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C20 C20~C35 >C35 等级σ(MPa) 4.0 5.0 6.0 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 20 40 16 20 40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 (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防渗抗裂等优良性能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速公路、隧道、高层建筑等领域。

配合比计算公式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及外加剂等。

其中,水泥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材料,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粒径和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配合比计算公式主要涉及以下参数:1、单位用水量(W):指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所需的用水量,通常以水泥重量的百分比表示。

2、单位水泥用量(C):指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所需的水泥用量,通常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表示。

3、砂率(S):指细骨料与粗骨料的质量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4、水灰比(W/C):指单位用水量与单位水泥用量的比值。

配合比计算公式如下:1、单位用水量(W)的计算: W = (C + S) × w1 + S × w2 其中,w1为细骨料的含水率,w2为粗骨料的含水率。

2、单位水泥用量(C)的计算: C = (W / (w/c)) × 1000 其中,w/c为水灰比。

3、砂率的计算: S = 细骨料质量 / (细骨料质量 + 粗骨料质量) ×100%4、外加剂用量的计算:外加剂用量 = 单位用水量×外加剂掺量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情况,计算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

需要注意的是,配合比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应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总之,配合比计算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材料,其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性能的好坏。

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展开了探讨,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并对其配合比设计试验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日益增加,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高耐久性、高强度、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因此,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案和理论依据采用掺加矿物掺合料(单掺和双掺两种方案)的方法,配以优质外加剂,通过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增加密实度等措施,最终确保了髙性能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能。

其理论依据为:(1)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高流动度容易出现离析和泌水,加入适量优质的矿物掺合料,可使混凝土拌和物需水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使混凝土的黏聚性得以改善。

此外由于活性矿物掺合料的颗粒小,可以进人到水泥颗粒的空隙中,因而起到了很好的填充作用,使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降低,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吸附大量的自由水,减少泌水现象,增强了耐久性能。

(2)掺合料的加入降低了水泥用量,减少了水化热集中导致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的微裂缝,提髙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但是考虑到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后,早期强度会有所减弱,根据客运专线施工工艺的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将矿物掺合料的总量控制在30%以内。

(3)通过选用优质外加剂,在混凝土内部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而且这些微小气泡的引入阻断了水的渗透通道,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此外混凝土中适量引气还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这是由于引入的微气泡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微小滚珠,在混凝土拌和物搅拌、浇筑和振实过程中,小滚珠起着减小固体颗粒间的磨擦,使物料润滑流动的作用。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以满足结构设计、施工和环境要求,并符合经济原则的过程。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55-2000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的和易性、工程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和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指要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是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有绝对体积法和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绝对体积法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重量法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环境要求、确定水灰比、确定单位用水量、确定砂率、计算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Design Basic n:1.___。

n management level。

dur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concrete。

raw material varieties and thei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ncrete parts。

structural n ns。

___.2.Initial ___:1) ___ (fcu,0)fcu,0 = fcu,k + 1.645σcu,k___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ormula (55-2000):Where fcu,0 ___ (MPa)。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及收缩徐变效应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及收缩徐变效应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及收缩徐变效应摘要:混凝土结构因其具有易加工、能耗低、耐久性好、与钢材等结合性好、适宜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问世一百多年来,已成为现代结构不可缺少的工程结构。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使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设想成为现实,同时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也使大跨与超大跨桥梁的应用与日俱增,这些建筑物均对结构构件提出了高强、轻质的要求,为此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收缩徐变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很久以来,良好的配合比设计需要更多的是“技巧而非科学”。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长久以来配合比的确定主要依靠经验和试验,从而产生了诸多经验性模型,而大多数模型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经验性本质所在。

本文介绍一种比较流行的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方法:全计算法。

下面对全计算法进行简要介绍。

1.1 全计算法的基本观点:1)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包括固、气、液三相)具有体积加和性;2) 石子的空隙由干砂浆填充;3) 干砂浆的空隙由水填充;4) 干砂浆由水泥、细掺合料、砂和空气隙所组成。

1.2 全计算法需要考虑的地方:1、参数 A、B 的选择全计算法进行 HPC 混凝土设计时,水胶比的计算公式中A、B 的参数仍以《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为依据,而规程中规定的参数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 级时,与高性能混凝土一些要求已经不符。

