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辨认[1]
略论语素、词、短语的分辨及其区分方法

1、语序:短语中的词素在语言中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种顺序是固 定的,不能随意改变。例如,“喜欢唱歌”是一个短语,而“唱歌喜欢”则不是。
2、搭配关系:短语中的词素之间在语义和语法上存在着一定的搭配关系。 例如,“吃晚饭”是一个短语,因为“吃”和“晚饭”之间存在语义搭配关系, 而“吃”和“早饭”、“午饭”则不能搭配。
3、意义特点:短语的意义通常不是单个词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一 种新的意义。例如,“轻描淡写”是一个短语,它的意义不是“轻”和“描”、 “写”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形容态度轻松、不费力的意思。
四、区分方法总结
语素、词、短语是语言学中的基本概念,正确区分它们对于语言研究和应用 非常重要。在分辨这三个单位时,可以从音韵结构、用字习惯、意义特点等方面 进行区分。同时,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实践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区分方法。在 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意义特点:根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判断语素的数量和组成。例如, “吃饭”是一个语素,因为“吃”和“饭”无法单独表达完整的意思。
二、词汇划分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单词的总和,包括单词、短语、习语等。词汇的划分可以 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词义特征和词频。
1、基于词义特征的词汇划分:根据词语的意义、用法和语法特点,可以将 词汇划分为不同的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这种划分方法在文本分类、 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引言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既相互又有所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社 会中用于沟通、交流、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人们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 进行表达的行为。正确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于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至 关重要。本次演示将详细探讨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及其在言语表达中的重要性。
汉语教学中识别语素的四种方法

。
有人 将这一 小类 称为准 语素
”
,
我 们不同 意这样 做
因为 它 例如
:
不 能 与人家组 合 蝴
、
,
背离了
“
开 放性
这 一 语素 的基 本 特 征
、
,
⑧ 属 另 一 层 面的 东 西
,
我们 也 便 有 理 由 否 定
它 的 语素 资格
2
、
关 于 识 别 中语 义 的取值 问 题
,
我 们还 有两点 说 明 :
。
一
我 们 所 求 的义 位 可 以 是 一 个 逼 近 中 心 的 近 似 值
对 于 识别 者 来 说
,
语素 的 义 位 既 可
。
代 之 以 精确 的定义
“
也可翔释 为 概 念 的近 似值
。
,
深 蕴汉 文化修 养 的学者 来说
,
,
识 别语 素 自然 可凭 借其 深 厚 的语言 功 底
,
但 对 于 多 数 古语基础 薄 弱 的青少年学 生 和 外 国 朋友 来说
即 便是对 于 前者
,
寻 求 一 套 科学简 易 的 识
。
别 方 法就 是十 分重要 的 了 这里
,
科 学 的方 法也能 使 之 免除 主 观 臆 断的偏误
,
今 天 看来
。
,
它 同样适 宜 于 识 别语 素
一 个 汉 字 只 要能 找 出 它 所载 负的义 位
唱: 绿
:
便 可断定 它 为 一 个语 素
。 。
比如
依 照 乐 律 从 口 中发 出声音 象草 和树 叶茂盛 时的颜 色
”
《现代汉语》划分语素浅析

《现代汉语》划分语素浅析我在划分语素的时候,经常搞不清楚划分语素的标准是什么。
经过多次反思,我们先回归“语素”和“词”的基本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词是语言中最小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分析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语素和词差别就是在于语素突出的是“最小”而词突出“独立运用”。
也就是说,语素是已经不能再切分了,如果再切分,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那这个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耦合了“单纯词的定义: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现代汉语》也就是说,一个语素就是一个“单纯词”,我们切分语素的时候,肯定是保留“单纯词”组合,切分“合成词”组合。
那么我们在划分语素的时候,能不能先将“单纯词”识别出来,那么其余的部分就剩下合成词,就需要挨个“开刀”切开。
我们来试一试:那位喝葡萄酒的老外。
语素:那、位、喝、葡萄、酒、的、老、外。
《勤思汉硕宝典》这个例子就验证了我上面总结的规律,我们看到这句话“那位喝葡萄酒的老外”,一眼就可以识别出“葡萄”这个单纯词,它就是一个语素。
