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工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3篇

⼯程毕业设计总结范⽂3篇测绘⼯程毕业设计的总结1本届毕业基本情况毕业设计选题,拉开了本届测绘⼯程本科毕业设计的帷幕。
此后,在学校的精⼼部署和正确领导下、在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持和有效监督及我系全体教师的认真指导下,经过测绘09级全体同学的努⼒拼搏,为期13周的我校测绘⼯程系2013届毕业设计⼯作圆满完成任务,59名同学全部顺利通过毕业答辩,为⼤学本科阶段的最后⼀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经毕业设计成绩统计发现“优秀”9⼈,“良好”15⼈,“中”34⼈,“及格”1⼈,09级测绘⼯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成绩统计见表1。
根据表1的测绘⼯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绩分布表绘制测绘⼯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绩折线统计图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毕业设计成绩分布合理。
2本组毕业设计⼯作总结我在本届测绘⼯程专业毕业设计⼯作中主要完成了对Studentguan,Studentyu,Studentsong和Studentyue四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指导,对本组毕业设计指导⼯作总结如下。
2.1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关重要毕业设计选题要符合本专业培养⽅向,与本⾏业的实际⽣产紧密结合,能够综合运⽤学⽣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综合素质和实际⼯作能⼒,使学⽣能够学有所⽤。
2013届测绘⼯程专业毕业⽣是我校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届毕业⽣,学院领导对⾸届毕业⽣的毕业设计尤为重视,要求毕业设计应⼀⽣⼀题,且从学院成⽴就积极联系兰州市测绘地理信息⾏业的兄弟单位以收集测绘⽣产中急需研究的课题,以便我们学⽣的毕业设计能够紧密联系测绘⽣产实际。
在制定毕业设计题⽬时,按照学校、学院的要求,结合测绘专业的培养⽅向和我主讲的⼯程测量学课程及其在⼯程中的应⽤,我拟定了CASS7.0软件在⼯程测量中的应⽤研究、⾼速铁路⽆砟轨道基桩控制⽹测量⽅法研究、客运专线⽆砟轨道施⼯⼯艺及安装测量⽅法研究、GPS-RTK⼯程放样的⽅法及精度分析和城市隐蔽地区地物点的采集⽅法及精度分析等五个毕业设计题⽬,供学⽣选择。
东北电力自动化的就业方向

东北电力自动化的就业方向东北电力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电力系统、电力设备、电力自动化等领域。
以下是东北电力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1. 电力系统与电力工程师:电力系统与电力工程师是东北电力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
他们主要负责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包括电力系统的规划、分析、控制与保护等工作。
在电力系统领域,他们可以在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计院、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电力科研机构、电力系统监测与分析中心等单位就业。
2. 电力设备与自动化工程师:电力设备与自动化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等工作。
他们可以在电力设备制造厂、电力工程公司、电力设备销售公司、电力科研院所等单位就业。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与自动化工程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3. 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师: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师主要负责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信息化建设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可以在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电力自动化公司、电力仪器仪表公司、电力通信公司等相关单位就业,也可以在电网公司、电力科研院所从事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4. 电能计量与管理师:电能计量与管理师主要从事电能计量、计量装置调试与管理、计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工作。
他们可以在电力公司的计量中心、电力仪器仪表公司、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电力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就业,也可以参与电力市场的电能计量与结算工作。
5. 输变电设备与技术工程师:输变电设备与技术工程师主要负责输变电设备的选型、设计、施工与运行等工作。
他们可以在电力施工单位、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电力企业的输变电部门等单位就业,也可以参与输变电工程的监理与项目管理。
6. 电力工程管理师:电力工程管理师主要负责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组织,包括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工程质量控制等工作。
他们可以在电力工程公司、电力设计院所、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部门等单位就业,也可以从事电力工程项目的咨询与顾问工作。
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1]
![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46728706de80d4d8d15a4f23.png)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率:92.01%。
学费:2500元--5000元/年。
热门分析: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
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
考生类别: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国有企业34.35%录取研究生14.68%民营及私营企业12.59%其他事业单位 1.10%高等学校 1.23%机关 1.24%科研设计单位7.94%三资企业12.14%部队 3.54%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0.99%出国 1.43%自主创业0.43%金融单位0.25%医疗卫生单位0.08%注: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88.68%、机械设计及制造82.72%、汽车与拖拉机81.61%、机车车辆工程91.44%、流体传动及控制84.53%、真空技术及设备88.89%、机械电子工程88.44%、设备工程与管理85.6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87.23%、铸造84.47%、塑性成型工艺及设备92.46%、焊接工艺及设备92.79%。
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如何?本专业培养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通过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训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cad/cam的应用方面有较深的功底,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分离机械研究报告指出:学完本专业后学生可以在各类制造企业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手段从事产品的反求、三维造型、计算机辅助分析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电力就业环境分析报告

电力就业环境分析报告电力产业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电力行业就业环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就业前景和影响因素。
以下是对电力就业环境的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电力行业是指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终端用电等环节的综合领域。
它涵盖了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水电发电、风电发电、核电发电等多个子行业。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就业市场1. 就业形势电力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就业市场一直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就业市场也越来越广阔。
2. 招聘需求电力行业的就业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环保等领域。
发电领域需要的岗位包括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燃煤发电控制、火力发电运行管理等;输电领域需要的岗位包括输电线路施工、输电设备维护等;配电领域需要的岗位包括配电站运行管理、配电设备维护等;环保领域需要的岗位包括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
三、就业优势与挑战1. 优势电力行业拥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稳定的就业形势。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扶持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新能源和环保领域的就业机会将不断增加。
