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20.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封锁点内更换线路上存在的伤损钢轨作业20.2 所需材料和工器具20.3 操作程序及要领20.1 作业准备20.1 检查工机具及材料:作业负责人组织人员在出发去往工地前对工机具、材料进行检查、校对,确保工机具性能正常、材料齐全,携带数量满足现场使用需求。

20.2 复核:测量复核新旧钢轨长度和轨缝,检测轨温。

20.3 轨道电路区段要与信号联系。

20.4 无缝线路地段要测量轨温,确认作业轨温符合要求。

20.2 上道作业20.2.1 确认复核接到封锁命令(命令号、封锁起讫时间)后,按要求设置并确认防护已到位,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20.2.2 拆卸钢轨接头夹板、扣件(道钉)和轨距杆等联结零件(电气化区段要在被换钢轨两端的左右轨节间横向各设一条截面不小于70mm2的铜导线,两端用夹子牢固夹在相邻的轨底上)。

20.2.3 拨出旧轨,拨入新轨。

20.2.4 螺栓涂油后,安装联结零件,接头夹板复紧螺栓。

20.2.5 调整钢轨轨缝,整治钢轨接头错牙、调整轨距和整正轨底胶垫。

20.2.6 将旧轨在路肩上摆放好、放稳,用白漆打上“×××”并写上更换日期。

20.2.7 清理料具、撤除防护、开通线路。

20.4 质量控制20.1 接头钢轨上下、左右错牙不大于1mm。

20.2 钢轨接头轨缝不大于18mm,绝缘接头不小于6mm。

20.3 轨距、轨向符合《南昌地铁轨道设备维修规程》的作业验收规定。

20.4 螺栓扭矩符合要求。

20.5 安全措施20.1 上道作业必须办理要、销点手续。

20.2 车场线作业须按规定设臵防护;注意邻线来车,弃碴料具不侵入限界。

20.3 施工人员必须穿防护鞋、防护服。

20.4 电气化区段和轨道电路区段必须与供电和信号人员联系配合。

严禁在同一地点将两股钢轨同时拆下,单股拆除钢轨按规定在钢轨两端加设回流线20.5 准备阶段禁止超卸轨枕扣件及接头螺栓。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目次1 作业条件 (2)2 人员要求 (2)3 作业料具 (2)4 配合要求 (2)5 安全风险构成 (3)6 防护要求 (4)7 作业程序 (4)8 质量标准 (6)9 作业流程图 (7)1 作业条件1.1天窗点内1.1.1更换钢轨作业1.2天窗点外1.2.1其他相关准备工作1.3作业时间双线:不少于120分钟;单线:不少于90分钟;2 人员要求2.1 岗位要求施工负责人职务不低于工长,作业人员经段级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人员。

2.2人员配置防护人员4人,作业人员不少于10人3 作业料具翻轨器、撬棍、扳手、扳手、加力杆、拉轨器、各类零配件适当准备、标记刷写用品及材料、信号旗,作业牌、响墩、火炬等。

…4 配合要求车务段、电务段5 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1.1电务人员未到场配合,造成电务设备故障;5.1.2作业质量不良造成晃车风险。

5.1.3松取扣件超标或未达到开通条件造成脱线风险。

5.1.4使用工具不绝缘造成轨道电缆联电风险。

5.1.5作业人员不听从指挥,造成作业时自身造成伤害。

5.1.6 作业人员不按照规定要求作业,造成他人伤害。

5.1.7 作业人员使用撬棍进行钢轨翻轨时,违章作业,造成自身与他人受到伤害。

5.1.8 作业质量不良造成晃车风险。

5.1.9 松取扣件超标或未达到开通条件造成脱线风险;5.1.10 使用工具不绝缘造成轨道电缆联电风险。

5.2 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 松开接头螺栓时扳手未卡牢,造成人员伤害;5.2.2 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人身伤害。