其余部分就需要切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老外”这个词,我们确实需要切分,因为它是一个合成词,并且是前加式的合成词,类似于“老张、老王”。
再来一个加难度的句子:“他是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
”语素:他、是、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
《勤思汉硕宝典》这个组合中,“里约”是音译外来词,无法再次切分,属于单纯词。
“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简称,而“奥”代表奥林匹克,“运”代表运动,“会”是“集会”的意思。
所以这三个字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属于不同的语素,需要切分开来。
突然插一句,我理解的单纯词就是,不管这个单纯词是由一个音节的“江、河、湖、海”,还是两个音节的连绵词“蝴蝶、蝙蝠”,还是多个音节的外来词“巧克力”,这整个词始终是一个整体,就像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少了哪个字,都不是这个整体的意思,真正的缺一不可。
(一)语素讲解

★用来模拟声音的拟声词也可归入 叹词。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性是可能
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应该特别 注意到句子中去辨别词性。
★辨别词性应该从该词语的语法功用
入手。如果无法一下子判定词性,可 尝试运用排除法。
★请辨别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1.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艳的花。 2.今天我买东西花了很多钱。 3.他那天穿了一件花衣服。 1.你快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2.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一)语素
1、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凡是语素都应有音又有 义,且无法再分解。现代汉语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双音 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借来的,三音节以上的语素几乎全是 借自外语。 2、如何确定语素?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 是语素的语言单位。例如: 蜡——蜡烛 花烛 香烛 火烛 烛——蜡烛 蜡人 蜡纸 蜡染 “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 所以各是一个语素。必须注意的是两种替代缺一不可,例如 “蝴蝶”只能是一个语素。 采用替代法要注意在替代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例如:
人的名称 具体事物 抽象事物 时间名称 处所名称 方位名称
鲁迅 老师
桌子 操场 书本
走势 情绪
昨天 下午
苏州 中间 南京 周围
桌子 周围 操场 暑假 走势 苏州 书本
昨天 鲁迅 老师 情绪 中间 下午 南京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心理活动、判断等。
动作行为 存在变化 心理活动 使 令 可能意愿 判 断
1.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2.我和他都是苏州人。 3.我和他说了几句苏州话。 1.他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代词) (名词) (连词) (介词) (动词)
[整理版]语素和词的区分
![[整理版]语素和词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648a60e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5.png)
语素和词1、什么是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例如:他/买/了/一/斤/葡萄/这句话中包含了六个语素。
要辨认一个语素,关键就要看它有没有意义。
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人山水打读看红符合条件,既是语素,也是词。
(2)学/习语/言团/结联/合思/想拆开来的两部分都有意义,而且跟组成的词的意义有关,都是语素。
(3)我的吃了我和你吃着饭这里的“的”“了”“和”“着”没有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是语素,也是词(4)盖子(鸡蛋)黄儿奔头想头钉子这里的“子”“儿”“头”没有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因为有了他们,原来表示动作(钉、奔)和性质(黄)的,就都改变为表示一种事物了。
所以,也是语素。
(5)玻璃琵琶彷徨葡萄囫囵这些词,如果再往下分,拆开的部分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拆开的部分不是语素。
(6)沙发巧克力马克思马达这些都是音译的外来词,尽管拆开后,拆开的部分有意义,但显然同原词意义毫无关系。
所以,这些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
(7)犹豫秋千流连烂漫这些是联绵字(又称联绵词),拆开后,每个字都有意义,似乎这些词应该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了。
其实不是,因为单个字的解释同“犹豫”这个词的意义毫无联系。
其他词语也一样。
2、什么是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中国人民”不是词,因为它不是最小的,可以再分解成“中国”和“人民”。
