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的分析冯萍

合集下载

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分析

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分析

【 关键 词】 工业厂房; 单层钢 结构 ; 柱 间支撑 ; 长 细比
【 K e y w o r d s 】 i n d u s t r i a l w o r k s h o p ; s i n g l e l a y e r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 c o l u m n s u p p o t r ; l o n g n a d h t i n r a t i o
e s p e c i a l 1 ) wi ho t b v i o u s in w dl o a da n de a r t hq u a k ef o r c e u n d e r heb t u i l d i n gs pa c e . T he p l a n e mo d e l d o e s n o t c o n s i d ra e l l he t c o mp o n e n t s , s u c h a s t h e c o l u mn s u p p o r t . Th i s p a p e r ma i nl y d i s c us s e s he t r o l e o f t h e c o l u mn s u p p o t r i n he t s i mp l e s t r u c t u r e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c o n s t r u c t i on , mo r ea n dmo r ee x t e n s i v ea p pl i c a t i o n, n o t c o n s i d e r i ngt h emo n o l a y e r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wo r k s h o ps pa c e i np l ne a c a l c u l a t i o n,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第23讲重型单层工业厂房支撑体系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第23讲重型单层工业厂房支撑体系
屋盖支撑
屋盖支撑: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下弦纵向水平支撑、竖向支撑、系杆。
屋架下弦系杆
垂 直 支 撑
上弦横向 水平支撑
下弦纵向水平支撑
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第23讲 重型单层工业厂房支撑体系(1)
屋盖支撑
不设屋盖支撑时: 上弦有可能向同一方向以半波形式发生平面外失稳, 当侧向无联系时,会引起下弦较大的水平振动和变位, 仅靠端部屋架的弦杆来承受和传递端墙传来的风荷载是不够的。
和中央的垂直支撑则与屋架竖杆组成竖向桁架,都有一定的侧向抗弯 刚度。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第23讲 重型单层工业厂房支撑体系(1)
屋盖支撑 3)为弦杆提供适当的侧向支撑点。
减少受压弦杆的计算长度,限制受拉弦杆的过度振动。
4)承受和传递屋盖的纵向水平荷载。
作用于山墙的风荷载、悬挂吊车的纵向刹车力及纵向地震荷载 通过屋盖的支撑传给厂房的下部支承结构。
温度区段的长度L1
支撑间距L0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第23讲 重型单层工业厂房支撑体系(1)
屋盖支撑 2. 屋盖支撑的布置
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布置: 屋架跨度大于等于18m; 屋架下弦设有悬挂吊车,厂房内 有吨位较大的桥式吊车或有振动设备时; 端部抗风柱支撑于屋架下弦时; 屋架下弦设有通长的纵向水平支撑时。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第23讲 重型单层工业厂房支撑体系(1)
支撑体系★
在单层厂房结构中,支撑虽然不是主要的承重构件,
但却是连接主要承重结构组成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地布置支撑体系,使厂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
1 屋盖支撑 2 柱间支撑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摘要:随着单层钢结构厂房结构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厂房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加被人们重视。

柱间支撑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厂房的整体稳定,选择适当的柱间支撑形式,合理可靠的布局,再通过明确有效的结构受力计算,可以有效的提升柱间支撑体系的性能,进而提升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整体稳定。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长细比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的概述单层钢结构厂房具有结构形式简单、空间大、跨度大,结构构件设计生产标准化、加工制作工厂化和施工机械化的优势,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应用日渐广泛。

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按照横向抗侧力体系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门式刚架和框(排)架,在两榀钢架或框排架之间设置柱间支撑、屋面支撑、刚性系杆作为纵向抗侧力构件。

柱间支撑的主要作用是使厂房具有良好的纵向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合理的柱间支撑体系可有效避免杆件产生过大震动和压杆侧向失稳,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承重结构正常工作。