5.2.3 锤钉方法不正确造成自身被打伤风险。

5.2.4 锤钉造成他人人身伤害风险。

5.2.5 避车中车辆坠物造成人身伤害风险。

5.2.6 桥上步行板缺失时避车造成坠桥人身伤害风险。

6 防护要求6.1线路区间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关门防护2人,(联络不畅增设中转防护1人)6.2道岔区段作业正线道岔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关门防护2人;站线道岔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6.3站内作业正线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关门防护2人;站线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7 作业程序7.1 设置防护。

更换钢轨作业

更换钢轨作业

线路更换伤损钢轨作业1.作业目的当钢轨伤损达重伤标准,更换不过夜;当钢轨伤损达轻伤标准,应有计划地组织更换。

2.作业质量及技术标准2.1 用钢尺认真丈量要更换的钢轨,调查前后临轨的轨缝大小、垫板及扣件伤损情况。

2.2 根据气温计算预留轨缝,新轨长度(含轨缝预留量)应与换出的钢轨缺口长度相等。

如换入的是再用轨,再用轨要符合一级再用轨的质量标准,换入的轨要进行除锈。

2.3 要用电锯全断面锯轨,并使轨顶面与轨头断面垂直,严禁使用电气焊切割。

钻眼时要倒棱。

2.4 钢轨及使用材料运到施工现场,要与换出的轨对齐摆放。

放在轨枕头时,距线路上的钢轨净距不少于150MM;放在道心时,距线路的钢轨净距不少于300MM。

新轨高度不得超过线路上的钢轨面25MM。

2.5 换入的钢轨与换出的钢轨类型不同时,需配备异型夹板及异型垫板。

如有绝缘接头,要与电务联系进行配合。

2.6 散布道钉孔木片、道钉、铁垫板,或者扣件、胶垫、螺栓、垫圈等。

3.7 换轨段为混凝土枕时,应松开扣件,涂上油再拧紧。

3.8 换轨长度内有道口时,撤除护轨及钢轨外侧铺面板。

3.9 打紧换出相邻的防爬器,并拧紧全部扣件,防止拆开接头后两端钢轨伸缩,影响联结。

3.10 打掉防爬器,卸下拉杆。

3.作业使用工具起道机、轨距尺、木折尺、捣镐(手提电镐)、撬棍、道钉锤、混凝土枕专用板手、弦线等。

4.作业程序及要求4.1 校对量具:作业前由起道人对轨距尺进行校对,由压机手对起道机状态进行检查,由打撬塞人对捣镐进行检查。

4.2 确定标准股:直线为列车运行方向左侧或水平高的一股,曲线为下股。

4.3 检查划撬:起道根据看道情况,对于钢轨拱腰、低接头、空吊板等病害程度划出轻重捣符号,以提高捣固质量。

4.4 打浮离道钉、紧固螺栓、消灭空吊板。

4.5 看道:起道人俯身距起道机20~30m处的标准股上往回看,以起好的地段为准,看钢轨下腭水平线的高低情况,指挥压机手起道。

根据车流密度和线路状态,接头应适当抬高,考虑沉落量。

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一、劳动组织及机具材料
1、劳动组织
除施工防护外,更换钢轨作业共计需要8人。
2、机具材料(表1—12)
表1—12更换钢轨作业机具材料
序号
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备注
1
轨距尺

1
2
撬棍

2~3
3
翻轨器

2~3
4
钢卷尺
把30m15 Nhomakorabea丁字扳手

4
6
道钉锤

1
7
短路铜线

2.5m
1
8
轨温计

1
9
停车牌
2、更换钢轨作业,须联系电务或供电部门配合,在天窗内进行。
3、准备阶段禁止超卸轨枕扣件及接头螺栓。
4、在自动闭塞和有轨道电路区段施工时,养路机具、工具、道尺等均应安装绝缘套管。取放工具不得搭接两股钢轨及绝缘接头、引入线及轨距杆。
5、来车时,应按规定钉紧、拧紧轨枕和接头螺栓。
(1)每个接头至少拧紧4个(每端2个)接头螺栓。