3、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
单纯词分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两大类。
单音节的单纯词如“水、木、土、人、天、火、红、打、我、不、是”等。
多音节的单纯词,大多是两个音节的,有以下几类:(1)联绵词(联绵字):指两个音节连缀而成,但意义又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又分三小类:A、双声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参差仿佛弥漫淋漓蜘蛛辗转忐忑B、叠韵指两个章节的韵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妖娆烂漫从容葫芦叮咛蜓蜻徘徊C、其他指既不是双声,也不是叠韵的例如:芙蓉蝴蝶迷糊马虎葡萄垃圾疙瘩D、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例如:当叭哗啦咕咚轰隆E、译音词从其他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词例如:坦克沙发法兰西雷达摩托马达咖啡F、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相叠而成例如:猩猩悄悄孜孜潺潺4、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是合成词。
如何区别语素

如何区别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一般来所意义分为两种: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叫做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叫做语法意义。
例如在句子: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他、坐、在、沙发、里、看、书这七个语素,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它们就是一个个的语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另一个是有意义。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指的是能够单说或单用,例如:他又来送信了。
这个句子中“他、来、送、信”都能够单说,即单独回答问题,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作主语、宾语等,余下的“又”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了”能够单独起语法作用,即可单用,也是词。
这样就能够区别词和语素,所以句子中的成词语素只要不与别的语素组词,便都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词。
“最小的”是指词是不能扩展的,即不能在词的中间插入别的成分,即使是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是不能分开的,例如:新娘、信件、山水、土地等。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它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但和词不同的是短语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离的,短语的结合程度比较松,短语中间往往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说话、唱歌、新书等都是短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扩展为“说谎话、唱国歌、新的书”,而词一般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了。
例如“开关”作为一种电器的名称,是一个词,在“我买了一个开关”这个句子里,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如果分开,例如“这种装置开关都很自由”,在这里“开、关”就成了表示动作的词,与合在一起表示物件的意义就不同了。
回顾词的定义,它用能否“独立运用”来把词和语素区分开来,用是不是最小的来把词和短语区分开来,所以我们在区分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即把“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把小于词的语素和大于词的短语这两种语言单位和词区分开来。
3.语言单位的辨识和确定(2)

(3) 反义复合词中的语素弱化
例如:动静、缓急
4 混合词中借用的外文字母,无论多少,一律 视为一个语素。
例如:T恤衫、B超、维生素C……
5 古代的词经过重新分析形成固化词语,原 来的词视为语素。
例如:的话、着呐、得慌、与否、起见、幸而、而 已。
[习题3] 判断下面各词语中划线部分是否是语素,并 说明理由。
与“蝴蝶”的“蝴”同类的例子还有:蟾蜍、蝙蝠、 蜘蛛、骆驼、的士……。
剩余语素一共三种类型:
(1)“萍”类:音译成分表示类的差别。
(2)“荠”类:非音译成分表示类的差别。
与“荠菜”的“荠”类似的例子还有:蕹菜、豇豆、荞麦、 鳜鱼……。
(3)“美”类:音译成分代称原词而发生语素化。
与“美国”的“美”类似的例子还有:俄语、奥运会、莎翁 ……。
1 汉语缺少形态,在书写上词与词之间没有空白。 2 语素组合成词的时候,会受到词汇平面、句法平 面、韵律平面的制约。 3 在汉语使用者的心目中,典型的词是“不太长不 太复杂的”词汇词和韵律词,而不是语法词看,对 语法分析造成一定的困扰。
(四)确定语法单位的原则——同一性原则
语素和词都有“同形异实”的情况存在,所以需要进行同一。
三 语法单位的辨识和确定——以汉语为例
