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

《声律启蒙》上平声一东 1————————注释————————1 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 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 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于对雨,雪对颟。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1。
岭北对江东。
亰间清暑殿,天上广寃宥 2。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昡色杏花红。
两鬓颟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3。
————————注释————————1 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180 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 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 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 1。
白叟对黄童 2。
江颟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央颟4。
梁帝讲经同泦寺,汉皁置酒朑夬宥 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弢绿绮;霜半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6————————注释————————1 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
革:变化、变革。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车万育所著。
此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这开篇的几句,以自然现象相对,云与雨、雪与风,相互对应,展现出了天气变化的不同形态。
晚照与晴空,一阴一晴,形成鲜明对比。
来鸿去燕,宿鸟鸣虫,体现了鸟类和昆虫在不同情境下的状态。
这些简单而又生动的对仗,让我们在感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对自然景象有更清晰的认知。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这里的三尺剑和六钧弓,是武器的对仗,展现出了武力的威严。
岭北和江东,则是地理位置的对应。
人间的清暑殿和天上的广寒宫,一热一冷,一俗一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人不禁对不同的世界产生遐想。
再看“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两岸的晓烟中,杨柳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一园的春雨里,杏花绽放得红艳艳。
这描绘出了春天清晨和雨后的美丽景色。
而两鬓风霜的早行客和身披一蓑烟雨的晚钓翁,他们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在旅途中奔波,一个在溪边悠然垂钓,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沿和革,代表了事物的继承与变革;异和同,展现了事物的差异与共性。
白叟和黄童,是年龄和人生阶段的不同。
江风与海雾,牧子和渔翁,又分别从自然环境和人物身份进行对仗,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和人物。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颜巷的简陋,阮途的穷困,反映了人生的困境。
冀北和辽东,是地域的相对。
池中用来濯足的水,门外吹打的头风,这些细微的事物也被巧妙地对仗起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细节。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声律启蒙》第1课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三尺剑
汉高祖刘邦散布流言:“天上有两条 龙,化身为白帝子和赤帝子,终有一天, 二龙会相斗,赢的会成为真龙天子。”一 天,刘邦带军经过丰西泽时,突然从旁窜 出一条大白蛇,刘邦立刻抽出三尺剑,斩 杀白蛇。此后,人们都说大白蛇就是白帝 子,刘邦就是赤帝子,是真龙天子。
weng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yǔ fēng 云对雨,雪对风。 zhào kōng 晚照对晴空。 yàn chóng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jiàn gōng 三尺剑,六钧弓。 běi dōng 岭北对江东。 diàn gōng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lǜ hóng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kè wēng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蝶舞
对
鸟 鸣
蝶 舞花 艳
对
鸟 鸣涧 幽
送给同学们
明 朝 高 中 品 甘 甜 今 日 勤 学 尝 苦 辣
三尺剑
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岭北 江东
人间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feng 云对雨,雪对风。 kong 晚照对晴空。 chong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gong 三尺剑,六钧弓。 dong 岭北对江东。 gong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hong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原文全篇:《声律启蒙》

原文全篇:《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声音和韵律的探索,探讨了语言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对人们情感和思维的影响。
文章首先阐述了声音的重要性,声音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方式。
声音的美妙和和谐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而声音的刺耳和不和谐则会引起不适和困扰。
袁枚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效果。
接着,袁枚提出了音乐对人们的影响。
他认为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唤起人们的思考。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调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作者通过描述音乐的魅力和神奇之处,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文章还探讨了语言和音乐之间的关系。
袁枚认为,语言和音乐都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和规律。
语言和音乐都有声调、节奏和韵律,都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递信息和表达
情感。
通过对语言和音乐之间的相似之处的分析,袁枚试图揭示它
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
最后,袁枚提出了对于声律的启蒙。
他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对声
音和韵律的理解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他鼓励
人们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和感知,通过欣赏音乐和语言的美妙之处,
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声律启蒙》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成为中
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启发人们对音乐和语言的思考,
也让人们认识到声音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阅读和理解《声律启蒙》,人们可以更好地感知和欣赏声音的美妙,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
化素养。
山东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全册