稳定是钢结构设计施工中最重要的问题。

柱间支撑设计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重要课题,受到本身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限制,本文仅以常用的支撑形式为出发点,对钢结构厂房设计中柱间支撑的基本布置原则、计算及选取要点和必要的施工措施做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关于柱间支撑结构的设计要求柱间支撑的主要作用布置柱间支撑的目的是使每个温度区段或分期建设的建筑区段能构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系。

具有简洁明确的传力途径,能够保证支撑本身和结构整体稳定是对柱间支撑的基本要求。

柱间支撑主要承受的纵向荷载包括山墙传来的风荷载、吊车纵向水平力、纵向地震力及温度应力。

同时柱间支撑还可以作为钢架柱的平面外支撑点,可减少柱平面外计算长度。

柱间支撑的形式当厂房无吊车时,柱间支撑主要承受的荷载来自于山墙面的风荷载。

规范中要求将支撑布置于厂房端部第一、二开间,并视支撑间距进行调整。

钢结构设计中为发挥材料特性,会优先利用钢材的抗拉性能,其实才是抗压和压弯性能。

大跨度钢结构厂房屋面支撑设计分析

大跨度钢结构厂房屋面支撑设计分析

大跨度钢结构厂房屋面支撑设计分析摘要:概述伴随着国内钢铁产业飞速发展的势头,我国钢材的产量不断提高,质量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其价格却在不断下降,钢材价格的下降也导致了钢结构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采用钢结构建设的厂房建设的周期相当短,投入生产效率高,资本回收速度快。

这种厂房结构性能优越、经济效益良好,在企业厂房建设中受到欢迎,成为现代企业厂房建设中的首选。

大跨度钢结构是目前我国相关企业在选择厂房类型时的重要选择方案,对于大跨度结构厂房来说,屋面支撑结构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主要对大跨度钢结构产房屋面支撑设计作出重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厂房屋面;支撑设计对大跨度钢结构厂房,设计师都会为柱列设置柱间支撑,以满足"门规"中建议的柱间支撑小于60m的要求。

不过,在实际设计中业主坚持安全无障碍的空间布局要求,柱网跨度本身已超60m的限值。

屋面支撑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跨度变形不断增大,这会对屋面支撑产生附加水平力,同时作为桁架弦杆的屋面梁中产生大轴力,为消除这于不利因素,需对常用屋面支撑布置形式进行改进。

本文就对这一问题作出方案探讨。

1 大跨度钢结构厂房屋面支撑的设计原则1.1 注意材料优选优质的施工材料是确保给钢结构厂房屋面支撑系统整体质量的基础,为此必须要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不合格的钢材料流入现场。

要选择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高性能给建筑材料,针对厂房的所处生产环境,选择防火、耐高温、防腐蚀的材料。

同时还还要符合耐久性和坚固性标准,厂房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1.2 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的厂房是企业生产部门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场所。

因此,在钢结构厂房屋面支撑的设计中,就需要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从而为企业的生产活动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空间。

这一方面是对于企业生产部门所有员工人身安全的负责,另一方面也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条件。

