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数学重难点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 能认识数字0-20,并能按顺序写出这些数字。
2. 能用具体物品进行数字0-20的对应。
3. 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字0-20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数字0-20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0-20的对应关系。
3. 数字0-2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数字0-20的读写和对应关系。
2. 能灵活运用数字0-20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0-20。
2. 具体物品进行数数。
3. 数字0-20的写字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数学游戏或歌曲的形式引入数字0-20,并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习数字0-20的写法和读法: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20,让学生边认读,边模仿写出来。
3. 数字0-20的对应关系:利用具体物品进行数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字0-20的大小关系。
4. 数字0-20的应用:老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场景,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扩展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通过数字0-20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总结数字0-20的读写和对应关系。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字0-20的写字练习纸。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数字0-20的应用场景。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0-20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对于数字的应用能力还需加强。
下节课将重点强化数字0-20的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学霸笔记】3.2 有多少名观众—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学霸笔记—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四班级上册同步重难点讲练第三单元乘法3.2有多少名观众教学目标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量。
2.能与同学沟通自己估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量。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量的把握【重点剖析】有多少名观众-大数的估量方法估量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可以把它分成相等的几部分,先估量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估量出总数量。
【典例分析1】(2021四下·南谯期中)28×210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在位,是。
【答案】四;千;5880【完整解答】28×210=5880,积是四位数,积的最高位在千位,是5880。
故答案为:四;千;5880。
【思路引导】依据28乘以210的乘积,确定积的位数和最高位即可。
【典例分析2】面的算式中,结果在6000左右的是()A. 39×150B. 39×202C. 19×399【答案】 A【完整解答】解:A:39×150≈6000;B:39×202≈8000;C:19×399≈8000。
故答案为:A。
【思路引导】估算时依据数字的大小把两个数都看作整百数或整十数,这样估算后选择即可。
【题干】为了解金凯路口某时段内的车流量,曲晴连续5天在这个时段内进行测量,记录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车流量/辆268 342 305 296 299请你借助平均数估一估,在这个时段内,金凯路口一个月(30天)的车流量是多少?【题干】(2020四上·德惠期中)240□890≈241万,□里最小应填,248×35的积是位数。
一、选择题1.(2019·辽宁全国·四班级课时练习)下列错误的是()A.7×5=35 B.6×8=48 C.5×9=542.(2019·辽宁全国·)下列式子错误的是()A.5×8=40 B.8×7=55 C.7×9=633.(2020·辽宁四班级专题练习)与410×19的积最接近的数是()。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13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平均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长方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架)师:这是老师家的书架,咱们一起来看看。
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你有什么办法?2.感知(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
生:把上层书架上的8本书,拿2本放在下层书架上,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
(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几本书了?(6本)(3)师:像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
(4)师:你还有什么方法?生:把上层书架上的书和下层书架上的书先合起来,再平均放在两层书架上,这样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
师:像这种把几个不同的数先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的到相同的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先合后分。
(5)师: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了吗?生:一样多了。
师:都是几本?(6本)师:它是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数?(或者:谁来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这个数?)生:用的是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
师:像这样得到的数,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平均数。
师:所以6就是8和4的平均数。
谁再来说说6是谁和谁的平均数?(生说)(6)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1、师:老师又新增添了一层书架,第三层书架上有几本书了?生:第三层书架上有3本书了、师:用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求出这三层书架上书的本数的平均数吗?师:请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注意摆时要一一对应。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单元)①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②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本单元要求会列综合算式)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①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清方向、角度、长度三个要素)②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互换位置进行地点描述:注意相对性)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单元)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②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单元)①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②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五单元:三角形①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②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重难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包括小数的简便验算)第七单元:统计①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学霸笔记】2.2相交与垂直—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北师大版(含解析)

学霸笔记—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重难点讲练第二单元线与角2.2 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4、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认识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教学难点: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剖析】●相交: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两条直线叫相交直线。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两条直线互称为对方的垂线。
●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线是另一条线的垂线,这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典例分析1】找一找,填一填.AB和平行,AD和平行,AC和平行,AB和垂直,CE和垂直,AD和垂直.【思路引导】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据此填空即可.【完整解答】解:AB和CD平行,AD和BC(BE或CE)平行,AC和DE平行,AB和BC(BE或CE或AD)垂直,CE和DC(或AB)垂直,AD和AB(或DC)垂直.故答案为:CD,BC(BE或CE),DE,BC(BE或CE或AD),DC(或AB),AB(或DC).【考察注意点】此题考查了垂直和平行的特征和性质,根据意义判断即可.【典例分析2】(2019秋•勃利县期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正方形的两条邻边互相.【思路引导】根据平行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两组邻边互相垂直;据此解答.【完整解答】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正方形的两条邻边互相垂直;故答案为:相等,垂直.【考察注意点】此题考查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题干】(2019秋•新疆期末)中有条线段,个锐角,个直角.【题干】(2019春•醴陵市期末)(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一、选择题1.(2018·辽宁全国·四年级期中)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条.A.1 B.2 C.无数2.(2019·广东)下图中最短的一条线段是线段()。
【学霸笔记】1.4国土面积—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北师大版(含解析)