2
正线
10
信号旗

1
11
对讲机

1
12
吊轨车

2
二、作业程序
1、准备作业
(1)检查机具材料到位、状态。
(2)认真丈量、复核新旧钢轨长度。
(3)卸下轨距杆、拆除防爬器、臌包夹板等,以及供电、电务、红外线等影响换轨的附属设备。
(4)卸掉夹板第2和第5螺栓,其它螺栓逐个拆开,涂油加垫圈后拧紧。
(5)散布联结零配件(扣板、胶垫、螺栓、铁垫板、道钉孔木片、道钉)等。

张集人工换铺长钢轨作业指导书2

张集人工换铺长钢轨作业指导书2

张集铁路铺架工程人工换铺长钢轨作业指导书审核:2008年8月31日中铁四局八分公司张集铺架经理部人工换铺长钢轨作业指导书张集线500m长钢轨铺设采用人工换铺长钢轨方式.这种施工方式以人工为主,辅以适当的小型机械设备。

一、铺轨施工方案简述针对左、右线别,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长钢轨铺设方法共有两种:1、机铺地段:先在铺架基地拼装25米轨排,采用铺轨机铺设右线(上行线),再用长轨运输车将长钢轨运至现场卸下。

待铺设工具轨的线路机养1~2遍后,利用人工换下25m工具轨,将长轨换上,再进行单元焊接等无缝线路施工作业。

2、人工铺轨地段:采用人工先铺设左线道床和枕木,再用长轨运输车将长钢轨运至现场卸下,直接铺设上线拉通,人工配合小型机械上碴整道。

线路初步稳定后,再进行单元焊接等无缝线路施工作业。

二、主要机械设备1、长轨运输车:采用长轨运输车作为长钢轨运输、轨枕运输的运输车辆,该车由38个N17平板组装,可以装载500m长钢轨56根,具备一次铺设14km线路的条件。

2、牵引机车:换轨用的牵引机车后至少需挂一个平板,作为工机具运输之用。

3、钢轨拉伸器:液压钢轨拉伸器的最大行程为50cm,拉伸力为90t。

三、换铺长钢轨施工工艺该种施工方法要求在线路达到一定条件后利用人工进行换铺长钢轨,同时进行工地焊接,将长轨焊接成2km长左右的单元轨,再进行1~2遍大机整道后开始应力放散及锁定焊的工序。

换铺时要严格测量单元轨节的平均轨温,换铺后的单元轨节锁定焊轨缝应按照“25mm+单元轨节自由伸缩时铺轨轨温至锁定轨温的变化量”进行预留。

单元轨节自由伸缩时铺轨轨温至锁定轨温的变化量计算公式为:L=0.0118×单元轨长度×(设计锁定轨温-当时轨温)此外,“换铺法”也可以根据工期情况在线路稳定性较为理想的状态下,将换上的单元轨节直接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按照施工顺序依此向前放散、锁定。

此时的锁定焊轨缝直接按照铝热焊要求的25mm预留即可。

换铺长钢轨施工作业指导书

换铺长钢轨施工作业指导书

换铺长钢轨施工作业指导书1、施工准备1)焊轨基地500m长轨条焊接时严格按工程技术部门提供的单元轨节配轨资料和《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1—2005)相关要求进行焊接施工。

同时长轨条装卸时按线路左右股进行配对。

2)在换铺单元轨节前要对换铺地段线路的方向、水平、高低及扣配件完好情况进行检查。

3)对各作业列车和施工设备进行检查。

4)装车前,根据设计文件及图纸要求,对长钢轨进行配轨计算,每个单元长轨左右股相错量不超过100mm,并使长钢轨接头避开桥台胸墙、梁端缝等薄弱地段2m以外。

2、长轨条装卸及运输2.1、长钢轨运输作业1)在线路未能达到设计标准时长钢轨运输速度的规定:线路运输全部限速30km/h以内,具体速度由运输作业队根据线路情况确定。