2 屋面支撑变形分析在实际情况中,根据厂房屋面结构分析,可以得知屋面支撑结构中,屋面梁的强轴平面往往是垂直于支撑衍架的,这就导致屋面梁受到的弯曲应力往往比较小。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当厂房的纵向温度区段所具有的长度超过150m时或者将设防烈度设计为喻度时厂房所存在的纵向温度区段的实际长度超过120m以及设防烈度为峪御度时厂房所存在的纵向温度区段的长度超过90m时选用设置两道下段柱间支撑的方案支撑布置的位置为厂房纵向温度区段长度的13位置
建材发展导 向 2 0 1 5年 4月
工程技术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6 7 5 ( 2 0 1 5 ) 0 7 — 0 0 5 1 — 0 2
在建筑物 中应用柱 间支 撑的作用主 要是使厂房 的骨架具有 良好 的纵 向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l J 。柱 间支撑在应用过程 中需要承 受温 度应 力、 从 厂房 山墙 传来 的风荷载 、 吊车纵 向水平荷 载 、 纵 向地 震 力 等 诸 多 中形 式 的荷 载 。因 此 , 在 单 层 钢 结 构 厂 房 的设 计 过程 中,对 支撑体系进行合 理的设计和布 置是一个极 为重要 的
长度超 过 1 2 0 m, 以及 设防烈度 为Ⅷ 、 Ⅸ度 时, 厂房所 存在 的纵 向 内容 。具 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的柱间支撑 体系可有效避 免杆件产 温度 区段 的长度超 过 9 0 m时,选 用设置两道下段柱 间支撑 的方 生过大震 动和压杆侧 向失去 稳定性 ,保证 实施结构安 装操作时 案 , 支撑布置的位置为厂房纵 向温度区段长度 的 1 / 3位置 。为 了 具 有 良好 的稳 定 性 。 防止有 过大的温 度应力产生 ,应将 两道支撑 的中心 距离控制在 小 于 下 表 纵 向温 度 区 段 长 度 6 0 %的 范 围之 内 。 1 工程概况 在 厂 房 的各 列柱 的柱 顶 都 应 用 设 置 有 通 常 的水平压杆, 该 水 在某 单 层 钢 结 构 厂 房 中 , 总 长 为 1 1 4 m, 横 向跨 等 高 为 2 m ̄ 平 压 杆 的位 置应 放 在 屋 架 的支 座 点 上 ; 存 在 于 屋 架 端 高 范 围 内 3 0 m, 纵 向柱 距 总 共 有 三 种 , 分别为 1 8 m、 1 2 m、 9 m。厂 房 两 端 均 为 在柱段 的高度不小 于 9 0 0 mm时, 应 该在柱间支撑跨 间、 封 闭式 山墙 , 檐 口标高为 1 8 . 0 0 0 m。 在 车间 内, 在每跨 中总共设有 的柱段 , 端跨 进 行竖 向支撑 设置 或者 具有纵 向传 力功 能 的其 他构件 设 8 0 t 刚 性 料 耙 吊车 两 台 , 轨面标 高为 1 2 . 0 0 0 0 m。在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如果屋架 的支座位置 已经存 在通常通 常压 杆, 或 者在 墙架结 上, 该厂房设计为 6度 ; 在所处场 地类 别上 , 该厂房 为 Ⅱ类 ; 在设 置 ; 构 已经 设 置 有 通 常 水 平 压 杆 , 可 将 二 者 进 行 合 并 处 理。 计地震分组上 , 该 厂 房 第 一 组 。厂 房 建 筑 结 构 的 阻 尼 比为 0 . 0 5 , 当 上柱 截 面 所 具 有 的 实 际高 度 为 超 过 8 0 0 mm 时 ,通 常 应 用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为 0 . 0 5 g 。厂房结构主要应用钢为 Q 2 3 5 B 的是单 片支撑 : 特 殊情况 下, 也可根据 实际情况使 用双 片支撑 。 当上柱截面所具有的实际高度超过 8 0 0 m m 时,或者在上柱 已经 2 柱 间支撑 的布 置 设置有相应 的入 孔时, 通常会选 择使用双片支撑 。一般情况 下, 2 . 1 柱 间支 撑 的设计 原 则 下 层 柱 间 支 撑 应 用 的 是双 片支 撑 。在 双 片 支 撑 问 设 置 有 缀 条 , 所 柱 间支撑的设计应 该保证其 能够 简洁 、 明确 、 合理地将 厂房 应用 的缀条通常 为超 过 1 50  ̄ 5的单角钢 , 与一般缀 条相 比, 其长 中 存 在 的 纵 向水 平 荷 载 进 行 传 递 , 同 时 还 要 最 大 限 度 地 将 荷 载 细小于 2 0 0 。 上 层 柱 间支 撑 通 常 使 用 的是 K形 、 人字形、 十 字 交 叉 的传 递 路 径 缩 短 。此 外 , 柱 间 支 撑 的 应 用 还 应 保 证 厂 房 结 构 体 系 形 。在 柱 距 等 于 或 者 超 过 1 2 m 时 ,且 工 艺上 存 在相 关特 殊 要 求 的平 面 外 也 同 时具 有 良好 的 稳 定 性 , 为 排 架 或 者 刚 架 的稳 定提 时, 可 使用 Y形 、 L形 、 门形、 八字形 、 刚架形等 , 支撑杆件和 水平 供侧 向支点 , 保证其具有 良好 的整体稳定性 。在柱 问支撑 自身 , 方 向夹 角 的 大 小应 控 制在 3 5 5 5  ̄ 之间 。 其 各 个 构 件 应 具有 符合 要求 的 刚度 、 强 度 及 可 靠 的连 接 。在 保证

