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唐诗五首1.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2)诗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尤其是“”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6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正确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基本常识,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韵脚也较为明显,对考生来说难度不大, 容易辨析和回答。
2 考生要在平时注意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认真审视提示,根据提示来作答,注意不要混淆了诗句 ,张冠李戴。 3考生要在平时注意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做此题时注意认真审视提示,不要混淆了诗句,书写要 正确 ,不写错别字。
1 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2 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9.下列选项对《 钱塘湖春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 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 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 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 ”这样的赞叹。 10.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
诗人。有
“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
7.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

诗词五首八上练习册答案

诗词五首八上练习册答案

诗词五首八上练习册答案一、填空题1. 《江雪》中,柳宗元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山高水远,人迹罕至的荒凉景象。

2.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3.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的是庐山瀑布的什么特点?答案:形容庐山瀑布的壮观和雄伟。

4.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什么态度?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5.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描绘的是一天中的哪个时刻?答案:描绘的是日落时分。

二、选择题1. 《江雪》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之涣答案:C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之涣答案:C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之涣答案:C4. 《登鹳雀楼》中的“黄河入海流”是指黄河流入了哪个海?A. 东海B. 南海C. 西海D. 北海答案:A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望岳》?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2. 《望庐山瀑布》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诗句来描绘庐山瀑布的?答案:在《望庐山瀑布》中,诗人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四、翻译题1. 请将“床前明月光”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2. 请将“飞流直下三千尺”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torrent plung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结束语:通过本次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五首经典诗词,还加深了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望岳》答案:B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C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B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二、填空题6. 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________。

”答案:低头思故乡7.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8. 王维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__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9. 孟浩然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________。

”答案:一览众山小10.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

”答案:遥看瀑布挂前川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李白的《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情感。

12. 杜甫的《春望》一诗中,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的?答案: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描绘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四、论述题13. 比较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并举例说明。

答案: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杜甫的诗歌则以深沉、忧国忧民著称,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结束语:通过这份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初二所学的唐诗五首,还深入理解了这些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练习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答 :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2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字词书写(本大题共2小题)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 ) 薄.暮( ) x ǐ( )倚 驱dú( ) 采w ēi( ) 崔颢.( ) 千载.( ) 燕.然( ) 征蓬.( )2. 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 ),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 )”。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 ),号( )。

与( )合称“王孟”,有“( )”之称。

(3)李白,字( ),号(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 )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白居易,字( ),晚年又称( ),唐代大诗人。

有“( )”之称。

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二、翻译(本大题共1小题)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东皋薄.暮望 ②徙倚..欲何依 ③长歌怀采薇..④使.至塞上 ⑤单车欲问.边 ⑥长河..落日圆 ⑦仍怜.故乡水 ⑧几处早莺争暖树..三、情景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4. 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2)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 ),( )。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5. (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演练1.解释下列词语。

(1)薄:(2)徙倚:(3)落晖:(4)相顾:2.请有感情地背诵《野望》,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野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交代了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4.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钱塘湖春行》以花草来写早春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3. 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4.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一、基础演练1.本诗选自《》,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其作品()、()。

2.《黄鹤楼》作者通过抒写登上黄鹤楼是的(),抒发了诗人(),(),以及对()之情。

3.请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5.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一、基础演练1.解释下列词语。

(1)单车:(2)征蓬:(3)候骑:(4)胡天:2.请有感情地背诵《使至塞上》,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字(),()代著名诗人。

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有《王右丞集》。

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链接中考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词五首渡荆门送别一、基础演练1.李白,字,号,唐朝诗人。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2.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3.请有感情地背诵《渡荆门送别》,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渡荆门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1)平野: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楼:_____________________(4)怜: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链接中考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诗词五首钱塘湖春行一、基础演练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请有感情地背诵《钱塘湖春行》,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1)几处早莺争暖树()(2)最爱湖东行不足()(3)乱花渐欲迷人眼()()(4)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链接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野望》一、1.(1)薄:迫近(2)徙倚:徘徊,彷徨。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相顾:相视;互看。

2.略 3. 东皋薄暮望 4.皆、唯色、晖二、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B3.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4.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三、1.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2.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黄鹤楼》一、1.本诗选自《全唐诗》,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作品有《崔颢集》。

2.《黄鹤楼》作者通过抒写登上黄鹤楼是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人生的失意,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略4.(1)悠悠:飘荡的样子。

(2)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3)历历:清楚可数。

(4)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5)乡关:故乡家园。

(6)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二、1.(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4.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5.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三、1.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故乡2.A.ⅤB。

ⅩC。

ⅩD。

Ⅹ3.“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