2、砂拔系数的选择全计算法中的砂拔系数设定偏高。

目前混凝土骨料主要为两种碎石掺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粒径<5mm><5mm><5mm>根据以上二点,进行一些参数的修改,并在全计算法的基本观点中增加一点。

为:4) 干砂浆由水泥、细掺料、砂和空气隙所组成;5) 粒径<5mm>此方法合适于 52.5 级或以上的水泥。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及力学性能工作性主要描述新拌混凝土运输和振捣密实的能力,是新拌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也将影响服役混凝土的性能。

c2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c2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c2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的水泥、砂、碎石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C20混凝土配合比=水泥重量/(水泥重量+砂
重量+碎石重量)。

C20混凝土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普通混凝土,其中C代表混凝土中水泥的强度等级,20代表混凝土压力强度为
20MPa,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于20MPa。

C20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由水泥、砂和碎石的比例来确定,具体的配合比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
C20混凝土的水泥重量占混凝土总重量的比例为1:2,砂的重
量占混凝土总重量的比例为2:3,碎石的重量占混凝土总重量
的比例为3:4。

因此,C20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C20混凝土配合比=水泥重量/(水泥重量+砂重量+碎石重量)=1/(1+2+3)=1/6。

C20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压力强度的重要因素,
在使用C20混凝土时,应注意正确计算配合比,以确保混凝
土的质量。

此外,应注意控制配料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综上所述,C20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计算公式为:C20混凝
土配合比=水泥重量/(水泥重量+砂重量+碎石重量)=1/6。


确计算C20混凝土的配合比,可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黄腾C30二级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黄腾C30二级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二级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原则针对设计任务及要求,根据实际使用的材料,使配制的混凝土在满足经济性的前提下,符合技术性能及施工要求。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1)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3)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4)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5)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6)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7)施工图纸三、设计要求(1)C30高性能混凝土(2)设计坍落度为(160~200)mm(3)使用部位:台帽等。

四、原材料1.水泥:规格:盾石P·O 42.5,产地:冀东海德堡水泥有限公司。

2.外加剂:规格:HT-HPC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HPWR-R)缓凝型,产地: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掺量:1.2%。

3. 砂:规格:中砂,产地:高陵吴村杨兴运砂场。

4.碎石:规格:4.75mm~19mm连续级配碎石,产地:泾阳四星友谊石场,掺配比例:5~10mm:10~20mm:=15:85。

5.粉煤灰:规格:F类Ⅰ级,产地:韩城大唐盛龙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6.水:饮用水。

五、配合比设计(1)确定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ƒcu,0)根据公式ƒcu,0= ƒcu,k+1.645σƒcu,0—砼试配强度MPaƒcu,k—砼设计强度30MPaσ—标准差,取5.0 MPa1.645—混凝土强度达到95%保证率时的保证率系数。

试配强度ƒcu,0=ƒcu,k+1.645σ=30+1.645×5.0=38.2MPa(2)计算水灰比:(W/C)W/C=(αa ׃b)÷(ƒcu,0+αa×αb׃b)=(0.53×39.4)÷(38.2+0.53×0.20×39.4) =0.49αa 、αb-回归系数,当采用碎石时,αa=0.53,αb=0.20ƒ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按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第5.1.3及5.1.4条确定,取39.4 MPa。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机场、码头、水利等领域的人造材料。

为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应按照设计需求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C30混凝土的配合比通常由水泥、沙子、碎石和水等基本材料组成。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

注:C30混凝土是指28天抗压强度为30MPa的混凝土。

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如下:
1、确定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的计算:水泥用量=干燥骨料总质量某所需水泥用量比率。

依据标准,C30混凝土水泥用量比率为320kg/m³。

2、确定水灰比
水灰比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用于描述水泥浆液的含水量与水泥质量的比值。

水灰比的计算:水灰比=所需混凝土浆液的质量/水泥的质量。

3、确定砂用量
砂用量的计算:砂用量=承重砂总量某(1+水泥用量比率)/水泥用量比率。

依据标准,承重砂总量为1440kg/m³。

4、确定碎石用量
碎石用量的计算:碎石用量=干燥骨料总质量-水泥用量-砂用量。

注:干燥骨料总质量是指骨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总质量。

5、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砂用量+碎石用量)。

一般情况下,C30混凝土的配合比为1:1.5:3。

以上就是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的介绍。

要求正确设计C30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进行科学严谨的计算,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建筑的稳定性。