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的分析

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的分析
< 5 l0 2 % 9 > 5 10 5 % 0
() 于 结 构 安 装 ; 3便
() 足 必 要 的 强 度 、 度 要 求 , 有 可 靠 的 连 接 。 4满 刚 具
2 2 支 撑 的 形 式 . 柱 间支 撑 的 形式 对 整个 厂房 的纵 向刚 度 . 自振 特 性 及 塑 性 铰 产 生部 位等 有 重要 影 响 。柱 间 支 撑 由 以下 各部 分 组 成 :
杆 件 的 长 细 比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统 计 数 据 如 表 1所 示 其
衷 1 曩 害 调 查 统 计 数 据
2 柱 问 支 撑 体 系 的 设 计
2 1 设 计 原 则 .
() 确合理、 1明 简捷 地 传 递 纵 向水 平 作 用 , 量 缩 短 传 力 的 途 径 ; 尽
() 证 结 构 体 系 平 面 外 的 稳 定 , 结 构 和 构 件 的整 体 稳 定提 2保 为
供 侧 向支 点 :
柱 撑位 置
斜 杆长 细 比【 】 破坏 ( 曲) 率 压
上柱 支 撵
< 0 2 O2 0 > 5 20 O~ 5 20 3 % 9 5 % 0
下柱 支撑
是 柱 间 支 撑 体 系 的 设 计 原 则 、 式 、 度 、 度 和 连 接 进 行 分 析 和 探 讨 , 就 支 撑 体 系 的 设 计 要 点 提 出 了 建 形 刚 强 并
【 键 词 】 柱 间支撑 刚度 长 细 比 关
1 前 言
间 距 较 大 时 , 段 柱 支 撑 还 可 采 用 V 形 及 八 字 形 , 图 2所 示 ; 段 上 如 下
L形 、 架 形 、 字 形 及 单 斜 杆 等 , 图 3所 示 。 刚 八 如 递 水 平 力 ( 荷 载 、 车 水 平 力 、 度 作 用 及 地 震 作 用 等 ) 防 止 杆 件 形 、 风 吊 温 , 产 生 过 大 的 震 动 。 免 压 杆 的 侧 向 失 稳 , 及 保 证 结 构 安 装 时 的 稳 避 以 在 本 工 程 主 厂 房 柱 间 支 撑 系 统 中 . 上 形 式 大 多 涉 及 , 的 布 置 以 总 定 . 根 据 结 构 及 其 荷 载 的 不 同 情 况 设 置 可 靠 的 支 撑 系 统 。 在 建 筑 原 则 是 在 没 有 生 产 工 艺 要 求 , 且 斜 杆 与 水 平 面 的 夹 角 在 5 — 5 应 3 0 5 0的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钢结构厂房被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单层钢结构厂房中的柱间支撑体系这项技术中还存在的很多的问题,本文就从对于逐渐支撑体系在钢结构厂房中的应用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
一、前言
随着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这项技术也越来越完善,但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解决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更能促使社会稳定和经济的不断的发展。

