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实验8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测试及应用

实验8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测试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功能。
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测试方法。
3.学会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逻辑功能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器材数字逻辑实验箱、示波器、连接线。
三、实验原理移位寄存器是一种能够存储和移动数据的逻辑电路。
它由多个触发器组成,每个触发器都与相邻的触发器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可以通过输入口输入,通过时钟信号控制触发器的状态变化,从而实现数据的移动。
移位寄存器有三种基本的逻辑功能:1.移动功能:数据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位置。
2.并行转移功能:数据可以从一个移位寄存器转移到另一个移位寄存器。
3.并行加载功能:可以将数据同时加载到多个触发器中。
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将四个LED灯分别连接到74LS194寄存器的Q0、Q1、Q2、Q3输出端,将四个开关分别连接到74LS194寄存器的A、B、C、D输入端。
将实验箱提供的方波电压输入到74LS194寄存器的CP时钟输入端。
2.打开示波器,并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74LS194寄存器的CP时钟输入端。
3.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基准,使波形在示波器的显示屏上能够清晰可见。
调整示波器的垂直放大倍数,使波形的幅度适中。
4.分别将开关1、2、3、4打开或关闭,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并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可以得到如下运行结果:1.当开关1打开时,移位寄存器内的数据向右移动一个位置,即Q3→Q2→Q1→Q0→Q3、LED灯的亮灭情况和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均符合预期,实验成功。
2.当开关2打开时,移位寄存器内的数据向左移动一个位置,即Q0→Q3→Q2→Q1→Q0。
LED灯的亮灭情况和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均符合预期,实验成功。
3.当开关3打开时,移位寄存器内的数据从最右端向左移动一个位置,即Q3→Q3→Q2→Q1→Q0。
LED灯的亮灭情况和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均符合预期,实验成功。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1. 背景在数字电路中,移位寄存器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电路元件。
它可以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移位操作,并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触发器构成,分为串行移位寄存器和并行移位寄存器。
在实际应用中,移位寄存器常用于数据存储、数据传输、脉冲发生器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及其应用电路的实验,加深对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应用。
2. 实验目的1.了解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原理;2.学会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及其应用电路;3.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应用方法。
3. 实验原理与方法3.1 移位寄存器原理移位寄存器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移位操作,并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常见的移位规则包括:左移、右移、循环左移、循环右移等。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触发器构成,触发器的状态决定了寄存器中存储的数据。
本实验主要探究两种常用的移位寄存器:串行移位寄存器和并行移位寄存器。
3.1.1 串行移位寄存器串行移位寄存器中,数据是按照位的顺序逐个进行移位的。
串行移位寄存器可以通过级联多个D触发器实现,每个D触发器的输出与下一个D触发器的输入相连。
3.1.2 并行移位寄存器并行移位寄存器中,数据的位同时进行移位。
并行移位寄存器可以通过级联多个D 触发器实现,每个D触发器的输入都与移位数据的对应位相连。
3.2 实验所用材料与方法3.2.1 材料•移位寄存器芯片•发光二极管(LED)•电路连接线3.2.2 方法1.实验预备:准备实验所需的移位寄存器芯片、LED和电路连接线。
2.按照移位寄存器原理,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并进行布线连接。
3.使用示波器检查电路的正确性。
4.进行实验验证,观察移位寄存器的运行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设计了一个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电路,并进行了验证实验。
首先,按照原理部分的描述,我们选择了一个基于D触发器的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芯片。
通过连接四个D触发器,将其串联起来,即可构成一个4位的串行移位寄存器。
什么是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