2)长轨列车出发前,必须由负责人确认锁定,检查各项设备及装轨状态,各部均不得超出车辆限界,车钩必须处于锁闭状态,防止重车自动开钩事故。

3)运行中尽量减少冲撞,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紧急制动。

4)运行时任何人员不得站在列车长钢轨上,长轨与安全挡之间不得站人,安全挡之前需加垫枕木,减少列车窜动的距离。

5)运输途中押车员应随时注意观察长钢轨运输状态,如发现异常须及时与运转车长联系,待列车停稳后检查锁定卡具是否松动,以防止长轨串动。

2.2、长钢轨卸车长钢轨卸车采用拖卸法进行施工。

在每次安排的施工时间内机车牵引长轨运输车至指定的卸轨点后,车上作业人员将地面拉轨轨卡安设在线路指定位置,另一端由车上作业人员连挂在待卸轨的轨卡上,然后卸轨列车以3-5km/h的速度牵引,将长轨卸至两侧的碴肩上,操作要点如下:1)卸车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长钢轨起点位置。

(2)全面检查所有设备,待一切良好后,依照装车表对钢轨编号及排放位置进行核对。

(3)检查车上每根钢轨的卸轨轨卡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及牢固;卸用的专用工具、联络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4)根据长钢轨起点位置,在线路上将待卸长钢轨始端放样以确保卸下的钢轨位置误差不超过100mm。

13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13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单根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普通线路单根更换钢轨作业程序和安全技术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200km/h及以下普速及提速线路单根更换钢轨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2.1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2.2 《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2.3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工务系统作业标准汇编)》(Q/GZT05Z-2010);2.4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广运发[2010]165号发布)。

3 作业目的3.1 消除重伤或折断钢轨,有计划更换轻伤钢轨,防止行车事故的发生。

4 作业程序(流程图)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 准备作业5.1.1 提前3天发配合通知单与电务(供电)部门联系,提前1天电话通知配合部门派员配合施工;5.1.2 主要工、机具、材料:吊轨车、锯轨机、钻孔机、轨缝调整器、直流电弧焊机、打磨机、发电机、照明设备、角磨机、无孔夹具、轨端片、扳手、起道机、撬棍、大锤、倒棱机、钢丝刷、石笔、30m 钢尺、150mm钢直尺、1m钢平直尺、塞尺、轨距尺、轨温计、油料等;5.1.3 人员组织:当地线路车间指派1名干部负责现场盯控,施工负责人不低于工(班)长职务,作业人员不少于8人;5.1.4 检查:测量新旧钢轨材质、长度、轨缝、侧磨、垂磨,检测轨温;5.1.5 无缝线路要加强锁定更换钢轨两端50m线路。

5.2 防护作业5.2.1 主要防护信号用品:作业标、停车信号牌、双面信号灯、火炬、喇叭、响墩、红黄信号旗、70mm2铜导线、电话机、对讲机等;5.2.2 利用天窗,在车站《行车设备施工登记薄》登记,按规定插作业标,设置移动停车信号,设置驻站、工地防护员,用电话或对讲机防护。

5.3 拆卸钢轨及各联接零部件5.3.1安装铜导线。

在非自动闭塞的电气化区段上更换钢轨时,换轨前应在被换钢轨两端轨节间纵向安设一条截面不小于70mm2的铜导线,导线两端用夹子牢固夹持在相邻的轨底上(图1);在自动闭塞的电气化区段上更换钢轨时,换轨前应在被换钢轨两端的左右轨节间横向各设一条截面不小于70mm2的铜导线,导线两端用夹子牢固夹持在相邻的轨底上(图2);< 图1> 1-被更换的钢轨;2-纵向连接电线 < 图2 > 1-被更换的钢轨; 2-横向连接电线5.3.2 拆卸钢轨接头夹板、扣件(道钉)和轨距杆等联接零部件。

