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 闭合导线计算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方法与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大地水准线或者测量封闭曲线的导线,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方法。
下面将从测量方法和测量步骤两个方面对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进行详细介绍。
一、测量方法1.选择合适的全站仪首先要选择一台精度高、性能稳定的全站仪,确保全站仪的仪器误差和观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设置测量基准点在测量区域选择合适的基准点,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闭合导线测量奠定基础。
3.设置测量工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全站仪的测量工作模式,包括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两种模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安装、调试全站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和三脚架,安装全站仪,并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根据测量要求,进行闭合导线测量,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完整性。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单站测量或者双站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测量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天气条件,清理基准点和测量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区域选择合适的基准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固定基准点和移动基准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安装全站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和三脚架,安装全站仪,并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选择测量模式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包括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两种模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测量要求,开始闭合导线测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站测量或者双站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大地水准线或者测量封闭曲线的导线,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全站仪、设置测量基准点、设置测量工作模式、安装、调试全站仪和开始测量等步骤,可以确保闭合导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和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土木工程测量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include<stdio.h>//土木工程测量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这是哥写的!^_^#include<math.h>#define N 10main(){int i=0,n=0,m=0,y=0,b=0,d=0,e=0,x_z_1[N]={0},x_z_2[N]={0},w_1=0,w_2=0;int g[N][3]={0},j[N][3]={0},F[N+1][3]={0},H[3]={0};int sum_1=0,sum_2=0,sum_3=0,B_1=0,B_2=0,B_3=0,t_1=0,t_2=0,t_3=0,l=0,sum_sum=0,L=0; double a=0,Z_x[N]={0},Z_y[N]={0},sum_4=0,s[N]={0},Z_x_2[N]={0},Z_y_2[N]={0},r_1=0,r_2=0; double V_1[N]={0},V_2[N]={0},Z_1[N]={0},Z_2[N]={0},sum_x=0,sum_y=0,p[N+1]={0},q[N+1]={0}; double f=0,K=0,f_j=0;double sin(double);double cos(double);double fabs(double);double sqrt(double);double pow(double,double);printf("土木工程测量闭合导线坐标计算P106\n");start:printf("请输入测量数的组数:");scanf("%d",&n);printf("请输入角度观测值(度分秒)%d组数:\n",n);for(i=0;i<n;i++){scanf("%d%d%d",&j[i][0],&j[i][1],&j[i][2]);sum_1=sum_1+j[i][0];sum_2=sum_2+j[i][1];sum_3=sum_3+j[i][2];}printf("请输入水平距离%d个数:\n",n);for(i=0;i<n;i++)scanf("%lf",&s[i]);printf("请输入初始方位角(度分秒):\n");scanf("%d%d%d",&F[0][0],&F[0][1],&F[0][2]);printf("请输入初始坐标x y:\n");scanf("%lf%lf",&p[0],&q[0]);sum_sum=36000*sum_1+60*sum_2+sum_3;sum_2=sum_2+sum_3/60;sum_1=sum_1+sum_2/60;sum_2=sum_2%60;sum_3=sum_3%60; //总角度数(sum_1 sum_2 sum_3)l=(n-2)*180; //理论度数L=l*36000;if(L>sum_sum) //解决角度测量值小于理论值的情况{sum_sum=sum_sum-L;B_1=sum_sum/36000;B_2=sum_sum%36000/60;B_3=sum_sum%60;}elseB_1=sum_1-l;B_2=sum_2;B_3=sum_3; //闭合差(B_1 B_2 B_3)t_1=-B_1/n;t_2=-B_2/n;t_3=-B_3/n;//修正数位于秒用intfor(i=0;i<n;i++){g[i][0]=j[i][0]+t_1;g[i][1]=j[i][1]+t_2;g[i][2]=j[i][2]+t_3;if(g[i][2]<0){g[i][1]=g[i][1]-1;g[i][2]=g[i][2]+60;}if(g[i][1]<0){g[i][0]=g[i][0]-1;g[i][1]=g[i][1]+60;}if(g[i][0]<0) printf("\t\t角度输入错误!