学霸笔记—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重难点讲练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4 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重点剖析】国土面积-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多个数进行大小比较的策略: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别丢数。
可以先把相同位数的数分为一组,然后再逐组进行比较。
【典例分析1】(2021四下·陆丰期末)要使9□876≈10万,□里不能填()。
A.4B.5C.6D.7【答案】 A【完整解答】要使9□876≈10万,□里不能填4。
故答案为:A。
【思路引导】9□876≈10万,用的是五入的方法,□里面的数要大于或等于5。
【典例分析2】下面四个数中最接近526万的数是()。
A. 5261000B. 5260100C. 5260010【答案】 C【完整解答】526万=5260000,选项A,5261000-5260000=1000;选项B,5260100-5260000=100;选项C,5260010-5260000=10;10<100<1000,最接近526万的数是5260010。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526万=5260000,分别用减法求出各选项的数与5260000的差,然后对比差的大小,差越小,越接近。
【典例分析3】(2021·宝安)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560061人,这个数读作________,把这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万。
【答案】一千七百五十六万零六十一;1756【完整解答】17560061读作:一千七百五十六万零六十一;17560061≈1756万。
故答案为:一千七百五十六万零六十一;1756。
【学霸笔记】1.5近似数—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北师大版(含解析)

学霸笔记—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重难点讲练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5 近似数教学目标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重点剖析】近似数-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精确到哪一位要看它的下一位,下一位“四舍”或“五入”后,同它右面各位上的数字一起都改写成“0”。
【典例分析1】我国的国土总面积为960000km²,其中陆地面积为930000km²,把它们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计算出我国的水域面积。
【完整解答】960000km²改写为96万km²,930000km²改写为93万km²。
水域面积=总面积-陆地面积=96万-93万=3万(km²)答:我国的水域面积为3万km²。
【思路引导】水域面积=总面积陆地面积【典例分析2】(2021四下·南京期中)25□500≈25万,□里可以填的数字有()个。
A. 4B. 5C. 1【答案】 B【完整解答】25□500≈25万,千位上的数将舍去,所以□里可以填的数字有0、1、2、3、4,共5个。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那么就千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本题□里的数要“四舍”,所以小于5即可。
【典例分析3】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是30万,这个数千位上的数字最大是()A. 0B. 5C. 9【答案】 A【完整解答】解:这个数千位上的数字最大是9。
故答案为:A。
【思路引导】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是30万,这个数的千位上可能是0,也可能是9,所以这个数千位上的数字最大是9。
【题干】(2021四下·南谯期中)一个数的近似数都比准确数大。
()【题干】(2021四下·沛县月考)一本科技书有326页,每页有25行,每行有40个字,这本科技书一共大约有多少个字?(结果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

【重点题一】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900毫升水,已知乙容器的容量是甲容器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分析与解】如果将甲容器的容量看作1份,乙容器的容量就有这样的8份,它们一共有1+8=9(份)。
容易求出甲容器的容量为900÷9=100(毫升),乙容器的容量为100×8=800(毫升)。
【重点题二】一个奶瓶的容量是250毫升,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每天要喝4瓶牛奶,这名婴儿每天摄入多少升牛奶?【分析与解】“6个月”在本题中是多余条件,解题时有些同学会受到它的影响。
要求这个婴儿每天要摄入多少升牛奶,只需求出4瓶牛奶的容量是多少升。
250×4=1000(毫升)1000毫升=1升答:婴儿每天要摄入1升牛奶。
【重点题三】如下图,小红从家到学校要13分钟,如果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钟?【分析与解】要想求出小红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首先要求出小红每分钟走的路程。
通过看图可知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程是845米,根据“小红从家到学校要13分钟”,可以先求出小红每分钟走的路程是845÷13=65(米),她从家到少年宫要走520÷65=8(分钟)。
【重点题四】明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23误写成了32,结果得到商18还余12。
你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吗?【分析与解】这里我们可以用“将错就错”法来解题。
根据“把除数23误写成了32,结果得到商18还余12”可以求出被除数为18×32+12=588,正确的结果为588÷23=25 (13)【重点题五】一块边长18米的正方形草坪和一块长36米的长方形草坪面积相等。
长方形草坪的宽是多少米?【分析与解】正方形草坪的面积是18×18=324(平方米),因为本题中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也是324平方米。
再根据“宽=长方形的面积÷长”求出长方形的宽是324÷36=9(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重难点分析
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角的度量.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解决的方法:针对以上重难点的教学逐个进行分析解决.
(一)大数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应注意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可以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1)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2)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类推至此.
(四)角的度量注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建立几何表象,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它着重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首次出现,教学时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应注意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1、注意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平行与垂直”的基本内涵.
2、加强作图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①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②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①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②教学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①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②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①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②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五单元:三角形
①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②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①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②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第七单元:统计
①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教学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
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①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②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第九单元:总复习
①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②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这一册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四、五单元.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