2. 挑战电力行业的就业竞争激烈。
虽然就业市场广阔,但仍然有许多人参与竞争。
同时,电力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四、发展趋势1. 新能源的兴起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新能源的发展势头迅猛。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就业机会将不断增加。
2.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兴概念,它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调度。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带来一系列的新兴行业和就业机会。
3. 技术更新与人才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电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新技术的出现将对传统电力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部分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就业表

专业签约单位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大连电业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大连电业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洛阳供电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江西赣西供电公司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网技术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辽宁超高压分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江西赣西供电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吉林供电公司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机与电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松原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青岛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德阳电业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菏泽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烟台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松原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临沂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淄博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余姚市供电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大庆电业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潍坊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汕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临沂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杭州市电力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安阳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宁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泰安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湖州电力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沧州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福建大唐国际宁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成都电业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重庆电力公司长寿供电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通辽电业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天津市电力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分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哈尔滨超高压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襄阳供电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十堰供电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电业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安徽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嘉兴电力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吉林省农电有限公司吉林城郊分公司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齐齐哈尔电业局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气工程江西鹰潭供电公司电气工程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电业局电气工程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威海供电公司电气工程新乡供电公司电气工程杭州市电力局建议大家在复习初期选择靠谱稳妥的辅导班来帮助自己理清头绪,打牢基础,像爱!考的老师还有多年帮助学生参加复试的经验,有几个同学就在那上的辅导课,复试时还免费帮助模拟场景,回答问题什么的。
届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届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6届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大连理工大学2016届毕业生803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825人、就业率93.89%,毕业研究生3214人、就业率96.14%。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6届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毕业生生源结构1、毕业生学科构造毕业生以工科、理科为主,经、管、文、法、哲等占一定比例。
2016届本科毕业生学科结构2016届毕业研究生学科结构2、毕业生性别结构毕业生总体男女性别比例大概为2:1。
2016届毕业生性别结构3、毕业生民族结构全部毕业生中有汉族7241名,29个少数民族共有798名。
2016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分布二、毕业生就业结构本科毕业生中,男生3372人、女生1453人;毕业去向总计:升学1669人、就业2333人(其中创业15人)、出国(出境)528人、未落位295人,就业结构如图所示。
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毕业研究生中,博士303人、硕士2911人;男生1968人、女生1246人;毕业去向总计:升学369人、就业2650人(其中创业6人)、出国(出境)71人、未落位124人,就业结构如图所示。
2016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结构1、升学出国流向本科生升学1669人,92.21%进入中科院所及985高校深造。
研究生升学369人,98.64%进入中科院所及985高校深造。
毕业生出国599人,其中就业26人,留学573人,主要去向是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香港、法国等。
吸收我校毕业生较多的国外知名大学2、单位性质流向近三年,我校入职毕业生中,近二成研究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九成本科生和七成研究生进入各类企业。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3、就业地域流向近三年,我校入职毕业生中,留在辽宁的比例最高,进入北京、上海、广东、西部等地的比例连续较高或呈回升趋势。
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

况如下表所示。
1
表1:2017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及性别分布情况
学院
专业
总人数
合计
1500
英语学院
英语
119
翻译
9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9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为了全面总结和回顾2017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编制《上海外国语大 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全面客观分析毕业生就业及用人市场的基本情 况、特点趋势及反馈评价等信息,希望能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在此, 我们要对所有支持和帮助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各级领导、朋友和校友们表 示最诚挚的谢意!