语法单位有哪些? 通常认为:语素、词、词组、句子。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 从功能上看,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和词组是造句单 位,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2 从层级关系看,语素
词
词组
句子
从语言直觉上看:语素<词<词组<句子
这种直觉≠语法学的观念。
下面进行一个关于语法单位的问卷调查
山色
判断是不是语素的方法

判断是不是语素的方法语素啊,这是个挺有趣的东西呢。
就像是盖房子的小砖头,别看它小,那可是构建语言大厦的基础。
那怎么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语素呢?这就像是在一群小动物里找特定的小宠物一样,得有方法。
先来说说替代法吧。
这就好比你在玩拼图,每个小块都有它独特的形状。
比如说“蝴蝶”这个词,你要是想看看“蝴”是不是语素,你就试着去替换它。
你会发现啊,能跟“蝶”搭配的词很少,基本没有其他字能像“蝴”这样和“蝶”组成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词。
而“蝶”呢,能找到很多替代的,像“粉蝶”“彩蝶”。
这样一看,“蝶”是语素,“蝴”单独就不太能算一个语素了。
这就像在一堆珠子里,有的珠子能串成各种漂亮的链子,有的珠子只能和特定的珠子在一起才有意义。
再看看意义法。
语素啊,它得有自己的小意义。
就像人有自己的小个性一样。
比如说“葡萄”,你要是单把“葡”拿出来,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萄”也没有。
它们就像一对分不开的小伙伴,必须合在一起才有意义,那“葡萄”就是一个语素。
可是像“天”这个字,它本身就有明确的意义,是天空的意思,那它就是一个语素。
这就好像有些人自己就能撑起一片天,有些人必须得和别人搭伙才能有点意义。
还有啊,有的时候得看这个东西在不同语境里的表现。
就像一个演员,在不同的戏里角色不一样。
比如说“马虎”这个词,它是一个整体的意思,表示粗心大意。
你不能把“马”或者“虎”单独拿出来说在这个词里有它们本来动物的意思。
所以“马虎”是一个语素。
再像“火车”,“火”有火的意义,“车”有车的意义,它们组合在一起是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但是分开来各自也有意义,那这就是两个语素组成的词。
又比如那些音译过来的词,像“沙发”。
“沙”和“发”单独在汉语里本来的意义和“沙发”这个词的意义没有关系,它们是一起被引进来表示一种家具的,所以“沙发”是一个语素。
这就像外国人到了一个新地方,他们是作为一个整体被大家认识的。
其实判断语素啊,就像是在一个大花园里分辨不同的小花小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由于历史和汉字的原因,语素这一级
单位显得更加重要,更应该引起语法研究
的关注。
• 语素作为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在理论
• 上接受它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困难,但是在 实际分析中,主要是在构词分析中辨认识 别语素,问题确实是比较多的。
• 语素辨认出现了一些疑难问题,正说
• 明由于这个术语的使用区分了语素、词、 字三者,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清楚的 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会引导我们 走上科学分析汉语之路,进而找到更加行 之有效的语素辨认方法。
北京玉蜓桥
“蓖麻”茎杆也有纤维,叶子像苎麻。
宇宙
“宇宙”的本义是“屋檐和栋梁”
• “宇”和“宙”是不同义的。后引申为“天 地”,《淮南子·高诱注》:“四方上下曰 宇,古往今来曰宙。”也就是指空间和时 间,即“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 “宇”和“宙”都有构词能力,例如“宇 穹”“宇室”“宇庙”“宇寰”“宙 合”“宙始”等。
• 我们说“蜻蜓”两个字代表一个语素,但 是我们也不否认作为一个文字,“蜻”或 “蜓”,也有一定的表义因素,本身带有 虫字旁,看到任何一个字都会联想到“蜻 蜓”,甚至可以认为它们是1/2个语素。尽 管如此,作为一个字它们不能单独表示概 念,没有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不是语素, 不是语言单位。这足以说明确立语素概念 的必要性,可以把语言平面和文字平面很 好地区分开来。
• 北海道大学也简称“北大”
• 前面我们指出了替换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 们认为替换法还是一种很有用的分析方法,只不 过在运用中要重视语义分析,把形式和语义很好 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鉴定单语 素连绵词的时候,替换法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 测工具。连绵词中的双声迭韵以及非双声迭韵词 都属于语音造词,运用替换法时主要考虑语音因 素。例如“蜻蜓”“犹豫”“踌躇”“秋千(鞧 千)”“玫瑰”“澎湃”等。像“蜻蜓”,前后 两个字都不能替换,又是迭韵,一定是单纯词。
生啤 啤(beer)
• 沙皇
沙俄
• “北京大学”省略为“北大”
• “北京邮电大学”省略为“北邮”
• 我们认为,提取的语素与原语素还是具有同一性 的,“北大”的“北”就是“北京”的“北”, 不过在省略后起着指称“北京”的作用。“北邮” 的“邮”就是“邮电”的“邮”,但是起着指称 “邮电大学”的作用。如果认为“邮”的一种语 素义就是“邮电大学”,那么词典上肯定是没有 的,而且一个“邮”在不同的缩略词语中语素义 不知道会有多少种。所谓语素同一性只能是指语 素固有的概括的意义,而不是缩略语中的具体所 指。像“北”,尽管它在“北大”“北邮”等词 中可以指代“北京”,但是“北”并没有“北京” 的义项,其语素义仍然是表示方向的“南北”的 “北”。
用了这个典故:“柳寒莺羽湿,花暖蝶须干。”“胡”在很 早已有“胡须”义,加上《埤雅》、《本草纲目》等的左 证,“蝴蝶”之“胡”为“胡须”义应不是后人的附会。
•
——摘自刘萍《“蝴蝶”考》
• 胡蝶→蝴蝶
•骆驼 骆马 橐驼 •迭韵?复辅音声母? •复合词?