成段钢轨更换作业指导书样本

成段钢轨更换作业指导书样本

成段钢轨更换作业指导书样本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成段更换钢轨施工作业。

2 作业准备2.1丈量总长度:用钢尺丈量换轨地段的总长度,丈量长度时的气温应与计划作业时的气温基本相同。

2.2 丈量钢轨:用钢尺逐根丈量准备换入的钢轨长度,将长度公差数标记在钢轨一端轨腰位置。

2.3 计算曲线缩短轨:计算出曲线缩短轨根数及布置位置。

如有错接接头,则计算出插入短轨长度。

2.4 配备作业必需工具:道尺、板手(呆扳手及套筒扳手)、撬棍、抬运工具等。

2.5 检查、确认换入的钢轨无伤,钢轨硬弯应在上道前采用弯轨器将其调直达到要求,对再用轨还应检查轨头断面情况。

高度差与磨损量较大者应标记符号,以便统一安排。

2.6 施工现场调查,确认换轨是否处在平交道口、桥隧等特殊地段,同时调查换入地段的线路平纵。

3 操作方法3.1 散布钢轨将钢轨按长度配对。

并按先后顺序散布在轨道两侧道床路肩上。

3.3 计划曲线联轨轨组按曲线半径、长度适当划分联接轨组。

计算出各轨组间的空头和搭接。

3.4联接钢轨3.4.1 测量轨温与计算轨缝,每日在联结钢轨作业过程中,如作业时间较长或轨温变化较大,应增加测量轨温与计算轨缝的次数,按实际测量轨温设置轨缝。

3.4.2 安装夹板与上好螺栓(并同时对螺栓涂废机油)。

3.4.3 曲线里股或其他插入短轨,应先锯断、钻孔,并联结在轨组上。

3.4.4 联结好各组轨后,各轨组总长度(包括各轨组间的轨缝)应与换轨地段的总长度一致。

3.4.5 钢轨组数要放置稳定,不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轨组高于轨道上轨面时,不得超25mm。

如钢轨组放在轨道中间时,与轨道上钢轨的净距不得少于300mm;在木枕地段每个轨组的两端应拨向道心,并用道钉钉牢,中间钉固;在混凝土轨枕地段,应将轨组放在轨枕上中间凹槽内。

如钢轨组放在轨道外侧时,与轨道上钢轨净距不得少于150mm;各轨枕面高低不平时,应适当用道钉卡住;混凝土轨枕地段,可放在轨枕外道床上。

3.5 清除冰雪,砂土等杂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更换钢轨作业
1. 目的与要求
目的:及时更换普通线路(道岔)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和折断钢轨,确保行车安全;
要求:作业人员掌握要领,熟练操作。

2. 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线路养修作业。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窗点内作业。

3. 工具材料
轨温计、道尺、30米钢卷尺、扳手、剁子、起道机、单轨车、吊轨车、(木枕地段加:钉道锤、撬棍、起钉垫、起钉器、木枕改道工具)、木杠棒、钢轨抬钳、小扁铲、油桶、扁油刷、铜质连接线。

4. 作业程序
4.1 点名分工
工班长组织职工列队点名,明确作业分工项目、内容及时间,所有职工均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2 安全预想
4.2.1 封锁前准备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做过头。

封锁完毕,放行列车必须符合放行列车条件。

4.2.2 在轨道电路区段作业,撬棍等金属长柄工具,应加绝缘套,工具在使用中要注意防止连电。

4.2.3 在电气化区段作业时,对电气化及信号装置的连接线,必须保持其正常连接;如需临时拆除时,应由设备管理单位配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准开工。

4.2.4 翻动钢轨或拨钢轨时,要指派业务熟悉、体力较好的人员进行,同时应喊号使动作一致。

作业中注意人身安全,除翻轨人员外,其他人不能站在钢轨两侧及附近,防止钢轨及撬棍伤人。

4.2.5 卸、运钢轨时,安放工料具时,应注意轨道电路,不得造成短路、串电,不得损坏电务设备,所使用的撬棍须有绝缘装置。

4.2.6 使用吊(单)轨车须在使用前向段调度进行预报,使用时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手续,设好防护。

每次运载不超过500公斤,短轨不超过8米。

4.3 工(机)具检查
检查工(机)具的安全性能,禁止工(机)具等带病上道作业。

使用的工(机)具必须按照路局文件要求用反光漆(模)进行编号,以防止侵入限界或遗留在线路上。

4.4 设置防护
4.4.1 驻站联络员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办理登记手续,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
4.4.2 现场防护员根据要求准备好防护标牌,按要求设置防护。

4.5 人机转移
4.5.1 现场防护员(联系困难地段增加中间联络员)接到驻站防护员通知后,会同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在就近安全通道或在路肩上行走至作业地点附近的安全地带。