五、 就业工作调研反馈情况 ................................................................................... 45 (一)用人单位调研反馈............................................................................................. 45 (二)学生就业反馈评价............................................................................................. 48
49
公共关系学
48
国际经济与贸易
50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金融学
46
会计学54ຫໍສະໝຸດ 广播电视学23新闻传播学院
表1二级学院(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责任单位

表1:二级学院(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责任单位表2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院)系党总支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表表 4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二级院(系)科研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一、指导思想为深化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单位以及广大教师、科研工作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校科研层次和水平,根据《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目前我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本办法。
二、考核对象以各二级教学院(系)为考核对象,科研工作的计算为当年(自然年)各院(系)全体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科研工作之总和。
三、考核内容及方法对二级院(系)自然年的科研工作考核实行量化考核,考核内容分为科研项目(课题、平台、团队、人才)申报数及立项数、取得的科研成果(论文、专著、教材、专利、科技成果、研究咨询报告或调研报告)、各类科研成果奖励、开设学术讲座等4个方面,满分为10分,考核方法如下:(一)设定各类科研工作权重分1.科研项目(课题、平台、团队、人才)申报数及立项数权重分.2.(1)论文发表权重分(2)其他成果权重分3.4.(二)二级院(系)(三)根据二级院(系)排名按下表折算成科研工作标准得分。
四、相关事项1.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科研成果的认定均必须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名义并且是第一负责人。
2.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科研成果的认定不得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为,一经查实,取消申报单位该项权重分。
3.本办法解释权归产学研与继续教育处。
表5 2016年度治安综合治理暨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考评细则(教学单位)注:考评分计入学生管理工作考评表7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院(系)团委工作考评标准注:按每年统计分值计入学生管理考核表8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资助工作考评标准每院(系)基本分100分注:1.返工后超过截止时间,按返工与推迟提交双重扣分 2.按每年统计分值×2/100计入学生管理考核备注:1、考核标准以每年招生就业工作责任目标要求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学校概况 (1)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4)(一)2017届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4)(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概况 (7)(三)2017届毕业生就业流向 (10)三、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与反馈 (18)(一)毕业生对就业工作评价 (18)(二)用人单位对学校及毕业生评价 (19)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保障措施 (21)(一)齐抓共管,全员参与,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 (21)(二)巩固优化就业市场,拓展校企订单联合培养领域和规模 (22)(三)精准服务,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进程 (23)(四)精心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5)五、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统计和精准服务 (26)(一)高度重视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统计和精准帮扶工作 (26)(二)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 (26)(三)扎实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 (27)一、学校概况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
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
原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学校共有15个教学院系,4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6个,其中吉林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个,有工程硕士(含7个授权领域)、体育硕士、翻译硕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9000人。
学校有教职工1414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积极构筑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基地,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方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4个,吉林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25个。
近年来,学校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43项,为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韩国、德国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和学术交流。
1998年获批培养外国留学生。
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实施学士学位教育。
2012年,学校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2011年,学校获批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教师群体和以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2017年12月份更新)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2017届毕业生规模与结构1.总体规模我校2017届研究生、本科、专科毕业生共计4666人,其中研究生59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2.75%;本科生363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7.90%;专科生43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35%。
