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教师资料汇编

教师节专题2013-2019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教师2019 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
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
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
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颁奖辞: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
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2018卢永根: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人物事迹: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她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辞: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
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2017【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颁奖词【支月英:芳兰振蕙叶】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2016【莫振高化作光明烛】【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
2019最美教师事迹

辛勤耕耘润物无声——杨兰英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介绍“杨兰英,人如其名,她就像一株绽放的兰花,给校园平添了几分秀色。
她用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当代教师的赞歌。
”——题记杨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8个春秋。
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数学和英语教学工作。
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扎根农村学本领杨老师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教师,后来被分到留守儿童之乡——五横乡。
这个乡的家长为了生计,都到外地打工了,孩子们都留在家里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她第一次来到学校时,没有被遥远的路途和艰苦的环境所吓到。
而是每天换乘1路和22路两趟公交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从踏上工作岗位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
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
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借助网络学习怎样制作优秀的课件、怎样熟练操作希沃白板5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
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慈母情怀释师生情“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杨兰英说,“我虽然不是神,但我要把爱学生当做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
记得,她班里有个女孩叫杨姣。
她父母离异,与奶奶相依为命。
她学习很差,性格内向,从来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
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杨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
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在乡村教育的战线上,有一些默默无闻但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最美乡村教师。
如今,乡村教师们的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仍然坚定地站在教育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美好的教育环境。
以下是一位最美乡村教师的个人事迹材料。
个人信息:姓名:张云馨性别:女出生年月:1985年7月教育背景:本科工作单位:山西省某乡村小学工龄:7年职务:班主任及语文教师事迹描述:张云馨老师在某乡村小学从教已有7年,在这段时间里深受学生、家长和同事的欢迎与尊敬。
她曾经在2015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而在2019年被评为“村级德育先进个人”。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描述张云馨老师今天被尊称为“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
一、关心学生成长张云馨老师一直把学生的成长和日常生活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她时常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注意他们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绪,积极沟通家长,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张云馨老师每节课都充满活力和趣味,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吸收知识和享受乐趣。
同时,张云馨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也很有心思,善于教育与引导学生,在班里呈现一种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助学救困在学生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张云馨老师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
她十分关注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有一次,班上一名学生得知自己家中发生重大变故,面临着学费无法交等问题。
看到学生情绪压抑、学习状态下滑,张云馨老师第一时间带领同事和学生唱了一首歌,慰问学生家庭,鼓励她不要放弃学业。
并在学校积极筹措了学费和生活用品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三、践行社会责任张云馨老师时刻践行着社会责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
在班级管理方面,她一直以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为出发点,带领学生走上多种多样的课余活动,并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让学生们从小立志做有用之人。
此外,张云馨老师也经常发表各类社论和公益文章,推广教育理念和正能量。
2019年感动中国教师人物故事(400字)

2019年感动中国教师人物故事(400字)
在2019年,有一些教师用他们的行动和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身体力行,传递着爱和希望。
以下是那个年份感动中国的几位教师人物的故事。
故事一:张老师的大山情
在贵州的一个偏远山区,张老师是那里唯一的教师。
他几十年如一日,背着教材,走过险峻的山路,为山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
张老师工资微薄,但他省吃俭用,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故事二:坚守讲台的余老师
四川地震时,余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倒下的墙体。
虽然身受重伤,但他坚守讲台,继续为学生们传授知识。
他的勇敢和无私感动了整个中国,成为那个年份的一道亮丽风景。
故事三:爱的传递者王老师
王老师是一名特教老师,她用爱心和耐心,帮助智力障碍的孩子们融入社会。
在她的教导下,许多孩子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王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需要我们用心去照亮。
故事四:援藏教师陈老师
陈老师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志愿到西藏支教。
在那里,他克服高原反应,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为藏族孩子们传授知识。
陈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
总结:
2019年,这些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爱与责任。
《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精选5篇)

