一段时间后,控制品质下降,而无法继续使用。
2、制粉系统专家控制系统所采取的措施:基于制粉系统的以上特性,不可能简单的单回路或几个单回路耦合就实现对如此复杂系统的可靠控制,因此在实际控制系统中,采用了三层控制方式。
如图3所示。
此3层分别为:图3:系统总体控制方式图其中:模糊解耦控制层: 对各个被控变量实施模糊控制并通过解耦器和调节控制器控制被控系统执行机构;解耦系数控制层:根据系统工况辨识和专家知识库,调整模糊耦合器的耦合系数;系统优化控制层:根据系统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系统控制性图2:磨负荷与磨电流、磨噪声关系曲线能分析评估,计算出对应于当前系统的最佳控制定值。
具体实时方法为:a) 利用图形化模糊控制专用软件组成全面的模糊控制系统:现代模糊控制理论是将人类控制经验和思维方式数学化,并予以实施的控制手段。
它控制灵活,对于复杂的系统控制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但是由于其理论上的难度和知识库、推理机编写的复杂,给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带来许多不便。
为此本系统采用 M ECS 控制软件包,将模糊控制方法简化为图形化组态,使其简单、直观、形象,将复杂的知识库和推理机过程图形化表达,在线直接组成控制组态。
使复杂的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组态、调试简单易行。
很好地实现对各种工况的判别和优化控制; b) 全方位的变参量解耦控制:通过对制粉系统风门开度和给煤量的调节,实现对制粉系统风量、风温、磨煤机负荷的全工况控制。
与传统调节不同,本系统采用解耦方式完成给煤量、风量、风温调节,并根据制粉系统现实工况调整耦合系数,保证了在所有工况下系统制粉均匀和风温平稳。
c) 给煤量预估控制:由于各个火电厂所用燃煤煤质波动较大,制粉系统的实时制粉能力起伏较大,影响系统控制稳定性。
利用预估控制器,给出被控执行机构的预估输出值,模糊调节器在此基础上细致调节。
而系统状态分析器则根据实时运行数据及历史数据分析计算而得到解耦器的各个调节回路的当前耦合系数。
系统结构见图5。
在此结构中给煤指令由预估控制器、系统状态分析器、参数控制回路共同确定,其算法模型如下:F(x)=f(预估)*f(作用量)*f(负荷、差压、温度)此模型中的函数都是基于矩阵的函数式,给煤机指令最终受到预估值、系统状态系数、负荷、差压、温度等的综合控制,它们联合决定制粉系统的出力,使制粉系统能够在最大出力下稳定运行而不发生堵磨事故,当系统运行特性变化后给煤机指令能够及时得到调整使系统始终维持优化运行。
d) 磨煤机负荷的模糊判别和计算:磨煤机的各种负荷特征都无法单独稳定表达磨煤机的负荷水平,在控制系统中采用模糊识别技术,拟合出综合磨煤机负荷量,并将磨煤机最大磨电流对应负荷定义为50%,通过磨煤机电流负荷、噪声负荷和差压间在线运行过程中的相互校正,克服了单一表征量的非线性和钢球添加量和煤质的磨负荷测量影响,保证负荷测量的长期稳定,准确。
图4: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图5:磨煤机给煤量控制原理图e)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增加系统的自学习功能:由于系统存在时变性,因此控制系统需要对控制参量进行在线整定,因此我们将制粉系统与其控制系统,整体看作随这些控制参量变化的系统。
逐步在确定的范围改变这些参量,并以系统的稳定性、长期制粉效率、和偏差大小为标准,采用再激励学习控制机制对这样的变化进行取舍,使系统不断优化。
f)系统模糊协调控制:中储式球磨机制粉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变量输入输出系统,运行中需要维护磨入口风压、磨出口温度、磨出入口差压、磨负荷等参量的稳定,需要多个风门和给煤量配合完成。
因机组负荷和煤质的不同,系统运行状态可分为多种特征工况,不同特征工况对应不同的特征调节方式,利用模糊逻辑,分析实际系统相对各种调整工况的所属关系,综合出实际的调节方式,可使系统在任何工况下实现平稳控制。
另一方面,制粉系统的任意执行机构的变化,几乎影响所有被控参量,这就需要计算每个被控参量对个执行机构的耦合参数,在控制中各执行机构的谐调动作,保证调节某一参量时,对其他参量影响最小。
制粉系统智能专家控制系统具备以上控制功能,通过在线系统工况分析和耦合系数计算,可实现稳定的多变量输入输出系统控制。
g)系统优化控制:中储式制粉系统为多变量控制系统,风量、风温受锅炉负荷和环境的影响,煤质、钢球量也经常改变,所以该系统是一工况变化系统。
对于不同工况,系统的控制目标不尽相同,要根据不同的工况对系统最佳控制目标进行分析计算。
其最佳控制标准为:系统参量控制稳定,温度、风压在正常范围、制粉出力最大,制粉系统压力冷风风量较小,制粉粒度满足要求。
h)嵌入DCS系统的嵌入式结构:为了解决既方便组态调试及方案的修改,又在这些修改的过程中不能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同时又能有很高的可靠性以降低现场维护人员工作量,结合制粉系统是一个慢速系统的特性,我们利用DCS系统的硬件件可靠性高和开放性的特点,确定控制指令的输入输出执行由DCS系统实现,而设置一台控制站(一台通用计算机)通过与DCS系统通讯取得制粉系统各个参数,在控制站内完成计算后再将控制指令通过通讯返回给DCS系统执行。
这样的系统结构带来如下好处:1)不占用DCS系统运算资源,由于算法都是在控制站内完成后送给DCS系统的,DCS系统内不需作任何运算,对DCS系统来说很安全;2)操作界面统一,因控制站只完成控制运算,最终的输入输出还是由DCS实现,操作也是设置在DCS系统的操作员站上,这样可以保持操作风格的统一;3)现场维护工作量很小,由于增加的硬件只有两个噪声探头和一台控制站,硬件数量少同时又是通用的设备,可靠性高几乎不需要维护;4)修改控制组态算法方便,由于此控制站独立于DCS系统存在,所以在修改算法及参数时不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可以随时在控制站内增加新的算法功能;5)便于实现高级功能,现代的控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DCS系统提供的算法都是一些经典的算法模块,用于实现智能寻优、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新的控制算法时非常困难甚至做不到,即使实现了也非常复杂占用系统资源严重,而使用此结构则可以随心所欲的增加各种控制算法,系统资源占用不会有明显变化。
4 改造后系统的技术特点a)实施全工况优化控制方案,在任何工况下均可实现自动控制。
根据系统运行工况,实现该工况下的最优控制。
利用系统自学习功能,监视系统特性的变化,保证在系统因煤质、钢球量、磨煤机本体发生变化时,保持对系统最优的控制品质,自动投入率达100%。
b)节能效果显着:由于该系统可使球磨机长期稳定地运行在最佳工况和最佳煤负荷状态,因此明显降低了制粉耗电量。
依据原有操作水平和球磨机类型,制粉效率可提高10%~30%,节电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