图1-2017届毕业生学历结构统计图2.院系结构我校2017届硕士毕业生全部集中在研究生部;2017届本科生分布在14个院系,其中电气工程学院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4.65%、14.33%;2017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3个学院,其中输变电技术学院专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专科毕业生总数的48.62%。
3.性别结构表2-2017届毕业生性别结构图2-2017届硕士毕业生性别结构统计图图3-2017届本科毕业生性别结构统计图图4-2017届专科毕业生性别结构统计图图5-2017届毕业生总体性别结构统计图4.生源结构我校2017届研究生毕业生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吉林省内生源所占比例为33.11%;省外生源主要来自山东(12.44%)、河南(9.08%)、河北(8.40%)、辽宁(6.39%)、内蒙古(5.04%)、黑龙江(4.37%)、安徽(3.36%)、山西(3.19%)、江苏(2.86%)等省(区、市)。
我校2017届本专科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吉林省内生源所占比例为47.85%;省外生源主要来自山东(6.61%)、辽宁(6.39%)、黑龙江(6.24%)、内蒙古(3.76%)、河北(3.49%)、河南(3.19%)、安徽(2.26%)、江苏(2.14%)等省(区、市)。
(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概况1.总体就业情况截止2017年8月31日,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5.23%,其中研究生为86.55%,本科生为84.92%,专科生为86.01%。
我校初次就业情况详见表3、表4。
图6-2017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图图7-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图图8-2017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图图9-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统计图图10-2017届硕士毕业生按毕业去向就业率统计图图11-2017届本科毕业生按毕业去向就业率统计图图12-2017届专科毕业生按毕业去向就业率统计图图13-2017届毕业生按毕业去向总体就业率统计图说明:①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数*100%;②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相关数据依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东北电力大学就业数据,统计时间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
2.未就业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我校2017届研究生、本科、专科毕业生共4666人,截止2017年8月31日,未就业毕业生共计689人,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80人,本科生548人,专科生61人。
分析未就业原因分为三大类:一是准备参加公招考试、再次复习考研、拟出国、出境;二是部分企业在毕业生离校后才能办理签约手续;三是少数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偏弱,就业竞争力不强,且择业定位较高,需继续择业。
(三)2017届毕业生就业流向1.单位性质分布(1)硕士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2017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515人,其中国有企业416人,占80.78%;其他企业30人,占5.83%;升学28人,占5.44%;高等教育单位13人,占2.52%;机关、其他事业单位9人,占1.75%;三资企业5人,占0.97%;科研设计单位4人,占0.78%;中初教育单位2人,占0.39%;其他8人,占1.55%;(以上相关数据为占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比例)。
图14-2017届硕士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2)本科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3087人,其中国有企业1662人,占53.84%;其他企业643人,占20.83%;升学481人,占15.58%;出国、出境38人,占1.23%;机关、其他事业单位21人,占0.78%;部队1人,占0.03%;其他241人,占7.81%(以上相关数据为占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比例)。
图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3)专科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2017届专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375人,其中国有企业234人,占62.40%;其他企业69人,占18.40%;升学50人,占13.33%;其他22人,占5.87%(以上相关数据为占专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比例)。
图16-2017届专科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2.单位行业分布(1)硕士毕业生单位行业分布2017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515人,除去升学28人、出国5人,其中电力、热力、燃气行业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83人,占74.37%;制造业20人,占3.88%;教育行业18人,占3.5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人,占3.1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人,占3.11%;金融业10人,占1.94%;建筑业6人,占1.1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人,占0.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人,占0.3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人,占0.3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人,占0.19%;批发和零售业1人,占0.19%;房地产业1人,占0.19%;卫生和社会工作1人,占0.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人,占0.1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人,占0.19%(以上相关数据为占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比例)。
图17-2017届硕士毕业生单位行业分布(2)本科毕业生单位行业分布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3087人,除去升学481人,其中电力、热力、燃气行业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59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1.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2人,占7.19%;制造业181人,占5.86%;建筑业167人,占5.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4人,占2.40%;批发和零售业55人,占1.7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9人,占1.59%;金融业41人,占1.33%;教育行业25人,占0.8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3人,占0.75%;房地产业22人,占0.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人,占0.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8人,占0.5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7人,占0.5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人,占0.52%;卫生和社会工作9人,占0.29%;其他行业75人,占2.43%(以上相关数据为占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