《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精选5篇)《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篇1)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只为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
他,虽然收入微薄,但17年资助学生多达300多名。
从教的黑虎庙小学因交通困难,学生每学期的课本都是他靠着肩上的一根窄窄的扁担挑进大山的。
而这一挑,就是5年。
面对山里学校缺师少教的现实,他不得不把自己练就成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样样精通的“全能型”教师。
他,就是“时代楷模”张玉滚。
张玉滚,现任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他扎根黑虎庙小学,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
当地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感动了无数人。
2018年9月,中宣部授予张玉滚“时代楷模”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2019年2月,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019年4月,荣获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9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河南南阳市镇平县黑虎庙村,坐落在伏牛山深处,村里人要走出大山,得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
但“80后“时代楷模”张玉滚,却在黑虎庙小学坚守了18年。
18年前,因为老校长的一次邀请,他放弃了城里月薪千元的工作,来到黑虎庙小学当起了月薪30元的代课老师。
18年的时间,他用扁担,翻山越岭挑回孩子们的学习用品。
18年间,妻子落下残疾,女儿因车祸夺去生命。
他曾经一度想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地方,但因为孩子们渴求的眼神,他最终选择依然坚守在这里。
张玉滚说:“学生能够从深山里走出去,能够学有所成,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能够走上好的工作岗位,这就是老师感觉到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只要黑虎庙小学有学生,我会依然选择坚守。
”《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篇2)“张玉滚同志扎根乡村、初心不忘、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高贵师德、师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当选‘感动中国’度人物实至名归。
王红玉扎根山村小学 用爱诠释教育

文本刊记者郭维易王红玉是黎城县西井镇石壁底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工作多年的她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这样说:“当教师的,心里要装着两个心,那就是良心和爱心。
老师做的是一种良心活儿,而这份良心是要用爱心来浇灌的。
”从2001年4月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扎根在农村教育的土壤中。
21年来,她始终以校为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并执教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
爱是培养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在王红玉看来,爱是培养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
为了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无论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王红玉都力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愉快的心境、平等的机会、成功的喜悦。
每个班级都有优秀生和学困生,教师难免会有所偏颇,但是王红玉尽量做到一视同仁。
对于优秀生,她提醒他们要做到优而不骄;对于学困生,告诉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她的班级里,决不允许成绩好的学生欺负成绩差的学生。
同时,王红玉还会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在班级里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困生体验到同学间温暖的情谊。
小宇是王红玉班里成绩较落后的一个女孩儿,自卑内敛,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玩儿。
但是,王红玉发现小宇特别喜欢唱歌、跳舞,节奏感很强,所以每到音乐课的时候,她都很兴奋。
因此,王红玉就给她充分的表演空间,让她在集体节目中做领唱、领舞,让别的学生看到她的闪光点,并借此机会教育孩子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
同时,王红玉还鼓励小宇,相信她在学习上也一定会像跳舞唱歌一样做得很好。
就这样,小宇学习上积极主动了,成绩进步了很多,和同学们也渐渐能玩儿到一起了。
爱是心灵沟通的纽带从教21年,王红玉感受最深的就是爱的力量。
她常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她做班主任的十多年间,每当学生遇到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困难,她都会主动帮助。
农村学校的很多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成为留守儿童,王红玉还会通过家访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
电影新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篇

电影新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范文一“万紫千红随风去,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就是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我认为,教师应该是徐志摩笔下的“我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应该是冰心笔下的“一片冰心在玉壶”那份真挚。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志存高远,堂堂正正教书,实实在在做人。
37年来,支月英一直扎根山区教育,精心培育桃李,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信念就会有执着。
正因如此,这位乡村教师做出的非一般人的选择,优越的条件不要,再强的诱惑不受,再苦的日子不说累,再凶的病魔不怕,怕的就是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一个简单的今生无悔其中。
听完支月英老师先进事迹报告后,她执著的追求,默默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分明看到了人民教师头上那个无形的光环正熠熠生辉。
我懂得了做老师的责任、爱心与人格。
我读懂了教师的使命,读让这位有梦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37年,无怨无悔地献身党的教育事业。
这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在蝶变,而且同时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懂了人间的大爱和真情。
我坚信,在支月英老师的感召下,将会有千千万万个优秀教师涌现出来。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范文二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
支月英用现实行动践行了一个“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伟大壮举,作为教师,我们要向先进模范学习,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担教育使命,学榜样前行,用实际行动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在我从教生涯的第2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单位统一组织观看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
支老师的“不是因为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久久萦绕在我心田。
一位普通的乡村支教教师,干了一辈子看似平凡的工作,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影响了几代人,为深山里的孩子带去了未来的希望。
“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9最美小学教师”提名奖