除了进行计算外,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材料,合理的搅拌,以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 20.00%
中石 50.00%
大石 30.00%
比例
粉煤灰 82.000 1.23 3.28
砂 514.011 7.71 20.56
中石 419.810 6.297 16.792
大石 251.886 3.778 10.075
水 270.000 4.05 10.8
外加剂 5.181 0.078 0.207
p2
水胶比 W/B= 细骨料 ρ
s
α =
3.60%
2620 掺合料 ρ
p1
0.43 粗骨料 ρ
g
ρ
w
ρ
a
1000 mw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kg) 270.00
3
3040 mc 471.00
2630 mp1 82.00
0.00 mp2 75.00
规格 项目
1070 ma 5.181
2620 ms 514.01
纤维 1.8 0.027 0.072
制件日期
使用部位
坍落度
含气量
实测容重
C4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表(三)
混凝土含气量(%) 质量砂率(%) Sm= 41.00% 水 各原材材料密度(kg/m3) ρ
w
细骨料表观密度(kg/m3) ρ s= 水泥 ρ
c
需 输 入 配 制 参 数
粗骨料骨料表观密度 3 (kg/m ) ρ g= 2760 外加剂 ρ
纤维 1.8 0.027 0.081
制件日期
使用部位
坍落度
含气量
实测容重
C4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表(二)
混凝土含气量(%) 质量砂率(%) Sm= 39.00% 水 各原材材料密度(kg/m )
3
细骨料表观密度(kg/m3) ρ s= 水泥 ρ
c
需 输 入 配 制 参 数
粗骨料骨料表观密度 (kg/m3) ρ g= 2770 外加剂 ρ
小石 20.00%
中石 50.00%
大石 30.00%
比例
粉煤灰 85.000 1.275 3.4
砂 698.613 10.479 27.945
中石 419.810 6.297 16.792
大石 251.886 3.778 10.075
水 165.000 2.475 6.6
外加剂 5.500 0.083 0.22
矿粉 81.000 1.215 3.645
砂 486.740 7.301 21.903
小石 167.924 2.519 7.557
中石 419.810 6.297 18.891
大石 251.886 3.778 11.335
水 270.000 4.05 12.15
外加剂 5.566 0.083 0.25
2770 mg 850.00
计算 结果 配合比
试拌15升 ###########
骨料的绝对体积(m ) Vs.g= 水泥 471.000 7.065 18.84 0.503
细骨料用量(kg) ms= 矿粉 75.000 1.125 3 514.011
粗骨料用量(kg) mg= 小石 167.924 2.519 6.717 849.995
纤维 1.8 0.027 0.072
制件日期
使用部位
坍落度
含气量
实测容重
p2
水胶比 W/B= 细骨料 ρ
s
α =
3.60%
2620 掺合料 ρ
p1
粗骨料 ρ
gLeabharlann ρa1000 mw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kg) 165.00
3040 mc 338.00
2630 mp1 85.00
0.00 mp2 0.00
规格 项目
1070 ma 5.500
2620 ms 698.61
2770 mg 0.00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表(一)
混凝土含气量(%) 质量砂率(%) Sm= 38.00% 水 各原材材料密度(kg/m )
3
需 输 入 配 制 参 数
细骨料表观密度 (kg/m3) ρ s= 水泥 ρ
c
粗骨料骨料表观密度 (kg/m3) ρ g= 掺合料 2770 外加剂 ρ
p2
水胶比 W/B= 细骨料 ρ
骨料的绝对体积(m ) Vs.g= 0.489
细骨料用量(kg) ms= 486.740
粗骨料用量(kg) mg= 839.621
小石 20.00%
中石 50.00%
大石 30.00%
比例
配合比
试拌15升 ###########
水泥 506.000 7.59 22.77
粉煤灰 88.000 1.32 3.96
计算 结果 配合比
试拌15升 ###########
骨料的绝对体积(m ) Vs.g= 水泥 338.000 5.07 13.52 0.650
3
细骨料用量(kg) ms= 矿粉 0.000 0 0 698.613
粗骨料用量(kg) mg= 小石 167.924 2.519 6.717 1059.040
s
α =
3.60%
2620
0.4 粗骨料 ρ
g
ρ
w
ρ
p1
ρ
a
1000 mw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kg) 270.00
3
3040 mc 506.00
2630 mp1 88.00
0.00 mp2 81.00
规格 项目
1070 ma 5.566
2620 ms 486.74
2770 mg 839.62
计算 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