二、支撑选型及布置
1、支撑选型
为确保房屋承重结构的正常使用,一般需要沿房屋的纵向柱之间设置柱间支撑。

其作用如下:
(1)用以保证房屋的纵向稳定和纵向刚度;
(2)确定柱在平面外方向的计算长度;
(3)承受房屋端部山墙风力、吊车纵向刹车荷载、温度应力和地震作用,并将
上述荷载传至基础上。

由于本工程工艺要求,常用的柱间支撑形式无法满足,于是选择一种适合本工程的柱间支撑形式十分必要。

2、普通柱间支撑
目前厂房结构中最常用的柱间支撑形式为十字形交叉支撑,它有着传力直接、构造简单、用料省、刚度大等优点。

本工程门式刚架基本柱间距为6m,由于工艺
要求在每一柱开间处,在宽度4.5m、高度6m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也即在距钢柱中心线750mm以外,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

受工艺尺寸限制,十字形交叉支撑,甚至八字形、人字形支撑等常用支撑,都无法在此工程中使用。

3、通长弱轴钢框架
CECS 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要求:门式刚架若不。

单层钢结构厂房X型柱间支撑问题的探讨

单层钢结构厂房X型柱间支撑问题的探讨

单层钢结构厂房X型柱间支撑问题的探讨
杨晓东;郭静
【期刊名称】《钢结构》
【年(卷),期】2006(021)004
【摘要】通过对投入使用后的某工程X型柱间支撑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单层钢结构厂房X型柱间支撑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有关X 型柱间支撑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一些建议,供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总页数】4页(P53-56)
【作者】杨晓东;郭静
【作者单位】上海建捷钢结构有限公司,上海,201206;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
【相关文献】
1.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的分析 [J], 冯萍
2.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的分析 [J], 冯萍
3.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分析 [J], 郝敬儒
4.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的分析 [J], 崔荣;陈国军
5.单层钢结构厂房X型柱间支撑问题的探讨 [J], 张健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的分析冯萍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的分析冯萍(上海冶金设计研究院建筑结构室,上海,200070)摘要:根据上海某大型不锈钢工程主厂房的设计体会,同时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柱间支撑体系的设计,尤其是柱间支撑体系的设计原则、形式、刚度、强度和连接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支撑体系的设计要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柱间支撑刚度长细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nalysis of Column-and-brace System of Single-storySteel Structure BuildingFeng Ping(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hanghai Metallurgic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070,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design of column-and-brace system of the building according to designing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Shanghai stainless steel project, especially about design principle, style, rigidity, strength and connection on column-and-brace system.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suggestion on bracing system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Column-and-brace; rigidity; slenderness ratio1 前言在单层钢结构厂房设计中,支撑体系的布置和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保证结构的空间工作,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承担和传递水平力(风荷载、吊车水平力、温度作用及地震作用等),防止杆件产生过大的震动,避免压杆的侧向失稳,以及保证结构安装时的稳定,应根据结构及其荷载的不同情况设置可靠的支撑系统。

在建筑物每一个温度区段或分期建设的区段中,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空间稳定的支撑系统。

支撑刚度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厂房的自振特性。

地震时,支撑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到厂房的安全。

因此建造于地震区的厂房,其支撑系统需要按照抗震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上海某大型不锈钢工程主厂房为单层多跨不等高建筑,内部设有多层工作平台及各类操作室,以轴线尺寸计,新建主厂房纵向长402m,横向宽291m,在厂房中央10列轴线部位设一道纵向伸缩缝,柱距有18m及24m两种。

主厂房柱网平面图及下柱柱间支撑布置图见图1。

图1 某大型工程柱网平面图及下柱柱间支撑布置图2 柱间支撑体系的设计设计原则1)明确合理、简捷地传递纵向水平作用,尽量缩短传力的途径;2)保证结构体系平面外的稳定,为结构和构件的整体稳定提供侧向支点;3)便于结构安装;4)满足必要的强度、刚度要求,具有可靠的连接。

