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夏商周时期PPT课件

夏商周时期PPT课件
二、商朝的国家机构和阶级关系
(一)商的起源及发展
起源于东方,黄河下游的豫、鲁地区是商 人活动中心
商朝自汤创立,至纣,共传31王,17世, 约554年,其疆域西达陕西,北至河北,南至湖 北。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 •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自武王始,幽王至
,历13王,275年。前期:武王至昭王;中期:共 王至夷王;后期:厉王至幽王。 •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分 三阶段:一、平王东迁-齐桓公称霸;二、北杏会 盟-向戌弭兵;三、弭兵条约-春秋结束。战国(前 475年-前221年)三阶段:魏国强盛,东西对峙, 秦统一六国。
• 桀逃至鸣条(一说今河南中部,或今山西安邑) ,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 ,被汤放逐于历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 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县)并死于此处(《淮南 子·修务训》稍有不同,说汤“整兵鸣条,困夏南 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 鸣条之战,夏室覆灭,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汤在 亳(今河南商丘)称“王”。
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
而无敌于天下。东面征而西夷怨,南面征而北狄怨,曰:“奚为后
我?”民之望之,如大旱之望雨也……
《孟子·滕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 夏朝的国家机构: • 1.夏王为最高统治者,王下设百官, • 2.典章制度:夏礼,夏训 • 3.建军队,建监狱“夏台” • 4.分九州,按地域统治,组织国民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664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664人教PPT课件

慧,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故C 项正确。A项不符合分封制的影响,B 不符
合早期政治制度王权尚未高度集中的特点。D 项所说与题干不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2、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为核心,族权 和政权紧密结合,家国同构、亲贵合一。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演变,由部族、方国联盟向天下共主演进。
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
史料探史——周王与诸侯、诸侯之间的关系 史料 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同时,西周 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 也较以前密切。 探究 据史料,归纳周王室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诸侯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 (1)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 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2)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 横向联系。
中华五千年历史线索示意图
夏 前2070 商 前1600 周 前1046 秦 前221 两汉 前202 三国 220-265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南北朝 420-589
隋 唐
五代十国
581-618 618-907
907-960
两宋
960-1279

1206-1368

1368-1644
对象 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_交__纳___贡__赋___
内容 义务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天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德均则卜”
探讨: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谈一谈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 大夫
大宗

大宗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BCBA
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天子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诸侯
大宗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地方:候、伯 —— 臣服于商,义务是纳贡和征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探究: 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 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 (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2 .宗法制
(1)含义:以父系血缘区别亲疏远近和分配权力 的制度。 (2)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
(3)内容:A .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和小宗的关 系。 (4)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 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 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 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 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 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并说明理由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9·湖南永州一模·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 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 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解 析】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朝与所属 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中商王除进行祭祀外,还接受方面的贡献或对 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王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加强对方国的控制,因而早期王权只 是借助神权,而不是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下,方国首领臣 服于商王,因而商朝与方国首领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 【答 案】D
西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地方诸侯有一 定独立性,所以不是中央集权,但也有了中央集权的因素。到 后来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021·广东茂名二模·1)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 “余一人 ”、 “予一人 ”,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 独尊。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 “尹 ”、 “多尹 ”、 “司工 ”, “马 ”、 “多马 ”、 “射 ”, “巫 ”、 “卜 ”等二十余种。这表明商朝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成熟 D.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2021·广东深圳模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 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 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 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 A ) 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 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解析 材料西周分封王族成员统治殷商遗民,体现出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 管理,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 地方实行间接控制,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开始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排除C项; 殷商所在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项。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 材料中明确表达了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 “自己人”,说明贾母重视本宗中的人,这是宗法观念 的重要内容。
C
(2013· 广东文综·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 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 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 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 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
“家天 下” 的宗 族 色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都城:西安 材料一 课文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 诸侯国:燕、齐、鲁、卫、晋、吴、楚 材料二 课文第5页“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 分布特点:交错在一起。同姓封国占据 佐成王图”。 富庶和战略要地。 ⑴从材料一中可见,西周的都城在今天哪里? 主要诸侯国有哪些?同姓的封国与异性的封 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 目的?
2卷
高频考点:1·分封制;2·汉代政治;3·唐宋制度;4·明清内阁; 5选官制度 命题特点:高考最密集区,涉及古代政治多个知识点。比较类试题居多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BC2070年— BC476年)
(BC221年 — AD1912年)
据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用九鼎, 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 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 大夫二套,士一套。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优质课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优质课件