“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9最美小学教师”提名奖作者: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9年第08期睢宁县李集镇中心小学教师王鸿——向乡村教学更深处漫溯王鸿,一位在农村扎根“草根教师”。
从教以来,他一直身体力行地感受着身为教师的快乐,尽管这种快乐也时而夹杂着辛酸与苦涩,但他把这一切都沉淀成做教师的甘甜。
王鸿在29年的从教生涯中,根植乡村沃土、执着追求;汲取百花芬芳、潜心探索;耕耘乡村田野、收获硕果……她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教师,要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沉静、一份寂寞、一份清贫;要宁静为学,宁静为人,永不满足,永不停步。
她以特级教师的身份,拒绝了许多学校抛来的橄榄枝,一如既往地选择做教育科研的“领头雁”、教育教学的实干家、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向乡村教学的更深处漫溯。
无锡市五爱小学教师王晓燕——命运多舛的“铿锵玫瑰”王晓燕,无锡市五爱小学的一名教师,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教学准则,满怀着爱意与善意,精心培育、呵护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孩子。
甜美笑容、轻声细语是她滋润幼苗的甘露;严于律己、恪尽职责是她为人师表的承诺。
长期担任年级组长、毕业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王晓燕对学生的关怀细致入微。
然而,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她,却被诊断为胃癌。
从无奈沮丧到重返课堂,王晓燕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艰难地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口,她从没对学校提出过要减少课务或特殊照顾的要求。
重返课堂的她,用最饱满的工作激情、最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弥补病休期间的缺憾。
多舛的命运无法击垮这个坚韧的女子,历经风雨洗礼的“铿锵玫瑰”依旧傲然绽放。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教师朱水平——上善若水,平波渐进她,是高尚师德的践行者;她,是师生成长的引路人;她,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精致管理。
其勇,似赴百仞之谷而不惧;其志,似水万折也必东。
她就是通州区实验小学朱水平。
她的美在严爱相济,用真情和智慧温暖激励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她的美在教学创新,致力于“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深度阅读策略”的课题研究的她,是一线课堂的领头雁;她的美在科研求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始终保持阅读的状态;她的美在助人不倦,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把时间利用到极致,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最美乡村教师
篇一:2019年作文材料之最美乡村教师
作文材料之——最美乡村教师
白云深处的美丽坚守
去邹桂芬所在的郧县南化塘镇罗堰村罗堰教学点采访,需要驱车行驶3个多小时,下车后,再划船在水库中走50多里地,下船后还要步行10多里山路。
邹桂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34年如一日背学生过河,坚守在大山深处艰辛任教,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深山学子。
罗堰教学点位于鄂陕边界,这里山大人稀、云雾缭绕,交通不便,被称为“白云深处”的学校,也是郧县最偏远的教学点,附近方圆几十里的孩子们就在这里开始他们的启蒙学习。
多年来,选派到这里的老师来了又走,而邹桂芬却一待就是34年,成为这里如今仅有的一名教师。
罗堰教学点常年设有3个年级十几名学生,只有一个教室,邹桂芬只身一人负责几个年级的二十几门课程。
分身无术,她只得把三个班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在她给一个年级讲课时,让其他年级的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就这样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多年来她以这样特殊的复式教学,教导着山里的孩子。
无论寒暑,每天早上五时整,邹桂芬准时起床,备两个小时的课,简单吃点早饭,七时二十分之前赶到教室,当讲完一上午的课后,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