支撑的形式柱间支撑的形式对整个厂房的纵向刚度,自振特性及塑性铰产生部位等有重要影响。

柱间支撑由以下各部分组成:1)屋架端部高度范围内的垂直支撑和上、下系杆;2)在吊车梁或吊车桁架以上至屋架下弦间设置的上段柱支撑;3)在吊车梁或吊车桁架以下至柱脚处设置的下段柱支撑和下段柱系杆。

上段柱支撑的形式一般选用十字交叉形、人字形及K形。

当柱间距较大时,上段柱支撑还可采用V形及八字形,如图2所示;下段柱支撑的形式一般选用单层十字交叉形、双层十字交叉形、人字形及K形,当柱距大于和等于12m,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门形、L形、、刚架形、八字形及单斜杆等,如图3所示。

在本大型不锈钢工程主厂房柱间支撑系统中,以上形式大多涉及,总的布置原则是在没有生产工艺要求,且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5o~55o的情况下,多选用十字交叉形;如遇跨度与高度相差较大时,就可选用人字形及K形或八字形;当跨度不大,柱边又必须布置设备时,可选用Y形,当跨度较大,而Y形在刚度上又无法满足要求时,就必须选用L形;刚架形下柱支撑一般仅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当下柱较高时,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组合。

十字交叉形支撑由于构造简单、传力直接、用料节省,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图2 上段柱支撑形式图3 下段柱支撑形式支撑杆件长细比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对部分城市震害调查统计表明,支撑的震害率与支撑杆件的长细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表1 震害调查统计数据此外,调查还发现冶金系统的单层厂房,以往的设计虽也未曾考虑抗震,但往往因重级制吊车的要求,下柱支撑的长细比常控制在150以下,因此,冶金厂房柱间支撑的破坏率远较其他工业系统厂房的柱间支撑的破坏率为低。

在本大型不锈钢工程中,下柱的主要支撑构件的截面大小一般由内力控制,相应构件的长细比多在100左右,有的甚至更小些。

由此可见,柱间支撑不仅要在强度上满足要求,而且要具有足够的刚度,使柱列在地震时不致产生过大变形,减小支撑本身的破坏率,支撑杆件的长细比要适度,不宜过大。

支撑杆件的布置及计算在单层钢结构厂房设计中,一般情况下,上柱截面高度≤800mm时,在沿柱中心线设置单片支撑,当上柱截面高度>800mm或设有通行人孔时,在沿柱两翼缘的内侧设置双片支撑。

下柱柱间支撑多采用双片支撑,不管采用何种支撑形式,都存在截面择优问题。

截面选择得好,在耗钢量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截面回转半径可以增大,从而可以提高支撑杆件的稳定。

在本大型不锈钢工程主厂房柱间支撑系统设计中,除了多层刚架处采用单片支撑,截面采用T形和H形;其它上、下柱柱间支撑大多采用双片支撑,截面采用H形和箱形。

两片支撑一般情况做法是用缀杆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但考虑到大型工业厂房的特殊性,不仅工艺复杂,而且管线错综繁多,有些管线走向尚不明确,各类操作平台众多(很多区域达八层之多),厂房总高度超过60m。

如果仍按常规思路设计,不仅设计上将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今后在现场有可能还将作部分修改,影响工艺及建筑要求,更重要的是工厂制作麻烦,现场吊装及安装复杂。

因此,在较多人字形及K形支撑中,将常规设计中双片支撑斜杆平面外的斜缀杆去除,H形截面改成卧放,然后再做再分杆,在杆件计算长度不大的情况下,效果比较好,用钢量也增加很少。

在布置支撑时,每一单元长度内的各柱列应在其中部或接近中部的开间内,沿柱全高设置一道柱间支撑,如结构单元较长,宜在单元长度内的1/3处的开间内沿柱全高设置两道柱间支撑。