什么是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是一种重要的数字电路元件,用于在计算机与数字系统中实现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的功能。
它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存储和移动数据位,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本文将介绍移位寄存器的定义、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应用领域,以及对于这些内容的深入讨论。
一、定义移位寄存器是一种能够保存、移动和处理二进制数据的电路元件。
它可以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位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触发器、逻辑门和控制电路组成。
二、工作原理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触发器的特性,触发器是一种能够存储一个位信息的电路元件。
在移位寄存器中,触发器被连接成一个环状结构,形成一个寄存器单元。
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触发触发器的工作,使得数据位可以在触发器之间传输。
三、分类根据数据的传输方式,移位寄存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串行输入/串行输出(SISO)寄存器、并行输入/串行输出(PISO)寄存器、串行输入/并行输出(SIPO)寄存器、并行输入/并行输出(PIPO)寄存器。
不同类型的移位寄存器适用于不同的应用情况。
1. 串行输入/串行输出(SISO)寄存器:每个时钟周期只能输入或输出一个数据位。
适用于需要一位一位地进行数据处理的应用,如二进制计数器。
2. 并行输入/串行输出(PISO)寄存器:能够一次性输入多个数据位,但每个时钟周期只能输出一个数据位。
适用于需要将并行数据串行输出的应用,如帧同步。
3. 串行输入/并行输出(SIPO)寄存器:每个时钟周期只能输入一个数据位,但可以一次性输出多个数据位。
适用于需要从串行数据中提取并行数据的应用,如数据解码。
4. 并行输入/并行输出(PIPO)寄存器:能够一次性输入和输出多个数据位。
适用于需要同时处理并行数据的应用,如数字滤波器。
四、应用领域移位寄存器在数字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数据存储:移位寄存器可以用于保存计算机或数字系统中的数据。
移位寄存器及应用

207二、实验原理时序功能组件常用的有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等,借助于器件手册提供的功能表和工作波形图,就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器件。
对于一个使用者,关键在于合理地选用器件,灵活地使用器件的各控制输入端,运用各种设计技巧,完成任务要求的功能,在使用MSI 器件时,各控制输入端必须按照逻辑要求接入电路,不允许悬空。
1.移位寄存器74LS194是一个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它的逻辑符号如图3.6.1所示,功能表见表3.6.1,其中D 0D 1D 2D 3和Q 0Q 1Q 2Q 3是并行数据输入端和输出端;CP 是时钟输入端;CR 是直接清零端;D SR 和D SL 分别是右移和左移时的串行数据输入端;S 1和S 0是工作状态控制输入端。
移位寄存器还可用来构成计数器,典型的有环形计数器和扭环形计数器。
三、实验仪器1.数字逻辑实验箱 一台 2.双踪示波器 一台3.数字万用表 一块 图3.6.1 74LS194逻辑符号 4.集成块若干表3.6.1 74LS194功能表四、实验任务及步骤1.双向移位寄存器⑴逻辑功能测试①清除:先将CR端接+5V,检查Q端输出情况,再将CR端接0电平,所有Q 端输出应为0,清零后再将CR端接+5V。
②并行输入:S1S置入11,D端置入一组代码(如1011),给 CP端送单次脉冲,观察 Q端的状态。
此时若将DSL 或DSR置入1或0,Q端的状态是否改变?③右移:令S1S=“01”,CP接1Hz方波脉冲,再令DSL=“0”,观察Q端的变化,待4个LED全灭以后(此时输入的串行码是什么?),再令DSR=“l”,观察此时Q端LED点亮的次序。
当 4个LED都点亮时,输入的串行码又如何?若要串行输入代码1010(或其它非全0、非全1码),在DSR端置入一位数码(低位先送),给 CP端送单次脉冲,经过4个脉冲之后立即将S置成0以使寄存器工作于保存状态。
④左移:令S1S=“10”,CP=1Hz,代码1010由DSL端置入,其它步骤与右移相同。
实验七---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集成移位寄存器74LS194功能表:
附:74LS194引脚图
四、实验内容
1、测试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逻 辑功能:(测试数据记录表5中)
(1)清除功能 (2)送数功能 (3)右移、左移功能 (4)保持功能 注:CR、S1、S0、SL、SD以及D0-D7分别
接数据开关,CP接逻辑开关,Q0-Q7接发 光二极管显示器。
2、根据实验内容2的结果,画出4 位 环形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及波形图。
3、分析串/并行、并/串行转换器所 得结果的正确性。
实验七、移位 寄存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 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典型应用。 3、熟悉移位寄存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电子技术实验箱
一台
2、数字示波器
一台
3、数字万用表
一块
4、芯片:74LS194*2、74LS00
三、理论准备
移位寄存器是一种由触发器链 型连接的同步时序网络 ,每个 触发器的输出连到下一级触发 器的控制输入端,在时钟脉冲 作用下,存贮在移位寄存器中 的信息逐位左移或右移。
2、环形计数器:自拟实验电路及数据 记录表格。
3、实现数据的串/并转换:按图3、图 4连接电路,输入数码自定,自拟记录 表格。
注: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及并行输入/ 串行输出转换电路中只做右移部分; 改接电路,用左移方式的内容放在实 验报告中完成(画出电路图)
