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9062《统计学原理 》大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高清晰版带二级书签)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高清晰版带二级书签)

3
每一工厂(总体单位)的总产值(标志)的不同数量(标志值)进行登记核算, 最后汇总为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指标)。 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表现为: 首先,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 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 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标志 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 表示。 统计指标和标志的联系表现为: 统计指标数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成或计算得来的。数量标志可以综合为数 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只有对它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加以总计才能形 成统计指标。总体单位的某一标志往往是总体某一统计指标的名称; 随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二者体现这样的关系:指标在 标志的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的依据。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某家庭的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连续性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全面调查 E、非全面调查
3、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 1990 年 7 月 1 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
口数的有(

A、90 年 7 月 2 日出生的婴儿 B、90 年 6 月 29 日出生的婴儿
C、90 年 6 月 29 日晚死亡的人 D、90 年 7 月 1 日 1 时死亡的人

《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解读

《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解读

附录: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3、调查;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总体单位(个体);总体5、性质相同;总体6、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提供信息7、数量;品质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B5、A6、B7、A8、B9、C 10、A三、简答题1、所谓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动规律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是对总体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统计通常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中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2、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如果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和指标没有差异(变异),其具体表现都一样,那么只要调查一个便可知全体,这样就用不着统计了。

只有变异才能统计,变异是统计的前提。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具有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第二章一、项选择题1.B2.B3.D4.A5.B6.C7.B8.C二、判断题1.(×)2.(×)3.(×)4.(×)5.(√)6.(√)7.(×)8.(×)三、简答题1.相同点:三种调查都是一时性的非全面调查,都是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总2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总论1、单选题:(1)b (2)c (3)a (4)b (5)a (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2、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3、判断题:(1)×(2)×(3)√(4)√(5)×第二章统计设计1、填空题:(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8)数量指标、质量指标(9)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10)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2、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判断题:(1)√(2)√(3)×(4)√(5)√第三章统计调查1、填空题:(1)准确、全面、系统(2)基础资料(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4)核心、原始资料(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一次性、全面(8)全面、非全面(9)原始、次级(10)范围(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3)明确调查目的(14)调查单位(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2、单选题:(1)c (2)b (3)c (4)d (5)c (6)d (7)d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b3、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判断题:(1)×(2)√(3)√(4)×(5)×(6)×第四章统计整理1、单选题:(1)c (2)a (3)b (4)b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b2、多选题:(1) (2) (3)3、计算题:该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呈左偏钟型分布,学习成绩在80-90分之间的居多,占总人数的%,不及格率为%,优秀率为%。

西南大学《统计学原理》网上作业题答案

西南大学《统计学原理》网上作业题答案

西南大学《统计学原理》网上作业题答案[0074]《统计学原理》第一次 [判断题]8、某不等距式分组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300,又知其邻组下限为1000,则末组组中值为1600。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7、在重迭组距式分组中,若某变量值正好是某分点时,要用"上限不记入原则”。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1、我们这里所学的统计学是()统计学。

A:数理B:自然科学C:社会经济D:部门经济参考答案:C [单选题]2、构成总体的每个单位所有方面的特征()A:必须完全相同B:不完全相同,至少有一方面相同C:完全不同D:既可相同也可不同参考答案:B [单选题]3、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B:具体性、综合性、客观性C:广泛性、一般性、相对性D:抽象性、合理性、数量性参考答案:A [单选题]5、九四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之后,我国的统计调查系统是以()为主。

A:普查B:经常性的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制度D:典型调查参考答案:B [单选题]6、对全国铁路货运量的统计,只选取若干枢纽站进行统计调查的方法是()A:全面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参考答案:C [单选题]8、某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第一组为开口,上限2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280,则末组组中值为()A:160B:100C:120D:80参考答案:C [单选题]9、按人记录的200名工人的日记件工资显示,最高为112元,最低为34元,若要对这200名工人的日工资进行等距分组,组数为6,则组距应为()A:14元B:13元C:9元D:11元参考答案:B [单选题]10、人口出生数是()A:时点实物指标B:时点总量指标C:时期数量指标D:时期质量指标参考答案:C [单选题]11、1998年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443亿元,全部人口为2954万人,平均每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885元。

这个指标是()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参考答案:A [单选题]12、北京和重庆的人口总数之比为1:2.835,这是()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参考答案:B [单选题]13、某地绿化面积今年比去年实际提高了23%,计划完成程度为102.5%,则该地的绿化工程的计划规定提高()A:40%B:20%C:25%D:35%参考答案:B [单选题]14、把调和平均数做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其权数的特定形式为()A:m xfB:x mfC:x m/fD:m f/x参考答案:A [单选题]15、两个小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都是50,而两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000和3000,则各自的平均工资的代表性()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一样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B [单选题]16、某变量的平均指标为100,其标准差为25。

西大成人教育《统计学原理2》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大成人教育《统计学原理2》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6题,41.6分)1下列属于总体的是( )。

A、某县的钢材产量B、某部门的全部职工人数C、某公司的全部商品销售额D、某部门的全部产品正确答案: D2对库存烟花鞭炮的质量进行调查,最适宜的方法是( )。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正确答案: B3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正确答案: D4下列属于统计基本指标的是( )。

A、人均粮食产量B、人口出生率C、人均消费水平D、人口数和粮食产量正确答案: D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一般来讲( )。

A、越大于100%越好B、越接近100%越好C、越小于100%越好D、越远离100%越好正确答案: C6将分布数列分为属性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的依据是( )。

A、分组标志的特征B、分组的方法C、分组的形式D、分组的组限和组距正确答案: A7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最恰当的调查方法是(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8人平粮食产量属于( )。