•马虎 马糊 马乎 马呼
• 马蓼
马勺
鲤× 豇× ×躏 ×灸 ×挛
• 芹菜 芹×献芹 野芹…… • 取缔 ×缔 缔约 缔造……
• 我们认为,一个同一的语素无论是用
• 于前字,还是后字,都应属于该语素的结 合能力。替换法应该是双向的,前后都算 数。
• 骆驼 骆×驼峰 驼毛 驼背 • 啤酒 啤× 扎啤 干啤 生啤 黑啤
• 扎啤
黑啤
干啤
• (二)语素的辨认
• 汉语确定语素一般采用替换法,替换
• 法来自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是一种形式 主义的分析方法。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认 为,一个双字词,如果其中每一个字都分 别可以被其他字替换,那么这个词就是双 语素词。如果都不能替换或只有一个能替 换,那么只能看作是一个语素。
•
蝴 蝶 蝴蝶
•
蝴 (×) (彩)蝶
• 再如“秋千”的“秋”这个字,当它作为 语素时是有意义的,但是在“秋千”中不 是语素,只起表音表形的作用。
翡翠:迭韵,语音造词
• “鸳鸯”一词,在中古音里都是影母,应为 双声词。后人称“鸳”为雄,“鸯”为雌 的说法并不可信,《说文解字》:“鸳: 鸳鸯也。”尽管历史上“鸳”和“鸯”都 可以构词,例如“鸳绮”“鸳树”“鸳 俦”“鸳枕”“鸯锦”“鸯龟”,但其中 的“鸳”“鸯”都可以看作“鸳鸯”的省 略形式。
• 80年代前后,由于吕叔湘、朱德熙的 提倡,“语素”作为最低一级语言单位得 到广大语言学者的认同,并且进入了中学 教学语法。
•
语素概念引进后,传统的说法“字”
由
• 于混淆了语言和文字的区别一般不再作为 语法分析的单位,而专指文字符号。从语
言共性研究的角度观察,我们了解的语言
都是有语素的,汉语当然也不例外,而且,
• 语素辨认和构词分析
•
• 周一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一)语素概念的由来
• 语素(morpheme)这个概念最初引入 汉语研究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末40 年代初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时期。
• 上世纪50年代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取得 了突出的成绩,在当时以及后来一段时间 内,学界大都使用“词素”的名称,强调 它作为构词成分的作用。
•
(粉)蝶
•
(花)蝶
•
……
• “胡”可能在先秦已有“胡须”义,是否“蝴蝶”之“胡” 就是“胡须”义呢?宋《埤雅》:“蝶,蛱蝶,粉翅有须,一 名蝴蝶····一说蜂蝶酸皆以须嗅,须盖其鼻也。”李时珍 的《本草纲目》更直接交待了“胡”与“须”的同义关系 及“蝴蝶”一词的由来:“蛱蝶轻薄,夹翅而飞,喋喋然也。 蝶美于须,蛾美于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须为胡也。…… 按《本草纲目》的解释,“蝴蝶”就是“有美须的蝶”。 而《骈字类编》所引的明代杨基的《江村杂兴》则更是化
• 马大哈 • 马马虎虎 • 大大咧咧 • 嘻嘻哈哈 • 心猿意马
• 苹果
• 频婆→苹果 •苹果 苹(×) •沙果 水果 红果
• 奥运 奥林匹克(Olympic)→奥 • 亚洲 亚细亚(Asia) →亚 • 米老鼠 米奇(Mickey) →米 • 苹果 频婆(bimbara) →苹
• 鲤鱼 • 豇豆 • 蹂躏 • 针灸 • 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