波形图:
五、实验报告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表5的实验结果,总结移位寄 存器的逻辑功能,并写入表格总结功 能一栏中。
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与计数器的原理与应用

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与计数器的原理与应用在现代科技中,电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电路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其中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是最为常见且重要的电路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一、移位寄存器的原理与应用移位寄存器是一种能够将输入数据连续地移位、保留并输出的电路。
其原理主要基于逻辑门电路的组合与连接。
1. 原理移位寄存器通常由多个触发器构成,触发器是一种能够存储一个二进制位的设备。
当输入数据进入移位寄存器时,触发器会按照一定的时序规律将数据进行移位,并输出。
移位寄存器可以实现向左(左移)或向右(右移)移动数据的功能。
2. 应用移位寄存器在数字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串行通信中,移位寄存器可以将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在移位加法器中,移位寄存器可以实现两个二进制数的相加;在移位寄存器阵列中,移位寄存器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图像等。
二、计数器的原理与应用计数器是一种能够将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并输出的电路。
计数器能够记录输入信号的数量,并根据设定的计数规则输出对应的结果。
1. 原理计数器通常由触发器和逻辑门电路构成。
当计数器接收到时钟信号时,触发器会根据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进行状态变换,从而实现计数功能。
计数器可以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等,根据不同的计数规则可以实现不同的计数功能。
2. 应用计数器在数字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中,计数器可以用于指示程序执行的步骤;在测量仪器中,计数器可以用于计算输入信号的频率或脉冲个数;在定时器中,计数器可以实现定时功能等。
综上所述,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都是数字电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移位寄存器可以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移位输出,广泛应用于数字系统中;计数器则可以根据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计数输出,实现不同的计数功能。
这两种电路的原理与应用相互关联且互相补充,为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与方法。
总之,了解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与应用对于理解和应用数字电路至关重要。
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是一种重要的数字逻辑元件,它可以实现数据的移动和存储功能。
通过移动数据位,可以在电路中实现各种有趣的应用,从而扩展数字逻辑的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移位寄存器的原理、分类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移位寄存器是一种特殊的寄存器,它可以用来存储和移动一串二进制数据。
它由一组触发器构成,每个触发器代表一个二进制位。
这些触发器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种类型。
串行移位寄存器是将数据位顺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串行的数据路径。
当时钟信号到来时,数据位会按照顺序依次移动。
最常见的是移位寄存器的左移和右移操作,左移时数据位向左移动一位,右移时数据位向右移动一位。
当移出的数据位被丢弃时,新的数据位会从移入端进入寄存器。
串行移位寄存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但是移位速度较慢。
并行移位寄存器是将数据位同时移动的一种寄存器。
它的结构比串行移位寄存器复杂,需要更多的触发器来实现。
并行移位寄存器可以同时移动多个数据位,因此移位速度较快。
在并行移位寄存器中,移位操作是通过输入信号来控制的。
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状态,可以实现不同的移位模式,如循环移位、位反转等。
移位寄存器在数字逻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数据的存储与传输。
通过移位寄存器,可以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传递。
移位寄存器还可以用于实现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使用移位寄存器将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从而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并且可以在需要时恢复原始图像。
此外,移位寄存器还可以用于实现密码算法。
通过将数据进行移位和混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应用外,移位寄存器还被广泛用于时序控制电路中。
时序控制电路是一种通过控制信号来实现特定操作顺序的电路。
移位寄存器可以用于存储各种控制信号,并根据时钟信号的到来按照特定的顺序输出这些信号。