\n");}//修正后角度(g[i][0] g[i][1] g[i][2])if(B_3%n!=0) printf("\n角度修正数余数:%d\n",B_3%n); for(i=0;i<(B_3%n);i++)g[i][2]-=1; //校正修正数//修正后角度求和for(i=0;i<n;i++){H[0]=H[0]+g[i][0];H[1]=H[1]+g[i][1];H[2]=H[2]+g[i][2];}for(i=0;i<n;i++){H[1]=H[1]+H[2]/60;H[0]=H[0]+H[1]/60;H[1]=H[1]%60;H[2]=H[2]%60;}f_j=40.0*sqrt((double)(n));if(fabs((double)B_3)<=f_j) printf("\t\t符合角度精度要求!\n");else printf("\t\t不符合角度精度要求!\n");for(i=0;i<n;i++){m=F[i][0]*3600+F[i][1]*60+F[i][2];y=g[i][0]*3600+g[i][1]*60+g[i][2];b=m+180*3600-y;F[i+1][0]=b/3600;F[i+1][1]=b%3600/60;//转化为秒来计算F[i+1][2]=b%60;if(F[i+1][0]>360) F[i+1][0]=F[i+1][0]-360;if(F[i+1][0]<0) F[i+1][0]=F[i+1][0]+360;} //方位角(F[i][0] F[i][1] F[i][2])共n+1组数据for(i=0;i<n;i++){a=((double)F[i][0]+(double)F[i][1]/60.0+(double)F[i][2]/3600.0)*3.1415926/180.0; Z_x[i]=s[i]*cos(a); //待输入水平距离s[i]Z_y[i]=s[i]*sin(a); //坐标增量}for(i=0;i<n;i++) //四舍六入五凑偶精确到百分位{d=(int)(fabs(Z_x[i])*1000)%10;e=(int)(fabs(Z_y[i])*1000)%10;r_1=fabs(Z_x[i])-fabs((double)((int)(Z_x[i]*100))/100.0);r_2=fabs(Z_y[i])-fabs((double)((int)(Z_y[i]*100))/100.0);w_1=(int)fabs(Z_x[i]*100)%10;w_2=(int)fabs(Z_y[i]*100)%10;if(d>=6||(d==5&&(r_1>0.0||w_1%2==1))){Z_x_2[i]=(double)((int)fabs(Z_x[i]*100)+1)/100;if(Z_x[i]<0.0) Z_x_2[i]=-Z_x_2[i];}else Z_x_2[i]=(double)((int)(Z_x[i]*100))/100;if(e>=6||(e==5&&(r_2>0.0||w_2%2==1))){Z_y_2[i]=(double)((int)fabs(Z_y[i]*100)+1)/100;if(Z_y[i]<0.0) Z_y_2[i]=-Z_y_2[i];}else Z_y_2[i]=(double)((int)(Z_y[i]*100))/100;}for(i=0;i<n;i++){sum_x=sum_x+Z_x_2[i];sum_y=sum_y+Z_y_2[i];//坐标增量和}for(i=0;i<n;i++)sum_4=sum_4+s[i];//水平距离求和sum_4for(i=0;i<n;i++){V_1[i]=-((s[i]/sum_4)*fabs(sum_x));V_2[i]=-((s[i]/sum_4)*fabs(sum_y));if(sum_x<0.0) V_1[i]=-V_1[i];if(sum_y<0.0) V_2[i]=-V_2[i];}printf("坐标增量和:%7.2f %7.2f\n",sum_x,sum_y); //输出坐标增量和f=sqrt(pow(sum_x,2)+pow(sum_y,2));K=f/sum_4;if(K<1.0/2000.0) printf("\t\t%lf<1/2000 符合坐标精度要求!\n",K);else printf("\t\t不符合坐标精度要求!\n");printf("坐标增量参考修正数:\n");//此处应提前输出参考改正数,并人工取值(V_1[i] V_2[i])printf("参考修正数x值:");for(i=0;i<n;i++)printf("%7.3f ",V_1[i]);printf("\n");printf("参考修正数y值:");for(i=0;i<n;i++)printf("%7.3f ",V_2[i]);printf("\n");printf("请输入坐标增量修正数%d组数(正整数按参考值的100倍输入):\n",n);//人工判断并输入坐标改正数printf("修正x值:");for(i=0;i<n;i++)scanf("%d",&x_z_1[i]);printf("修正y值:");for(i=0;i<n;i++)scanf("%d",&x_z_2[i]);{Z_1[i]=Z_x_2[i]+0.01*(double)x_z_1[i];Z_2[i]=Z_y_2[i]+0.01*(double)x_z_2[i];//改正后坐标增量}for(i=0;i<n;i++){p[i+1]=p[i]+Z_1[i];//待输入坐标(p[0],q[0])q[i+1]=q[i]+Z_2[i];//坐标(p[i],q[i])}//剩余工作制表!printf("角度观测值(度分秒):\n");for(i=0;i<n;i++)printf("%d %d %d\n",j[i][0],j[i][1],j[i][2]);printf("总度数:%d %d %d\n",sum_1,sum_2,sum_3);printf("修正度数:\n");if((B_3%n)!