A、算术平均数B、强度相对数C、类比相对数D、标志总量指标正确答案: B9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

A、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单位总量B、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C、总体指标和综合指标D、价值总量和实物总量正确答案: B10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50名职工B、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正确答案: C11数量指标的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 )。

A、没有关系B、无直接关系C、有正向关系D、有反向关系正确答案: C12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分为( )。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C、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D、时间指标和时期指标正确答案: B13统计总体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总体性、具体性、差异性B、社会性、差异性、数量性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D、大量性、社会性、总体性正确答案: C14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45-55,第二组55-65,第三组65-75,第四组75以上。

《统计学原理》的作业参考标准答案.doc

《统计学原理》的作业参考标准答案.doc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第五~第七章)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 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 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 、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是( C )。

A 、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 、 1B 、 0 c、 0.5 D、 -1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 的职工收入在800 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 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统计学原理》册及标准答案

《统计学原理》册及标准答案

第1讲统计学原理导论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学、统计资料等二种含义。

(×)2、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研究使用大量观察法是由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决定的。

(∨)4、统计研究对象具有大量性、总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5、统计工作就是各种统计活动。

(∨)6、统计资料就是统计工作完成时,以图表等形式提供的结果。

(∨)7、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8、统计学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9、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0、统计的研究对象社会性、总体性、客观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 A )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A、统计的研究对象B、统计的特点C、统计资料D、统计学2、统计工作就是各种(B )。

A、统计资料B、统计活动C、统计学D、理论和实践3、(A )就是对统计活动所做的事先的全面计划和安排。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4、(B )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5、统计整理能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 C )。

A、完整B、准确C、系统化、条理化D、及时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环节包括(ABCD )A、统计整理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2、统计整理可以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AC )。

A、分组、汇总B、完整C、系统化、条理化D、准确3、统计分析是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深入加工处理,产生(BD )。

A、分组B、综合指标C、汇总D、统计活动的最终结果4、统计调查是(CD )。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统计学原理9062_作业4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统计学原理9062_作业4

试卷名称:9062_作业_4单选1.某企业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的产品销售总额分别为300万元、500万元、900万元和1400万元,则这几年平均每年增加的数额是( A )A:(200+300+500)4B:(300+500+900+1400)/4C:(200+400+500)/3D:(1400-300)/42.某地最近三年各年GDP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9%和11%,则这几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 D ).A:(8%+9%+11%)/3B:(8%+9%+11%)开3次方C:前面的计算方法都不对D:(1.08×1.09×1.11)开3次方后减13. 下列哪个指标是统计指数( D )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系数C:产品产量D:价格指数4. 下列哪个指数是个体指数( C )A:某企业产品产量指数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A产品产量指数D:食品价格指数5. 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总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应采用( D )。

A:报告期指标B:时点指标C:时期指标D:基期的质量指标6. 下面不正确的表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A )。

A:是综合反映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程度的重要指标B:是国家制定物价政策和工资政策的重要依据C:采用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方法编制D: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7. 某调查公司对某城市的居民进行物价上升对生活影响程度的调查,抽样时,先将居民分为高、中、低收入几个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居民调查。

这是( B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类)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系统)抽样8. 下面情况中,变量间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C )。

A:r=0.85B:r=0.55C:r=-0.95D:r=-1.339. 某企业生产成本总额今年比去年增长了20%,同期产量增长了14%,则单位产品成本的增长幅度为( D )。

A:20%-14%=6%B:前面计算都不对C:20%/14%-1=42.9%D:120%/114%-100%=5.26%多选10.时间数列是将某一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所形成的统计数列,它由两个要素组成,即( AB )A:指标所属的时间B:指标的数值C:指标的计算方法D:指标的性质11. 计算总指数的方法有( A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体底端
四、某市调查400户居民家庭收入资料如下表:
人均月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150
250
350
450
550
40
120
140
80
20
6000
30000
49000
36000
11000
合计
-
400
132000
试求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二、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关系?
窗体顶端
答:相关分析不必区分自变量(解释变量)和因变量(被解释变量),变量之间是平行关系,而回归分析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变量之间是因果关系;
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而自变量是非随机的;
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强弱程度和具体数量变动关系,而相关分析只能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和程度;
回归分析实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
三、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有哪些误差?
窗体顶端
答: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误差:观测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观测性误差(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是在调查观测的各个环节因工作粗心,或被观测者不愿很好配合,而造成的所收集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差。观测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
(2)代表性误差实在抽样调查中,由于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实数量特征不符的误差。代表性误差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然性代表性误差,系统代表性误差是指由于抽样框不完善,抽样违反随机原则,被调查者回答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系统性代表性误差通常难以计算和控制。偶然性代表性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不完全相符,从而产生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值不一致的误差;偶然性代表性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调查中的观测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统称为非抽样误差,而偶然性代表性误差称为抽样误差。
(3)以0.05的显著性水平来说,是否有证据说明少于20%的驾车者购买无铅汽油?
(4)计算(3)的p-值。
答: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六、某加油站经理希望了解驾车人士在该加油站的加油习惯。在一周内,他随机地抽取100名驾车人士调查,得到如下结果:平均加油量等于13.5加仑,样本标准差是3.2加仑,有19人购买无铅汽油。试问:
(1)以0.05的显著性水平,是否有证据说明平均加油量并非12加仑?
(2)计算(1)的p-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经济管理2017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统计学原理【9062】 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简答与计算(要求:前三题至少100字,后三题列出完整步骤;一~三题至少选择一题;四~六题至少选择一题。每题50分)
一、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五、对某地区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表所示。
按利润额分组(万元)
企业数(个)
向上累计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以上
19
30
42
18
11
19
49
91
109
120
合计
120
(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
答:
(2)计算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