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至《观刈麦》及《氓》教师版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通用8篇)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通用8篇)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具:录音、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
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
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
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2. 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教学文本,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化、文学和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
2.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
难点:诗歌的含义和内涵,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导读法:通过导读诗歌,让学生快速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和语言特点。
2. 比较法:通过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3. 讲解法: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4.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5. 互动探究法: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思考和发挥,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步:导入(10分钟)老师展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歌,让学生快速浏览诗歌,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步:讲解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第三步:学习诗歌(20分钟)1. 让学生先读一遍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 按照诗歌的结构和情感发展,分段分析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3. 让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课堂讨论(2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并展开自由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探讨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第五步:诗歌创作(30分钟)让学生选取其中一段诗句,或者按照整首诗的方式,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或者创作一首新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
请准备好,开始!(计时)统计背诵的数量。
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
(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
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板书)岑参3、解题。
(1)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二、课文研读(1)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2)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四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教科版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边塞诗的意境和风格。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能力。
3.针对学生在古诗创作和修辞手法运用上的薄弱环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练习。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边塞风光,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古诗: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1.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作者岑参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课堂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精讲重点,突破难点
-对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结合实例,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写作中。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4.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美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特殊,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学习进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早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丽丽见长。
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疆,风格为之大变。
其诗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2、“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谊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知道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控)1、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2、标出划线字的字音岑参散入狐裘锦衾薄瀚海阑干掣冷难着2、知道诗意,感情朗诵。
(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知道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纲领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浏览诗歌的爱好和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展现的壮丽雪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背景的了解。
3. 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生字词、背景资料、图片等。
2. 准备相关的辅导资料和练习题。
3. 安排课堂朗读和讨论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猜测诗歌内容。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生自主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讲解生字词(1)教师针对诗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词义、词性。
(2)学生记录生字词,巩固学习。
4. 分析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等。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品味诗歌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如雪的纯洁、友谊的珍贵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自主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阅读练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阅读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诗人岑参和这首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诗意,进行讨论和回答问题。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白雪、红旗、沙漠等意象,理解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4. 修辞手法分析:指出并解释诗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价:通过阅读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诗的理解程度和对意象、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五、阅读练习:1. 请简要描述诗中的景象。
2. 分析诗中的意象,解释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3. 指出并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的主题思想。
5.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和欣赏之处。
六、教学工具与材料:1. 课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文本。
2. 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重点。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用书或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5. 参考资料,包括诗歌鉴赏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的主题思想,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精品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
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所作,是一首咏雪的送别诗,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咏雪景,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在送别诗中很具有代表性。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了解(山水田园诗、边塞诗……),但他们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表情达意的技巧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还是比较生疏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和作品的基本情况,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品读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边塞诗及作者所处时代背景资料、ppt、音频朗读、歌曲《送别》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至《观刈麦》及《氓》默写检测(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翰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2)《观刈麦》(白成易)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家田输税尽。
(六)《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