=0){for(i=0;i<(B_3%n);i++)printf("%d %d %d+1\n",t_1,t_2,t_3);for(i=0;i<n-(B_3%n);i++)printf("%d %d %d\n",t_1,t_2,t_3);}else for(i=0;i<n;i++)printf("%d %d %d\n",t_1,t_2,t_3);printf("修正后角度:\n");for(i=0;i<n;i++)printf("%d %d %d\n",g[i][0],g[i][1],g[i][2]);printf("修正后角度求和:");printf("%d %d %d\n",H[0],H[1],H[2]);printf("方位角:\n");for(i=0;i<=n;i++)printf("%d %d %d\n",F[i][0],F[i][1],F[i][2]);printf("水平距离:\n");for(i=0;i<n;i++)printf("%7.2f ",s[i]);printf("\n");printf("水平距离和:%7.2f\n",sum_4);printf("坐标增量:\n");{//printf("%7.3f %7.3f\n",Z_x[i],Z_y[i]);printf("%7.2f %7.2f\n",Z_x_2[i],Z_y_2[i]);}printf("坐标增量和:%7.2f %7.2f\n",sum_x,sum_y);printf("坐标改正数:\n");for(i=0;i<n;i++)printf("%d %d\n",x_z_1[i],x_z_2[i]);printf("改正后坐标增量:\n");for(i=0;i<n;i++)printf("%7.2f %7.2f\n",Z_1[i],Z_2[i]);printf("坐标:\n");for(i=0;i<=n;i++)printf("%7.2f %7.2f\n",p[i],q[i]);goto start;}/*土木工程测量闭合导线坐标计算P106请输入测量数的组数:4请输入角度观测值(度分秒)4组数:102 48 978 51 1584 23 2793 57 45请输入水平距离4个数:112.01 87.58 137.71 89.50请输入初始方位角(度分秒):38 15 00请输入初始坐标x y:200 500符合角度精度要求!坐标增量和:-0.11 0.030.000267<1/2000 符合坐标精度要求!坐标增量参考修正数:参考修正数x值:0.029 0.023 0.035 0.023参考修正数y值:-0.008 -0.006 -0.010 -0.006请输入坐标增量修正数4组数(正整数按参考值的100倍输入):修正x值:3 2 4 2修正y值:-1 0 -1 -1角度观测值(度分秒):102 48 978 51 1584 23 2793 57 45总度数:360 0 36修正度数:0 0 -90 0 -90 0 -90 0 -9修正后角度:102 48 078 51 684 23 1893 57 36修正后角度求和:360 0 0方位角:38 15 0115 27 0216 35 54312 12 3638 15 0水平距离:112.01 87.58 137.71 89.50 水平距离和:426.80坐标增量:87.96 69.34-37.64 79.08-110.56 -82.1060.13 -66.29坐标增量和:-0.11 0.03坐标改正数:3 -12 04 -12 -1改正后坐标增量:87.99 69.33-37.62 79.08-110.52 -82.1160.15 -66.30坐标:200.00 500.00287.99 569.33250.37 648.41139.85 566.30 200.00 500.00请输入测量数的组数:*/。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每一过程中
的具体方法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是地勘、测绘等领域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闭合导线的一般情况
1.编写元素表:在地面或者安装在导线上的点上分别标明点号、坐标、高程等信息,列入元素表。
2.处理观测数据:包括水平角度、垂直角度、面向角度等观测数据和各点间的距离数据,将三角形和多边形调和、平均。
3.确定闭合差:按照平差原理计算出各点间的误差及其分布,从而得到闭合差或者误差限。
二、计算导线的位置坐标
1.列出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公共式:可以用余弦定理或者正弦定理进行计算,得出各个点的坐标。
2.计算导线的环闭差:利用坐标平差的原理,求出环闭差,并测试是否处于允许误差范围内。
三、测绘网的扩展
1.测出所有控制点的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求出控制点的坐标。
2.根据扩展要求计算新增点:根据已有控制点和本网的数据资料,确定新增点的坐标。
四、检查误差和精度控制
1.计算和检查误差:检查各点的误差和其分布,检测是否符合要求。
2.精度控制:根据测量精度和控制要求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可以看出,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过程十分繁琐,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测试。
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提
高计算效率和结果的精度。
通过闭合导线的计算,可以得到地形地貌、建筑结构、水文地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工程设计和地质勘查提供
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角度闭合差的分配方法不同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分配
α 12 2 B (1) β 2 β1
3
β
3
α A
AB
β
n-1
(n ) α C βn
cd
D
右角
v
f n
左角
v
f n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分配方法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 计算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的区别之三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不同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桥系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α 12 2 B (1) β 2 β1
3
β
3
α A
AB
β
n-1
(n ) α C βn
cd
D
右角 左角