通过移位寄存器的组合和控制信号的变化,可以实现复杂的时序控制功能,如状态机和序列识别等。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验证移位寄存器的功能和性能。
二、实验原理移位寄存器是一种特殊的寄存器,它可以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移位操作。
移位操作可以分为左移和右移两种方式,左移是将数据向左移动一定的位数,右移则是将数据向右移动一定的位数。
移位寄存器可以用于数据的移位、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转换等多种应用场景。
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触发器和门电路实现数据的移位操作。
触发器是一种存储器件,可以存储一个二进制位的数据。
门电路则是一种逻辑电路,可以实现数据的逻辑运算。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多个触发器和门电路组成,可以实现多位数据的移位操作。
移位寄存器的工作方式是通过时钟信号来控制数据的移位操作。
当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时,移位寄存器开始工作,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移位操作。
当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移位寄存器停止工作,数据保持不变。
移位寄存器还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平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板上的移位寄存器模块,实现数据的移位和存储操作。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将实验板上的移位寄存器模块连接到开发板上;2.使用开发板上的按键控制移位寄存器的工作方式,包括左移、右移、存储和清零等操作;3.使用示波器观察移位寄存器的时钟信号和数据输出信号,验证移位寄存器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四、实验步骤1.将实验板上的移位寄存器模块连接到开发板上,按照连接图进行连接;2.使用开发板上的按键控制移位寄存器的工作方式,具体操作如下:(1)按下左移按键,移位寄存器开始向左移动数据;(2)按下右移按键,移位寄存器开始向右移动数据;(3)按下存储按键,移位寄存器将当前数据存储到寄存器中;(4)按下清零按键,移位寄存器将当前数据清零。
3.使用示波器观察移位寄存器的时钟信号和数据输出信号,具体操作如下:(1)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移位寄存器的时钟输入端,观察时钟信号的波形;(2)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移位寄存器的数据输出端,观察数据输出信号的波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位寄存器CC40194的逻辑功能与使用方法,
2、了解移位寄存器的使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3、进一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多个波形时序关系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数电实验箱、
双踪示波器、
数字万用表。
2. 元件:CC40194两片、
74HC125两片,
74LS20一片。
三、实验原理
1、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
依次左移或右移。
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
根据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74LS194或CC40194,两者功能相同,可互换使用,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所示:
2、移位寄存器应用很广,可构成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顺序脉冲发生器和串行累加器;可用作数
据转换,即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等。
(1)环形计数器
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如下图所示
(2)实现数据串、并转换
1、串行/并行转换器串行/并行转换是指串行输入的数据,经过转换电路之后变成并行输出。
下面是用两片74LS194构成的七位串行/并行转换电路。
2、并行/串行转换是指并行输入的数据,经过转换电路之后变成串行输出。
对于中规模的集成移位寄存器,其位数往往以4
位居多,当所需要的位数多于4位时,可以把几片集成移位寄存器用级连的方法来扩展位数。
四、实验内容
1、按照以下实验电路图测试移位寄存器CC40194的逻辑功能。
Q0~Q3接LED 显示,CP 接手动单次脉冲或1Hz 正方波,M1、M0接数据开关
实验得到的逻辑功能表为
2、参照上图组装移位寄存器。
Q0~Q3接LED
显示,选单次手动脉冲或1Hz 正方波作为CP 输入,观察数据的循环过程。
将CP 改为1kHz 的正方波,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CP 、Q0~Q3的波形。
电路图如下
输入为1kHz 及输出端Q 0、Q 1 Q 2 Q 3波形的波形图:
(3)设计下图所示的串行移位器,然后组装、测试电路的逻辑功能,三态门74HC125的输
入端接数据开关(0001),CP选手动脉冲或1HZ正方波。
观察0001这4位二进制数串行至CC40194的右端,并行的传输过程。
电路框图
通过测试得到的逻辑功能表为
波形图
五、实验数据处理
经观察以上电路设计均满足各自的计数设计要求,各设计方案正确。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三态门74HC125的输出端与后,严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态门同时选通,即时序脉冲产生的脉冲不能同时出现。
2、用示波器观察多个波形时,最好采用外触发方式,并且选用频率最低的电压作为外触发电压,否则,示波器上波形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