如结构单元长度超过了纵向温度区段长度规定的数值,或者两道下柱支撑间距离大于72m时,应计算柱间支撑的温度应力。

在支撑设计中,厂房的纵向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计算模型取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支撑的设计。

根据屋盖的形式以及围护墙不同,有多质点空间结构分析法,修正刚度法,按柱列刚度比例分配的刚度分配法以及按柱列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的柱列法。

另外,由于中柱列的柱间支撑的震害一般重于边柱列的柱间支撑,在必要情况时,对中柱列的柱间支撑可以采用内力提高的方法,予以适当加强。

在本大型不锈钢工程主厂房柱间支撑系统设计中,由于工艺布置的要求,下柱支撑分别设置在二个不同跨度的区间内,其中2/G轴采用如图4所示的支撑布置形式。

在此纵向温度区段内柱间支撑计算方法如下:手算由于结构和荷载等作用情况复杂,且跨度和形式不一致,需要反复进行试算和跌代,计算工作量很大,而且效果不理想,其结果可用于截面的初选。

图4 某大型工程2/G轴的支撑布置形式机算在手算粗估的基础上,利用PKPM钢结构模块STS-2进行建模、分析和计算,考虑到软件对模型节点总数的限制,仅取了下柱支撑进行验算,为了获取两种支撑的刚度比,采用单位水平荷载作用下柱顶节点的位移比,就可得出两跨的刚度比,计算简图见图5,在计算模型中,柱与地面连接为铰接,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均为铰接。

然后将荷载作用下的构件的应力求出,选出合理的可行的截面,再重复求出刚度比,经反复跌代后得到了可行的构件截面。

STAADPro软件计算与校核为了使模型更接近实际,随后又采用了STAADPro软件进行全结构建模,对已选结构进行内力计算与校核,计算简图见图6。

同样在计算模型中,柱与地面连接为铰接,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均为铰接。

进一步验证截面的选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从计算结果可见,两种软件的结果吻合性很好。

由此我们对跨度不同的支撑计算作如下建议:1)对于跨度不等的支撑,可以通过布置两种不同的支撑形式进行调整;2)两种不同的支撑可以在电脑软件中分别建模,比较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在反复调整截面和布置形式,可以得到两者的刚度比;3)通过软件进行内支撑节点设计支撑节点形式应根据支撑构件、柱及梁的截面形状的不同,而采用合理的节点形式。

在本大型不锈钢工程中,由于厂房总高大于60m,很多区域的钢结构平台超过8层,吊车吨位大,而且上海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因此,不管是风荷载起控制作用,还是地震力起控制作用,厂房纵向水平力都是非常大的,鉴于以上情况,采用了翼缘不带拼材的栓焊混用连接形式,这种形式在高层钢结构中已普遍应用。

这种连接构造具有施工快速,节约拼材,承载力强,抗反复荷载性能良好等特点。

螺栓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它较普通螺栓具有承载力可靠,抗反复荷载性能优良,及对大变形有良好的适应性。

但是,这种连接形式一般采用先栓后焊,故螺栓预拉力有一些损失,在设计中,应对螺栓承载力留有一定的余量。

有关焊缝,螺栓及节点板的计算在此不再赘述,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有关公式进行验算,使节点的承载力高于杆件截面的承载力。

总之,构件节点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应具有必要的延性,保证焊接质量,避免应力集中和过大的约束应力,同时便于加工及安装。

3 结束语在柱间支撑设计中,支撑布置尽量合理。

支撑破坏率与杆件长细比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建议适当增大支撑截面,能够起到提高支撑抗震能力的作用。

另外,节点的承载力必须大于杆件截面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1]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会编着.钢结构设计与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刘大海杨翠如编着.厂房抗震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 GBJ17-88.钢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 YB9081-97.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6] 徐永基刘大海钟锡根杨翠如编着.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