f AB 右 n 180 CD f AB 左 n 180 CD
f f x2 f y2
B
D5B 0 5 2 4 3 D34
DB1
1 D12
5
D45
f y y测 y理 1
1 T 容许值 D f
图根导线
改正
fx vxi Di D
2
D23
4
1 T 2000
v yi 3 Di D
fy
检核
vx 0
(1)坐标增量计算 A
B DB1 0
xi ,i 1 Di cos i ,i 1 yi ,i 1 Di sin i ,i 1
1
B
D5B 5 2 4 3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1. 引言在测量工程中,闭合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闭合导线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点,最后回到起点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的测量方式。
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导线测量仪器测量导线的长度和方向,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最终计算导线的坐标和封闭误差。
闭合导线测量通常采用全站仪或者经纬仪进行测量。
3.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3.1 数据处理与平差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第一步是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平差。
首先,需要将各个导线段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方位角、观测距离、测站高差等信息。
然后,根据测量原理和公式,计算导线段的坐标和封闭误差。
最后,进行平差处理,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其他合适的方法对导线段的坐标和封闭误差进行修正。
3.2 坐标计算在完成数据处理和平差之后,需要进行坐标计算。
坐标计算是根据已知的控制点的坐标和闭合导线的长度和方位角,计算导线上各个测站点的坐标。
通常采用坐标增量法或者其他适合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3.3 封闭差计算封闭差是闭合导线测量的重要指标,用来评估闭合导线的精度和可靠性。
封闭差计算是利用已知的测站点坐标和闭合导线测量得到的测站点坐标之间的差异,计算封闭差的大小和方向。
通常采用闭合差法或者其他适合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封闭差。
3.4 结果分析与评价在完成坐标计算和封闭差计算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比较闭合导线的封闭差是否满足测量要求,如准确度和精度要求。
如果封闭差超出了要求范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处理。
其次,对闭合导线的其他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导线长度、方位角等。
最后,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对闭合导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4.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是闭合导线测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平差、坐标计算、封闭差计算以及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保证闭合导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提供可靠的测量结果。
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最新版)目录1.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的概述2.闭合导线测量的步骤3.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的方法4.闭合导线测量成果的误差分析5.闭合导线测量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正文闭合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是记录闭合导线测量过程中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的表格。
本文将从闭合导线测量的步骤、成果计算方法、误差分析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闭合导线测量的步骤闭合导线测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规划测量路线: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规划测量路线,并确定测量导线的起点和终点。
2.设立标志点:在测量路线上设立标志点,用于观测和记录测量数据。
3.测量角度:使用测角仪器测量各个标志点之间的水平角度。
4.测量距离:使用测距仪器测量各个标志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5.计算闭合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闭合导线的闭合差。
二、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的方法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角度闭合差计算:根据测量的角度数据,计算角度闭合差。
2.距离闭合差计算:根据测量的距离数据,计算距离闭合差。
3.坐标闭合差计算:根据角度和距离数据,计算坐标闭合差。
4.成果精度评定:根据闭合差的大小,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三、闭合导线测量成果的误差分析闭合导线测量成果的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仪器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影响测量结果。