(6)影响:
积极方面,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 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
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 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方面,由于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 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西 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1)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3)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4)受封者的权利与义务:
政治:设置官员、再分封 政治:朝觐述职 权利 经济:征派赋役 义务 经济:交纳贡赋
军事:建立武装
军事: 镇守疆土,随 从作战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权力的分配原则 依据和原则
分配的权力

嫡长子
长 子
嫡长子

嫡长子
承 制
嫡长子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士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大 宗小宗的相对性
(4)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5)影响:保 有证 利了于各统级治贵集族团在内政部治的上稳的定垄 和断 团和结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6)影响: 积极方面,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 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 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方面,由于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 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西 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6)影响: 积极方面,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 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 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极: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 制盛行,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 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18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
分 封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分封制是权 力的分配, 是宗法制的 政治体现
11
二、西周的分封制
周武王
周公旦
12
1、开始: 周武王、周公旦
2、概念: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3、目的:
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拱卫王室 ②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最根本: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
分封对象和具体内容: 土地和人民---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内容:受封者义务: 服命、镇土、随战、交赋、朝述
禅让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世袭制
6
2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部落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还是一种社会 的进步呢?为什么?
7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 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 位,是为夏后帝启。”
A.重视宗族亲情
B.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规范
D.崇尚理性
[解析] 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的“哀悼”“祭祀”,表明中华儿女重视宗 族亲情。
[答案] A
宗法制是分 配的原则, 是分封制的 内核纽带
20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讨论:谁来合法继承王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 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 —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 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另外,周天子还有四个弟弟。
21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关系:
消极(长远):受封的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8、破坏与瓦解: 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时间: 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瓦解-秦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
表现: 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成 政治上: 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军事上: 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
思想上 “百家争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提醒:分封制的含义:
15
16
(二)宗法制
1、目的: 为了加强....解决.......的矛盾.
2、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
(都是嫡子立长,都是儿子立嫡)
3、实质: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4、作用:保证了....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稳定和团结。 5、深远影响 积极: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 宗祠,认祖归宗祖,互相帮助、清明扫墓等 )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 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是分封制的依据和标准
礼乐制度的实质: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7、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表现为:
A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是实行世袭制
——《史记·夏本纪》
8
夏从禹建国到桀亡国,共历14代17王。 商从汤至纣,共历17代31王。
9
夏商统治者对自己权力的神话
• 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 乎?日亡吾亦亡。”
10
3、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王位世袭制
1.中央
设立相、卿士,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
3.特点:王权的神秘色彩
3、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设:相、卿士 地方封:侯、伯(分 封)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4;”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2 夏朝的建立
治 水 时 的 大 禹
戴 冠 冕 的 夏 禹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
B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
24
C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祭祀是贯穿中国文明历史的最重大的仪式。国务院 决定2010年8月15日为甘肃省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在 全国举行哀悼活动。《左传》亦云:“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并列,提到了关系邦国 存亡的地位。
材料表明中华儿女
第一单元
奴隶社会()
约BC2070年— BC476年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古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BC221年 —AD1912年 制 度 (秦--明清)
形成
发展 完善
汉至元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
推荐书目:
22
2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天子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天子
(小宗)余子 分封为
诸侯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诸侯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卿大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卿大夫 (小宗)余子分封为 士
23
6、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关系: 同属西周的政治制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3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 2、王位世袭制
确立: 夏启(结束于清朝); 特点: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公天下→家天下) ; 商变化:兄终弟及,父子相传(血 缘)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
受封者权利: 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6、分封的主要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
13
7、影响: 积极(当时):
a加强......统治 b开发......扩大.....形成.....政治格局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D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