4.5.2 需汽车运输时,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4.6 作业准备
4.6.1 由施工负责人负责复测待换钢轨的长度。

同时,测量前后五至六节轨接头轨缝大小,测量钢轨温度,考虑旧轨撤出后两端钢轨的伸长或缩短量。

如有连续瞎缝或大轨缝时应调整。

对作业地段两端各50M线路进行扣件拧紧或打紧防爬器,锁定线路。

检查钢轨接头螺孔的位置及孔径,以确保钢轨更换顺利,保证更换后接头的联结质量。

4.6.2 待换新轨放置于道心或轨枕头上时,应将轨端固定,防止跳动。

4.6.3 作业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号、施工起讫时间)后,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4.7 上道作业
4.7.2 基本作业
4.7.2.1 电气化区段按要求设置连接线。

4.7.2.2 调整前后五至六节轨接头轨缝,当夹板打松时,观察两端钢轨有无伸缩变化,防止顶死或拉开。

在确认无变化的情况下,方可做下步工作。

4.7.2.3 木枕地段:起下里口道钉,插入木塞,然后撬起外口道钉。

铪轨枕地段:松开里外口螺栓、卸下螺帽、弹条、尼龙座、轨距挡板后每隔5根,再将螺帽上至与螺杆平齐,以防止翻、拨钢轨时碰坏螺纹。

4.7.2.4 前后两端接头螺栓卸出,取下夹板并涂油。

4.7.2.5 松轨距杆外口螺栓,拆除卡头。

拨出旧轨,铲下粘连在轨底上的胶垫,并将其摆正在承轨槽上。

失效的胶垫应予以更换。

然后拨入新轨,使轨底恰好触及外口道钉;混凝土枕地段则应将新轨拨至承轨槽中间。

4.7.2.6 装好前后接头夹板,先上好接头螺栓,拧紧后观察接头是否平顺和错牙,如有错牙加以处理。

4.7.2.7 木枕地段先钉入每个枕木头里口的一个道钉,并钉紧外口道钉;混凝土枕地段,每隔一根轨枕紧两根轨枕的扣件。

安装钢轨接续线(跳线)。

4.7.2.8 撤除移动停车信号,取消封锁,并拆除纵向连接线,开通线路。

4.7.3 整理作业
4.7.3.1 补齐所有道钉、扣件。

4.7.3.2 安装防爬器和轨距拉杆。

4.7.3.3 整正大胶垫,消灭扣件离缝,消灭“八害”道钉。

4.7.3.4 全面复拧扣件螺栓,扣压力达到80~140NM。

4.7.4 下道避车
4.7.4.1 作业人员禁止在两线间停留、站立(指线间距小于6.5米,大于6.5米不在此规定内),如因站场地形复杂,人员必须在两线间避车时,应由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取得联系,并确认邻线无列车通过。

4.7.4.2 根据邻线列车速度要求,执行其下道避车制度。

4.7.4.3 下道避车时,面迎来车方向,防止车上绳索等物伤人。

4.7.4.4 施工负责人督促各小组负责人检查两线间及邻线上是否有工(机)具侵入限界。

4.8 验收
4.8.1 由作业负责人组织,对作业后的线路回检,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确保作业后的线路达标。

质量要求:
(1)接头轨面及内侧面错牙,正线、到发线不超过1mm,其它线不超过2mm。

(2)两端接头轨缝符合标准。

(3)联结零件齐全,状态符合要求。

防爬器及轨距杆安装符合要求。

(4)轨底胶垫无歪斜,无失效。

(5)轨道几何状态符合相关标准。

4.8.2 指定专人检查作业区域的工(机)具,防止遗漏。

4.8.3 严格执行“工完料清”制度。

对不能回收的料具,应堆放整齐,并安排人员看守。

4.9 撤除防护
4.9.1 现场防护员根据作业负责人的要求,撤除现场防护。

4.9.2 待人员、工(机)具全部到达安全区域后,作业负责人通知驻站联络员,驻站联络员办理销记手续后,方可撤离。

6. 检查与考核
作业负责人组织进行对标,分析当日作业安全、质量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