2.操作误差:由于观测和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影响测量结果。
3.外界条件误差:由于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4.偶然误差:由于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四、闭合导线测量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闭合导线测量成果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1.控制测量:用于建立工程测量的控制网,为后续的工程测量提供基准。
2.地形测绘:用于绘制地形图,为工程建设提供地形资料。
3.线路勘测:用于勘测输电线路、公路、铁路等工程线路,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当β为左角时α前=α后+β左—180°当β为右角时α前=α后-β右+180°2. 角度闭合差计算fβ=(α始—α终)+∑β左—n*180°fβ=(α始-α终)-∑β右+n*180°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Vβ=±fβ/ n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X=X终—X始∑△Y= Y终-Y始Fx=∑△X测-∑△XFY=∑△Y测-∑△Y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VX=—Fx/∑D³DiVY=—FY/∑D³Di² ²所以: ∑VX= - Fx ∑VY= - FY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F=SQR(FX^2+FY^2)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1/∑D/F8. 坐标增量计算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
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 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角度闭合差: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角度的改正数△β为: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BC边的方位角CD边的方位角AB边的方位角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校核)3、坐标增量计算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分别用表示: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
由图可知: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
三角网闭合导线计算

三角网闭合导线计算三角网闭合导线计算是测量、勘测等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的目的是通过三角测量法来测量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从而建立起一个闭合的导线网。
本文将介绍三角网闭合导线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举例说明。
一、三角网闭合导线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角网闭合导线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以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三角函数关系来计算点的坐标和距离。
根据测量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三角测量法,如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坐标变换法等。
在进行三角网闭合导线计算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起始点和一组方位角。
起始点通常是已知的或者已测的一个点,而方位角可以通过观测已知点和目标点之间的方位角来确定。
选择合适的起始点和方位角对于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1.划分测区:根据实际测量范围和目的,将测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域或三角网。
通常采用最小外包矩形法或者按照实际勘测需要进行划分。
2.建立坐标系统:在划分好的测区内,确定一个坐标原点和坐标轴方向,并建立起一个直角坐标系或者平面坐标系。
坐标系统的建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平差法、最小二乘法等。
3.前后方交会测量:在各个小区域内,通过前后方交会测量方法来确定目标点的坐标。
前方交会是指利用自身仪器观测已知点和目标点之间的方位角和水平距离,然后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目标点的坐标;后方交会是指利用已知点和目标点观测的方位角和距离,然后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待测点的坐标。
4.调整导线:在所有小区域内的目标点坐标计算完成后,进行导线的调整。
导线调整是为了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和网闭合条件。
常见的导线调整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坐标变换法等。
5.网闭合检查:进行导线网的闭合检查,检查导线网的闭合差异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如果闭合差异较大,则需要对目标点的坐标进行修正。
6.结果展示: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并说明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