学年下学期传统文化学科备课设计人:任教年级:二年级任教班级:1、2、3第 1周第 1课时总第 1课时课题名称:《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一、简介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二、范读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堂总结学年下学期传统文化学科备课设计人:任教年级:二年级任教班级:1、2、3第 2周第 1课时总第 2课时课题名称:声律启蒙(节选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
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沿对革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沿对革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译文】:沿续和变革相对,差异和相同相对,白发老翁和黄口小儿相对。
【注释】:沿:继承;革:改变。
现在沿和革组成一个词,即沿革,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白叟:指白发老人。
唐朝韩愈的《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喜噎欧。
”宋朝苏辙的《代三省祭司马丞相文》:“白叟黄童,织妇耕夫,庶几休焉,日月以须。
”明朝王錂的《寻亲记?惩恶》:“白叟休猜,黄童莫覩,违者断无轻恕。
”清朝洪昇的《长生殿?改葬》:“黄童白叟共相扶,尽欢呼,天颜重覩。
”清朝陈康祺的《郎潜纪闻》卷十:“按部民保留地方官,例所不许。
而贤有司善政所逮,黄童白叟,卧辙攀辕,亦实有出於至诚者。
”黄童:幼童,幼童发色黄,故称。
晋葛洪《抱朴子?杂应》:“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
”黄童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指汉时的黄香,但该意不能用在此处,因为此处是老与少的相对,都是泛称,而不是专某人。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注释】:江和海相对,风和雾相对。
江风取其飘渺之韵,海雾取其浩大之境。
所以杜甫的《赠花卿》里描写歌曲音韵之美就有江风一词。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描写月的朦胧意境,用的是“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牧子:指牧童。
《唐律?厩库》:“诸牧畜产,準所除外,死失及课不充者,一牧长及牧子,笞三十。
”《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刘岳》:“《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渔翁:指老渔人。
唐朝杜甫的《秋兴》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水浒传》第一○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李俊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这里是从事不同职业的老和少的相对,一个是放牧为生的小童,一个是养鱼糊口的老翁。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注释】:颜巷陋:说的是孔子弟子颜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声律启蒙》全文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是一本启蒙读物,旨在帮助儿童掌握声韵格律。
它按照韵分编写,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再到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和十一字对,每一对都能训练儿童的语音、词汇和修辞。
这本读物的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比起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的读物更有韵味。
自明清以来,许多书都采用了这种方式编写,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至今仍广泛流传。
在中国古代,诗词和对联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传承不断,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训练儿童的声调、音律和格律等方面的文学修养。
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
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清代光绪年间成都魏朝俊“墨耕堂”私藏的版本,封面题名为《声律启蒙》,内页所载名为《声律启蒙撮要》,作者题名为“衡山聂铣敏蓉峰重订、邵陵车万育双亭著、湘潭夏大观枫江笺”。
这本书只节录了《声律启蒙》中最重要的部分,分为上、下两卷,只有平声30个韵部(即绝大部分格律诗所用的韵部)。
很明显,这是以祝明所写的前两卷为基础,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删改和修订而成的。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他是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他与兄万备一起举办湖广乡试,并于1664年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
他性格刚直,直言不讳,学识渊博,书法精湛。
他所藏的明代墨迹最为丰富,其中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宝庆府志》中有关于他的介绍。
总之,《声律启蒙》是一本独具一格的启蒙读物,经久不衰。
它能够训练儿童的语音、词汇和修辞,而且读起来像唱歌一样,非常有趣。
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广泛,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阅。
自古以来,对偶体诗歌就备受推崇,许多著名的作家都以此为灵感,创作出了《编珠》、《岁华丽记》等经典之作。
车万育先生也曾尝试写对偶体诗,他用了许多常见的故事,详细注解,最终完成了《声律启蒙撮要》这部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节选一)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进一步理
解内容。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
基础。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声律启蒙》(节选一)。
学生理解《声律启蒙》(节选一)的意义。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
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解析词语:
晚照:晴空:
宿鸟: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弯弓: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2、根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楼:阁:
户:窗:
巨海:长江:泽:
岌岌:淙淙:
故国:他邦:
二、课外延伸:对对子游戏
地球上有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漂亮多变的花草树木,可爱有趣的小动物。
我们都很喜欢他们。
我们还把他们编成了有趣的对子。
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
山—水湖—海多—大—天—先—
晴—宽—易—横—前—文—
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2、对二字。
千山——七嘴——天南——鸟语——
万紫——山清——和风——花红
教师归纳: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去掉中间的连线,就变成了四字词语。
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
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三字对
瓜子脸—葡萄牙
教师归纳: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四字对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5、五字对:白日依山尽——
6、七字对:两个黄鹂鸣翠柳——
7、游戏:我说*——我对*
三、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声律启蒙》,还有《笠翁对韵》《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四、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一、结合注释熟读全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二、熟练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